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趣味索然、昏昏欲睡;过分紧张又会出现师生情绪不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噤若寒蝉、一言不发;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当一个人精神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时,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反之,意识就变得狭窄,认识范围缩小,分析能力受到抑制,学习态度消极迟钝,学习效率低。因此,在教学时,创设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  ()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心态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好坏,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一环。小学生的大脑正处在发育阶段,好胜心强,喜欢表扬,如果能为他们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愉快地投入学习。如何构建正向影响学习的环境,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当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例如,我校有一名姓黄的学生,连续上了两个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只得了2分,老师批评她,学生讥笑她,家长也责备她,并打算让她退学。这个学生精神上受到很大压抑,整天缩在角落里发呆。后来把她接到我的班上。我首先制止学生们叫她的外号和讥笑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的字写得熟练,语文成绩比数学好,相信她数学也能提高。教师的一切言行都表现出不鄙视她,不放弃她,处处用善意的鼓励来激发她的上进心。教师的示范表率,带动了全班同学对她的尊重。她逐渐地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跟同学们一起玩耍了,期末考试她得了93分。她高兴地跳了起来,同学们跑到她家去报喜。交谈中,她说:以前人家都说我傻,我也认为我傻,不识数,学也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考试时胡乱写。教师的尊重是对学生心灵的呼唤。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心理共鸣,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因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实施教学民主。
  课堂环境是否真的生动活泼,并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及人数的多少上,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施教学民主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锻炼主体的勇敢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此,我在课堂上提倡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教师批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课,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看一看下面哪些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来”,其中一式为5+5+5+3。练习时,有的同学说加数不相同,不能改写为乘法算式;有的同学改写成5×335×4--2。这出乎我的意料。我热情地表扬了这几个同学。不料,有个小男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您不应该表扬前几个同学,因为他们没有好好看题目要求。”其中一个受表扬的同学马上站起来承认道:“题目是让我们改写成乘法算式,我们写的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算式,不对了。”另一个女生说:“要是把题目的要求换成改写成简单算式,老师表扬他们就对了”。在这一矛盾冲突中,充分显示出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不畏权威(教师、书本)的勇气。这种认真审题的习惯,一丝不苟的研讨精神,锻炼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3.树立团结竞争的学风。
  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身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也是影响学习情绪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之间不团结,妒忌比自己优秀的,耻笑不如自己的,就会产生极大的内耗,哪还能活泼、愉快地学习呢?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组织集体的、自主协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同的认识水平在共同的活动中展开思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我在课堂上有时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合作“攻关”,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我还经常适时地组织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作业互查,向家长互报成绩,课外读物互通有无,从而形成团结和谐的班风。另外,还注意把学生的个人竞争和集体竞争结合起来,把小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引入正轨。如,组织学生在“数学扑克”游戏中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至少要两三个人参加才最有趣。在小组内是个人奋斗争第一,在组与组之间是各组内部团结合作争团体第一。个人努力的成果,有助于小组取胜;小组同学互相提高,又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互助的好友,又是学习竞争的对手。他们为同学的成绩而乐,为同学的学习困难而忧,人人乐于帮助同学进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积极奋进的意志,越学越高兴,越学越爱学。
  ()组织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活泼地学习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活泼地参加学习,组织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很重要的。形式死板,内容单调的教学活动,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没有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是一句空话。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组织学习活动的。
  1.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孩子,游戏是他们忠实的伙伴。我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具的操作与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数学游戏。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理解概念、掌握法则、发展思维,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例如,一年级小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在学生观察、触摸、联想等一系列活动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看谁摸得准”。内容是这样的,准备了两个书包(或纸箱),第一个书包里装有:
  第二个书包里装有:
  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各选一名代表按教师要求从书包里摸长方体(或正方体),其他同学一方面为本组代表出主意,一方面担任裁判。哪组代表摸得又准又快,哪组为优胜。在游戏过程中,随着老师说出的形体名称,学生就会在头脑中想象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特征。各组代表根据头脑中保留的表象通过手摸,排除大小、质地(纸、木、铁)等非本质属性,判断并选择出指定的形体。全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索。这项数学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比之学生反复死记图形特征,效果要好得多。
  2.精彩新颖的课内活动。
  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既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要易于激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众所周知,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形式多样、新颖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注意。如,讲解、提问、讨论、争辩、演示、操作、练习、竞赛、游戏等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交错地进行,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兴奋状态,减少或避免长时间单调的活动引起的疲劳和逆反心理,吸引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里应该强调的是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学活动形式上的活泼、新颖多样,而应该重视每项活动的质量,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我先以“神奇的三角形”引入新课,组织学生测量计算自己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然而教学活动并未到此结束。我继续设问:如果把你的三角形剪成两个、三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减少了?如果把两个或几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不是会增加呢?这一设问学生更加活跃起来,纷纷动手实验,大家热烈讨论起来,通过实验和充分讨论,学生进一步确认,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怎样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概念牢牢印在同学们的脑子里。这个教学活动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后一部分的引申。
  3.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更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开展好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采的学习环境,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内外互相补充,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也便于因材施教。如,组织速算组、应用题解疑组、难题咨询组、课外阅读组、新书推荐组、数学板报组、学具制作组、数学故事和谜语组、趣味题收集组等等,各组有自主权,教师当他们的参谋。各组活动有分有合,适时聚在一起汇报收获,相互启发。学生们在数学王国里漫游,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培养和发现了许多尖子。
  ()改进成绩评定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教育和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涉及诸多因素。当今不少国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有的国家已取得一定成果。我国关于教育和教学评价的研究,方兴未艾,少数地方在学科领域的评价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教育和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深入探讨。首先,对评价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些偏颇。如有的教师把考试当成压学生的手段,把分数当成卡学生的法宝,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激励和正确的导向作用。其次,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内容有时也不够全面,往往注意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许多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再次,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评价视为软任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起来不要”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还有的把“考试”、“评分”当成评定成绩的唯一形式和手段,而不顾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导致他们的精神压力很大,惧怕考试的心理普遍存在。致使师生都在“考试的指挥棒”下疲于奔命。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通过改进成绩考查和评定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领会《大纲》精神的基础上,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了成绩评定的办法。
  1.挣脱分数的“枷锁”。
  考试的目的是对教与学的结果做出判断,获得反馈信息,找出教与学的成绩与不足,以便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科学的考试能对教师工作的改进和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导向。目前考试指挥棒影响所及,有的小学也不平静。另外,有的评价部门和教师的指导思想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把考试当成对付学生的手段,出一些难题、偏题、怪题让学生去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企图以此达到逼学生好好学习的目的。但适得其反,学生精神负担很重,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被动学习。这种“应试”教育现状必须改变。《大纲》要求“命题要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不要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这样做可使学生从考试中看到成绩,得到鼓舞,变“惧考”为“乐考”,由被动接受老师考查变为主动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不因分数低而气馁,不因分数高而骄傲自满,使学生挣脱分数的禁锢,做分数的主人。
  2.深化评价内容。
  《大纲》规定“成绩的考查和评定要以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为了落实《大纲》要求,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的和谐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评价内容作了一些改进。在考查评定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评价”、“非智力品质的评价”以及学习过程的“道德品质评价”。例如考查口算、笔算,不仅评定结果的正误,而且评定方法的简便、灵活性和计算的速度;考查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不仅评定答案是否正确,而且评定思路是否畅通、方法是否最佳;对学生的作业,不仅评价正确率,而且评价字迹是否工整美观,布局是否合理舒展,改正错题是否及时认真。另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兴趣、毅力以及学生间的互助精神等都不失时机地予以评价,从而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3.改进评价方式。
  《大纲》又指出:“考查的方式除笔试以外,要适当注意口试和实际操作。要做好期末考查,更要重视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改进教学和全面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评价方式,使之活泼、多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
  评价的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针对前面所说的增加的评定内容,我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一般说来,量化了的事物比较科学,所以单元测验、期末考试都采用记分的方式。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勇气、独创的精神、思维品质及语言表达能力……大多不适于用精确的数量来评定,则采用定性评价办法。如“语言评价”--一般用“短语”;“符号评价”--ABCD表示不同程度;“等级评价”--;优、良、中、下等,这种评价虽然不太精确,但是用起来方便,易于边教学边评价。结合教学活动,称赞某同学勇敢质疑,夸奖某同学板演规范,表扬某同学的语言流畅、逻辑性强……都能调节和督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以动力,以保证他们始终如一地认真学习。
  另外,针对前面谈到的只用“考试”这一单调、呆板的评价方式所产生的弊端,我补充了一些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评价方式。如竞赛式;抢答、夺红旗、一分钟问答、快速联想、一题多解等;操作式:绘图、制表、学具演示等;展评式:优秀作业展、学具作品展等;游戏式:争第一、点将台、猜一猜等等。学生们在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完成了考查项目,心情舒畅、信心倍增,发挥出好水平。教师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不仅达到了评价的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技能技巧。
  在评价的人员上也做了调整,变教师一方评价为以教师为主,学生和家长参加的多方位评价。把评价的标准交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参与评价。课上采用“教师评”、“学生自评”、“师生共评”、“学生互评”四种形式为主,有时也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兼评教与学。课外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及“家长和孩子共评”为主,反馈后由教师再评。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克服了学生只管做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学风,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
  教学目标,是靠师生的合力去实现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确,还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目标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师生的心都往目标上想,劲都往达到目标上使。
  1.认识每节课的作用。
  数学教材的系统性很强,整体结构严谨,前后紧密衔接。前面的教学内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环环紧扣。如果某一环节出现知识或技能上的缺漏,后面学习就要遇到困难。因此,要教育和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为使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方面要通过教师施教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节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我是采用正面疏导和学生体验的方法来上好每一节课的。例如,讲通分、约分时,向学生说明在即将学习的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离不开它,学不会通分、约分,计算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提示学生认真学习。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计算法则,但速度很慢,究其原因是前面学的通分技能较差,再进一步挖根,是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不熟练。从许许多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同学们认识到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性。
  2.渗透教学意图。
  要使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就要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意图,使他们的学与教师的教协调一致。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不仅学会凑十法,而且明白为什么要凑十。我是从准备题开始渗透的:数12根小棒时,把12根小棒放在桌上,怎样能让人一眼看出是多少?(10根捆成1)投影仪上出现扣子图:
  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多少?
  摆一摆。
  学生从方格外拿1个扣子放在格子里。然后,在讲例题9+3时,通过操作演示学习凑十的方法,同时表述:为了给9凑成10,把3分成129110,再加212,所以9+3=12。突出了把3分成12这个关键环节。为学习9加几的其它题理清了思路,并顺利迁移到8加几、7加几等算法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3.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有利于协调教与学的步调。学生对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越明确,越能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靠近,达到或超过它。例如,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速度到学期末要达到每分钟8道题,正确率为100%。教师把这个目标化为阶段目标,逐步向学生公布,并引导他们逐步达到。在计算方法方面,通过操作讲明思路--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简缩计算思维过程,直呼得数--计算结果脱口而出。在计算速度方面:只让学生计算,不计时间(表扬全对的)--计时计算,但不限时间(在正确的前提下,学生尽力提高计算速度,表扬全对的同学中的计算较快的)--计时,且限定最慢的完成时间(表扬又对又快的,督促速度慢的)--计时竞赛(继续提高要求)。教学要求,分解为各阶段的要求、评价,向学生逐步提出,并不断表扬达到或超过学习目标的同学。这样,也就督促了未达到目标的同学奋起直追。教师把《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把标高定在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水平上,促使学生始终向新的高度攀登。因此,我教的班的同学口算能力较强,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20以内加减计算40道题,大多数同学能在1分钟之内完成,(是《大纲》要求的5倍,最慢的也只用140)正确率达到10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