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8-27 14:29: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一、 万花筒
1、 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的特点。
2、 学生说说发现的生字特点。
3、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4、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 自己也写一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二、 我能选
1、 先自由地读句子,再比一比。
2、 找出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3、 再读句子,看谁读得好。
4、 给你最喜欢的句子加上一颗星。
三、 我能说
1、 读前面的句子,老师要简要说说什么是比喻句子。
2、 说说每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 有什么好处。
3、 试着写两句话。
4、 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
四、 百宝箱
1、 古代的孩子做些什么呢?现在我们不要读一首清代诗人袁枚写的《所见》。
2、 教师范读。
3、 小结:短短二十个把字,就把一位放牛捉蝉的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画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试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4、 朗读比赛。
5、 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五、 大舞台
1、 出示相片,老师有声有色地讲一个与相片有关的故事。
2、 指名上台讲与相片有关的故事。
5 国 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
二、 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读题。
2、 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
3、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三、 自主识字,初读感悟。
1、 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弄懂。
2、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 认读生字卡片。
(2) 开火车读。
国徽 一枚 污泥 闪烁 微笑
(3) 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3、 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4、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 展示朗读,共同评价。
6、 教师范读,学生提建议,做出评价。
四、 作业。
填空
一( )硬币 一( )小弟弟
一( )星星 一( )土地
5 国 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说说国徽的样子。
2、 上节课我 们对诗有了初步的了解,愿用自己的行为为国徽增光。
二、 细读课文,促进交流
1、 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2、 讨论交流,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 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三、 训练口语能力。
1、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2、 教学小结。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 拓展练习
1、 完成下列活动。
(1) 读读你最喜欢哪一句诗。
(2) 同桌之间互相背诵这首诗。
2、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五、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 合作讨论:生字的书写规律。
2、 教师范写难写的字。
3、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生字。
反思
6 聂耳与国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知道这首歌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聂耳与国歌》,了解国歌。
板书:6 聂聂与国歌
二、 简介背景
1、 简介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 简介聂耳的生平。
三、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识新字。
(2)理解相应生词,不理解的词语在边上做记号。
(3)通读课文,做到流利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测试对方对生字的认识情况。
(2)出示词语:聂耳 世纪 危亡 义勇军 情景 民族
3、“开火车”领读,齐读。
4、检查了解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5、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脉络。
1、看图:你看懂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个“镜头”。
五、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6 聂耳与国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朗读课文。
2、 听写生字词。
二、 精读课文
1、 导读第1、2自然段。
(1)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精读第3、4自然段。
(1) 哪些词语最能代表聂耳的想法,行动和心声。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随着音乐伴奏,欣赏国歌。
3、 品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1) 国歌的创作和谱曲成功以后,在祖国抗战时期起了什么作用?
(2) 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 背诵这一自然段。
三、 总结全文
1、 读课文第6自然段。
2、 你对这一段的内容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想?
3、 我们要从小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富强。
四、 作业
1、 阅读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受苦受难,奋起反抗的历史故事。
2、 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7外婆家的小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小屋,育情导学。
1、 同学们,这儿有几幅画,想让同学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景色。
2、 讨论:你喜欢小屋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3、 这是外婆家的小屋,美丽而温馨。
4、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外婆家的小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