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语海畅游
1.读一读,辨一辨
目的:引导学生会读儿化韵。
过程:(1)自己读一读,读出词语和儿化词的不同。
(2)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前后词语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3)我还知道一些儿化词。小米——小米儿一点——一点儿
帮忙——帮忙儿新词——新词儿
画——画儿信——信儿
2.读一读,比一比,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目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把句子的意思说得更明确。
过程:(1)自己读一读,说说使用关联词有什么好处。
(2)补充练习:
a.小明的爸爸()会说英语,()还会说日语。
b.()瘟神很厉害,()桓景并不怕他。
c.这()是我们班的光荣,()是全校的光荣。
d.()王子的外表失去了光彩,()穷人不再挨饿,
他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
过程:
(1)自读
(2)小组读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对着背一背
(5)指名背一背
2.我的采集本: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歇后语,积累语言。
过程:
(1)读一读
(2)说一说歇后语的意思
(3)我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歇后语。
阅读平台
目的:让学生对文字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感知文字的重要性,并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过程:
1.读题目,有什么疑问?——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什么样?
2.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美丽的民间传说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指导思想:
(1)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
(3)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把习作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本次习作教学的设计并非某一节课实施过程的具体设计,而是试图把这次习作融在一个“大过程”中。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知道民间传说中要介绍清楚: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2、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编写出有趣的、感人的民间传说。
能把语句写通顺、流畅。
3、能相互修改和自己修改民间传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喜欢读、讲民间传说。
2、使学生喜欢写民间传说。
3、愿意把自己编写的民间传说讲给别人听。
教学环节:
(一)学前热身:
(1)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爸爸妈妈就曾经给他们讲过许多个了,自己也曾经读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现在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读,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学习,以后我们还能自己写写民间传说。
(2)民间传说中应该有哪些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有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么样?(实际上就是故事的内容)
★故事中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一条在教学中有所渗透,但不是对学生习作的要求)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初步感知一下民间传说的基本构成要素。]
(3)在阅读教学后需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几篇民间传说,进一步去感受民间传说的有趣。
操作时机:学习完《重阳节的传说》《牛郎织女》之后。
操作方法:
(1)教师推荐内容,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搜集。在读、听故事前,需要布置一个思考题:这个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设一个交流的机会。(口语交际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