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全套教案集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小组讨论,制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安排。       
3        仔细参观,摘抄重要的文字资料;认真听取介绍或报告。       
4        访问与基地相关的人员,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5        整理资料,写出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6        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祖国母亲,我爱你”专题汇报会       
7        就专题汇报会的情况,写一篇通讯,在校内外有关媒体上报道。       
教学
反思       

附录:
详略不得悖文题
【原文展示】
归 途   [宋明娟]
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唉,怎么还不下课呢?(开头包含必要的交代和铺垫。)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跑下楼来,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一连串的动词,具体而又形象。)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撞人”旨在突现“我”心情急切,但老太太的话不够口语化,不符合情景特点。)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怎么啦?我来帮帮你!”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由轻快、高兴陡转为焦急,心情变化且文见曲折。只是本段写得过于简略,渲染不够。)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哼曲儿”,孩子们非常典型的高兴之举。)
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娟儿,回来了!”妈妈向我挥着手。(这一段表明是亲情在召唤着“我”。)
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哇,这么多可口的菜!(“回到家里”,表明已不再是“归途”上的事了。文章循此继续叙写下去,实为离题。这是本文的重大失误。)
“娟儿,快吃。在学校总是吃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看,又瘦了。”
“知道,妈,您也吃呀!”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眼窝,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这一段和上一段侧重表现母爱的无私。下一段侧重表现父亲的关爱。若硬要表现父母之爱,宜于将有关情节插叙在“归途”中间。最好还是舍去。)
“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可不能松劲儿。要注意身体,离期中考试不远了。”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我想。
【升格点拨】
《归途》(原稿)这篇文章选材有生活气息,笔端流露着真情实感。但作者在写作中过于讲究叙事的完整,结果导致详略失当,湮没了文章的重点。
以时间、地点等为标题的作文,对文章的写作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是在相应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的事。“归途”二字作为标题,要求我们应该将归途中的所为所见所思所感作为叙写的重点。《归途》(原稿)详写了发生在家中的“餐桌关爱”一事,即使在生活中确有其事,但它显然不是“归途”上发生的事,与题目要求相左,因此必须大胆舍去。
本文的修改,应该将选材和详写锁定在“归途”中。宜用“‘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线索,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强化心理活动描写,以收到切合文题、突出重点、感染读者的良好效果。
【升格佳作】
归 途
嘿,上完这节课,就可以胜利大逃亡——回家喽。
最后一节课可真有魔力,不知是我屁股上长了刺儿,还是怎的,辗来辗去就是坐不住。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瞅瞅窗外,唉,打铃人被鬼抓去了?
“丁零零……”打铃人终于从地狱归来!我把书包往背上一甩,三步两步冲下楼,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在清脆的铃声中快速穿过拥挤的人群,猛地刹车停在那个时髦女郎脚后跟处,擦了旁边的老太太的胳膊,“现在的孩子……”未等老太太摇头叹气地说完,我早已扮个鬼脸,抱歉地一笑,溜之大吉。
今天的天气随人心,阳光明媚好个春,太阳公公笑咧了嘴,春风婆婆乐懒了身。蜜蜂“嗡嗡”地飞在路旁异常耀眼的油菜花间,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今天怎么变得如此悦耳?春姑娘最善解人意,把归途装扮得如此美丽。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飞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了。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看着别人哼着小曲急驰而过,脸上不觉冒出了汗珠。越急越出乱,非但车没骑好,还摔了一跤,车把也歪了。脸上汗珠越来越多,竟不断往下滚。啊,来了救星。老同学,帮帮我吧!巧手人到底能干,没几下就弄好了。我连声“谢谢”也没说,跳上车,冲向前去。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引得过往的行人纷纷扭头望着我。我才不管那些呢,“时人不知余心乐,南腔北调表我心”嘛!
……
噢,快了,快到家了!看见了,村旁的大柳树下,依稀站着一个人。不用问,那就是我最亲爱的老妈!
“妈妈,我回来了!”我用力一踩车蹬,急速向村口冲去。
【评析】
围绕“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映衬等手段,将“我”在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刻画得具体而又感人。“瞅窗外”“掉链条”等情节使文章行文曲折跌宕。文章中以短句为主,与本文或急切思归、或轻快而行的内容相映成趣,别有情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人琴俱亡》                                         2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二、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 ,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归纳课文间的异同点。        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        小小组交流,并汇报。       
3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4        请学生自由阅读文章,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自由阅读       
3        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单元学习方案。        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后学习:收集与朱自清相关的材料。

第二学时 《背影》(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4、明白本文透过“背影”所传达出来的父子见的浓浓的亲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以《游子吟》导入,创设情景。        齐读《游子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2        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圈点勾画及批注。       
3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4        再读文章,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5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交流、点评。       

第二块:再读文章,感受亲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问题情境:人们常说,画龙点睛,画人写人也是如此,可文中却选择人们不太注意的背影来描写,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3        你能否从正面给“父亲”作一段关于外貌、动作的描写。        学生写作       
4        组织交流、教师点评。        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心理感受会怎样?试给文中的“我”加上一段心理描写。

第三学时 《背影》(二)

第一块: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给文中的“我”加上一端心理描写。        小组交流、推荐,全班交流。       
2        用几个词语概括我看到父亲时的感受和心情。        总结、归纳。       
3        父亲真挚的爱使我流下 一次又一次的泪,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流泪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每一次流泪的原因。        再读文本,思考,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精彩片段。        有感情的诵读。       
2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着许多关于亲情的感人片段,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并结合你亲人的某个特征写一段作文。        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明白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推敲并说出文章结尾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妈妈。        听歌曲,交流。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带着问题读课文:为什么文章以“甜甜的泥土”为题,文章给我们讲的是怎样一件事?        读文章,讨论与交流。       
3        创设问题情境:文中的“她是谁”?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小亮的“至亲至爱”。        读课文,小组讨论。       
4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5        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看见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糖是谁送给他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亮现在的父母对他是怎样的?为什么这句话在小亮身上没有验证呢?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可以联系小亮的老师、同学、生母来分析。
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班级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创设问题情境:在文章的结尾小亮先是“忍不住滚下泪来”,可一会儿又“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试把王小亮当时的心理变化描述出来?        学生讨论,写作。       
教学反思                       

第五、六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读课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以“七步诗”的故事导入,请学生谈谈对兄弟情的看法。         听故事,讨论,交流。       
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翻译课文。        交流疑难,释疑       
3        “上阵不离亲兄弟,打仗还须父子兵。”分析另一种兄弟情。导入课文,看看文中的兄弟情。        交流。       
4        让学生圈点勾画,对重点语句做标记。        学生读文章,给重点语句做标记。       
5        自由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        思考,圈点勾画。       
6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7        创设问题情景:既然兄弟情深,为何子敬死了,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        再读文章,思考讨论。       
8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七学时 :《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蕴涵在故事中的浓浓的爱心。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你认为父母的心应该是怎样的,结合你的理解给文章加上副标题。        讨论交流。       
2        设疑:可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        快速浏览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
       
3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再读课文,感受“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本来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这可以使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        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2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点评。       
3        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给未完成的故事续写结尾。        学生写作,交流。       
4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等。

第八学时 《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真挚、深沉的母爱。
2、学会截取人物表现中的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复习导入:复习《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是________。        思考,交流。       
2        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母爱的谚语。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        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同桌讨论,加小标题。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再读课文 深入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片段,展开研究。       
2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3        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学生思考,讨论。       
4        课外拓展: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想法,写自己的母亲。        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九、十、十一学时:作文教学

学习目标:
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复习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并给每篇课文列出结构图。        学生复习课文,列结构图。       
2        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        学生自学。       
3        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        学生交流。       
4        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        列提纲,并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学生修改提纲。       
2        组织学生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       
教学反思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明确本次作文评改要求。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2        组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3        小组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课文。        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       
2        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       
3        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        学生自学短文。       
4        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        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5        反馈,交流,总结经验。        学生汇报经验。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        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        学生思考回答。       
3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        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        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        集体回答。       
2        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        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        读课文,寻找,交流。       
4        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        各抒己见。       
3        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思考归纳。
       
4        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        明确要求。       
2        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交流,点评。       
3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        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        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        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        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        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独立思考,交流。       
5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        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       
2        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        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3        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        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        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2        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        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讨论。       
4        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播放歌曲《高山青》        欣赏,哼唱       
2        组织朗读优美语段        个别朗读,互评       

第五课时:《阿里山纪行》(二)
学习目标: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自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阿里山的风光秀美如画,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        自读课文,同桌或者前后桌讨论完成。       
2        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带领大家领略阿里山的秀丽风光。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语句,但不能照搬。        独立思考:再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理清游览线路。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点特征。
       
3        组织小组讨论        组内共同探讨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5        引导学生归纳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        归纳、小结       

第二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独立思考
同桌共同探讨       
2        组织交流,评选最佳导游。        交流,评选       

第三块:学生小结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组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小结        小结。谈感受、收获。       


第六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一)
学习目标: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导语:西双版纳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独特韵味。        欣赏西双版纳优美的风景。       
2        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读课文,思考。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第二块: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指导:对文章的赏析,可以从写作手法、运用修辞、词语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回顾,交流       
2        组织活动;假如由你来当老师,你觉得要让大家知道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独立思考:结合参考书、指导的内容,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做读书笔记。       
3        组织小组对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加深理解       


第七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二)和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把握本文通过对照手法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学习: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自学成果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的自学成果        交流       
2        引导点评,        点评,       

第二块:质疑解疑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对本课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质疑解疑       
2        组织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       

第三块:课堂小练笔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2        组织交流,点评,总结        交流,点评       

第八课时:《蓝蓝的威尼斯》(一)
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情境导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谈谈你心目中的威尼斯。        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尼斯,
展示图片、故事传说等。       
2        导入: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魅力吧。        自由阅读课文       

第二块;整体感知,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风光?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        自由读课文,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你对本文还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和发现?
(结合探究练习三、四)        就课文疑惑提问,解答。       

第三块:赏析语言和精彩的比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威尼斯是迷人的,而作家的语言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将威尼斯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再读课文,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        自由读课文,思考,划出优美的语句,做批注。       
2        组织交流、小结        交流       
3        指导完成探究练习一        思考,练习,交流       
第四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任选校园一景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段话。        思考,仿写。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相点评       

第九、十、十一课时:写作、修改文章
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是一次写作训练,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还可以提炼他们的语言。仔细的观察,合理的顺序,生动的语言是写好参观游览文章的基本要求。
课前准备: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
第九、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综观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散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思考。       
2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有哪些要求?        自读《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归纳注意点       
3        写作训练        写作。       
4        组织修改,着重修改标点符号。        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十一课时:作文评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       
3        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十三课时:专题交流和语文活动(安排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A 组织学生收集关于柳宗元的资料并交流
B组织学生搜集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短交流。
C 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D 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        A.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B 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D 搜集资料,可以是图片,传说,当地风土人情等       
2        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       
3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独立思考,创作对联。       
4        活动:假如你是导游,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思考,讨论,交流,点评       
5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6        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        利用星期日参观游览常州名胜。       
7        组织学生写单元学习小结
提出要求。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分析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2、        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
3、        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4、        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二、        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州园林》            2课时
《都市精灵》            2课时
《幽径悲剧》            2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视听活动                1课时

三、        教学设计: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 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       
3        布置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文,确定一个研究小专题        讨论、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负责人并进行初步的分工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学生确定单元活动主题及计划        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出示评价内容:
1、        你能说出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吗?
2、        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了吗?
3、        本节课你有多少收获?        自我反馈       
2        小结、评价        自我小结       


第2、3课时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查阅、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        布置任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并能简要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        读文章,找句子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处处入画的原则的?        阅读文章1、2两小节,画出有关句子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除了这四个方面外,苏州园林的设计还从哪些方面注意到了“图画”的效果?由此归纳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重点阅读3-6小节,找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总结、归纳       
4        组织交流        交流、小结       
5        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品味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分析、揣摩       
6        组织交流        交流、评价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思考、讨论       
2        回顾所学的《于园》一文,出示《扬州个园》,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苏州园林资料,说说于园、个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回顾、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再次搜集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具体介绍苏州的某一座园林。

第4、5课时    《都市精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

课前学习:
1、        通读全文,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        查阅资料,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作者简介;《动物世界》——人与动物的关系。        谈感受,畅所欲言。       
2        “都市精灵”指的是什么?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城市中的哪些动物?这些城市中的人们与这些动物的关系如何?        速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理清文章思路        阅读、思考、交流       
2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了哪些问题?请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你认为作者提出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请你出谋划策。        体会、分析、交流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6: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