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全册教案合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2)写祥子“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3)文末写祥子“一口气跑回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第7课    多收了三五斗
目标锁定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沙场点兵
1、搜集叶圣陶及本文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段落,改编为课本剧,并自行排练。
课堂在线
一、导入新课
                                    

屏幕上投影左幅图片,以介绍万圣米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角色朗读,整体感知
[情景]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活动] 1、分角色朗读,思考变化过程;2、评价朗读;3、交流变化过程。
[引导] 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
三、剧本表演,历史再现
[情景] 这种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同学向来以表演见长,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平台,你们能给我一个惊喜吗?(布置有关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组比赛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现历史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方面,要求学生作好评价。)
[活动] 小组表演、评比,师生共同点评。
四、语段精读,主题提炼
[情景]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
[活动] 1、学生读课文,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3、班级讨论、交流,引导。
[引导] 读小说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时代的气息,读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本质精神。
五、历史感悟,思绪奔涌
[情景]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你会想什么呢?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你当时的感想。
[活动] 思考、交流、评价。
[引导] 结合学生具体发言,联系现实意义,结束总结。
智能储备
1、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仔细研读课文,比较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仔细体味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综合天地   

◎综合学习与探究
目标锁定
1、学习品味、感悟、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包括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及暗示小说主旨的语段),领悟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对整篇小说的作用;
2、通过读小说的故事情节,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作品,展开想像,感悟作品的爱憎感情及作品所折射的人生、社会及生活的内涵。
3、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主题资料,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沙场点兵
1、全班同学按自己兴趣,分为“鲁迅小说研究”、“莫泊桑小说研究”、“老舍小说研究”、“叶圣陶小说研究”四个研究方向,若干小组。
2、读研究对象的相关小说,并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课堂在线
第一课时
一、提出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次探究学习的目标、任务以及方法。)
二、指导选题
选题不宜过大,可以指导学生立足本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的目标适当延伸,从小处入手,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选题做参考。如:我为**小说选题记、我与小说**的心灵碰撞、一个词的多种心态,等等。
三、确定选题
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组,组员4-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由组长主持召开研究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各组员的分工,把选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小问题必须围绕学习与探究的目标,或品味、感悟、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以题记形式呈现;或感悟作品的爱憎感情及作品所折射的人生、社会及生活的内涵,以感想形式呈现等等。
(各小组成员分担任务,利用一段时间,完成自己学习与探究任务,并能打印以供交流。其间由组长主持,召开1-2次的讨论会,讨论研究时碰到的问题,并把每次讨论结果和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做好合理引导。)

第二课时
一、组内交流
组内交流各人所选的题记,包括选题记的理由,或交流与作品的情感碰撞,等等。经过讨论修改,并将组内成员的成果整合,综合成完整的小组集体创作,装订成册。并在该册扉页上写上经典寄语(要求能给人联想,暗示该册主旨)。
二、组间品评
各组交流、品评研究成果。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评出优秀成果奖,感悟深刻奖,最佳创意奖,并选择有代表的成果全班点评。

第三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全面评价
教师对每个活动积极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活动态度、方式、过程、成果等多方面总结。
二、全面探究
《故乡》主要通过故乡前后变化的对比塑造了憨厚而渐趋麻木的闰土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主要运用跌宕曲折的情节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冷酷自私的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在烈日和暴雨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了与命运抗争的祥子形象;《多收了三五斗》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了悲惨的旧毡帽形象。这些形象在新时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他们的影子,他们也在生活中演绎着或悲或喜的故事。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合理的想像,适当运用以上提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两种方法,自创一篇小小说,塑造出新时期的人物形象吗?要求小说题目的上方写一句暗示主旨的话,小说后面写上“选句理由”、“小说自评”、“小组简评”。
智能储备
1、从本单元四篇小说中为每篇选择你最喜欢、能给人联想并暗示主旨的句子或语段,作为每篇的题记,并分析选择的理由。
2、请任选本单元四位文学大师中的一位,给他们写一封信,谈谈对他作品的理解、感悟。
◎诵读欣赏
目标锁定
1、学会利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高鉴赏水平。
沙场点兵
1、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诵,能读出节奏和感情。
课堂在线
一、诵读
1、自读、质疑
自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参照注释,自我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地方摘录在“个人质疑卡”上。
2、互读、释疑
小组内互相朗读,并提出点评、修改,同时讨论前面“个人质疑卡”上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摘录在“小组质疑卡”上。
3、引读、答疑
将各“小组质疑卡”汇总,投影后,班内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二、欣赏
1、欣赏对话
[情景] 你能根据短文的故事情节,抓住对话细节,加入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文续写一段对话文字,丰满人物形象吗?试试看。
[活动] ①个人写 ②小组交流、评选 ③各组对话表演 ④点评、引导
2、欣赏人物
①为文中人物写一段评语。
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认识。
3、欣赏主题
从田子及其母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你对当今为官者的某些行为有怎样的认识?
4、欣赏其他
本文放在“诵读欣赏”栏目下,自然有它的道理,你认为本文还有哪些可欣赏之处?
三、附录
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智能储备
学了本文后,你认为如何去欣赏一篇小说呢?

◎名著推荐与阅读
目标锁定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领悟作品的内容、写法和深刻思想。
沙场点兵
1、阅读《格列佛游记》,做好积累,并写读后感。
2、利用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他。
课堂在线
一、导入新课
播放《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段,引入教学。
二、我选择,我喜欢
[情景] 你喜欢这部小说吗?喜欢它什么呢?
[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想要把你忘记,真的好难
[情景] 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吗?
[活动] 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交流评价。
四、随你说说心里的梦
[情景] 作者以①神奇的想象、②夸张的手段、③寓言的笔法,④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活动] 1、选角度,相同角度分为一组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整理 3、班级交流、评价。
智能储备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比较两个主人公性格的不同。
2、用幻想的表现手法,抒写你自己的一段美丽的梦游历程。



   资料楼阁   
一、相关网站
故乡        1、查阅下面网址可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http://www.guxiang.com/zhuanti/luxun
http://culture.news.sohu.com/zhuanti/luxun/fanren/001.htm
2、查阅下面网址可了解与课文有关知识:
http://www.ruiwen.com/teacher/c5/17.htm
http://www.0-100.com.cn/1/15/14/16.htm
       
我的叔叔于勒        1、查阅下面网址可了解莫泊桑及其作品:
http://www.yondor.com/library/foriegn/m/mobosang/
http://book.myrice.com/author/3/20250.html
2、查阅下面网址可了解与课文有关知识:
http://www.ruiwen.com/news/6856.htm
http://www.pep.com.cn/200301/ca122919.htm
http://www.tjjy.com.cn/swin2000/czdata/chinese/Volumn_Chinese_5/index.htm
       
在烈日和暴雨下        1、查阅下面网址可了解老舍及其作品: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
http://www.easysea.com/xiandai/index1/002.htm
http://www.mypcera.com/book/xian/lu/lao-she/index.html
2、查阅下面网址可看《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http://www.ctmri.org.cn/200305/ca212661.htm
http://www.csok.net/soft/872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多收了三五斗        查阅下面网址可了解叶圣陶及其作品:
http://www.mypcera.com/book/new/mingjia/yeshengtao/index.html
http://www.chinese-e-book.com/mj/y/yeshengtao/
查阅下面网址可了解与课文有关知识:
http://www.mj.org.cn/publish/memorial/intro.asp
http://class.bjedu.cn/jiaoanxz/czyw1.htm
       

二、相关课件
本栏提供部分与课文教学设计相配课件,及其他素材。如此处打不开,请到“课件荟萃”查阅。
《故乡》课件
《故乡》音频朗读《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在希望的田野上》《格列佛游记》电子书库
《故乡的云》其他素材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从中得到启示,对自己的学习观重新思考。
2.        熟读精思,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位,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谈话式、随录式、独白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
4.        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创造学思想录》       2课时
《成功》               1课时
《学问与智慧》         2课时
《论美》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4篇文章均为名家名作,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基本通其大义,个别难懂之处可以忽略,重要的是对关键意思展开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应当掌握“反刍”这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边读书边思考,对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反复品味,直至得其精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然,“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
其次,应当重视在生活实际中锻炼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单元中,谈到了天资、机遇与勤奋的关系,创造与生活的关系,美貌与美德的关系……而所有的这些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来,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此类的相互关系与矛盾。“生活无处不语文”,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三、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对同类作品的阅读与比较,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表现风格;在阅读中体会“泛读”与“精读”,加强自己的“反刍”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特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七八年级的单元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        思考、讨论
第二块: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复习七八年级曾经学习过的种种学习方法(如:八年级的读书方法,本册书中的圈点勾画读书的具体要求)        回顾、复习
2        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
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10课    创造学思想录
学习目标
1、        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文分析:
放松
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严肃,是因为它觉得痒痒。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怎么样?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怎样呢?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使用你的想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象力。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每一种文化、工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看到画面之外
1866年,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正在修建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在一星期之内人们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 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简短的语言中作者对于亚历山大大帝如何解开结的过程言之甚详,而对造就自己规则的结果一带而过,详略得当。














◆形象生动






◆用身边的事实来说话









◆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道理蕴藏在描写之中,不必多说
板书设计
放松
     (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亚历山大大帝砍开本该解的结)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第一个锯末—燃料;牡蛎-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
    (火车-广阔市场)

顺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创造性思维       
课堂学习

第2课时

创设情境 激发旧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 。        聆听
2        说说你所知道的创造的故事        讲述
3        结合故事,谈谈你所理解的创造        结合所听所讲的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精读课文
1        选择文章中你所感兴趣的一则故事,尝试给它换换标题,并说说它的含义        选择、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评价
3        短文的内容是怎样体现标题的        思考
4。        组织交流        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选择文章中别的故事加以品味,模仿文章思考生活中的创造性事例

第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思考复习
2        组织讲述生活中的创造性故事,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题        讲述概括
3        引导、评价        交流、评价
4        模仿文章,整理自己的故事        整理、写作
5        组织交流        交流、评价

第9课   成功
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课文分析:
引出论点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着:“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逐层剖析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的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1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2,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好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所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很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很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的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运用经典,作为总结
    王静安○4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5。’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6。’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7。’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直接引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

◆        撇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话题,直入中心。


◆简单明了的公式,说出成功需具备的条件




◆注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品位“天资”、“天才”之间的区别



◆反语,对这些人的观点加以讽刺和否定。





◆列举事例,用事实来证明观点。
◆列举事例简洁明了,决不拖泥带水。



◆自身经历为例,有较强的说服力。


◆逐项分析,提出中心论点


◆引用名言做论据。







◆引用《人间词话》,对自己的观点再度加以分析和总结。

◆照应开头


◆这也是作者对读者的谆谆教导。



课堂学习

第4课时

创设情境 激发旧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讲述你所知道的成功的故事或相关的成功的名言        讲述成功的故事和名言
2        用你所知道的名言或刚刚听到的名言来说明听到的成功的故事        用名言评价故事
3        谈谈你所认识的成功        交流、评价
       
整体感知
        4        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浏览、思考
5        用你的思考替文章换一个标题        思考、交流

精读课文       
6        在作者的文章中究竟是哪一点最重要呢?天资、勤奋、还是机遇?(理解作者观点)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小组合作交流
7        结合文章再度思考课堂刚开始的名言与故事,对自己的成功作一设想。       
8        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
选择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加以赏析

板书设计

成功: 天资    +       勤奋        +     机遇                 预期的结果





“羡慕某些人自我感觉良好”   囊萤、映雪         举自身经历事实论证
                             悬梁、刺股                                                                     
                             韩文公的话                                                
                           
事实论证、引用论证                                                   
结论: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逐一剖析、层层深入、旁征博引)

第11课  学问和智慧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课文分析: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1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2,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3”(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4”或“冬烘先生○5”。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6”。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7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8——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9,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10 (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1。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12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13,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14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15”(bulldog),为他张目○16。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17,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18,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19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20”,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21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22”,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23”“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24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25”,有何用处?
智慧离不开学问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26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27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华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的美术史,尤其是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整齐的句式让人琅琅上口



◆运用反问,加强自己的语气
◆巧创新词,与食古不化相对应,在幽默进行调侃
◆旁征博引

◆正反对比,再度强调学问不等于智慧




◆正反论证




◆列举孟德尔和达尔文作为事实根据

◆文采斐然










◆由人而及书,不独人如此,书亦如是


◆        分类对比


◆引经据典,词汇丰富

◆        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智慧与学问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描写细腻生动






◆        大段形象的比喻,可谓妙语如珠





◆用词准确到位,一一递进
       
课堂教学
第5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古人的名言导入,思考一下,你认为知识与学问究竟哪一个更加重要?        思考
2        组织讨论        讨论交流
3        布置要求: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学这篇课文。
自主思考-质疑-提问-合作-解答        聆听要求,明确目的
4        要求带着目的认真阅读课文        认真阅读
5        巡回指导如何提炼问题        思考文章中自己不明白或者重要的知识
6        指导        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再三咀嚼,将问题加以整合和提升
7        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明确自己的问题

课后学习: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自主思考,尝试解答
第6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总结上节课自我阅读提问的收获        自我反思
2        将全班的问题归类后出示        阅读、思考问题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组织学生根据文章讨论问题        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思考讨论
4        交流、评价        发言
5        总结,将活动提升至“如何熟读精思”的高度        总结
课后学习:将课堂上交流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喻)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     (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第12课 论美
学习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课文分析: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②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③和丢勒④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饱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开章明义
◆对“朴素背景”的解释




◆表达严谨不绝对


◆提出对美的看法,“才德之美”是“美中之最上者”

◆在批驳两位画家的观点中论证自己的观点








◆格言式的语言、生动的表达
◆提出期望



课堂教学
第7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说说你对美的看法和理解        思考、讨论
2        聆听、评价        发言、交流
3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对于美又持有怎样的观点呢?        阅读、思考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5        联系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出作者的观点的?        思考
6        播放《巴黎圣母院》录像,将士官和爱斯梅那达以及伽西莫多进行对比        观看
7        结合录像,联系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交流
8        模仿文章的语言风格,用一句格言风格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美        写作
9        交流、评价        交流





板书设计








第8、9、10课时 写作
第8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不同的论述方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的语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一份“例行公事式”的评语,请学生分析。        聆听、思考       
2.        组织评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思考怎样的评语才是有价值的        思考、讨论期待怎样的评语       
3.        布置当场给自己写作自己所期待的评语       
4.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自学作文3,思考教授的“设计”有哪些好处。
第9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自学作文2,思考故事的主题        阅读、思考       
2.        讲述曾经阅读过的相类似的故事        讲述       
3.        围绕故事主题,草拟一份发言提纲        构思提纲       
4.        演讲发言        演讲、评价       
5.        组织将自己的演讲整理成文        写作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0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1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本单元六篇文章均是经典名篇,学习时要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理解内容。能诵读名篇名段,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古人的社会理想和抱负,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0: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