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筹城乡教育的改革之路
——解读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本报记者 周飞 翟博 黎拥宪
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民族地区……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重庆这样兼具如此复杂的特点,教育发展面临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的巨大挑战。
库区建设,中央直辖,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重庆这样面临如此众多的机遇。抢抓难得机遇,激活后发优势,教育同样可以实现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辖以来,重庆站在了中国发展的潮头。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大背景下,重庆教育也扬起时代的风帆,取得令人瞩目的“三大突破”:
“两基”人口覆盖率,1996年只有18.87%,2006年达到100%,实现了全面“普九”;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1996年只有56.16%,2010年将达到90%,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7年为8%,2010年达到30%,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短短的10多年时间,历史性的“三大突破”,成就了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重庆现象”的内涵,那就是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勇于突破,用创新的举措直面挑战,用改革的思路推动发展,这是“重庆现象”最本质的特征。
浏览中国地图,重庆的版图就像一只大鹏,昂首振翅,扶摇直上。10多年来,重庆教育沿着改革的路径,从西部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以强大的魄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是突破口,是一种拉动力量。】
绾毂西南,控扼江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重庆在西南乃至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面积是北京、上海、天津之和的两倍还多,人口超过3200万,这个世界最大城市的背后是巨大的挑战——900万城市人口,2300万农村人口,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314”总体部署,明确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提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当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建成西部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央对重庆寄予了厚望。但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城乡二元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千头万绪,千难万难,重庆从哪里做起?
“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是一个突破口,是一种拉动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
“教育代表了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未来,教育代表了一代人的成长。城市和城市的竞争、区域和区域的竞争,粗放的判断是基础设施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但是从10年、20年来看,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说。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从教育开始。优先发展教育!重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