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日志欣赏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二三事



特级教师 周益民





从没想过自己会教一年级。



但是,任何的可能性都会在前方等待。



随着暑热的到来与远去,我也掀开了我教学生涯新的一页。



1.琐碎小事的大讨论



上午,五个班级的语文教师到齐,自发开始第一次教研活动。



内容:入学后的常规教育。



坐姿、站姿、写字、举手、静息……都是最鸡毛蒜皮的事。然而,一年级无小事,这些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大事。



刚进学校就这么从头管到脚,是否符合孩子的天性?是否抹杀孩子的兴趣?教育的自由民主还有否影踪?



不,这是孩子应该具备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身。小时候正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错过时节悔恨不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有瑕的真玉。哺育世间万物的太阳虽有“黑子”,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赞美和热爱。我们的学生也许确有不足,做教师的又为何不能多一点理解和宽容,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成长的。不要忘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板凳,最好的第三张仍旧是歪歪扭扭的。



──周益民



还有,我们是具备一定班额的集体教学。家有家法,班有班纪,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效率,这符合最大多数的利益。



呵呵,每一回都会在这种行为要求的设置上产生分歧,其实,关键是拿捏的度。



共识形成,那就各抒己见。



坐姿何要求?



屁股坐椅面三分之一,双手平放桌面。一直这样的。



不妥吧,这样坐一课不累死?你自己试试?



一个个摆好架势,嗯,确实不舒服。那怎么办?



身子靠椅背,手放大腿。



你说我听一齐来体验。



这样好,屁股坐了四分之三,背又有依靠,真不累。



这样,小孩会不会过分放松,塌腰驼背?



再试。



不会不会,后背靠椅背,身子自然挺,看黑板时还避免了原先坐姿时的过分仰头。



好,就这么定了!



慢!我们都是几十岁的人,我们舒服小孩子是否适合?



还真是的,再看看这椅子,真有点高。怎么办?



陆老师的女儿不是在办公室吗?把她抓来看看不就得了。



来,小乖乖,小屁股坐稳,背靠在椅子背上。──呵呵,两条小腿悬着直晃荡。



再站站看──哎呀,小屁股用劲往前扭一扭,脚尖点地才站起。



唉──教室里一群大人齐叹气。



往前坐点儿,双手平放桌上看看。这回小脚丫终于碰着地了。



没有余地,小朋友们只能这么坐了。



举手有什么要求?



那还不简单?左手举呗。



哈哈,你是左撇子吧!哪儿见过齐唰唰一片左手的?



你们别笑,左手举说不定真有好处,据说多动左手有助开发右脑。咱们试试左手举手,说不定就开发出一批神童。



哈,值得一试。



这样,坐姿的要求中应该是右手放在左手下面。



对,这样也方便写字时左手按书的要求落实。



半天就这么过去了。



2.想象力遗失启事



大凡教一年级拼音,都会遭遇一件烦恼事,就是不少孩子学前已经部分地学过拼音。烦恼何来?因为孩子来自各家幼儿园,而幼儿园的拼音教学似乎并无明确的统一标准,孩子们的拼音掌握情况差异很大,甚至有个别孩子是零起点。这种大差异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这节课教学声母b、p、m、f。



我出示了教材中p的表音表形图:一只小猴子推着小车上山坡。



──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是p。



我话音还没落,教室里就是七嘴八舌的一片。



──有小朋友眼睛很亮,看出了藏着的p。小朋友再仔细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老师,这幅图就是要告诉我们p。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很聪明,你们看到了图画里藏着的p。但是,除了p,你们就不再关心其他的了吗?



课前,我曾经设想,你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看到了小猴的辛苦,你们甚至听到了小猴的呼哧呼哧的喘气。小猴,推车上山太累了,为你加油!小猴,你真是好样的,上山后歇会儿吧。小猴,我有纸巾,给你擦擦汗吧。你们还会猜,小猴为什么要推车上山?他是去看姥姥吗?车里装的是什么呢?



也许,这些有点远离了本课的目标,但我却希望看到那种情境下的你们。那种飞扬的童年状态。



遗憾的是,知识至上、唯一的确定性已经开始悄然侵袭你们的稚嫩之心。



孩子们的想象力何时遗失了?



我们一起上路去找吧。



3.故事?上课?



任课老师都反映,班上有几位“角色”很厉害。语文课上也如此,手里总摸索着直尺、橡皮之类的玩意儿,鞋子一脱,腿翘得老高。DJY则常常一把小剪刀不离手,脚下剪出一地纸花。



──谁的小手放得平?



──我的小手放得平。



一边喉咙喊得震天响,一边小手照剪不误。



有点黔驴技穷。



光练常规不成,在内容上试试。怎么试?每节课用个故事点缀点缀。



翻箱倒柜“偷”出儿子的书,先讲这本《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吧。



一听讲故事,小眼直放光,腰板挺得笔笔直。



“……大个子老鼠‘阿嚏’‘阿嚏’直打喷嚏王……”除了FCL外,其余同学听得都很专注,不时哈哈笑几声。我看窗外没人经过,语气便放肆又夸张。



故事告个段落,看出都有点意犹未尽。



“如果你们表现好,以后老师每节课都给你们讲故事。”呵呵,这种老掉牙的诱惑法怎么不用打草稿就溜到了嘴边?



下一课如法炮制。有效果,但一到拼音的教学,似乎各个角落又开始蠢蠢欲动。我灵机一动──



上课了,马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小猪、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他们乱作一团,有点生气了,走到讲桌前,说:身坐正,脚踩地……(孩子们自然跟了上来,立马坐得好好的。)



马老师说,今天,我要检查你们“四声”的情况。(出示标有四声的字母)大家读!



已经分不清是在讲故事还是上课了(当然,如果是故事,那肯定是世界上最蹩脚的),情节、人物在故事和教室穿梭进出。看孩子们一个个投入的样子,这招管点用。



那好,以后我们就一起来创作我们共同的故事。听说,以前曾经有个老先生,好像是叫陈鹤琴,称这种教学是“教学故事化”。



4.关于“怎么办”的这么办



怎么办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我想你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看不懂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怎么办》是台湾诗人方素珍的作品,有趣、好玩。



范读完全诗,我问:



“你们说怎么办呢?”



──等小虫变成蝴蝶后飞过去直接告诉蚂蚁。



──小虫可以请旁边的蚂蚁写,蚂蚁懂蚂蚁的话的。



──他们可以去找蜜蜂,坐在蜜蜂身上飞过去相会。



这是开学来我在这个教室里听到的最富有光彩的童年声音,他们的主人分别是徐圣洋、黄开一,还有一位遗憾忘记了。



“哈哈,你们的办法都很管用。老师也给他们想个办法,想听吗?──让他们赶快学写字。”



记忆中这首诗的题目本来叫做《不学写字有坏处》,1978年获得台湾第四届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童诗组第一名。北师大版教材稍作改动取名《写字很有用》。诗人构思奇妙,将这么一个事理寓于一个简短而意味深长的诗体故事。诗人自己曾多次开玩笑说:“这可是我当年的情书哦,可惜那个男孩子就像蚂蚁一样看不懂那三个洞。”



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题目叫做《怎么办》!这样,诗歌的空间就显示出了丰富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



此刻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后悔得要命,平时总一副为童年请命的嘴脸,原来真正的骨子里也不能免俗。好端端一首诗硬要贴点“教育”的金,还有点洋洋自得润物无声。童年就是常常被这样戕害的。语文也常常就是这样夭折的。



说实话,本人实在不敢恭维孩子们手中使用的那本《诗词诵读》。不过,编者如果不是从别的书上拼抄过来,而是自己灵思勃发改成现在这个诗名,那倒是实实在在叫人对前面的失误有那么点原谅的了。──原来大大小小的编写者们多多少少也算还有点眼光的。



回头再想想,如果硬要往“学写字”上拉,倒也是有办法的,教师不用那么急于抛出观点,可以就着孩子的想象话题不断给予诘难──



“等到变成蝴蝶,那得多长时间,小虫等不及。”



“自己的想念总请人写多麻烦啊,再说小虫有点害羞,这样的话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呢。”



“乘坐蜜蜂飞机倒很浪漫的,不过遇到风雨天就麻烦了。”



如此一来,只有学习写字了。呵呵。



不过,这样讨论,怎么想怎么都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不算上乘之策。



对了,记着要给方小姐去个邮件,让她看看咱们孩子的高招。或者,更重要的,建议她干脆就改用“怎么办”这个题目得了。



5.语文课上的“咩咩”声



今天教学练习一,内容是“你知道小动物们遇到危险时怎样保护自己吗?”课本举例:乌龟遇到危险时,就把头、脚缩进硬壳里。接着要求学生分别试说山羊、刺猬、乌贼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



编者的用意在“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常识”,“藉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用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一年级(上册)》P140,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5版)



刺猬、乌贼脱险的方法一般人都不会陌生,但山羊使什么招数我还真不怎么明白,只觉得山羊是一种很柔弱的动物,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备课时我心里直纳闷。翻了几本教学资料,才明白山羊是“用头上的尖角来顶敌人”。于是断定,到课上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也肯定傻眼。



“山羊遇到危险时会怎么样呢?”我预想着该是沉寂的一片,便预备着适时启发。哪知话音刚落便是小手的树林:



──山羊遇到危险时,就大声叫咩咩。



哈,出乎意料的有意思。于是,“咩咩”、“咩咩”,教室里响起一片羊叫,此起彼伏。



“亲爱的山羊,你们在叫什么呀?”灵机一动,我干脆就着这个答案深入而下。



“我在叫,不好啦,坏人来啦!”



“我在叫,快来人啊,快来人啊,坏人在追我啊!”



“我在叫,伙伴们快走啊,有坏人啊!”



“不对”,我故意绷起脸,孩子们疑惑地看着我。“你们听,你们刚才怎么叫?咩──咩──叫得多欢哪,哪里是有危险,明明是说我好开心啊!”



哈哈哈哈,孩子们大笑起来。



“咱们重新表演一下。小山羊,遇危险,心里急,直叫唤!”真如敌情来临,孩子们一个个做神情紧张样,“咩咩”得急切又可怜。



“谁懂‘羊语’,请做翻译?”



“我们是叫:救命啊,救命啊,快来救我啊!”



“情况那么急,你们就在原地喊叫?”



“我们撒开四蹄,拼命往前跑,一边跑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啊,有坏人啊!”“老师,还有一种情况。”陆星丞站起来激动地说,“如果敌人还要跑得快,追上了山羊,骑在山羊的背上。山羊就突然停下来,两条前腿高高抬起来,就像人那样站起来,敌人没注意就给摔下来了。”



“这只小山羊真聪明。看来,遇到危险的时候一定不能慌,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于是,课就在兴高采烈中一路进行下去了。连那刺猬遇到危险变成小刺球这几乎不存在疑义的地方也遭到了孩子的不满:



“刺猬虽然缩成了小刺球,可敌人还是认得它,盯着它不走怎么办?变成小刺球后得在刺上顶满花朵,伪装起来,敌人就认不出了。”



“如果敌人总不走,刺猬就要饿死,所以刺猬应该先钻进一个大果子里再变成小刺球,这样就不怕饿了。”



教到这儿,觉得真有点要嘲笑编者们的良苦用心了:“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常识”,“用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他们大概忘记了,这不是科学课,而是一节为正走向文字天地的孩子预备的语文课。常识固然需要,但是孩子的浪漫诗情与想象本能却给“常识”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于是固定而唯一的“常识”获得了无限的可能,这才是语文最真切的要义。就在这种自我释放中,语言的表达完全成了他们内心的迫切需求。“我要说”,“我想告诉你”,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儿童阅读带领人要牢记的信条是:我所做的是让孩子“渴望”阅读,而不是只教孩子“如何”阅读。



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高涨的热情将会有力地支撑学习活动。身处有限的空间,心灵却在高远地飞翔,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于是,有形课堂学习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无形课堂学习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有米才能炊烟袅袅



翔安新店中心小学 蔡庆贝



在上主题为“我想这样做”的口语交际课时,本来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的我,最后却怒气冲天地走出来。这个单元围绕“团结互助”,展示了不少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而且为了渲染氛围,上课伊始我还让学生观看了残疾人在生活中种种不便的录像资料。本想,以情激情,学生应该会残疾人充满同情与关爱。没想到……“如果遇到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你想怎么样做呢?”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一个男生抢先说:“他们柱根拐杖就行了。”其他同学的表情告诉我,这正是他们所想。我一愣,接下去引导:“如果两条腿都失去了,坐在轮椅上呢?像老师身后这个讲台,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小台阶,可以轻松跨过,可对于推着轮椅的人来说却是一座大山。”“他们可以翻跟斗呀!”又一个男生回答。“翻跟斗摔了,怎么起得来呢?”我忍住气,接下去问。“不会的,你看我们翻跟斗都不会摔,不然我翻一个给大家看看”……越往下讨论,我越感到无奈。“盲人可以戴墨镜,很酷的。”“断了一只手还有一只,不会影响的。”有一个小孩甚至说:“两条腿都断了最好,可以不做事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觉。”……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无邪的笑容,我感到自己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只好草草收场。



痛定思痛,回到办公室里,我想了好多,二年级的孩子心灵都是纯洁的,何以变成一只只没有爱心的“白眼狼”呢?是没有切身之痛吧,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当天晚上我没有布置书面作业,只让学生做一次体验,回到家后把自己的左手插在口袋里,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许掏出来,坚持到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我先调查“作业”完成情况,大多数学生坚持不了几分钟,没有人能够真正完成“作业”。我随机采访他们。有的人说吃饭另一手不能扶住碗,一直掉米粒;有的说出门无法系鞋带;有人说写数学作业本子一直跑,写得很慢……“只是一个晚上少用了一只手,你都坚持不了,那么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却要坚持一辈子,他们好受吗?”我追问。“不好受!”孩子们沉默了,表情变得忧伤了。我动情地说:“在我们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有的人眼睛失明了,有的人失去了双手,有的人双腿瘫痪,有的人只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我们该怎么对待他们呢?”现在孩子已经意识残疾人的不便,接下来讨论就没有昨天的玩笑与轻松了。“如果有聋哑人问路,我就拿一枝笔,与他在纸上交谈。”“如果有人上下楼梯不方便,我可以帮他搀扶。”“如果有人手有残疾,鞋带松了,我可以帮他系。”……虽然拐了个弯,多费了一课时,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夜之间成长起来了,我还是感到无比欣慰。



是啊,孩子的生活很单纯,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充满诗情画意,他们对生活中这些“不和谐”的音符过于理想化,才会显得没有“良心”。让他们有所体验,才懂得换位思考。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才能炊烟袅袅”。



智慧风暴:



一个小小的体验让孩子瞬间成长起来了。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空中楼阁,他们需要体验,有一定的体验才有一定的感悟。不要指责孩子思想离奇,抓住根源,对症下药,用心等待,我们的“花儿”会开得很香、很美!



小贴士:



这些教育细节,你知道吗?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走进孩子的世界,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关注个性,成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



允许学生的犯错误中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阴谋”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薛秋丽



  


这是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已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手里只提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教室里孩子们好奇了,伸头探脑,窃窃私语。



师生行礼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介绍家乡蚌埠的古迹。要求不少于300字。孩子们一声“啊”个个都惊呆了!“薛老师:昨天你只叫搜集资料,可没叫讲呀!”“让我们少讲点吧!”埋怨声此起彼伏。我还是不动声色,拿出袋子里的盒子说:“这是一次竞赛,选手抽签来定,盒子里是大家的学号。”我抽取了第一个条子,教室里鸦雀无声,67个人的目光落在了纸条上,我报到:“三十五号…”“徐乾” “徐乾”我接着说“减一号”“啊!是三十四号赵迪。”上台的“幸运儿”也用自己的独特的报号方式,宣读着自己抽取的选手学号。



我把八人分成两组,拿出了吸管,大家看到了吸管,又是一番猜测。这时我给台上的每人发一支,然后宣布第一轮比赛的内容:吸纸比赛。教室里又沸腾了。八位选手紧绷着的脸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比赛开始了,笑声、指挥声、加油声犹如一首交响乐。第一场比赛结束了,大家高涨的情绪充满着教室。



第二轮抽签开始了,大家喊着自己的学号,希望是自己。上台的八位幸运者个个跃跃欲试,势在必得。这时,我接着说:“刚才是吸,这次是吹!吹家乡的古迹。”台下的同学开始得意了,台上的又皱起了眉头。我放低了要求,接着说:“我们还是分两组,看哪一组介绍的古迹内容全面,名称多。说一句可得100分。内容不能重复。”孩子听到我的要求又精神倍增,各小组简单地准备之后,第二轮比赛又开始了。瞧:垓下古战场、禹王宫、白乳泉、汴河洞、汤和墓等咱们家乡的古迹,同学们逐一介绍了,再加上同组成员的互相补充,内容非常充实,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更全面的了解了家乡的古迹。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的介绍:“明皇陵真壮观!”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也为本组又挣来了100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自豪感已悄然体现在学生的言辞间,表情中。



玩得开心,学得入心。这样的“阴谋”给孩子带来的是新奇、快乐、知识!这样的体验之后,学生还会手托下巴编素材吗?《老师的“阴谋”》这个题目正是学生习作的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



重庆市綦江县桥河中心小学 霍永强



  
课堂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为有了儿童——这活生生的生命,才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才充满着成长的气息。



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



【案例】



绝不轻言放弃



新学期刚接了个新班,一切都还是陌生的。在开学没几天的一节语文课上,为了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我用开课之初的两分钟抽了几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居然有个孩子呆若木鸡,根本无法动笔,他叫文泽洪。其他的学生都写好下去了,只有他一直立在讲台上,看得出来眉宇间有几分惶恐。其余的学生已经开始“唏嘘”,面对这样的孩子,一时我实在有些意外,都六年级的学生了,怎么会差到这般境地?!但面对的又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毕竟是我课堂上的一个学生,我能就这样让他走下讲台么?或许之前他就无数次地跨上过讲台,又灰溜溜地下去了,因为次数的增多,也让他认定自己是个“不能自拔”的差生,心中恐怕早就种下了“破罐子破摔”的种子,还谈什么主动学习!没准曾在学生甚至老师的心中就早已将他“放弃”——作为一个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越想越可怕,“得救他,不能让他就地毁灭。”我思忖着的同时不自觉地将威严的目光投向了台下“唏嘘”的学生,一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我轻轻走近还在讲台上的孩子,生怕因为我的丝毫粗鲁而挫伤了他——然后和蔼地对他说:“你昨天肯定是有什么事忘了预习,现在请你看看这个同学写的。”我手指着旁边一个写得好的学生的字,他也很“听话”地站了过来……“能写了么?”我试探着问他,他很胆怯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悟地回到原位,同学们都用专注的眼神看着他——没想到,还是写错了!“唏——”、“唉——”……孩子们实在忍不住地又一次不耐烦起来!你还别不信,在大山里的孩子,在偶尔一个班级,还真藏着这样的学生:他们尘封着自己的心灵,紧闭着双唇,一双呆滞的眼睛黯然无光,成天唯一能见的就是他们孤零零地蜷缩在教室的角落,几乎不为人知,同伴们对他的“不作为”早已习以为然——我心一阵酸疼,努力地克制住自己的情感,再一次用严肃的目光扫视一遍教室,看大家都静下心来了,才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文泽洪是我们的同班同学,帮助他学习,帮助他赶上我们,你们说是不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责任?”“是!”孩子们在我真诚的感召下,一下子自觉了。然后我回头用手抚摩着文泽洪,俯身对他说:“你一定行的,要坚信自己,老师和同学们再给你一次机会,请你过来再看看这个同学的听写,这次肯定能写得起!”可能这是他之前从未享受过的待遇,一时间我仿佛觉察出了他眉宇间的一丝神采,只见他自信地点了点头,然后认真地观摩起那个同学的字来,就一会儿工夫,他再次回到原位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我分明能感觉到他写得是那样的认真,同学们看得是那样的专注,都用激励的目光看着他,真诚地期待着他的成功——他写好了,真的全对!此时我没出声,没来得及说话,教室里就自发地爆发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同学们源自内心真诚的祝福!文泽洪禁不住湿润了眼眶,这——是因喜而泣啊!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发现文泽洪爱做作业了,上课也开始专心了,有一次还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呢……



【反思】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儿童,作为我们老师,一定不要轻言放弃!我们的放弃,很可能注定孩子一生的放弃,甚至沦落!我们的教育一定要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我们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未完成的作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预设去塑造他们,也不应该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应该从儿童自身的原始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并且从儿童的视角来关照我们的教学,是改造我们语文课堂的起点。



要真正改掉一个坏习惯可真不容易,要真正挽救一个沉沦的孩子更不是件容易的事。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曾经指出,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的确,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立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语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该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成长体验,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课堂,应该充盈情感的力量。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惩罚之后



深圳市荔园小学 赵家英



那一天,学校要举行“颂祖国60华诞”比赛。我花了不少功夫,暗以为我班必赢。没曾想中午接到通知——因场地原因,每班站成四行。天啊,为了追求舞台效果,我特别编排三个方阵。现在说变就变,几十个学生怎么调整啊!



下午,我早早守在教室门口,等学生到齐,马上变更队形。孩子们很配合,悟性也高,10分钟完成了变更,然后就被催场员催促入场。我捏了一手心的汗,希望孩子们找到感觉。这帮孩子确实顶用,登台之后,毫无慌色。无论情感的拿捏,还是技巧的展示,都超出平时的水准,赢得在场师生长时间的掌声。



下来后,我独自亢奋,被他们的应变能力感动着。亢奋中,竟然忘记布置家庭作业。好在中国移动家校平台可以补发,我连忙通过平台补发作业,之后打通了语文科代表的电话。“胡明允,老师今天忘记布置作业,你怎么不提醒呀?”“我准备找你的,可同学们把我挡在了门口。”“谁呢?”“很多人。他们挡的挡,拽的拽,还说我傻。”“哦!最近我们在学伽利略,伽利略勇敢地坚持真理。你遇到一点阻力,就退缩了?”“嘻嘻……嘻嘻……我被成功阻挡后,全班击掌庆贺……”



这大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我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当时的场景。一时间,百种情感心头挤。一会儿心疼孩子,现在的孩子太累了,一天没作业,好似过年真开心:一会儿又责备自己,从不忘事的我也开始忘事了,老之将来终难掩。于是,提笔疾书,写诗一首《叹人老》:“生源齐,为师暗欢喜。孩童击掌个个笑,先生忘事人人欺,能不泪沾襟?”



第二天,重提昨日阻挡科代表一事,50个孩子漾开笑脸一片。我话锋一转:“可知我的心情?”于是我将《叹人老》写在了黑板上,并罚孩子们回诗一首。听到“啊——啊——”的叫唤声,我独自开心。渐渐地,叫声停止,诗作陆续交来。陈斯淇《赠老师》:“孩童未解情,为师泪湿襟。但愿为师忘气愤,永远笑嘻嘻。”胡明允《无作业》:“先生忘事孩童戏,个个击掌笑嘻嘻。先生泣,孩童乐,但愿先生永不记。”真的,懂事的孩子如烫斗,抚平内心之皱褶。龙腾磨磨蹭蹭送上来,我一看,换主题了。大大的纸上写着《叹课多》:“课程多,学生暗忧愁。天天上课没完了,月月听着老师叨,能不汗沾衣?”陈嘉欣和张绍鸿的《叹学难》也有异曲同工之效。陈嘉欣:“先生忘事人人欢,晚发短信个个愁。作业之多何人知,也望先生知人忧。”张绍鸿:“学习难,难于登高山。多又多,难又难,每天做到九点半,怎不哀又叹?”读着读着,对说真话的孩子不由产生了敬意,一敬才情,二敬胆量。“孩儿啊,为师何尝不知孩童苦,应试教育又奈何,空对天花笑!”一低头,又一个大个走上来。当读到苏伟鸿的《愧对师》,我真的泪沾襟了。诗中写道:“昨日无意欺吾师,今日受罚苦吞声。怨吾坏,怨吾懒,求师原谅大声恳。”哪里需要大声恳,为师早已心沉沉!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是惩罚吗,是心对心的耳语吧?这样的方式为什么不常用呢?还有,怎么做才能解救应试中的孩子?



如果说惩罚之初是快意,那么,这场惩罚的结尾则是心沉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勇士”与“逃兵”



肇庆市第四小学 高春燕



  开完散学典礼后,其他班级的学生纷纷拿着自己的椅子回教室,本挺宽的楼梯刹时变得很挤。



  我让学生们留在原地坐着不动。看着拥挤的人群,眼睛扫过刚才我和副班主任坐过的凳子,我想可以利用等待的时间让两个学生帮忙把凳子拿回去,于是我便让何文滔和梁文广这两位男生把它们拿到一楼的体育室。



  似乎等了很久,梁文广回来了:“体育室的老师说凳子是二楼的美术室的,要我们拿到美术室。”



  “那何文滔呢?”



  “他拿着凳子挤二楼去了。”



  似乎又等了很久,文滔还没回来,我望着那拥挤的人群,心里有点担心,很怕他不小心给碰倒。



  副班主任不知从哪钻了回来:“咦,凳子呢?”



  “我让何文滔和梁文广把它们拿回去了,原以为你是在体育室拿的,原来是美术室的”,我话题一转:“我让你评评两位学生,看谁更聪明点--我因以为凳子是体育室便让他们搬回去,却不想是在二楼,梁文广见楼梯里人太多危险就折回来了,何文滔则硬是冲了上去,你说说谁的行为更值得嘉许?”



  副班主任想想,笑了笑:“梁文广奸诈,何文滔则就像士兵接到命令,死也要完成。”她觉得很难分谁更值得嘉许所以这样答,而我也是这么看。



  该我们班走了,副班主任拿起凳子,我指挥学生回教室。回到教室,见到副班主任正在跟几位学生说着什么,我便想搬凳子到美术室,但发现凳子不见了。



  “我让我们的勇士拿回去了,逃兵不用。”副班笑着走过来,看来她心里更喜欢我们的勇士。



  我也笑起来,虽然我心里更赞成“逃兵”的做法—懂得保护自己,择机再行动—但我不是因为副班主任的话而笑,而是为我的学生骄傲:他们有自己的个性!



  但愿他们毕业时,除了肚里装着满满的知识,他们的个性与思维方式都没改变—这也该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偶然事件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俞 翔



楔子



  不管你信不信,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把它称为“偶然事件”,其实是名不副实的,因为不是“偶尔为之”,据说已经接二连三地发生过了──两个女孩,两个品学兼优的小女孩,把两个男孩子的自行车轮胎的气给放了──你信不信?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咳……



第一幕



  另外一个女孩子义正词严地告诉我:“俞老师,你真的该管管了。我觉得这也太过分了,怎么能把人家的自行车轮胎里的气放了呢?他们不敢说,我实在看不下去,我带他们来跟你说……”她身后还真的跟着几个嘻嘻哈哈、畏首畏尾的男孩,大概觉得居然有这位素来敢作敢为的女孩在前面“冲锋陷阵”、“仗义执言”,他们只要在后面“虚张声势”撑撑场面就行了。



  “你们有什么不敢说的?”我看着这些家伙嬉皮笑脸的样子就来气,哪像男子汉啊。



  “他们都认为你偏袒我们女生。”还是那女孩快言快语,“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也会维护女生。他们觉得说也白说。弄不好引火烧身,被你训一顿。不如不说。”



  刚才还你推我让的几个家伙似乎觉得有人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而我在“事实”面前也将无可辩驳,腰杆忽然硬了似的,敢于直面我的眼神,好像在说:“这回看你怎么办?事实可就是事实啊!”



  “什么事啊?搞得这么隆重?还兴师问罪呢?”我笑了。也许那女孩说的真是事实,平时男女同学闹矛盾,被K得厉害的基本是男孩。原本孩子之间也就是些鸡毛蒜皮、无伤大雅的小事,而我见到仗势欺人的男孩子总觉得不怎地──不应该啊,男孩得有男孩的气量啊,就像男人就应该有男人的胸襟是一个道理──这不是“大男子主义”吧──也许这群毛孩子体会不到这点,真小,只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和冤枉,而我呢,一直充当他们“仇人”的“保护伞”,很不够意思,简直是胳膊肘往外拐。摊上这么一个班主任,除了郁闷就只能自认倒霉吧。



  “你还笑。小楠他们把小乙的自行车气给放了……”



  “小楠?不会吧?”我差点把刚含进嘴里的茶喷出来。



  “怎么不会,是小楠放的!真的太过分了。你还不相信……”女孩有些激动了。那几个家伙也瞎嚷嚷开了,以为人多力量大似的。我瞪了他们一眼,又全缩了脖子闭了嘴。



  “走,去看看──”我想置之不理是不可以的,至少……也许……



  那几个家伙前呼后拥地跑在我前面,一个个手舞足蹈,恨不得一步跨近教室大声宣布:有好戏看喽!而女孩还在我耳边一遍又一遍地表达着她强烈的愤慨──



第二幕



  “怎么了,把人家自行车的气给放了?”我看着小楠说。我站在讲台边,以示公开公正公平;语气里又带着轻描淡写,我觉得在没有弄清事情原委的情况下,不能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太大的压力,毕竟是女孩子──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也算非常事件了,不可能没有原委的。



  小楠站了起来,也许是没有料到我知道这事了,也许还在盘算着该怎么解释,她涨红了脸,望望窗外,又瞥眼瞧瞧我,嗫嚅着不知如何是好。



  我想是了。我问:“你把谁的车给放了气?”



  她扭转身,朝背后的一位男同学瞥了一眼,又低下头才说:“他。”



  怎么是小甲呢?不是说小乙吗?我纳闷了。“就你一个人吗?”我是明知故问了。



  没等小楠犹豫,小也自己站了起来,说:“还有我。”小姑娘满脸通红,眼圈也红红的。



  “就放了一辆?”



  “还有他的。”小也斜了小乙一眼,一努嘴说,急得快哭了。小乙一脸无辜又无奈地摊着手。



  “为什么呢?”我自以为这样问是理所当然的。



  ……



  其他孩子在四下里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小楠咬着嘴唇,欲言又止,木然地望着窗外;小也眼里噙着泪,低垂着头,努力克制着几乎要颤抖的身体。



  “不要哭嘛?”我觉得应该有什么难言之隐,故意笑着说,缓和一下气氛。



  “我没有哭。”小也强装欢颜,甚至还笑了笑。



  “不管怎么说,”我想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大庭广众之下不会有什么进展的,再说就事论事也表表态,至少应该安抚一下,不要以为我真的偏袒一方,有失公允。“不管怎么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同学之间又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也不能采用这种过激的做法……”



  也许是看到我表态了,没有“明目张胆”地袒护她俩,有几个男孩幸灾乐祸地说她俩已经干过两次了,这回还把气门芯给扔了。



  我没理他们。我说:“小甲,你自己先去找找那些零件,别少了。周围也没有修自行车的摊点。”我又对小楠说:“你去传达室借个打气筒,先将功补过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隐隐约约有了一些眉目,谁让咱是这帮半大不小孩子的班主任呢?临走前,我沉默了片刻,一个个看过去,而后一字一顿地说:“也许大部分同学都脱不了干系!”



第三幕



  “你们自己说吧。”我示意她俩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说。



  她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犹豫着。小也又把头低了下去。小楠更勇敢些,她说:“他们都在传……,传得……反正……”



  “都传什么呢?”



  “哎,他们说我和小甲好。”



  我忍住笑,说:“那也不能欺负小甲呀?你应该制止其他人才是。”



  “你不知道,他有多烦,一天到晚变花样,不是扔橡皮,就是扔纸条,我要烦死了。”



  “那小乙怎么回事?”



  “你问她。”小楠看看小也说。



  “……”



  “我知道了,别人也起哄是吗?”



  “老师,你知道有这样的人吗?别人乱说,他还在一边傻笑。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人。”小也忿忿地说。



  我想我明白了。我忽然想起同事在校园网上的一篇文章,《春天的童话》,那里面的故事不是很动人吗?可是我又能对她俩说什么呢?我说不管怎么说,给人家自行车放气总是不应该的。更何况,两个漂亮的女孩做这样的事,你们觉得怎么样?



  她俩又你看我我看你,破涕为笑了。



  所有的症结,就是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地点作出了不合适的举动,或者──反应。我想那应该是另一个“春天的童话”了。



第四幕



  “每一个人都想想,你在这件事情中是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果有,请自觉站起来。”我面对着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严肃地说。



  他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沉寂了一会儿,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猜测着我的意思。而后,一个平时嘴快的男孩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拍着自己脑袋嬉笑着一迭声说:“老师,你饶了我,你饶了我吧?”前后的同学扯着他的衣服询问着什么,他一边看着我,一边轻声数说着。那些孩子也一个个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河里,波纹扩散开来。站起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你们应该明白自己都做了什么?”我觉得时机成熟,该到此为止了。



  “你们都是土壤和潮湿的空气,可是没有孕育出庄稼,却给杂草的生长提供了滋养。”有些孩子听得懂我的话,吃吃地笑着;有几个还是摸不着头脑,还在为是站是坐而犹豫不决。



  “闭上自己的嘴巴。我知道都是空穴来风,人云亦云。你们都是闹着玩的,可是给这几位同学却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今出了这事,你们却还在幸灾乐祸,做人不厚道。归根结底,责任得你们站着的这些人负啊。”



  “我认罪──”一个声音爆炸,连锁反应,教室里哄笑一片……



  而我知道,事件并未结束,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后记]



  逐渐长大着的孩子,面对生活中接踵迩来的一个个问题,除了困惑,还有好奇。也正因为这,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探究的愿望,他们愿意尝试着接近、了解、体验,有犹疑,也有惊喜,而更多的还是懵懂。这就是生活的色彩,成长的烦恼。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事件”中的女孩小楠、小也,男孩小甲和小乙都被青春萌动的情愫困扰着。男孩对女孩的爱慕不敢言表,翻沸的“舆论”正好契合了他们渴慕的心理,惶恐之外不还有那么一丝窃喜吗?于是就有了“别人乱说,他还在一边傻笑。”咳,女孩不懂男孩的心啊。女孩的行为没有任何恶意,更不代表内在的品质,而只是不得不做的“表态”而已。毕竟是孩子,脱不了孩子气的表达罢了。殊不知她们的行为或多或少迎合了男骇们的心理──终于“扯”到一起了。



  一切并非“空穴来风,人云亦云”,而是青春期孩子内心复杂体验的外在表现。单纯从个体事件而言,消弭了孕育滋生的“土壤环境”,可以有效地遏制事态的蔓延;从孩子成长的趋势审视,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必须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直面的老师,解惑、疏导,引领孩子们走进并体验青春期的阴晴雨雪,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21: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