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内容。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   

  一、直接导入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读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2)急切、不理解(3)委屈、难受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

6、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相关句子:理解“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时,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3、引出:“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为什么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小练笔  

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一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是加强写作训练,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