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9-3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①正确地朗读课文,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②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③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把握“我”爬悬崖时的心理变化。
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①把握“我”爬悬崖时的心理变化。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法学法:
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1945年1月莫顿 亨特架机侦察的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1、检查预习:
(1)齐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并强调重点。
(2)解释:嶙峋 啜泣 纳罕 小心翼翼
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 快速阅读课文,时间5分钟。抢答:
A、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
C、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六个 内德 杰利
D、那座悬崖有多高? 岩石架有多高? 二十米 大约7米
(2)学生复述故事。
A、照原文顺序复述;
B、创造性的复述。
①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情节
② 可以命小标题似的复述;
③ 将故事中人物没有说完或在行动上没有完成的加之合理的想象进行复述。
明确: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悬崖 ,在悬崖上下不下来,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悬崖,并且得到了珍贵的人生启示。
三、研读课文,了解“怎么写的”。
分析:爬悬崖的具体动作
(1)分角色朗读在岩石上的部分,划出有关心理描写的句子。(第八页)
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啼哭
萌发信心: 似乎能办到——移、探
信心大增: 是能办到的——啜泣
(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文章中的话概括我是怎样脱险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 研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时隔57年后,一位65岁的老人,仅仅是为了写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吗?如果不是,又是因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要求多角度)
明确: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1. 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