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判断“左右”是否有标准?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这个问题老师们讨论得比较多,比如在图中,到底是从观察者的角度还是从图中物体(或人物)的角度进行判断。
解决这一困惑,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左右是确定位置的内容。而要确定位置必须首先指定参照物(参照系)。就像数轴要告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之后,我们才可以标出正负数一样,原点和正方向就是参照物(参照系)。因此,在教学和评价中千万不要“难为”学生和教师,首先要运用适当的形式,如,图形、文字等标明参照物,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判断。《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左右”的教学,是这样写的:“一般情况下是以观察者为标准来判断左右,以图中人物为标准判断左右的情况图中有明确说明的除外。其次教学要把握难度。
十三、教材中无论是经过2个小时还是2点整时都写成2时,为什么?
在过去的教材中,对于时间与时刻的有比较清晰的不同表示方法。如钟表上时针的指向是2点整时,相应时刻写作“2时”;经过2小时的活动,相应写作“2小时”。但新的国家计量局颁布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简表》中,
作了如下的具体规定: 量的名称 | 单位的中文名称 (亦读法) | 错误的单位名称 | 正确的单位符号 | 时间 | | | 国际符号 | 中文符号 | | 年 | | a | 年 | | 小时 | 点钟 | h | 时 | | 分 | 分钟 | min | 分 | | 秒 | 秒钟 | s | 秒 |
从表中可以看到,“小时”“分钟”“秒钟”的中文符号应分别写作“时”“分”“秒”,教材的编写过程需要严格遵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判断“时”表示的是“时刻”还是“经过时间”。比如“小明每天早晨8时上课”,这里的“时”即表示时刻;“汽车从北京开到天津大约要经过2时”,这里的“时”,即表示经过的时间。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清即可,不要出这样的题作为评价试题。 十四、有的学生在用图片摆统计图时,从上往下摆,摆的结果是对的,而我们一般认为是从下往上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不需要纠正学生从上往下摆的方法? 本册教材安排了象形统计图的内容,即通过实物,或者代表不同实物的图形,运用一一对应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能较清晰看到两类物体数量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无论从上往下摆,或者从下往上摆,甚至从左往右摆,只要有统一的起点,无论从哪个方向进行排列都是正确的。但人们一般习惯上是从下往上摆,或者从左往右摆(二年级下册学生将接触),这样较容易进行观察。 至于学生在摆在过程中出现了从上往下摆的情况,教师可以请学生比较两种摆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是都有一个起点,不同点是一个从下往上摆,另一个从上往下摆),然后告诉学生人们一般习惯于从下往上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