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8-23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模式把课堂分为自主课和展示课。每天上午五节为展示课,下午三节和晚上三节为自主课,以每节40分钟计,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由于可以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贯穿这两类课的一个文本名为“学案”,相对于传统课堂上教师编写使用的教案,学案则是教师为学生编写使用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问题化、分层次,起到引领学生读书、学习的作用。
上自主课时,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查资料、同组间交流;完成学案上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写一个学习报告;有不会的问题则写到师生互动卡上,在下课时交给老师。第二天上午的展示课,则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讲解、提出问题,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以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接下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学习。学生手头只有教材和学案,课后没有作业和练习,只有课前的学习报告。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减少了课时的同时得到减轻。
新绛中学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已走完一个循环,并以升学率证明了行之有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评价说: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风险太高,因为直接与高考对口,所以谁也不敢拿学生试验。其实只要调整一下视角,是让学生接受满堂灌,还是自主学习,余下的时间做体育活动和睡眠,哪种学习的效率高,学生最有发言权。
杨东平认为,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构建,是对我们整体教育理念的一次更新,更新的对象就是以往的以分数为本,以升学率为本,以少数优秀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为本等。这个价值观的理论构建要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相辅相成。新绛中学“由教到学,由教到导”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贵,就在于近年来高中阶段种种改革实践取得可以验证的成绩还不多,而新绛中学获得了成功。
“愿意多花时间接触教师和学生”是山西省内许多校长对张卓玉的评价。2009年11月,张卓玉在与新绛中学师生代表的一次座谈中指出:“你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学习的变革,因为解放了学生作为人本来就应该有的表达权、话语权和选择权,淡化了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界限,使学生的学习成了一个快乐的过程,一个享受的过程。”
“打破学校与社会隔离的状态”
“在这场学习的变革中,被推倒的理念还有很多。比如学生在校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服务社会要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这个理念正在被一个新理念所取代:一个人从享有权利之日起,就要学会担当责任。”张卓玉说,满堂灌式的教学,本质上反映了教育工作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信任。新绛中学改革的生命力就在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相信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能力。事实上学生一旦被相信,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阳泉有所中学地处较偏,学生组织起来在分头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就‘市政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提出的改进意见,最后被市政府采纳。”
张卓玉认为:“与社会隔绝的学校,只会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空间中变为学习机器,而学生需要在真实的社会里真实地成长。目前,自主、服务、责任、参与这些蕴含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关键词,在应试氛围下的学校教育中都很少涉及,或者说还很少进入到学生的层面。”
杨东平对张卓玉积极倡导“打破学校与社会隔离的状态”深表赞赏。他说,基础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为^考~试做准备的,而是为生活做准备。学生作为要生活在未来社会的公民,无论是未来的职业人,还是未来的配偶和家长,都需要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在国外,高中阶段都开设各种各样的家政课,日本的普通高中就有裁剪、厨艺,男生女生都要学。“张厅长能够通过很多具体的设计在省内60多所中学开展公民教育,使学生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知道公民的权利是什么,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又是什么,这在国内的基础教育中是超前的。”
“我国教育从传统的私塾、官学、书院之类,在20世纪初转向吸收西方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班级授课制,是一场学习的变革。进入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有条件再从规模化的制砖机式的教育回归关注人的本身,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这同样是一场学习的变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研究员认为,“由于在第一次变革中我们以人为本这门课缺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现在要跟世界同步追求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补上第一次变革中的缺课。”
“为什么以人为本总是停留在政府文件中,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行政化还很顽固,教育管理者的观念与之还有抵触,这必然使任何一项实质性的教育改革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程方平说。
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其实教育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真正需要的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简而言之,就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公平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得到发展。文/记者周大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