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套教案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练习反馈
①分组练习
②天气播报
(三).灾害性天气
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①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
②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
时间        阴晴状况        风力大小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        4 月(℃)        7月(℃)        10月(℃)
北京        4.3        10.2        22.7        10.4
伦敦        3.0        5.0        17.0        10.0
开普敦        24.6        12.9        9.8        16.2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3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后记:该教案对教材的处理合理,既考虑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为"启发式",由"我要学"转变为"我会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        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认知率达100%
2、        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利用率达100%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        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投入率95%
5、        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        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        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        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        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        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        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        降水与生活
1、        什么是降水
2、        降水量的测定
(二)        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        降水的分布
1、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4、        南通地区的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第三节  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        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1、        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4、        学生: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探究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教师: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1、        气候的地区差异
2、        世界气候的分布
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  ⑵海陆位置  ⑶地形等
4、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生产活动  ⑵生活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        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    )    晴空万里(    )
四季如春(    )    春光明媚(    )
2、        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        )
⑵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
⑶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
3、        探讨: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1.        本堂课不是传统的45分钟的上课,而是有上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收集的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有相关知识的开放题。
2.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深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这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是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法、谈话法、小品表演等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则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可见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所以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我们每位中学生都必需了解的地里知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1]  让学生结合课本65页活动1,并根据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并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上第50亿位和第60亿位居民)
[过  渡]  同学们都讲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
    一、世界人口增长
[活动2]  读图分析问题。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  生]  分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追  问]  为什么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学  生]  分组讨论回答。
[小  结]  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设问过渡]  那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又用什么来衡量呢?

[活动3]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并列出计算公式?(2)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0或=0时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  生]  分组讨论并由各小组选代表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反映的是人口在出生和死亡相互抵消下的增长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过  渡]  接下来我们就用上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掌握所学知识。)  
   [练一练1] 分组完成,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5页活动2,计算四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尼日利亚        高        高        高
巴西                       
英国                       
德国                       
(1)  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并从大到小排列。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学  生]  学生讨论回答  
[练一练2]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而从大洲来看,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大的,下面我们依据非洲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教师投影演示]   在学生绘制完柱状图后,教师再用投影图给学生演示绘制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
[过  渡]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承  接]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人口密度呢?
[活动4]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呢?
[师生小结]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活动5]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学  生] 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活动6]  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请你选择你愿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第二课 时
三、人口问题
[教师提问]  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现在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请你按一年365.25天,计算一下每天、每小时、每秒各增加多少人?一节课45分钟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引导学生说出对这组数据的想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求知欲)
    [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快、算得准。附表:
每 年        每  天        每小 时        每 分 钟        每秒
8000万人        219028人        9126人        152人        2.5人
[结  论]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
[过  渡]  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小  品](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编小品,内容是反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启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当的补充有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方面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从世界粮食问题、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方面去展开讨论。
[学生表演、教师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 各小组成员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以扩展认识。(学生小组讨论,一方面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略  
[质  疑]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带来了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人口增长是不是越慢越好呢?请你说说对与不对的理由。
[讨  论]  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的减少都不好,也会带来不少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等。
[过渡提问]  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都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请大家想想办法,看看人口问题应该如何合理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评价并加以鼓励,维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讨  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页阅读材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引导、补充,让学生明确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及目标
[拓  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假若你是一位宣传大使,现在你身在一个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你打算怎样做?请你为它们设计一些宣传口号,让人们能正确认识到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大胆创新)                                                      2、发挥想象力,展露创造才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你的所见所闻,用你最擅长的方式(诗歌、绘画、歌曲等)来表达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展示学生的课堂上练习成果。(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师生归纳总结]  正确的人口观应是: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此外,还应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过  渡]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活动2]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辩题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正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发展不利                                     反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发展有利
[学生辩论] (略)  
[师生归纳]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城市商业活动,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也会使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
[过  渡]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留学、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抱着共同的心愿来到中国,但他们的皮肤、头发、面部特征却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几大人种。
四、不同的人种
[活动3]  投影展示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生活地区的景观及生活场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对世界三大人种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读图鉴别,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生自由发言]   (略)
[活动4]  投影展示世界三大人种的图片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以认识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和分布情况。
        肤 色        头 发        面   部        体 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浅        波 状        鼻高、唇薄        多        欧洲、北美洲、
大洋洲、西亚
黄种人        黄 色
棕 色        黑 直        扁平        中 等        东 亚
黑种人        黑 色        卷 曲        嘴唇厚        少        非洲、大洋洲、
美国
[师生归纳总结]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探讨的四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1999年60亿
2、变化特点: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各地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什么是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分布
稠密区
稀疏区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三、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
2、人口问题带来的问题
3、正确的人口观
4、人口政策
  四、不同的人种
1、三大人种
2、不同人种的分布
3、人类有人种的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1.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是(  )
A.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B.就业困难,粮食短缺
C.大气污染,土壤沙化                                D.农作物产量低
2.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程度提高                                                B.国防兵源充足
C.劳动力资源过剩                                        D.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3.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
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②水土流失③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                   ④就业、入学、医疗紧张⑤供水、供电负担重⑥扬沙天气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4.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       
B.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
C.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D.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
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下面是不同的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展的意见,你认
为正确的是(   )          
A.在市中心建环行路,修停车场,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
公共汽车的压力。
B.禁止大货车白天驶入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
日行驶制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居民少流动
课外活动
社会调查: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调查南昌市人口变化情况。
时间      1950年前后     1970年前后      1900年前后
人口数量:
原因: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2、3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第四章开始讲述人文地理。语言和宗教是认识世界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居《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讲述世界主要语言及主要语言的地域分布。世界宗教的形成及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代表建筑,通过本节教材的教学,让学生对世界语言和宗教及其地域分布有一个大致了解。为后面学习世界分区,进一步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为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本课在教学中将采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讨论、相互交流,再归纳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教师教教材的传统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
1、        知识积累与疏导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为世界六大主要语言及其地域分布情况。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地域分布、代表建筑。认知率达100%。
2、        技能掌握与指导
学会阅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能从中获得世界主要语言分布的信息。运用世界政区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学会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利用率达100%。
3、        智能提高与训导
通过读图分析、讨论归纳,师生之间相互答题解疑,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互动率达100%。
4、        情感修炼与开导
了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及其分布在华人聚集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了解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等法律知识。投入率达95%。
5、        观念确认与引导
通过对世界语言的教学,学生认识汉语和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学好汉语和英语利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对宗教形成和分布的教学,让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学会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认同率达100%。
三、        障碍与生成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14: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