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孩子数学辅导60课时(家长必读)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50课时 8、7、6加几的应用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7页例4,第108页练习二十第1~2题。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用8、7、6加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文讲解
例4,主题图。

三个小朋友在数兔子,让孩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他们用不同的解决方法:(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孩子自己收集,与9加几“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让孩子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三个小朋友在数兔子。家长问:课文里提了什么问题?孩子找到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让孩子给问题画上线。家长引导孩子观察图中的兔子,问孩子:你能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兔吗?孩子可能说:左边有8只兔子,右边有7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兔?列式是8+7=15(只)。把条件、问题、计算方法和结果一口气说完,很多孩子有这种能力。家长可问:你能再想出一种方法,来证明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吗?孩子可能说:换一种方法看,白兔有10只,灰兔有5只,一共有多少兔?列式是10+5=15(只)。家长说:再用一种方法计算,得出了同样的结果,可以证明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家长可对孩子进行鼓励,再问:你用数数的方法再次证明一下,好吗?孩子可能用实际行动同意了家长的建议,一一点数。让孩子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产生乐趣,锻炼能力。
让孩子再看图,读一读图中三个小朋友的想法,把例题填写完整,并写出第二种列式方法。问孩子:算式中15是表示什么?孩子说:兔子的只数。家长孩子一起说:所以在算式15的右边要写上单位“只”。
“做一做”,是一道开放性的情境题。

画中有小鸟在树上唱歌,又飞来几只小鸟,还有小松鼠在搬运松果。根据画面内容,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和“还剩几个松果”两个问题。家长说: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引导孩子根据问题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并根据单位名称把算式写在相应的位置上。第一个算式单位是只,算式是7+3=10(只),第二个算式单位是个,算式是9-3=6(个)。计算小鸟的只数,孩子说树上有7只,又飞来3只,或者说紫色小鸟有7只,黄色小鸟有3只,都是可以的。
这道题与例题相比,对孩子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一些。孩子不仅要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数据,还要根据图意和问题思考,确定计算方法,再算出结果。这样,可以使孩子对加、减法的认识更深一些,同时也为孩子以后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做准备。
习题解析

第1题,用图和对话形式表示情境题,与例4相似,用于训练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给出一种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问题的方法。要求孩子找出所需要的数据,即母鸡的只数和公鸡的只数,然后计算出结果。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画面资源,引导孩子按颜色分类(白鸡、花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2题,是9、8、7、6加几的混合练习。其中还有10以内的减法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51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巩固学过的进位加法,进一步学习用8、7、6加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习题解析
第3、4题,都是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题。让孩子练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第5题,是填未知加数的练习。既巩固已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又为学习减法做准备。
数学游戏。可以做“找朋友”游戏,也可以安排成“抢答案”游戏。“找朋友”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所学的口算题。“抢答案”游戏对提高孩子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很有好处。
辅导精要

第3题,这是一道图文题,先让孩子利用画面的资源,把题意填写完整:有10条鱼,游走4条,还有几条?列式是10-4=6(条)。如果孩子对学习有困难,家长及时给予辅导:先总的数共有10条鱼,往回观察,游走4条,领会4条是10条的一部分。
第4题,让孩子先独立完成练习,再说一说算式的各数与题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家长问:14人是题目中的哪一句话?孩子很容易找到:一共有多少人?再问:8人是题目中的哪一句话?孩子两样容易找到:水里有8人。又问:6人是题目中的哪一句话?孩子数出:池边有6人。让孩子把算式中的各数与题图中的条件、问题用线连起来。然后,让孩子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又读一读算式。从解决问题的结果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让孩子比较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计算方法不同?第3题是10往回数4,所以用减法算;第4题8继续数6,所以用加法算。

第5题,填未知加数,让孩子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孩子可以直接根据加法算式填写未知加数,因为8+4=12,所以填4;也可以用十几数的组成和“凑十法”进行思考,如8和2凑成10,12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2加2得4,所以填4,8+(4)=12。其它各题同理。

数学游戏,用于练习9、8、7、6加几的口算。游戏可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算式卡片也不只限于图上的那几张,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先以“找朋友”的形式,让孩子进一步熟练学过的进位加法题,再以“抢答案”的形式,促使孩子提高计算速度。另外,注意游戏方法多样化,可看算式抢得数,也可以看得数抢算式;可以计数每个孩子的成果(答对题数),也可以按组计数成果……。总之,让孩子在愉快练习中形成技能,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最后,还可以分别把题目竖着排列起来,第一列9加几,第二列8加几,然后依次排在右边,供孩子练习使用。
学具准备
制作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有算式共36张卡片,参见第112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52课时 5、4、3、2加几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0页,第111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习目标
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课文讲解
本单元前面的内容是大数加小数的式题,经过学习,孩子已经基本掌握进位加法。5、4、3、2加几,都是小数加大数的式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

“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例1,在5+7=□  5+8=□的下面配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意在引导孩子用7+5、8+5想出得数,使孩子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2,只给出算式。要求孩子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辅导精要
“复习”,让孩子独立完成。这些都是大数加小数的式题,孩子的掌握情况与本课的学习成正相关。若有孩子不是很牢靠地掌握,家长可能适当让孩子多做一些练习。也可用上一节的算式卡片让孩子练习。
例1,第一小题是5+7,而复习题的最后一题是7+5=12。所以家长要充分的意识到这一关系,辅导时可以这样做:复习7+5=12之后,家长问:如果我们把两个加法交换变成5+7,那你会计算吗?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孩子可能直接说出得12,或者说得数(与7+5=12)一样。然后让孩子口述思考过程:7+5=12,所以5+7=12。
第二小题,家长在5+7附近的位置写5+8,问:5+8得多少?孩子很快出得数。家长要表扬孩子的计算速度,再问:你为什么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孩子可能说:因为5+7=12,所以5+8=13;也可能说:因为8+5=13,所以5+8=13。这都是很好的想法,为了总结出统一的思考方法,产生重复之美,如果孩子用前者思考,就要引导他再用后者思考。
例2,第一小题,家长再强调把5+8变成4+8,孩子可能直接说出得数4+8=12。家长问:如果只孤零零出现4+8,你会快速计算吗?孩子说:因为8+4=12,所以8+4=12。如果您的孩子未达到这个水平,您就可先指着8再指着4,暗示孩子说出8+4=12。
第二小题,家长强调把4+8变成3+9,若慢一点写出9,孩子以为要写3+8,算式未写好,他便先说出得数11,因为5+7→5+8→4+8→3+?一个加数的连续性变化使得孩子产生思维了定势。当家长写出第二个加数时,他又从3+8推理出3+9=12,如此的变化又有利于培训孩子的审题能力。再引导孩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
四道例题顺次动态出现,与同时静态出现比,孩子能从数据的变化中得到启发,很快地说出得数,顺利规避了孩子去想用“凑十法”计算。
家长让孩子反思四道例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孩子总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式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帮助孩子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从左到右数,小数加大数;从右到左数,大数加小数。

第2、3题,每一组题上下对应,上面是大数加小数,下面是相应的小数加大数,练习时让孩子一组一组地做练习。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习题解析

第1题,与练习十九第3题的形式相同,让孩子练习5、4、3、2加几,进一步熟悉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在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向孩子说明: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想得数快,你就用哪种方法想。熟练以后,哪种方法的过程都可以不再一步一步想,直接说出得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53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8~109页练习二十一第2~4题。
学习目标
比较熟练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课文讲解

第2题,是5、4、3、2加几与学过的减法的混合练习。题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要求孩子不仅能正确计算,还要提高计算速度。训练孩子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提高计算能力。

第3题,填上“>”、“<”或“=”。

第4题,是一个简单的统计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这种练习形式。让孩子用表中的数做加法练习。其意是让孩子见见统计表,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辅导精要
第2题,家长读题。因无人可比,所以可用计时方法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家长找可计算到秒的计时器,如开启电子手表的计时功能。孩子开始练习,家长开始计时。如果每分钟做8题,错误率在10%以内,您的孩子就是合格的水平了;要是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如每分钟做10题,或者速度一样错误率为0,他就达到优秀水平。
第3题,让孩子自己看题,独立完成。虽然无法把题目读出来,但他应该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因为这种题型出现多次了。做完后,可以让孩子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第4题,是第一次出现统计表。家长读题目的要求。做题前先让孩子看懂这个表。
竖着看,表的第一列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列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列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
横着看,1.皮球。7个,要引导孩子联系首行和体育用品说:一班有皮球7个;6个,即二班有6个;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再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2.毽子。孩子自己联系首行和毽子说题意,家长可适当帮助。3.跳绳。孩子独立说题意,填数。说题意这个环节容易被忽视,因为孩子有可能根据统计表直观地计算应该填入的数,虽然孩子能填数,但未必能看懂统计表,“一数三看”才是看统计表的方法。
拓展与提高
利用第28课时的“拓展与提高”所形成的数表进行练习。
看数表,口算。
8+7   18+7   28+7   38+7   48+7   
58+7   68+7   78+7   88+7     
可用其它数,多做一些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54课时 整理和复习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2页,数学游戏,第11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学习目标
会把算式卡片排列成进位加法表,巩固进位加法,比较熟练进行计算。
课文讲解
课文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

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其中左边的内容(20道题)是主要的,右边的内容(16道题)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推出得数。课文还以问题形式引导孩子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孩子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辅导精要
引导孩子把各节的标题连起来读: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把它们合并起来说,是:9、8、7、6、5、4、3、2加几,或者是20以内进位加法。想一想:9、8、7、6、5、4、3、2加几各有多少题,一共有多少题?把单元学习内容以某种形式合并起来,一方面教养孩子的概括能力,一方面也培养孩子的整体意识。有整体意识的孩子,可以做到以少胜多,轻松学习。
把20以内进位加法利用下列数表进行口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可以从2+9开始,孩子可以看出最大的加数是9,它们的和最小是11,最大是18。也可以从9+2开始,孩子要先找到进位加法的第一个算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从数表的第一行选择数据组成算式,根据算式在第二行选择合适的数据,加法练习可视化,同时加法与数数有机的结合起来,如9+2数数9,10,11,得11,有利于数学感觉不是很好的孩子学好数学。
排列算式卡片。让孩子自己把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卡片排列成20以内进位加法表。再让孩子说一说他是怎么排列的,使他发现其排列规律。如果孩子竖着排列,要让他横着观察,发现规律;如果孩子横着排列,要让他竖着观察,发现规律。
让孩子找到得数相同的算式,把右边的算式向右移动,最后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右边的算式都可以用左边的算式推算出来,所以左边的加法算式是主要的,一定要掌握好,数一数共有20题。
家长任意指点表中的一个算式,让孩子说说是怎样算的,在这里要复习一下“凑十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本来是单元学习的重点,但到了单元末可以不再一步一步想,而要直接说出得数。“凑十法”该是淡出的时候了,所以才放后到这里来复习。
“数学游戏”,要求孩子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孩子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

习题解析

第1题,让孩子按照和是11、12、13……的顺序一组一组地说出进位加法算式,加深孩子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排列规律的认识,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的记忆,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55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思考题。
学习目标
巩固学过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
习题解析

第2题,限时练习20以内的加法式题。了解孩子计算的熟练程度,以适当安排训练,提高每个孩子的计算速度。

第3题,填写得数相等的算式。

思考题,有2道题,都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寻找规律来解决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孩子在探索中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
辅导精要
第2题,家长可以根据您的孩子的限定练习时间。
限定2分时间。由于孩子学习时间较短,能在2分内算完,而且没有错误,就比较好。
限定90秒时间。能在90秒内正确算出各题得数,可以说符合《标准》要求了。
20以内的加法是必须练好的基本功,要经常练,反复练。学习中,可以定期作限定时间的练习,及时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对计算不熟练的,要给予具体辅导,多给他们练习机会,以逐步达到熟练。
第3题,首先是引导孩子正确理解题意。
第1小题,已知条件5+8=6+7,由此可得:⑴两个算式得数都是13;⑵都是小数加大数;⑶四个数加数都不相同。所以所填的算式也是符合这三个要求,其中3+10不是进位加法的算式,且学习时间比较长远,难度较大。
第2小题,思考方法同上题,分别填9+2和6+5。
这两道题的相等式题的竖式写法,也可以把它变成横式写法:
5+8=6+7=( )+( )=( )+( )
7+4=8+3=( )+( )=( )+( )

思考题,共有2道题。
第(1)题,引导孩子按从易到难的原理,去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⑴白圆被黑圆隔开;⑵黑圆都是一个;⑶右面的白圆总比左面的多一个。运用规律确定画法,往下应该再画出:4个白圆1个黑圆、5个白圆1个黑圆、……。
第(2)题,家长读题:哪一行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并问孩子:你能从这句话读懂什么意思?孩子可能一时还听不懂,家长可多读几遍,读题时要做好长句中的停顿:哪一行/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划斜线处可作很短暂的停顿。通过读,孩子可能听明白了:哪一行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是说有三行的规律相同,另一行的规律与它们不同。
先让孩子读第一行的5个数,根据数数的经验,孩子可能说这几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也可能说右边的数都比左边的数多1,还可能说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自然数”这个词语,孩子是说不出的,只要家长知道就行了。
读第二行的5个数,孩子可能直接说它与第一行的规律相同;家长还是要让孩子说一说这行数的规律。
读第三行的5个数,孩子可能直接说它与第一行的规律相同。家长让孩子说一说不同在哪里?孩子可能说它不是连续的(自然数),家长进一步引导孩子找出规律:右边的数都比左边的数多2,或者说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2。第三行是连续的偶数,但孩子要到五年级才学习。不够,如果您的孩子能说出它们是连续的双数,那就太好了。
第四行,让孩子不读数先判断一下与哪行的规律相同。再让孩子说明理由。聪明的孩子可能想到,根据题意,第四行的规律一定与第一、二行相同。这里,再进行读数验证。这样的学习经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单纯的记忆太多而批判性思维太少。有人认为,创新活动更需要批判性思维。
所以,第一、二、四行中数字排列的规律是相同的,第三行的排列规律和其他行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56课时 我们的校园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14~115页。
学习目标
能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课文讲解
“我们的校园”里各部分的内容。

跳绳:这个活动共有12人参加,其中2人摇绳,10人跳绳。跳绳的人中,有2人已经跳过去了,正等着下一次再跳,1人正在跳,7人正排着队等着跳。教材提出了一个问题:跳绳的共有几人?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思路。
踢球:在图中参加活动的共有15人,其中有1个守门员,14个队员。队员分成两队,蓝队和黄队。给出了一个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跑步、办板报、练武:这几个活动教材都只画出了活动的情景,没有再给出问题。目的是让孩子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试着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统计图:这是一个直观统计图。图中左边一列的形象图表示各项活动,右边一列的虚头像表示人数,每项运动有几个人参加,就用色笔涂几个虚头像。第一栏是办板报活动,有4人,就有4个头像涂上了颜色。下面几栏分别是跳绳、踢球、练武和跑步活动,这几项活动的人数,要求孩子自己涂色表示。图下面有几个问题,要求孩子根据统计图来回答。前三个问题比较具体,只要知道了参加有关活动的人数就能答出。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让孩子直观比较,得到答案。最后一个问题,是让孩子根据统计图,自己提问题。使孩子不仅会根据统计图的信息解决问题,而且还能从中提出问题,从而感受到统计图的用处和优越性。
辅导精要
打开课文,孩子读课题:我们的校园。家长引导孩子整体观察,问:同学们在做什么?孩子说:校园里,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踢足球,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同学在练武(练功夫),还有的同学在办板报。这是按学语文的方法看图说话。然后,再引导孩子部分观察,把看图说话加上数字,这就是学数学用数学了。
跳绳活动。提出了问题:参加跳绳活动的有多少人?在回答问题之前,先问孩子: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一是数数,二是列算式。数数时,只要有一定顺序,孩子不会数错就行。列算式,关键是把各种人员区分开来,如有2人已经跳过去了, 1人正在跳,7人还在排队,跳绳一共10人,列式是2+1+7=10(人);跳绳有10人,摇绳有2人,参加跳绳活动的有12人,列式是10+2=12(人)。在看图说话时,要让孩子把数据标出来。
踢球活动。让孩子把图中提供的信息说一说,并可以把图中的数据标出来。如蓝队有8人,黄队有7人。黄队没有守门员行吗?行的,可以想像成黄队练习进攻,蓝队练习防守。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8+7=15(人)。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可有多种思路。如,一个一个地数出来,或用7+7+1或14+1计算出来。不管孩子用什么方法得出答案,只要能正确得出踢球孩子的人数都应给以肯定。这样就使各种层次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保护。
跑步活动。可以给图中的人物取名字,利用名字说有关信息,并用序数排出跑步的名次。还可用关键同学说题意,如小明是第5名,他后面还有3个人,跑步的有多少人?列式是5+3=8(人)或4+1+3=8(人)。
办板报的有4人,练功夫的有5人。这两个数比较小,可以让孩子直接说出来。总之,要让孩子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孩子真正活动起来,得到锻炼和提高。
“统计图”。 列,共有2列。第一列是各项活动,按顺序具体地说出来;第二列是许多“笑脸” 。行,共有5行。第一行办板报,有4个“笑脸”涂色,表示办板报有4人。之后,让孩子把其他几项活动的人数涂出来。
然后,让孩子看着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前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主要是模仿第二、三个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孩子提的问题,如参加跳绳活动的和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12+15=27(人),又如踢球的人数是练功夫的几倍,列式是15÷5=3,可能有的目前他们还解答不了,但只要合乎情理,都要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0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