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18|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  )40、42、44
20、30、40、(  )、(  )、(  );
45、50、55、(  )、(  )、(  );
22、32、42、(  )、(  )、(  );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四、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在教学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时,学生的练习量最好要加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同桌合作一人编题,一人说出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  )、(  )、(  )。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
四、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一(P、10)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        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        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写数、读数、比较
课前准备:
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        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        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        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        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        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        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        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        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        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        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16: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