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教案集下载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小泽征尔的判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 引导学生认识“泽、欧、谱、谐、素、权、桂”7个生字,会写“欧、谱、棒、谐、素、弃、权、桂”8个生字,理解“欧洲、乐谱、指挥棒、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夺魁、判断、果敢、大师、试探”等词语。
   3 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准备:
   1 师生一起在课前收集关于小泽征尔的资料。
   2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他判断的对吗?……
   2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导入: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2 自学生字词。
   3 检测: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三、自由练读课文:
   1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默读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 交流初读收获。
    [回答问题时,之要求读出相关内容即可,同时检查、订正学生发音]
    ①看副板书,解答。
     (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
     指挥家大赛——决赛——面对国际大师——……
     他判断的对吗?
     最后一个自然段
     ……
    ②提出自己阅读中新出现的问题。
     (充分肯定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未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讨论:“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3、体会“只有……才……”的用法,并练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地判断。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在课文的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1959年,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很是平常。那么小泽征尔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被称为“果敢的判断”呢?让我们到决赛的现场去看一看吧。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思考题: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自学提示:①自己读课文。
         ②画出有关的语句,体会当时的情景。
         ③有感情地读一读。
   3、集体讨论: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让我们来一起交流。
     边读边体会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深化理解。
     “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
     启发:最后一个出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指导朗读,结合“世界一流”“国际水平”等词语,品味“全神贯注”的参赛态度。(可插入课后第三题)
     “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
     启发:此时小泽征尔能判断出什么?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启发:“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此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怎样想?在场的观众会怎样想?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设问:①此时的小泽征尔再三考虑些什么呢?
     同桌同学结合以上句子,填空说一说:指挥、乐队、乐谱,到底是谁错了?()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所以,一定是()错了。
        ②“坚信”换成“相信”好吗?为什么?
     集体朗读句子。
     过渡语:就这样,年轻的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脱口而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出示这句话)
     指名朗读、集体齐读。
     [如果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可插入对比练习]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4、理解最后一段:
    过渡语: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包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设问:“这种素质”指得是什么素质?
    板书:不附和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只有()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出示文字片)
  三、总结:
   1 总结语:小泽征尔面对着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做出了果敢的判断,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因而获得了这次指挥家大赛的桂冠。也正是这次比赛,使小泽征尔一夜之间成为欧洲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2 欣赏视频:
    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的舞台上。让我们通过屏幕来一睹这位世界著名指挥家的风采。(边放视频边解说)小泽征尔的指挥极富感染力,专家评价他的指挥艺术是“指挥台上的芭蕾”,“浑身都是音乐”。
   3 看到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你能说一句赞扬他的话吗?(可以写下来再说)
   4 齐读: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全神贯注”、“再三”写一句话。
   *3 继续收集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如图片、新闻等或听一听小泽征尔指挥的乐曲。
                                           20皮巧根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
出示为课题后,可就课文题目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1、        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2、        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皮巧根桥”?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二、巩固练习
1、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三、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        谁架了一座什么桥?
2、        是怎样架桥的?
3、        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4、        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他?
5、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学生重点理解:
第3 题是句子练习,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对带点词语的理解和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些词语,然后再造句。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用于形容人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再三:一次又一次,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多次反复,例如:他的病还没有痊愈,就再三要求出院上班。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1、        补充资料: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混凝土: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泥、沙、石子和水按比例拌和成的,具有耐压、耐火、可塑性性能。
陡峭:本课指河岸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搭石》、《圣诞老人》。这两篇课文表现了“友善”的主题,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感悟文章中人物展现出来的美好心灵。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0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架桥的经过:磨斧—砍树---把大树架在河----砍光柳枝
  发子孙
《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 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
   目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目的: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评价,侧重劝说方法的指导,侧重点明“劝说”与批评、讲道理等形式的不同,侧重评价劝说效果]

  笔下生辉
  习作内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目的: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恐惧——怀疑…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三、总结升华: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型玻璃。
  二、板书课题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
  1、注意读音:殊、即
  2、字形:碎。
  3、形近字同音字:
  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
  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
  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
  八、提问: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九、教师总结全课。
    学习了本课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5: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