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真诚天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        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        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        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教学反思
空间想象能力要想在一堂课中就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整堂课下来,只有那些基础很突出的学生才能基本掌握空间想象的方法,大部分同学还不能对某一物体进行想象,想象出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        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        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
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我又长高了(P、16)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
教学反思:
整堂课,当我上到1米,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时?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但是,有趣教具的有限,学生不能全部进行感受1米的高度,我想如果一人准备一个卷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米。,
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出示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出示挂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的计算方法是很多,但是还不能正确的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在表达自己的方法时,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没有达到自己掌握方法的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采果子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㈡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样想的?
⒊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25-4=21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㈢从生活中体验
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拓展练习:
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
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由于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引起这节课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计算方法多样化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原因是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很单一。说明了学生由于整十数的加减法学得还不够。
所以建议下节课因该设计一个巩固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08: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