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选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你眼睛瞎啦!”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张国锋



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离不开学生,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所以,师生关系会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下面是我的一个小故事,但是能说明大问题。



这是2003年的事了。我班(六年级)有位同学(管欣)在批试卷(陆敏玉的)时看到有个词语写得不清,就批了错了。结果试卷还给本人之后,陆敏玉拿着试卷来问我那里为什么错了,我看了一下说你去问批的人吧!管欣说:“她的字那里少了一横。”哪知作为班长的陆敏玉却说:“你眼睛瞎啦!这不有一横吗?”我的心突然一沉,觉得这句话异常得刺耳。我说:“拿过来我看看。”我看完之后对陆敏玉说:“这一横确实不清楚,扣一分也不要紧,下次吸取教训。”陆敏玉气呼呼地拿过卷子下去了。放学后,我把陆敏玉叫到了办公室,问她今天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她想了想说没有。我说你再想想,她说还是没有。我就把她说的话说出来了,她听了不以为然。我对陆敏玉说:“管欣认真地批阅试卷,你却说她眼睛瞎了,这会令她心里很难过的。你作为班长,不应该这么对她。我当时听了心就一沉,觉得你太过分了。”陆敏玉低着头,没说什么。我又说:“你去向她道个歉,认个错。”陆敏玉点点头。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哪知,有一次,陆敏玉的日记交上来令我大吃一惊:“张老师,我想向您提点小意见可以吗?以前,您说过身教重于言教,并要求班干部也学习一下。可您自己呢?有一次练操时,你竟也‘破口大骂’:‘你眼睛瞎啦!’这是因为一个同学做操排队不直。您还记得上回批卷子的事吗?因为一句‘你眼睛瞎啦!’,你把我叫到办公室,好好‘教育’了一番。我觉得你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可能你自己觉得是出自一番好心,要同学认真点或一时气愤。可我当时也是一时之气呀!可能你觉得老师说学生天经地义,可今天我们才学到‘师生平等’呀!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你没有想到也许那位同学心里也很难过。你只想到我说同学的感受。你只看别人的好坏,不说自己的长短。(对不起,可能太严重了。)我希望您按照给我们的要求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张老师,希望您不管是为我们好或别的,请不要出口‘伤人’。你说错话我们怎么敢‘批评’,你做错事我们怎么敢‘警告’。希望您自己先做好。因为有其师必有其徒。(也许,我说得过分了点,请别介意。)”



看完她的日记,我的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真是百味俱全。是呀,作为教师,自身都不能注意,怎能去教育学生?自己的言行不能以身作则,怎能不叫学生去模仿。作为小学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应该到了学生形成了不良习惯之后再去训斥,那时已经晚了。教师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根深蒂固的。看了陆敏玉的日记,真感到有些惭愧,觉得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了。自己平时在无意之中说出的话,伤了同学的自尊还不知道。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很负责的教师,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今后应该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以上问题还希望所有教师引起重视。



老师留给学生的是什么样的记忆,这决定于老师自己。一个学生一生中总是留下印象深刻的老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想我可能给陆敏玉的记忆不是太好,所以我经过这件事以后就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些细节,尽量地给我的学生留一个好的印象。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不敢多说,只要能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就好了。我们学校今年正在争创省级优质学校,提出了阳光教育的理念。我想应该是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以人格换人格,以自己的精神激励学生的精神。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健康的、正常的!教育永恒的话题是——爱!教育最崇高的事情——爱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或喜或忧为养蚕



浙江省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钱小颖



“我的茧里飞出蛾来了!”



这节是科学课,铃声还没响,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有几个孩子围着我兴奋地向我述说着养蚕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同时得到发展,只有把这三维目标在活动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亲历发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领悟科学的精神。也唯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才是吸引孩子们的课堂。我亦深知这一点。于是,近一个月来,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蚕,交流养蚕的经验,体验着许多与蚕为友的喜与忧。



(一)蚕宝宝蜕皮了



“昨天晚上,我的蚕宝宝也蜕皮了。”



在《蚕的生长变化》一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之前几天中蚕的生长变化。书上有一张“正在蜕皮的蚕”的图片,观察到蜕皮现象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把蜕皮的过程讲给没有养蚕的孩子听。但是,蚕的蜕皮是一个持续的现象,是需要特定的时间的,既使是养蚕的孩子,也有几个没有完整地观察到全过程的。而课堂上我可没法命令一只蚕现场表演蜕皮,以便我们观察。于是,我找来了一段完整的录像,蚕的蜕皮的过程就可以方便地观察到了。



正是观察过蚕的蜕皮现象,孩子知道了蚕蜕皮前会一动不动地睡眠,蜕下来的皮颜色要深。之前的那句话就是观察过蜕皮后一个孩子说的。



于是,我让她详细介绍了观察到的现象,说得没有养蚕的几个孩子心痒痒,下课后好几个孩子缠着我问哪儿可以要到蚕。



(二)关于蚕的粪便



蜕了皮后的蚕长大了许多。食量也增大了,排出的粪便也比原来大了。蚕的粪便是深绿色的,很干、较硬。



孩子们都喜欢蚕宝宝。很多孩子为蚕宝宝做了一个小旅行箱,把蚕宝宝随身携带到学校里来了。课间,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围在一起交流养蚕的经验,我也总是千方百计参与进他们的话题。



我发现,孩子们喜欢蚕宝宝,但都不太喜欢它们的粪便,觉得很脏、很臭。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每天勤换桑叶的同时,还要耐心清理小蚕的粪便。其实蚕宝宝的粪便一点儿也不脏,也没有气味。而且蚕的粪便还能当药材,装进枕头还有保健功能呢。



自从我介绍过之后,孩子们似乎不太排斥蚕的粪便了。而且也有孩子回家仔细查过资料,并且上课的时候介绍给全班同学:蚕的粪便还能泡茶喝呢,这是他爸爸的同事告诉他的,那个叔叔自己喝过。



(三)小蚕在长大



“我的蚕身体上有黑色的一点一点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随着蚕身体的长大,蚕身体上的花纹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几个孩子观察到的。在蚕宝宝身体的两边各有8对黑色的小点,头上也有一对,很对称,非常漂亮。



“这是蚕的呼吸器官。”最后还是我告诉了他们。



“我发现蚕有很多对足。”



“蚕的身体是一节节的。”



……



小蚕在长大,我们的知识也在增长。



(四)茧里飞出蛾来了



在学过《蛹变成了什么》之后,孩子们知道了怎样分辩雄蛾和雌蛾。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孩子的蛹还没变成蛾,几个心急的孩子追问我,他的蛾什么可以变成蛾。我告诉他们结茧后的10到15天,蛾就能从茧里飞出来了。虽然知道了答案,但是实在太想看蛾的样子了,所以他们几乎每节课看到我就问:我的蛾怎么还没出来。我只能让他们耐心等待。



这天正好是3班的课,班里很多孩子的蛹都陆续开始变成蛾了。我知道这几天他们的问题肯定很多,于是做好了准备去教室。不出我的意料,孩子们的问题很多,围在我身边层层叠叠,有几个孩子的问题我都来不及回答。上课铃声响了,他们才心有不甘地回到座位上。



下课时,L来找我,估计是上课前没问到的。只见她一脸着急,跑过来就说:“我的两只蛾都出来了,我观察了很久,总觉得它们长得是一样的,应该都是雄蛾,可是我没有其他茧了。没有雌蛾,这两只雄蛾怎么办呀?”



经过联系,终于在邻班找到了一只孤单的雌蛾。那天中午,L高兴地向我及其他同学讲述这对蛾交尾的过程,虽然还有一只孤单的雄蛾。



后来,L把这只借来的雌蛾产下的卵送走了一部分,孩子们第二轮养蚕拉开帷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是一个过程  



浙江省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钱小颖



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



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而要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科学课上,我正是如此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在发展学生富有个性的综合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意外地让我也有了极大的收获,更深地理解了“科学”的涵义。



(一)我们的小船



学生们纷纷举着小船来上课(这是《沉与浮》单元的最后一课《造小船》)。课前我已布置好造一艘小船了,这节课是要来比一比各自的小船:哪艘运得多。



我把装的物体分发到每个小组,先小组里比一比,选出一艘船来代表小组比赛,看着学生兴致勃勃地试着小船,我也观察到几个细节:



“不行,不行,船漏水的。”这是第八小组里的学生在喊道。“把它用透明胶粘一下。”说完,小组里其他成员早就帮起了忙,小船一下子改进好了。



“你放慢点,两边都要放,要不船会倒了,水就会进去了。”这是第五小组在试小船。“为什么要在船的两头一起放货物?”我问道。“因为放了一边,小船容易倒,要进水的。”“是啊,我们刚才就是这样,小船沉下去了。”原来他们是经验之谈。



“老师,借块干抹布。”“用来干吗,是不是不小心把水溅开来了?”我边问边把抹布交给第七小组的同学。“不是,我们小组的男生放小船的时候太重太快了,把小船翻了,全湿了。”“湿了没关系啊,我们的船是用铝片做的,不怕水。”我有点好奇,因为其他小组放的时候也有学生会不小心弄翻了湿掉。“但是船舱里湿了,有水滴,货物也全湿了。这样有水的,就比原来要重了,可能会有影响的,船更容易沉了呀。”哦,原来这样,看他们小组是求胜心切了,不过还真够细心的。



……



看着学生们试小船、改进小船,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亲自动手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看学生造小船,我也深切体会到:科学不是一个定论,只是一个过程。



(二)花开的声音



“老师,我的黄豆开花了,你看呀!”上课前我提前去教室,一进教室就被一个小女孩喊住,并兴致勃勃地拉着我去看她刚开花的黄豆。随着我身后的是一群孩子,他们见我去看刚开的黄豆花,纷纷向我作汇报,一个男生还把边上长势茂盛的凤仙花捧过来让我看。



“我的凤仙花长得这么高了。”



“老师,我第一次种的花死掉了,现在种的还很小了,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呀?”



“我昨天发现我的凤仙花好像有一个花蕾,快开花了。”



“老师,我没种凤仙花,我种的是黄豆,它长这么高了。”



……



孩子们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着,一个劲儿地要把自己种植物的发现告诉我,让我分享他们的收获与快乐。



这是《植物》单元上好种一棵凤仙花后的一个多月。这一段时间,由于植物生长需要时间,我一直让学生课外观察的。他们也每隔一段时间向我汇报一下,让我分享他们的喜悦。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标准》)。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当学生们在种凤仙花的过程中就是在体验在经历这一探究过程,这期间蕴含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的积极情感,而我也正是想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最终的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到室外去  



天津市宁河县芦台一小 郑学礼



也许是因为“土壤”这东西过于司空见惯,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许是因为“土壤”这一概念过于专业化,使学生无从下手。也许是我指导的不够或强调的不够严格,以至于学生淡忘了,



也许……,总之,当我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时,发现多数学生桌上空空,并没有我所期待的,从花盆、花坛、草坪、田野、树丛下,采集来的不同“土壤”。失去了研究对象,这节课怎么上啊?



我拿起事先预备好的一袋土,准备分发给各组,忽然想到这不是越俎代庖吗?教师准备的过细,不就失去了学生探究的一个环节吗?学生这次无备而来不正是我往日呵护过头的恶果吗?于是我改变了主意。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本来应该研究你们亲手采集来的土壤,可大家都没带来,怎么办?”



“这节不上了,下节再说。”



“把老师的分给大家。”



“带来的同学和没带来的同学组成小组研究。”



“现在我们就去采集。”



——“这个主意好,不过去哪采集呢?”



“田野去不成了,就在校园里吧!”



——“真不错,谈谈你的想法。”



“去花坛里。”



“去小树下。”



“去草坪下。”



——“那我们就按去了的不同地点分小组活动,不过还要注意什么?”



“不乱吼乱叫,因为别的班还在上课。”



“不能乱挖,应爱护花草树木。”



“研究后应恢复原状,不能破坏土壤。”



——“采集过程中,你要研究什么?”



“土壤让植物生长的秘密。”



“土壤里有些什么物质。”



……



——“大家的想法真不错,这节课就听你们的——到室外去。”“嗲……”孩子们欢呼雀跃,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在阳光下,展开了各自的采集、研究工作。



把课堂搬到室外,这还是第一次,但从学生的表情,从学生的一份份观察报告中我看到了希望。新课程要求科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科学探究,从身边做起。而课前我忽略了我所面对的是生活在小城镇的孩子们,他们与农村孩子不同,可以说土壤离他们很远,让他们去采集确实有些难为他们了。试想,如果我把我采集来的土壤发给学生研究,也许能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许秩序会更井然,但学生却失去了一次与大自然界亲密接触的机会,得不到亲自动手的快乐,得不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情感体验,使科学教学过于“科学化”,失去了儿童学习的特点。还好,新课程的“开放性”的教学法理念启发了我,使我敢于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研究科学,到校园中去开发科学学习的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愉快的科学课  



甘肃省天祝县石门镇中心小学 杨怀兰



愉快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所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除了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运用愉快教学法以外,在科学课中也同样可以应用它,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科学课中实施愉快教学。



一、让学生在悬念中感受学习科学的愉快

   

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悬念,能引起学生思索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如教学《杠杆》一课,上课前,老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比力气,分别请一个大个子同学和一个小个子同学,两人分别握住架起的竹竿的两端,让小个的同学握住离支点较远的一端,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向下压,看谁能压下去,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小个子获胜,这样的活动很快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大家都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接下来教师进行《杠杆》的教学,因为激起了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紧紧吸引他们在十分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当然,教师在设计悬念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玩中获得学习科学的愉快



根据小学生天生好动的习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开放性教学,采用“玩学法”让学生在玩中愉快地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磁铁》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小组,再把有关的磁铁、铁片、铜片、线等材料发给每个小组,要求学生一边玩一边思考在玩中发现了什么,比一比,谁发现的秘密多,然后让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拨、整理、引申。学生在课堂上玩的越投入,他们发现的秘密就会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会越多。



三、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科学的愉快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愉快。如教学《水》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教师布置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片等,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情况,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进行知识擂台赛。这种探究不仅可使学生在愉快中明白我国的水情,还能使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四、让学生在学生动手中感受学习科学的愉快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在科学课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地方很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多动手,勤动手,在亲自体验中愉快地获得新知识。如教学《纸》一课,教师可将准备好的纸浆、漏网等材料交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做,要求作做出一张纸来,当学生做出纸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动手,看谁做的纸薄,这样在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纸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虽然农村小学在多方面的资源受到限制,但教师也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大环境。因此教师在创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时,还因注意以下几点:



1.       给学生动手实践预留时间及空间。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搞科学,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在课外创设空间指导学生“研究科学”,这样课内、课外相互补充,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2.不要在愉快中一无所获。



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时刻明确一点那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切忌把科学课上成单纯的“手工课”或“活动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心小学 顾子龙



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选择结构性强实验效果好的材料,但往往忽视材料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材料的选择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产生了实验教学的“负效应”。现例举如下,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你让学生捡落叶了吗?



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中,教材提出让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其中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树叶》内容时,学生观察的树叶应该是捡来的落叶,其用意是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桌上放的是从枝条上摘来的碧绿的树叶;在让学生“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就有学生干脆折了一些枝条带进了教室。材料的选择如何渗透爱护花草树木、和各种小动物这一思想,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如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捡一些落叶,把落叶装进塑料袋带到课堂上来,这是一个榜样作用的思想教育过程,也是以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在“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我们可以采取两个策略:一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实地观察一些低矮的树木的叶,二是通过“给小树整枝”等活动收集一些枝条,展开教学活动。



二、孩子们有时是这样观察小动物的!



三年级《动物》单元中,有让学生观察蜗牛、蚱蜢和蚂蚁等一些活动。由于小孩子对小动物非常好奇,会想出很多办法去研究它们,如为了找蚂蚁会把蚂蚁的巢翻个底朝天,把蚂蚁放入水中看它们会不会游泳,把蚱蜢的翅膀折断看还能不能飞,把蜗牛的壳敲碎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然孩子们的探究热情无可厚非,但这与“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我们并不是要全面禁止孩子们的这些举动,扼杀他们天生的探究欲望,而是主张观察前教育先行,教师首先应提出“爱护小动物”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评价他们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寻找小动物时你是否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你的观察方法是否伤害了小动物,观察后是否放它们“回家”等等,尤其是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



三、看看废料桶里的实验材料!



一次公开课上,《淀粉的踪迹》一课结束,桌上放着刚刚用过的淀粉、滑石粉、马铃薯、馒头、年糕、面包、南瓜等材料,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用过的“废物”倒入桶内……



在思品课、班队课上,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爱惜劳动果实、勤俭节约的教育,但在科学课上,实验材料却如此挥霍浪费,其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反思!科学课,教师经常布置学生带材料来如食盐、米、米饭等劳动果实,但一到课结束,材料都变成了所谓的“废物”,扔进了废料桶,上科学课不应该这么“昂贵”!首先从带来的材料的量上来说,经济一点,不要太多或太大,如米饭和淀粉单元中,米饭的数量可以少一点,只要学生能看到现象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在“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选择的食物也可以小一点(如面包、馒头可以切得小一点),尽可能减少浪费。其次是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带身边或家里有的材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忙,互通有无,不提倡经常买材料来做实验。第三从节省资源的角度选择材料,如在“让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中,一般不提倡用“味精、果珍”等价格昂贵的材料,宜采用价格低廉的食盐较合适。有时上节课的资源也可以作为下节课的实验材料,再次使用,如溶解单元中《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结束后,每个组一杯的盐水不应倒掉,在下一课《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再用。



以上的三个案例反映了当前实验教学中的几种不良倾向,我认为在材料的选择时不能仅考虑材料与实验效果的关系,同时也应关注隐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全面兼顾,灵活选择,使实验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的天空



河南宏力学校小学部 雷慕云



“叮叮当,叮叮当……”上课了,这节课是大家最喜欢的科学课,铃声刚响,同学们已经各就各位了,还有一位同学一手握着塑料袋,满脸紧张的凝视着前方。



“上课!”我走上讲台。



“起立!老师您好!”



“同学们好!今天该哪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他的‘科学小发现’啦?”



“该小强了!”大家的眼睛都移向了那个手握着塑料袋,满脸通红,正拼命低头的小男孩。



自从我接了三年级的科学课,就一直在思考和研究怎样才能把课上好,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在第一节科学课上,我就给大家讲到不要认为科学很神秘,很深奥,而不敢深究它。其实我们小朋友们照样能研究科学。天空上的彩虹,山谷里的回声,阳光下的影子……生活中到处都蕴藏着科学知识。所以我就计划开展了一个“科学小发现”的活动。让同学们把平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科学小知识用实验的形式演示给大家并加以解说,按顺序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上台来展示他的“科研成果”。



小强鼓了一下勇气,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是班中性格最孤僻的孩子,早就听班主任谈起过他,课间当同学们追逐嬉戏时,只有他偷偷的站在一旁。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胆小拘禁,不愿与人交往的习惯,因此也失去了许多好朋友。所以我一直很留意这个孩子,课堂上经常故意让他回答问题,对于他独到的个人见解表示同意和鼓励,慢慢地我发现他开朗了不少。



小强磨磨蹭蹭的走上了讲台,把装有实验用具的塑料袋放在讲台上,抬起头来说道:“我的实验题目是:鸡蛋浮起来的秘密。”声音虽然不大,可是有趣的题目吸引了大家,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等着小强演示的开始。小强鼓起勇气,从塑料袋中取出两个装满水的杯子和一个又圆又大的鸡蛋,定了定神,说:“大家看,这两个杯子里装满了水。”然后,他把那个鸡蛋轻轻放入一个杯子,又拿起杯子说:“把鸡蛋放进水里,鸡蛋就沉了下去。”小强看大家听得很认真,一双双眼睛都望着他,就又举起另一个杯子,把鸡蛋用力按进杯子里,他的手一松,奇怪的现象发生了,鸡蛋又浮了起来。大家惊奇万分,“呀,真好玩!”“嘿,这是怎么回事?”……



小强讲解道:“第一个杯子里面装的是清水,第二个杯子里面装的是盐水,在清水里,鸡蛋的比重比清水大,所以沉了下去;而在盐水中,鸡蛋的比重比盐水小,因此鸡蛋浮了起来。这是雷老师上节课提到了‘死海’给我的灵感,又加上爸爸的帮助,终于试验成功了。”



“哗……”,同学们热烈的鼓起掌来,小强高兴的走下讲台,那紧张劲儿顷刻间跑到九霄云外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讲台上畅所欲言的快乐。



“真是太棒了!”我也为小强鼓起掌来,他在寻找科学真谛的同时,也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越来越兴奋于当初开展这个活动的收获。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去实践和探索着科学的奥秘,就象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个孩子大脑齿轮的转动。



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仍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就会得到很多种思想。就让我们祖国的幼苗们快乐的传播,愉悦的收获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2: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