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孩子数学辅导60课时(家长必读)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8: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36课时 整理和复习㈠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78页第1题,第79页第5题,第80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对1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课文讲解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复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不过,这种重新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它是在已有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扩大联系,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孩子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主要是所要整理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概括起来讲,整理和复习具有以下五个任务:1.让孩子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2.引导孩子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3.引导孩子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弥补知识、技能掌握上的某些缺陷,从而全面落实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教学目标。4.引导孩子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孩子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5.引导孩子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是孩子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其内容不仅包括本单元所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时还包括了在第三单元所学习的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并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孩子整理知识的线索;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

第78页第1题,通过几个小朋友在电梯里关于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的对话复习10以内数的序数意义。

第79页第5题,集中复习10以内加减法计算知识的应用。课文中画了两幅情境图,要求孩子根据情境图自己写出完整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让孩子再一次经历用10以内加法知识的过程,并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辅导精要
家长告诉孩子本次整理和复习的范围: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家长问:如何我们把两个单元合并起来,这课题应该怎么说?孩子可能想到1~10的认识和加减法。顺势让孩子数一数10以内各数,顺着数,倒着数。10与前面各数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10有两个数字,其它的都只有一个数字,9是最大的。
让孩子把第14~31页和第42~77页翻一遍,看一看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些知识在不断重复出现?孩子自己说一说,家长告诉孩子:那些不断重复出现的内容就是学习的重点,要好好掌握。最简单的复习方式是再看书,看书就能勾起更多的回忆。
第78页第1题,看图说图意,3个小朋友在电梯里说自己家所在的楼层。家长读三个人的说话内容,若孩子自己能读那就太好了。想一想:谁先说,谁后说,并用数字表示说话的顺序。让孩子填数,再追问为什么?孩子可能说:6在7前面,8在7后面,6、7、8。家长问:女同学家在第几层?到她家共有几层?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第79页第5题第1小题,看图说图意,有7只小熊猫,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7继续数3,所以用加法算。从7开始数,7、8、9、10,7+3=10; 7和3组成10,所以7+3=10;从1开始数,数到10正好数完,所以7+3=10。把三种算法都让孩子说一说,就复习了加法的意义和10以内数的认识,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第2小题,看图说图意,有7个书包(追问孩子从哪里看出来?让孩子找到大括号下面的7个),背走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让孩子找到“?个”)?列式是7-2=5。问孩子5是怎么算出来的?孩子可能说直接数出来;也可能说7往回数2,7、6,得5;还可能说2和5组成7,所以7-2=5;聪明的孩子可能说2+5=7,所以7-2=5。前3种方法应该让孩子说,第四种方法不必强求,能说的孩子,家长要充分肯定,给孩子一个亲昵的动作。
习题解析
第1题,主要是巩固数的序数意义。本题除填写书上的空外,还可以在后面设计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孩子说一说参加报数的孩子一共有多少人(10人),最后一位同学排在第几(第10),然后让孩子说一说这两个“10”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第2题,一道看图写算式的练习。练习的重点是让孩子根据图意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第3题,“用数学”的习题, 让孩子根据题意列算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8: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37课时 整理和复习㈡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78~79页第2~4题,第80页练习十三第4~6题,思考题。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
课文讲解

第2题,集中复习7、8、9、10几个数的组成。复习数的组成时要让孩子对10以内数的组成有全面了解:一是掌握2~10所有数的组成;二是要特别注意巩固由一个数的一组组成想到它的另一组组成,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记住每一个数的全部组成。

第3题,对所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的系统整理。课文按照纵、横两个维度对10以内加法算式进行了有序的排列,并且要求孩子探索、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这种排列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10以内加法算式进行全面整理的过程。课文还在加法算式下面提出了“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的要求,这表明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应该要求孩子达到见到加法算式就能说出得数的熟练水平。

第4题,全面整理10以内的减法算式。复习内容与10以内加法算式的相同。其重点同样是一方面发现减法算式的排列规律,并根据排列规律进一步密切10以内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孩子10以内减法口算的能力。
辅导精要
打开课本,看第78页第2题,让孩子独立填数,再说一说数的组成。让孩子说10的组成,再说9的组成,然后说8~2各数的组成。从眼前看到的会说,眼前没看到的也会说,这证明了孩子已经全面掌握了2~10所有数的组成。如果您的孩子尚未全面掌握,就要引导他记住数的分解图由一个数的一组想到另一组的组成,如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
第3题,家长收集10以内数加法的所有卡片,让孩子仿照课文把卡片排列出来,可以先看书再排列,不可以边看书边排列。
排列之后,家长读课文中的第一个要求:看表里加法式题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让他们自己去从不同角度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
纵向看,从上往下各个算式第二个加数都相同,第一个加数逐行多1,得数也逐行多1。
横着看,从左往右各行都是第一个加数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少1,第二个加数都是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1,每一行算式的得数都相同。
斜着看,从“1+1”到“1+9”、“2+1”到“2+8”、“3+1”到“3+7”……,各算式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逐行多1,得数也逐行多1。
在学习中不要强行要求孩子去发现多少规律,重点是引导孩子亲身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并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从中感受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加法算式与数的组成的关系,让孩子在每行算式的右边的空白位置写一个相应数的分解图。
也可以让孩子数一数加法式题的题数,从1题到9题,共45题。这种做法,不仅可复习数数,还可帮助孩子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培养从宏观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
家长读课文中的第二个要求:任意指一道式题很快说出得数。可以家长指定式题,孩子说得数。也可以自己指定式题,自己说得数。无论用哪种方式,家长都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
要注意三点:一要 “任意”指定,检查孩子是不是对10以内的所有加法都能很快说出得数;二是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所组成的不同加法算式让孩子说出得数,使孩子从中感受“两个数调换位置相加的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加法交换律做准备;三是要正确对待算得慢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加练习,逐步达到很快说出得数的熟练水平。
第4题,减法算式的整理和复习可按加法算式整理复习的方法进行。
探索其排列规律时可以不要让孩子去简单模仿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注意引导孩子去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并让他们切实感受这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如把10的减法排在第一行而把2的减法排在最后一行,这样,整个表格就倒过来了,其排列规律也要做相应的变化。
复习减法算式时也可适当联系加法算式。如看加法算式说减法算式,让孩子任意先说一个加法算式并说出得数,再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并报出得数。这样,进一步促进孩子对加法和减法之间联系的理解,让孩子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习题解析

第4题,填未知加数。让孩子独立填数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孩子经历填未知加数的过程。还可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在括号里填未知加数(如根据数的组成填未知加数、想减法计算填未知加数等),一方面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拓展孩子的思维。

第5题,计算综合训练题,包含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

第6题,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提前孕伏。先让孩子仔细观察图,明确每次加2并逐次写出得数的条件和要求,然后逐个填出加2的得数。第一排孩子练习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重点是第二排,特别是加到9以后再加2,多数孩子会感到困惑。这里不必要求所有孩子都能正确地说出得数“11”,重点是让孩子感到10以内的加法不够用了,由此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心里准备。

思考题,家长读题,可适当说明题意,让孩子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由孩子独立填写。填写后让孩子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使孩子不仅知道怎样填,而且还明确为什么这样填,以此引导孩子更好地感受自己探索的过程和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8: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38课时 数学乐园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83~83页。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
课文讲解

“数学乐园”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孩子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数学乐园”有五个活动。
1.数学迷宫。数字迷宫由1~9的数组成,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要求孩子按照1,2,3,4,…,9的顺序走,以此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满足要求的走法很多,这为孩子的自由选择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孩子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孩子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对口令。对口令游戏,三个人说数的组成,甲拿数字卡片,并说:几和几组成几;乙说其中一个数,丙说另一个数。让孩子动脑、动口、动手,有利于孩子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课文只写了8的组成,它只为孩子进行对口令说数的组成活动提供一个线索,其余各数的组成则由家长根据活动需要引导孩子进行选择。
3.送信游戏。送信游戏,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送到写有相应得数的信箱里。通过邮递员送信活动,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了避免孩子认为每一张卡片都能送到相应的信箱里,其中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一些没法送出去的信。教材这样安排,更有利于孩子经历正确“送信”的过程,培养他们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使他们从小养成实事求是品质。
4.起立游戏。起立游戏是一种课堂活动游戏,老师说基数或序数,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站起。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另外,这个活动过程能直接促进孩子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使他们更具体地感受自然数两方面的意义。
5.投掷游戏。游戏让孩子往一定距离的筐里投掷实物,用简单统计图记录投中的个数,根据投掷结果进行数数,直观地比较谁多、谁少和两个数相差多少。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孩子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数学意识,同时还让孩子初步学习了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

辅导精要
数学实践活动,它要求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实际参与活动。因此,最好设计成孩子的活动过程,不要把它变成一种单纯的看图说话或看图回答数学问题的学习材料。
家长先介绍“数学乐园”的游戏种类。
1.数学迷宫
数字迷宫,让孩子观察并知道迷宫有1~9,一个进口,两个出口。家长读游戏要求:按1,2,3,…,9的顺序走。孩子在书上画出所走的路线。应鼓励孩子尽量选择多种不同的路线,家长不要对走的路线作暗示,以免限制了孩子的多种选择。
告诉孩子,上课时老师可能会组织大家做游戏。如果从左边出口出来,那就分组做“对口令”和“送信”游戏;如果从右边出口出来,那就分组做“起立”和“投掷”游戏。让孩子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心理准备,以利于孩子适应课堂的集体活动。
辅导时,也可让孩子选择出口,决定接下去的学习顺序。本文顺序进行叙述,它不一定是孩子学习的顺序。
2.对口令
对口令,最好是爸爸、妈妈、孩子三个人一起参加。如爸爸做主持人来出题,妈妈和孩子对口令,主持人对正误作出判断。出题一次,数的组成只说一组。游戏的特点是快捷,不要思考。对口令时,一边说数,一边用手势表示所对的数;可以是妈妈先说孩子对,也可以是孩子先说妈妈对;妈妈还可以有意把数对错了,为孩子当主持人做准备。
3.送信游戏。
家长任意拿出几张算式卡片游戏。让孩子把卡片投进指定得数的信箱中。对于投不出去的卡片,注意让孩子说一说投不出去的理由。游戏是可重复进行的,家长把卡片取出后,再任意拿出几张算式继续做。只要孩子有兴趣玩都可继续。
4.起立游戏。
起立游戏,只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在家辅导,只能让孩子想像并描述活动情形。如家长说:前面4位同学站起来。孩子指着画面回答,有4个同学站起来。家长说: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站起来。孩子指着一个人回答,他一个人站起来。除让前面几位同学站起来和从前往后第几位同学站起来外,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让后面几位同学站起来或从后往前第几位同学站起来的练习,让孩子在游戏中对前、后方向有具体的感知。
5.投掷游戏。
投掷游戏。可准备10个乒乓球和一个纸篓,家长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投掷时可边投边记录,每投进1个就像课文右下角的统计图那样画上一个小圆,孩子投掷,家长记录;家长投掷,孩子记录。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投进的多,多多少。
进行这一游戏时,注意向孩子渗透以下两方面内容:⑴渗透统计思想。首先,让孩子切实参与记录并统计投进个数的过程。然后,引导孩子对照直观统计图直观比较谁比谁多投进几个,谁比谁少投进几个,使孩子从中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数相差多少的方法,并获得初步分析统计图,用统计图说明问题的方法和感性经验。⑵让孩子在投掷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如让孩子在投掷时猜一猜能不能投进,使他们从中感受到能不能投进具有不确定性,既有投进的可能性,也有投不进的可能性。
拓展与提高
家长下载并安装《数独》游戏,让孩子在电脑上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39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84~85页,第87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学习目标
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11~20各数。
课文讲解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本的编写注意贯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课本第84页就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孩子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图中1个教师带着9个孩子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
这是单元主题图,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通过这个图还可向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第85页,例1,学习数数。让孩子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孩子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学习数的读法。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学习。孩子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学习数序。要求孩子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孩子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辅导精要
打开课本第84页,看图说图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老师带同学过马路,他们走在人行道上,汽车和自行车都停了下来。他们都遵守交通规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辅导时,先让孩子数一数老师和同学的人数,一共是10个人,这是孩子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观察骑自行车的人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
还可以启发孩子观察: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让孩子数一数。
家长手拿20根小棒说:图上的人数和小树的棵数都可以用小棒表示。说“用小棒表示”时停顿一下,争取让孩子说出来。
例1,家长把20根小棒放在桌上,说: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孩子用小棒进行操作),接着怎么数?孩子再一根一根地添上去,往下数。数到20时,再把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孩子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就是20。在数完11~20各数以后,让孩子根据1~10的写数经验,写出11~20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写到9时,要孩子意识到9是最大的数字,要改变数的写法了,用0和1写出10;写到19,不能按原来的方法再写了,要变了,用0和2写出20。这是认识十进制计数的关键一步。
例2,学习 11~20各数的读法,利用小棒让孩子边操作边说数: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同时动手摆一捆和一根小棒。孩子写出11,并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数的读法,因为有1个十和1个一,所以读作“十一”。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孩子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摆到20时,用1捆小棒代替10根单根,突出20是2个十,读作“二十”。
例3,学习数的顺序,可以先让孩子读出10以内的数,然后再让孩子接着读,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然后,可以结合看直尺上的数,向孩子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通过这些练习,使孩子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注意:读数时,只要求孩子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做一做”。

第1题,孩子自己读题:“从一数到二十”,让孩子数数;再读题:“从七数到十三”,让孩子按要求数数。
第2题,孩子自己读题,引导孩子看数读数。
习题解析

第1题,让孩子看着数摆小棒。

第2题,从1到20,让孩子按顺序把点连起来,画出一只小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40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86页,第87页练习十四第4~5题,生活中的数。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十位”、“个位”, 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写11~20各数。
课文讲解
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学习数的写法。

图里画有14根、17根、20根小棒,画有三个计数器,把小棒的根数分别用计数器的珠子表示出来,再写出相应的数。总结出:数位的意义;使孩子理解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初步了解进制。
辅导精要
家长可以先出示计数器,让孩子在数数的基础上探索计数器是怎样计数的。1在右边的第一根柱子上放一颗珠子;2在一颗珠子的基础上添上一颗;…,9就放上9颗珠子。家长问:还能再添上一颗珠子吗?孩子可能说:不能再添了,9是最大的数字,再添上珠子没有数字可以写了。孩子在计数过程发现了十进制,产生增加数位的需要。家长问:9继续数1是10,10应该怎样在计数器上计数?孩子可能想到:右边的第一根柱子上的珠子归零,而在第二根柱子上放一颗珠子。在计数过程中发现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让孩子继续在计数器上表示十几的数,在十九之后,让孩子再次体会“满十进一”的道理。最后,让孩子重新边数数边计数到20。
认识计数器。让孩子比较1和10的区别:珠子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也不同。比较数的位置值:1颗珠子表示10,2颗珠子表示20,这样的位置,数学上叫做“十位”; 1颗珠子表示1,2颗珠子表示2,3颗珠子表示3,…,这样的位置,数学上叫做“个位”。引导孩子进行归纳: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孩子获得知识,要经历一个过程,没有过程的知识,是别人强加的。如果拿起计数器,直接向孩子说明,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这样就是家长硬把知识强塞给孩子。最好的教学活动是唤醒孩子在大脑中潜在了的知识。
学习写数。让孩子拿出14根小棒,说有一个十和四个一,在计数器上计数,再边提问边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接着,学习17的写法。
20和2的写法。引导孩子说,20根小棒,正好2捆,在计数器的十位放2颗珠子,有2个十在十位写2,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写0。接着,让孩子摆2根小棒,在计数器的个位放2颗珠子,有2个一在个位写2。使孩子体会到20个位上没有珠子要写0;2十位上没有珠子不要写0。
为了体现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推理能力,家长不必把所有数的读法、写法讲全,在学习完14的读法与写法后,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看图写数的练习,读出、写出其他的数。
注意:写数时要求孩子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
“做一做”。


第1题,家长可以仿照书上的图,制成能放卡片的教具。学习时,每次家长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孩子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
第2题,第1小题时,可以先引导孩子看一看这道题中的图,每个小题都画了两行格子,而且左边和右边都是颜色不同的格子。让孩子数一数每个小题中左、右两边的格子各有多少个。最后,再让孩子对着格子图写数。第2小题,可以让孩子独立做。
习题解析

第3题,目的是帮助孩子掌握11到20各数的顺序,从实际应用中加深孩子对序数的认识,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但不要出现序数这个名称。

第4题,数数,写数。

第5题,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孩子按照数的顺序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孩子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生活中的数”,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除了图中的事物,孩子还可以自由选择所看到的、想到的事物说。
拓展与提高
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1~9和10~90,让孩子体会数的位置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41课时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88页,第89页练习十五第1题。
学习目标
继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课文讲解
课本第88页学习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学习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例5,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孩子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学习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安排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都是比较简单的,如11+2、13-2、14-4、11+3。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孩子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孩子熟练地掌握。
例6,结合加减法的学习,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孩子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印象就可以了,可先不要要求孩子去记这些名称,以后在学习中经常用这些术语,孩子会逐步掌握。
辅导精要
学习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孩子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不可按照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笔算法则来算。
例5,看图说图意:两个同学摆13根小棒。让孩子也摆出13根小棒,想一想:1.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怎么数数?孩子可能认为在从10开始继续数3,10、11、12、13。家长问:怎样用算式表达?孩子根据10以内数的加法应该会很容易得出用加法算,列式是10+3=13。家长说:从它能想到另一个加法算式是…。孩子接着说:3+10=13。家长说:从加法算式可以想到两个减法算式是…。孩子说:13-3=10,13-10=3。想一想:在减法中,我们应该怎么数数?先数出总的有13根,往回数3,列减法算式是13-3=10;往回数10,列式是13-10=3。让孩子往回数一数。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操作,使孩子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3+10和10+3得数一样,减法与加法正好相反(即加法和减法为互为逆运算)。
可安排一个练习,把数11~20各数用各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体会10加几计算的快捷性,为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例6,看图说图意:一个同学用计数器计数,11继续数2。让孩子计数,列“一图四式”。家长指着一些加法算式说:学了这许多加法算式,我们来对算式的位置取个名字。家长指着加号和11,孩子可以说出它是加数,再指着加号和2,孩子说加数。家长再指着一些减法算式的减号和数,孩子可能从加数得到启发说他们都是减数。到这里孩子能根据算式的运算符号给位置命名,已经很了不起了。接着,让孩子回忆加法和减法的数数上是有差别的,加法从11继续数2,11和2是平等的,它们可以有相同的名字,都叫加数;减法从13往回数2,2是13的一部分,13和2是不平等的,它们都叫减数不大好,应该有差别,家长再告诉孩子,在“第一减数”前加上一个字叫“被减数”。家长接着说: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都有一个得数,这个得数的名字也应该是不一样的;11和2是平等的,我们就把13叫做和;13和2是不平等的,有差别,我们就把11叫做差。让孩子在其它算式说各部分的名称。俗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也可以有一个来由,上述的学习过程,就算是给一个命名的理由。给点理由,孩子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的。
字词学习。虽然本课不要求掌握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但对这些达到会“认”不要求会“写”,还是有必要的。“数”是许多孩子容易写错的,写成了上下结构 “米”在上“女”和“攵”在下,告诉孩子“数”是左右结构,左边上“米”下“女”,右边是“攵”(语文的“文”,叫反文旁)。“被”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是两点不是一点),左边是一个“皮毛”的“皮”。“减”字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冫”(两点水),右边是菜太咸的“咸”。“差”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羊”字,羊尾巴往左边歪,下面是“工”。
“做一做”。

第1题,要求孩子根据图示写出算式。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试着把左边的算式填完全(对有困难的孩子适当进行引导)。再让孩子仿照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
第2题,直接写得数。
习题解析


第1题,是一道找朋友的趣味练习。让孩子把结果相等的算式连起来,由数的相等到式的相等,提高孩子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42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89~90页练习十五第2~5题,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比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习题解析

第2题,比较两数大小的问题,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是《标准》加强的内容。

第3题,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培养孩子的估计能力和数感。

第4题,前两图不要让孩子一个一个地数,要根据数的组成通过观察快速说出是多少个。
第5题,一道巩固数序的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数学游戏,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
辅导精要
第2题,家长指读题目,孩子填符号,再问孩子是怎么想的。让孩子先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3题,读题,家长告诉孩子不能数,马上说出是多少个。然后,再问孩子是怎样估算的,孩子可能说:我把辣椒分成两部分,左边应该是10个,右边有4个,是14个。运用数的组成进行思考,说明孩子有“优异的数学感觉”,准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冈部恒治著,王秋阳等译,《训练思考能力的数学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第28页。
第4题,家长读题,并提要求前两图要快速说出是多少,第三图可以让孩子先估算,再定开始数数的点,一个一个地数。
第5题,让孩子看图说图意,有一行数,袋鼠从11开始跳,跳了4个数,问袋鼠跳到了哪个数?一个同学用数数的方法想,另一个同学列加法算式想。家长说:你来做一做。让孩子一边数数一边写数,把数填到数列中,再写出加法算式。还可以让袋鼠再跳一跳,数数,写数,写算式。

数学游戏。先让孩子认颜色,再由家长读游戏要求。
涂得数是8的算式。引导孩子先找到一个得数是8的算式,再看看它的周围算式的得数是不是8,若是,可以越过边线大胆地涂色;若不是,就要小心,可沿着边线先涂上色,然后在其它位置涂色。得数是8的涂好后,可以让孩子猜一猜:涂出来的可能是什么?
涂得数是10的算式。操作过程同上。这些算式比较散,孩子有可能无法一下子把算式都找全,有遗漏的,可以后再补上。根据涂色的结果又猜一猜可能出现的图案。

涂得数是13的算式。操作过程同得数是8的涂法。
最后,涂得数是14的算式。
在涂色过程,要引导孩子学会做事的方法:胆大心细。
拓展与提高
利用第28课时的“拓展与提高”所形成的数表进行练习。
看数表,口算。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也可以进一步拓展,练习到九十加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0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