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口语交际课《夸夸我的同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01: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谁最棒?”“我最棒!”“谁会说?”“我会说!”这自信的声音源自老师交际情境的创设、交际形式的灵活运用、有层次的例文、教育的智慧。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联系口语交际课的特点,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有下面这几点:

一、口语交际情境生活化

课标提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理应主要指生活情境。课堂情境还源于生活,使师生不再单纯是指导者和学习者,同时还是交际者,在这种接近于生活原生态的情境中交际,把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达到课标提出的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当完成教学任务时也就完成了生活任务,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姚老师在这方面是非常注意的,表现在两方面:

1、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
在这节课里,姚老师从自己的优点引出了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的同学的话题。在生活中,不管是什么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哪怕他属于弱势群体。这就使交际任务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被话题所触动,激起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保证了人人有话可说。

2、注意建立源于生活的交际动机:

交际活动的动因素源于动机,动机又来自于生活需要。课标提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为的就是生活本身的需要。姚老师在课堂里首先呈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四人小组内相互夸奖同学的优点。以真人为对策,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了真实的交际活动。其次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语文报》主编阿姨委托姚老师在同学中间选特约小记者,要求小记者写一篇《夸夸我的同学》的采访报道。让同学扮演小记者采访同学,以社会化的人的身份,尝试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相互间展开交际活动。由于创设了具体的虚拟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二、交际互动多元化

课标提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可见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独白语言和对白语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主要任务依靠听说双方的互动来完成。姚老师在教学例文中也非常注意这一点,精神例文了多种互动形式,追求双向互动的自然生成。

1、多元化的交际形式:

姚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例文中兼顾了“独白式”和“对白式”两种互动方式,并加以合理调配。如“谁擅长打电脑?谁擅长画画?夸夸这些同学,让老师认识他。”这一环节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独立发言,而在“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夸夸组内同学”,这一环节则生生互动。两种方式穿插起来,使多种交际能力和谐发展,形成自然的互动关系。

2、多元化的交际角色:

在口语交际课堂里面,孩子们的角色是双重的,他的社会角色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自己的素养。如果要让孩子们自主促进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交际素养的发展,就一定要让他进入到这个情境,担任情境中的这个角色,而且这个角色的意识要很强烈。只有在情境中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才能得到锻炼,其能力和素养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况且,交际对象的不同,语言的遣用也不同。“口语交际”要注学生的交际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因而在口语交际课中,应赋予学生和教师多重身份,实现不断的角色转化。如姚老师引导孩子们进入采访的假设情境的时候,让采访的同学挂上记者证,拿上麦克风,一件小小的道具,一个小小的手法的作用挺神奇。通过外部的这种物质来强化孩子们的角色意识。又如姚老师让小组推荐的代表上台汇报的时候,这个代表说:“我采访……”这就是孩子们在自觉地确认自己的角色。老师听后及时强化这种意识,姚老师说:“你们的采访……你真是出色的小记者,你被《语文报》正式聘为特约小记者了。”这句话是全体说的。因为一个小孩子这样说了,不代表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意识,但只有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意识才会在情境中具有角色意识。如果我们一直这样重视,孩子们的角色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明确。


三、交际实践层次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01:19:00 | 只看该作者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以能力的养成为核心。能力的赖于科学的实践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训练能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从而使学生在亲历完成交际的学习任务的过程,达到能力养成的目标,姚老师这节课从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从听力游戏到出话题后,安排了说句子,讲清楚,“说片断,讲具体”两个环节。在说句子的环节,让学生各抒已见,老师适当点拔,引导运用关联词,尽量把句子说清楚。在说片断环节,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扮演“记者”和被采访人。在这个环节里,记者提问围绕“优点”这一中心内容,要尽可能地提问全面;被采访人要回答准确,说明理由,最后要求“记者”说一段有顺序的话。两个环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的教学例文,既让学生亲历实践,又让学生真正“学会”,使学生获得提高和发展。同时,老师在每个环节里安排了小组活动,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机会,使实践落实到了全体学生。

当然,课堂还存在着遗憾。姚老师对孩子还不是很了解,也就是说我们的教是要顺应学的,顺学而教。老师如果对学生非常熟悉,了解孩子们现在口语交际水平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了解每一个个体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或者说她是用自己学生的上课,课堂就有可能有另外一种例文。课,本来就是没有定法的,没有一定的模式的,为了让课堂里面有更多的空间去对话交流,去生成出新的人际交流的情境,我想她的课堂里面就有可能不一定每堂课都这样做。如:姚老师在课堂的后半段,让孩子们采访,她是侧重让孩子们去当小记者。但当被采访者的学生是侃侃而谈,如数佳珍,在述说自己的优点,而当小记者的学生就寥寥数语,一两句话就完了。因此,就不如课堂的前半段,让孩子们各自夸奖身边的同学那么生动、那么活泼,迸发出更多的有童趣的语言。

口语交际课是新事物,姚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2: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