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P18;练习二7 、9

设计理念:

1、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服务。教学中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

2、数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在探索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4、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具有组织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组长。准备10个水杯。每人准备一把扇子(收集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在咱们教室里举行一次室内运动会。

师:看,运动员们跑到终点了(让5个同学代替运动员,从教室门外跑步到讲台前面)。同学们快看谁跑得最快?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反思: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设计的活动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实际就渗透了“第几”的知识,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第几”的概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能切身感受的“数学事实”,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活动1:颁奖。

师: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颁奖仪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到前面按老师的要求做:

请你给得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三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四名的运动员发优秀奖

请你给得第五名的运动员发纪念奖

活动2:送水。

师: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跑了第一的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成一排)

(学生把水送到了★手中。)

师:跑了第一名的★同学,现在排在第几?

★排在第2。★排在第4。

师:为什么意见不一样?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从左边数,★排在了第2。从右边数的,★就是排在第4。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同学们明白“从左数”和“从右数”的不同了吗?

师:老师这里还有5杯水,谁能给从左数的第2名运动员送水?谁能给从右数的前2个运动员送水?(学生按要求把水送到运动员手中。)

师:“第2名”与“前2名”的人数一样多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第2名”是一个人,“前2名”是两个人。

师: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4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

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4名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从右数的第4名)。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我让他们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师:老师这里还有4杯水,谁能给从左数的第3名运动员送水?谁能给从右数的前3个运动员送水?(学生按要求把水送到运动员手中。)

师:“第3名”与“前3名”的人数一样多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反思: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化新知。我设计的两个活动,颁奖与送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在玩玩学学中明确了“几个”和“第几”的含义。 “生2说★排第2,生3说★排第4”我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明确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第几”是相对的,从不同的方向数, “第几”也就起了相应的变化,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灵活,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比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师: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扇子,请各小组长把扇子发给同学们吧。

老师说明活动规则:让小组成员按一定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活动,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扇子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老师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新知。

教师把一把扇子发给一个同学。

师:我给第几名同学发了扇子?

学生回答:第3名。

师:是从哪边数的?

学生回答:从左边。

师:拿扇子的这名同学还可以说是第几名?

学生回答:从右边数第5名。

师:我们在找同学的时候,要分清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

指导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发扇子。

要求:

给从左边数第4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边数第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左边起前2名同学发扇子。

给从右边起前4名同学发扇子。

[反思: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发扇子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四、拓展运用,发展新知

师: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排队参加闭幕式,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小红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这排一共有几人?

(2)小民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4,这排一共有几人?

让各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反思: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闭幕式站队这一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站队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新知,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活”了,这样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

五、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P18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第7、9题。

教学反思:

在《第几》这节课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们熟悉的运动会场面引入课堂,把“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领会“第几”和“几个”的含义,巧妙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时: 几和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投影机、纽扣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4颗纽扣分成两份,猜一猜,左手里有几颗?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猜的。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

二、新授:

1、质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练习:

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

2、课本做一做及练习二第8题,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23~24,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开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再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板书“+”

3、引导学生说出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1+2=3”

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四、练习:

1、P23做一做,学生边动手摆边说式子和得数。

2、教师指导做P24“做一做”第1、2题。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课时: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课时: 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支,右手3支,合起来是几支?用算式表示。

二、过渡: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一说,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支,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三、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支铅笔用“-2”表示,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正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五、练习:

练习三第5、6题,师生互动做。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一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5-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5-1”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减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减法式子,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6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7、8题。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第九课时: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P27、28页。
二、学生分析:
我班的42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三、设计思想: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在翻阅书本看到火车时,就想到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数学源于生活,为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共设计了三个环节,层层深化。1.练习数的组成与计算,加强基础训练。2.体验区分加减法的含义。3.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正确、迅速地计算1~5的加减法。
六、教学准备:
自制主题图、吹塑纸动物卡片、加减法算式题卡等。
七、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活动意图
及效果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1、谈话引入:同学们,(出示火车)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节日里很多人去旅游,现在老师也带着小朋友一起乘着火车去祖国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车之前老师先要进行一下体验检测,通过的同学才能领到车票。
2、卡片出示:数的组成。
5         4          3
/\      /\       /\
2  □   □  2     1  □
5           5
/\         /\
4  □       □  3
3、抢答:
4-1      5-3       2+3   
2+2      5-2       3+2   
4-3      5-4       4+1
抽问:你是怎么算的?
4、出示小火车,做座火车的游戏。
1、学生伸手指表示数的组成。
2、抢答说出得数图画上面的人数.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4、组长发给每人一张“车票”,进行纸上 题的口算练习,得数是几,就上几号车厢。
(说明:每一大组一个火车挂图,学生到位后,做开小火车的动作)
1、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师的话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到有趣开心,然后进行前奏“数的组成”和“计算练习”,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

二、






1、引入:同学们掌握得真好,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大花园,好美啊!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戏玩耍。
2、(出示四幅主题图)
(1)集体交流。(青蛙主题图)
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们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怎样用算式表示?
(2)同桌交流。(蝴蝶主题图)
瞧瞧蝴蝶姐姐在忙什么?看到这幅图,你能向同桌提几个问题吗?你觉得自己的哪个问题很好,说出来想让大家回答?
(3)小组合作交流。
再瞧小蜻蜓和小羊羔在玩什么?小组内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用算式表示一下他们怎样在玩。
(让稍逊色一点的学生回答)
(板书:1~5的加减法)
1、全班交流。小青蛙在干什么?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列算式表示。
2、同桌交流。提问题,列算式,反馈评价。
3、小组合作交流,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用算式表示;让学生感受团结协作精神。
4、归纳:加法的含义“合起来”和减法的含义“去掉”。
1、通过看图向别人提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地领会图中蕴涵的意图、数学问题,同桌两人一起进行不同形式同种内容的思考,力求人人参与,人人思考。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意识。
2、在体验加减法的不同含义时,回答教师的问题──自己提问题──组内交流问题,由扶到放,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地深入,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了加减法含义。
三、







1.观察画面情境列式计算。
(1)谈话:火车开呀开呀,把我们带到了小朋友最喜爱的海洋公园。
主题背景图,动态演示:4条鱼和1条鱼游到了一块儿。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现在有几条鱼?操作提示:原来的5条鱼,游走了2条。学生继续列式。
(2)野生动物园到啦!
主题图出示:4只小象原来在一块玩3个皮球,后来1只小象拿着2个球跑开了。
2.语言情境列式计算。
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哦,到家了,老师开始点人数了。
(1)红色l号车厢原来有5个小朋友,下车2人,帮老师想想车上还有几个人?
(2)小明看到绿色2号车厢一开始下车4人,后来又下来1个人后车厢里就没有人了。
原来 2号车厢有几个人?现在2号车厢还有几个人?

1动手列式计算。(板演、群练)
2、学生继续列式。
3、观看小象玩球主题图,说图意。学生列式:
4—1或3—2。
4、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1、利用主题背景图动态演示,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通过看图理解,将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这是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同时,利用连续情境,渗透了加减混合计算。
2、通过倾听教师所描述的语言直接说出得数,是学生对教师的话的含义理解和计算过程内化为一个快速、简洁、有机的思考历程,是对本节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
1、今天你乘着火车干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完成书本第28页练习三中的第9、10习题,巡视辅导。
1、交流总结。
2、独立完成书本第28页练习三中的第9、10习题。

教学反思: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在翻阅书本看到火车时,就想到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中,练习数的组成与计算,加强基础训练,体验区分加减法的含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三个环节,层层深化。数学源于生活,为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课时: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 0的认识和加减法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小黑板、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2、看数画图(用图形 表示5、4、3、1)

二、新授:

1、认识0,“0”的两种含义:

(1)用0表示没有 。

①(出示3张白纸)第一张纸上放2根粉笔,第二张纸上放1根粉笔,第三张纸上是空白的。

② 问:第一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2)第二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1)第三张纸上有几根粉笔?(一根粉笔都没有)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用0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

③谁能说说“一个也没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如:我有5根粉笔,全用完了,现在1根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④看课本P29猴子吃桃图,说一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用0表示起点 :

①(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尺子,1的前面是几?量东西的长度时,要从0开始数起,0在这里表示起点。②看直尺数数。

(3)小结0的两个含义:

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开始)。

2、教写0:

(1)让学生用手指书空0,说说0像什么?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看课本P29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 。

(2)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列式:4+0=4 。

(3)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联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1)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1   0+1=1   1-0=1   1-1=0   

2+0=2   0+2=2   2-0=2   2-2=0

3+0=3   0+3=3   3-0=3   3-3=0  

4+0=4   0+4=4   4-0=4   4-4=0

5+0=5   0+5=5   5-0=5   5-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1 19: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