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
    2)分角色读5-8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投影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
    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3、屏幕引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板书:
    书法“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正直敢言
    铁骨铮铮
做人“心正”
孔子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黄 帝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
    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陵墓庙宇
唐玄奘西行取经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教学PPT,学生准备搜集玄奘法师生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奘”读zàng,而不读zhàng;,“壮”与“奘”的区别)
    2、导入: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
    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
    玄奘(zh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天竺(zhú)堡垒(lěi)朝拜(cháo)
    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理清脉络
    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2)了解重点段层次
    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
    [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
    1)他学识已很渊博了,为何还要不远万里去天竺学习?
    2)从长安到天竺,山高路远,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毅然前往,并克服重重困难?]
    导:也许学习完这篇课文,自然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
    [要点:1)混出玉门关2)单人匹马走沙漠
    ※ 重点句: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体会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求法。
    总结: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竺求学,一切源于他心中坚定的信仰,与一生的追求——对佛法的弘扬。
    过渡: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是佛家教义的种子,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印度留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
    4、结合课外资料,了解玄奘的历史贡献。
    1)学习小组合作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资料思考,回国后玄奘潜心做了哪些事情?
    (要点: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
    2)师生合作交流资料
    ※屏幕出示:
    玄奘带回来的佛经数量大,覆盖面广,质量特别高,如果我们把唐朝汉译佛经比喻成为汉译佛经中的皇冠,那玄奘翻译的佛经就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玄奘西行求法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求取直经,而取到直经才只不过走了求法之路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翻译佛经,他魂系真经,迫不及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
        阅读了课文,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吗?
    角度:
    1、从学者的角度,
    他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2、作为一个高僧,
    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
    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
    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四、总结全文,提炼升华
    1、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玄奘西行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
    2、出示季羡林先生引鲁迅的一段话作为总结: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拿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季羡林: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板书:
    百折不挠
    唐玄奘西行取经
    舍身求法
    中国的脊梁
   
    作业:1)推荐阅读《鉴真东渡》《苏式牧羊》
    2)写一篇读后感。
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2.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
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天 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 想象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
我是猫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 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 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吧!)
    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
    (1)自学二、三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
    (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七、板书设计:
    看见年糕
    我是猫偷吃年糕可笑可怜同情
    力拔年糕
    众人嘲笑
杨子荣借题发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诈、匪、惕、梭”是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课前谈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民英雄为共和国的建立前仆后继,与恶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来到1946年的东北山林中去,感受孤胆英雄杨子荣身处险境与土匪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2.板书课题:杨子荣借题发挥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初步质疑。)
    3.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怎样的一场战斗?杨子荣是怎样借题发挥的?他又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交流:说说你认识了哪个生字,理解了哪个新词。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杨子荣和以座山雕为首的盘踞在东北山林中的土匪之间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故事。全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拂晓时分杨子荣要入睡时听到了枪声和慌乱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杨子荣面对这场混乱,沉着思考,判断这是敌人的一个阴谋。
    第三部分(7-12自然段)写杨子荣准确判断之后,来了个“借题发挥”。
    四、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你认为杨子荣是怎样一个战士?试着找出课文中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充分地进行自学)
    五、交流汇报,读中感悟。
    重点讨论:你认为杨子荣是怎样一个战士?
    重点朗读体会下面的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感受杨子荣面对群匪冷静思索,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
    1.杨子荣一听,刷地全身冷下来,心脏紧张地跳动,内心一阵苦思:“怎么?二零三首长真的这样冒失吗?真的随着匪徒的脚印袭来吗?如果真的这样,战斗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现在怎么办呢?一阵大肚匣子和手榴弹先消灭自己跟前的匪首吗?”
    2.他默默地确信自己的判断:听枪声就不是小分队的战术,小分队对匪徒的袭击向来不喧哗,也绝不会这样远距离射击,这一点我深信战士们的军事素养和白刃拼杀的勇气。二零三首站即便袭来,也绝不会从夹皮沟方向,因为他的虚张声势,就是为了把匪徒的注意力吸引到那里去。
    3.那么这个老匪用的又是什么伎俩呢?是为了提高匪徒们的警惕而作军事演习吗?还是这件事又是这个老匪对我进一步考察呢?为了斗争得胜利,我没有权利来设想前者的可能,而只有后者。现在的问题是我怎样在这个老匪跟前表现表现。
    4.我打死几个匪徒,在座山雕面前显显我的本事,解除这个老匪对我的怀疑。
    (引导学生体会杨子荣心理变化的过程:先是一惊,接着是紧张的思索和分析和准确的判断。让学生通过心理活动的动作描写感受到:杨子荣是一个大智大勇,机敏威武,忠于革命的战士。)
    六、通读全文,感悟写法。
    认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说说这种写法对你得写作有什么帮助?
    七、拓展学习,升华主题。
    1.观察并评价课文的第二副图,朗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并跟唱《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加深对人物形象和品质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
    2.推荐阅读:《智斗》、《空城计》
    九、板书设计。
                 入睡时分  听到枪声
    杨子荣借题发挥  沉着思考  冷静分析  大智大勇  忠于革命
             准确判断  借题发挥
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书设计。
   
   
         老虎:扑、掀、剪
    武松打虎            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跳、闪、躲、抡、
            打、揪、踢、摁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甥、刃、擎、厢、拽。
    2.了解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