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孩子数学辅导60课时(家长必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8课时 几和几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19~20页,第22页练习二第8题、第10题。
学习目标
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课文讲解
第19页,以“4”的组成为例进行学习。

图上画的是家长地引导孩子摆红花, 4朵红花孩子们摆出了三种结果,并得出4的组成:

第20页,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5的组成规律。

数的组成知识是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掌握2~5各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用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做准备。
辅导精要
看第19页主题图,说图意,家长与小朋友摆红花。家长也可邀请孩子一起来摆红花。把4朵红花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孩子摆好4朵红花,先往右边移1朵,左边还有3朵,根据摆出的结果说3和1组成4;接着再往右边移1朵,左边2朵右边2,说2和2组成4;最后再往右边移1朵,左边1朵右边3朵,说1和3组成4;一共有三种分法。写出分析式:

然后,引导孩子对比:

让孩子理解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只要知道3和1组成4,就想到1和3组成4,所以把第三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的顺序进行调整。
“做一做”,是一个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猜数游戏中掌握2、3、4的组成。游戏在家长和孩子间进行,家长先说共有几个珠子,拿一只手中的珠子给孩子看,让他猜另一只手中有几个珠子。注意,不能有一只手中的珠子是空的。最后把猜数的结果填在书上。

第20页的主题图,小朋友们在一起学习“5”的组成。

让孩子自己拿出5根小棒,家长问: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这时不用家长引导,让孩子自己把5分成两堆,并把这几种不同的分法填在书上。得到:

如果孩子操作有困难,可联系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再把5分成两堆。
引导孩子将结果进行整理,使孩子明白是一样的,只要知道4和1组成5,就想到1和4也组成5。同样,只要知道2和3组成5,那么3和2也组成5。
如果孩子能根据左4根右1根直接摆出左1根右4根,这就更好了,说明他有简约的思维方式,有很好的推理能力。至于孩子能用到哪种分法,家长不能强求,只要认真观察就行。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摆法,说一说5的组成。根据自己的方法说,目的在于强化孩子记住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自我意识。
让孩子把主题图和5的组成连线。
“做一做”,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表示5的组成。活动时,家长出示标有“5”的卡片,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几和几组成5。如果孩子出示3个黄圆片和2个红圆片,那么可让他出示数字卡 3 和 2 。反之,亦然。

在活动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先将能组成5的两堆图片用线连起来,再将能组成5的两张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进一步掌握5的组成规律,是一次用实物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5的组成的理解和记忆。
习题解析

第8题是数的组成的练习题。孩子独立完成后,可提问:由5可以分成3和2,还能想到什么?

第10题是将数数和比大小这两个知识点综合起来练习。在比大小时,孩子填5>2,5>3,3>2,2<3,2<5,3<5都是对的,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多角度思考,把所有的答案都填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9课时 加法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23~24页,第27页练习三第1~4题。
学习目标
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
课文讲解
第23页,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折纸鹤。旨在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把一个小朋友折的红纸鹤和两个小朋友折的蓝纸鹤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看成把参与折纸鹤的1个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人,也是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2=3。这里还教孩子认识加号和等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课文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左手的一个蓝气球和右手的3个红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过程,说明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第24页,一个情境图: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

让孩子想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算,写出算式4+1=5。3位小朋友计算4+1=?时有不同的思考过程,一位小朋友从1开始数数,另一位小朋友从4开始数数,还有一位小朋友用数的组成进行思考,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承认孩子间的这种差异,肯定孩子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也许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辅导精要
加法是继续计数,减法是往回计数(弗赖登塔尔(荷兰)著,陈昌平等编译:《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1页。)。用这种原理来诠释加减法的含义,孩子可能会更好理解,加法不是简单地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
打开课本,让孩子看图说图意,小朋友在折纸鹤,两个小朋友折了2只蓝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折了1只红纸鹤,一共有3只纸鹤,分别记下2、1、3。这里课本的意图略有不同,目的是让学习内容有连续性。连续的学习内容能组成一个系统,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再看第二个图,一位小朋友右手中的3个红气球,左手中的1个蓝气球,一共有4个气球,分别记下3、1、4。
接着看第三个图,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一共有5只小鸟,分别4、1、5。
观察2、1、3,3、1、4,4、1、5。孩子可能发现,3比2多,4比3多,5比4多。引导孩子思考:2再数1是3,3再数1是4,4再数1是5。3=3,4=4,5=5,所以有:
  
家长边做边说:2和1之间划一条线(0.5厘米),3比2多,再划一条线,这是竖线(即加号,这时最好只做不说)。让孩子划出另两个加号。数学符号因需要而产生,培养孩子创造数学符号的意识。
家长说:以前,我们学过“=”叫等号,那“+”叫什么号?结果变多起来,是增加的意思,我们就把它叫加号。接着,告诉孩子加法算式的读法:2加1等于3,也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创造性地读,因为他们在幼儿时读过它,当前在新的环境里要再现出来而已。
第23页的主题图,左边有1个同学,右边有2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列加法算式是1+2=3。
第23页“做一做”第2小题,先摆2个图形,再摆2个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图形?列加法算式是2+2=4。
第24页“做一做”第1题的第1小题,有3只小猫,再来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列加法算式是3+2=5。
这三道题也是连续的,也形成一个系统;前三题是几加1,这三题是几加2,从加1到加2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接着,家长可让孩子做几加3的练习。
第24页“做一做” 第1题的第2小题,有2只小猫,再来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列加法算式是2+3=5。
第2题的第2小题,有1个梨,再买来3个,一共有多少梨,列加法算式是1+3=4。
进一步改编,有1个梨,再买来4个,一共有多少梨,列加法算式是1+4=5。

至此,5以内各数的加法还有一道题没学,那就是第23页“做一做” 第1题的第1小题,先摆1个图形,再摆1个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图形?列加法算式是1+1=2。

在做上述习题时,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把话停下来,留出机会让孩子自己说,机会越多孩子越能学好。
接着,让孩子想第24页为什么写了3种算法?第一种是用“点数”法直接根据合并的结果算出得数;第二种是按照数的顺序从第一个加数起继续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第三种是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算出得数的。第一种方法1数到4,第一个加数正好是4,如果不从头算,就是第二种方法了,所以它比第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三种方法也很简便。
对比3+2=5、2+3=5和3+1=4、1+3=4这两对算式,使孩子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习题解析

第1题由图意给出了两个加数,只要求孩子填得数。

第2题让孩子在摆小棒的基础上算出得数。家长要先读题,让孩子根据算式摆小棒。

第3题则由孩子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数的组成知识)来填得数。

第4题只给出1个加数,让孩子根据图意填另一个加数和得数。
学具准备
与课本相同各种图片10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0课时 减法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25~26页,第27~28页练习三第5~8题。
学习目标
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数的减法。
课文讲解
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
第25页是减法的初步认识,其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一位小朋友拿走了一只纸鹤,意思是从3只中去掉一只,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还可以看成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求剩下几个,用减法算,算式是3-1=2。接着让孩子认识减号以及减法算式的读法。

第二个图,一个小朋友把手中的4个气球放飞2个的活动过程说明,求剩下几个,用减法算,算式是4-2=2。

第26页是1~5的减法,其情景为: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还剩几个? 3位小朋友用三种方法计算5-2=?,体现要提倡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孩子的思考方法。减法含义的教学与加法含义的教学思想一致。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家长和孩子一起说,家长要说得慢一些,充分地把说话的机会、学习的机会让给孩子。
图一: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小朋友,还剩2个小朋友。桌上有3只纸鹤,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纸鹤,还剩2只纸鹤。记下3、1、2。
图二:一个小朋友手中有4个气球,放飞了2个,还剩2个。记下4、2、2。
图三: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还剩3个。记下5、2、3。
观察3、1、2,4、2、2,5、2、3。孩子可能发现:2(剩下的)比3(原有的)少,2比4少,3比5少。孩子还可能发现:1和2组成3,2和2组成4,2和3组成5。
再引导孩子从数的顺序进行思考:3往回数1是2,4往回数2是2,5往回数2是3。
引导孩子从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家长说:我们知道1+2=3,那么3、1、2之间应该用上哪些数学符号?孩子首先可能想到的是等号,家长肯定孩子的想法,并把三组数都写上等号。再问:列加法时,用“+”,表示多;在这里,2比3少,可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直接用一条线连起来就可以了。写成3-1=2,4-2=2,5-2=3。家长说:少,减少,“一”就叫减号;3-1=2读作3减1等于2,孩子再说其它算式。
第25页,“做一做”,孩子先操作再说算式。

第26页,“做一做”,第1题,先看图说图意,共有几只小猫,走了几只,还剩几只?再写出得数。第2题,先操作再写算式。

再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5-1=4、5-4=1和4-1=3、4-3=1这两对算式中的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分析5-2=3三种思考方法。第一个同学数1、2、3,是直接数剩下的苹果,5-2=3;第二个同学按照数的顺序从5开始往回数2个数,倒数5、4,5-2=3;第三个同学想2和()组成5,2和3组成5,5-2=3。
习题解析
练习形式与加法也相类似。

第5题,看图说图意,写得数。

第6题,根据减法算式,应先用学具(花、几何图片或其他就地取材的物体)摆一摆,然后再说得数。

第7题,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第8题,“藤上有4条黄瓜,摘下2条,还剩几条?”引导孩子根据这个具体的情景思考:求还剩几条,就是从4里面去掉2,用减法计算。然后在算式中的方框里填数。

练习是孩子独立完成的,只有需要读题的,家长才可做必要的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1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第28页练习三第9~11题。
学习目标
加深对加减法计算的方法的理解,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习题解析

第9题是认识加、减法含义的综合练习。

第10题是1~5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11题是一个游戏活动:对号上车。
辅导精要
比较第24页的4+1=5和第26页的5-2=3。
4+1=5有三种算法:第一种是用“点数”法直接根据合并的结果算出得数;第二种是按照数的顺序从第一个加数起继续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第二种是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算出得数的。
5-2=3也三种算法:第一种数1、2、3,是直接数出剩下苹果的个数;第二种按照数的顺序从5开始往回数2个数,倒数5、4,5-2=3;第三种学想2和()组成5,2和3组成5,5-2=3。
这些算法,应该由孩子自己看图说出来,为了便于表达,还可以让在每一种相应的位置写上编号,如⑴、⑵、⑶。
比较加法的算法⑴和减法的算法⑴,让孩子发现:它们都是直接根据其结果进行数数。我们把它叫“直接数”。
比较加法的算法⑵和减法的算法⑵,让孩子发现:它们都是按照数的顺序数数,加法从第一加数起继续数,减法从总数起往回数。在这里,孩子进一步了解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加法是继续计数,减法是往回计数”。可把1~5各数的顺序写在书上,并把开始计数的那个数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来,加法在数的上面画箭号“→”,减法画“←”到4。这样,可以直观看到加减法之原理。
比较加法的算法⑶和减法的算法⑶,让孩子发现:它们都是运用数的组成进行思考,加法直接用几和几组成的数算出得数;减法和加法相反,“几和几”中有一个数是要计算的数。
这三种算法中后两种最重要,它将影响今后的学习,而第一种算法则要努力摒弃,越早越好,但是数学感觉不太好孩子必须使用的,这种“笨”方法其实每个人都用过,只是有的人摒弃的时间更快一些而已。
做一做

2+3  5-3
可以只让孩子说出第二、三种算法。
第9题,让孩子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写出算式中方框里的数。通过加、减法含义的对比练习,加深对加、减含义的理解。
第10题,共有3组,告诉孩子要按组计算,孩子独立作业,在填出得数后,再取出其中任意一组,如左方一组的两个算式让孩子对比,说说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关系。让孩子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11题,练习时,家长先向孩子讲清游戏规则:每张卡片是一张车票,卡片上的得数对应汽车方框中的数,对上了的就可以上车。现提示两种活动方式,供选择:①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哪位小朋友该上哪辆车?②家长制作9张车票,每张车票上面是一道算式,让孩子对号上车。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5的加、减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2课时 0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29页,第30页练习四第1~4题。
学习目标
认识0的两种含义,掌握0的写法,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课文讲解
第29页,用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过程:第一幅图盘子里有2个桃,第二幅图盘子里有1个桃,第三幅图盘子里没有桃,表示桃的个数由2—1—0的变化,以此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

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
学习0的写法。
小鸟图,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还剩多少只,学习得数是3的减法。
青蛙图,一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有4只青蛙,另一片荷叶是没有青蛙,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多少只青蛙,学习加数是0的加法。
思考图,一个小朋友思考5-0=□,学习减数是0的减法。
辅导精要
看图说图意,家长问:这三幅图画的是几个小猴?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可能说:这三幅图讲一只小猴吃完2只桃子的事。家长可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三幅图之间有两个大箭号。让孩子把图意说清楚:盘里有2个桃,小猴吃了一个,还剩一个;又吃了一个,盘里的桃没有了。家长说:盘里有2个桃,记作2(写数字2);小猴吃了一个,盘里还剩一个桃,记作1(写数字2);小猴又吃了一个,盘里没有桃了,记作0(写数字0)。没有桃子,用0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读作“零”。
家长在叙述数学现象时,一定要放慢语速,让孩子按家长的意思多说话。
学习0表示没有之后,家长可动动嘴装成吃东西的样子,并说:我吃了0个苹果。孩子可能说:您没有吃苹果。加深对0的认识。
让孩子拿出一把直尺,在直尺的左端找到0,从0开始数到5。问:直尺0是没有的意思吗?观察直尺,0的右边一个数是1,1的右边一个数是2,2的右边一个数3,…,两个数字之间的每一段一样长。直尺上的0是起点的意思。再让孩子从0数到5,加深印象。在这里只是认数和掌握数的顺序,还不是认识米尺,所以不讲厘米等长度概念。
学习0的写法,让孩子仔细观察0的书写笔顺,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观察孩子的书写过程,必要时可再作指导。
观察小鸟图,看图说图意: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多少只?列式是3-3=0。可追问:0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可能说:还剩0只,表示窝里没有小鸟了。
观察青蛙图,看图说图意:一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有4只青蛙,另一片荷叶是没有青蛙,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让孩子列式,4+0=4,
观察思考图:一个小朋友思考5-0=□。家长问:你能帮她算一算吗?可让孩子举例说明:家长手中有5本故事书,拿掉0本,也就是一本也没拿掉,所以5-0=5。为了加深孩子对0的加减法的理解,还可设计一些活动。如:家长手中拿着5本故事书,然后把这5本书拿给孩子,家长手中还有几本书?列式是5-5=0。孩子手中有几本书?列式是0+5=5。

“做一做”,是有关0的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孩子独立做完后,可抽出1~2题说一说算理,如0+0=0,孩子应明白:0个东西加0个东西还是0个。
习题解析

第1题,看鱼缸里有几条金鱼就填数字几,第3个鱼缸里没有金鱼,填数字0。

第2题,复习5以内数的顺序。练习时,家长读题,让孩子摆一摆数字卡片。这样可以检验孩子对数序掌握的如何,看是否知道0应摆在1的前面。当孩子按从小到大将0~5各数排成一排后,将题目改一下,让孩子按从大到小将0~5各数排列。

第3题, 3幅连续性的摘苹果图,要求孩子每看一幅图意,就回答一个算式的得数。使孩子加深理解同数相减得数是0,同时也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第4题,是有关0的加法的练习。通过看图,使孩子明白3+0和0+3含义相同,结果一样。
学具准备
0~5各数字卡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3课时 练习课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第30~31页第5~9题,思考题。
学习目标
复习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减法,加深理解“比多少”。
习题解析

第5题,看图计算4道减法算式,一方面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同数相减得0的道理,另一方面渗透函数思想。

第6题,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题目的要求是“看谁算得都对”,只要求正确,不提速度方面的要求。

第7题,复习序数的含义。让孩子根据图意把图中每个孩子跑的位置用数字表示出来,同时也学习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常识。

第8题,用一一对应来求多多少或少多少。与前面所学的“比多少”相比较,这道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孩子求多多少或少多少,但在这里又没有要求孩子列式计算。这是介于“比多少”和“多(少)多少”之间的习题,又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做题时可以进行指导。

第9题,复习5以内各数的书写练习。孩子除在书上描数字外,可利用剩下的空格让孩子写那些写得还不够好的数,此外还应在练习本上让孩子在练习格里写字。每个字可写3~5遍。

第31页上的思考题是一道条件不确定的开放题。右边小猴篮子里面桃的个数不确定(0或非0),所以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的多。
辅导精要
第5~9题,都可先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完成之后重点辅导第5题、第8题和思考题。
第5题,当孩子把4道算式都做完后,应引导孩子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被减数都是4,减数从1到4增加1,差反而从3到0减少1。注意:被减数、减数、差,这几个词语还没学习,一般可不要让孩子说出来;只要孩子能指着它们的位置说就行了,如这几个数都是4,这几个数是1、2、3、4,这几个数是3、2、1、0。
第8题,追问孩子:为什么填2?引导孩子看图,一只小鸡对一条小虫,还有小鸡没有虫吃,小鸡有多余,小鸡只数比小虫条数多,也可以说小虫条数比小鸡只数少。没有虫吃的小鸡有2只,所以小鸡只数比小虫条数多2,小虫条数比小鸡只数少2。辅导时,先复习“比多少”,然后再“求多多少或求少多少”。还可以盖掉“多多少”的部分,只观察一一对应的部分,让孩子说:3只小鸡和3条虫同样多。

思考题,看图说图意:小猴聪聪有3个桃,小猴明明也有3个桃,明明还提着一个篮子,说:我肯定比你多。他说的一定对吗?引导孩子进行推测,如果篮子里没有桃子,那么明明说的是错的,明明和聪聪的桃同样多。如果篮子里有桃子,那么明明说的是对的;篮子里有1个桃,明明比聪聪的桃就多1个;篮子里有2个桃,明明比聪聪的桃就多2个;…,篮子里有5个桃,明明比聪聪的桃就多5个。这样,思考题可能成了第8题的拓展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辅导孩子学数学一上·第14课时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郑祥旦 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32~33页,第36页第2题。
学习目标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文讲解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等。有研究表明,形状是物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儿童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儿童的形状知觉在出生不久即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加而逐步发展。
形状知觉是物体知觉的组成部分,是儿童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有重要意义。发展儿童的形状知觉,有利于增进儿童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并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组合关系的知觉,它在儿童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课文第32页,图上画有鞋盒、粉笔盒、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玻璃球等孩子熟悉的实物图,15种直柱体,这些直柱体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图中的小男孩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接着,把15种直柱体分成5类,其中4类为学习内容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第5类直柱体不予命名。每一类立体图形中,画有一个标准图形和几个分类出来的图形。
最后,课文还提了一个问题:你身边哪些物体是上面这些形状的?引导孩子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形?

辅导精要
辅导前家长要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一般模型(如积木块)。可以准备教材上列举的,也可以就地选一些孩子常见的实物。例如,各种包装盒,有长方体的,有正方体的,还有圆柱形的,中成药的药丸大多数是球形的。为了加强操作,最好在家里长期准备一套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
辅导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可让孩子自己观察和摆弄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实物,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孩子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家长不必马上纠正,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着,让孩子试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分类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随机进行,而不一定要从长方体到正方体、圆柱和球。根据从易到难的原则,还可以让孩子把圆柱和球的物体先区分出来。
辅导的重点是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它们的不同,使孩子知道有些方形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把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先区分出正方体,再区分出长方体。当然,只要能初步辨认就可以了,不要求知道各个面的形状。
所以,分类顺序可以是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或是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剩下的物体只有一类,所以不分类。
孩子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以后,给每一类物体进行命名,如足球等(每个实物都应说出来),我们就把它叫“球”;易拉罐等,我们把它叫“圆柱”; 粉笔盒等,我们把它叫“正方体”; 鞋盒等,我们把它叫“长方体”。
观察实物,让孩子拿起一个实物,说出是什么图形,并试着从形状的角度说一说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圆的。圆柱体,有两个面也是圆圆的,有一个面是弯弯的(曲面)。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长方体,有的面不一样。在这里,教学的重点是让孩子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孩子一般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比如,“长长的”、“又长又方”等等,家长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有的孩子可能会把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看成是形状不同的两种图形,家长可以通过把长方体翻转,使孩子认识到这两种图形实质是相同的。
让孩子把课文里实物图与分类图中的各种立体图形用线连起来,并发现还有一种图形,它只有一个,就没有再分类了。有四个标准与实物也没连上,它是这一类实物的代表。家长说立体图形的名称,让孩子找标准图形,并认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词语
最后,让孩子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些形状的。要鼓励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尽量多说出一些物体,可以先说出在家里可以看到的物体,再通过想像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以上这几类,使孩子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

“做一做”,第1题,让孩子通过滚圆柱、推长方体、搭积木、转球、摸球等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感性的、初步的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例如,圆柱、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搭物体时,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倒塌,使孩子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活动的形式可以参考教科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例如,可以让孩子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球滚或滑下来,看哪个先到底端。

“做一做”,第2题,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孩子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使孩子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可以采用教科书上蒙眼睛摸实物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在一个箱子里或袋子里摸实物。做游戏时,可以选一些比较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摆在桌子上。由家长说出一种图形的名称,让孩子蒙着眼睛摸出这种形状的实物,家长把同一类物体放在一起,最后由孩子再一起判断自己的劳动成果。要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全做对了,家长给孩子一个吻,肯定他的成绩;孩子没全做对,家长也给孩子一个吻,肯定他的劳动,鼓励他努力学习。
习题解析

第2题,以数一数等不同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辨认进行巩固。可以直接数出图中的不同图形分别有多少个,也可以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再数一数。
学具准备
收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角直柱体的实物若干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00: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