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的高等学府虽已进入暑假,但学校却并不平静。随着几所知名大学的暑期学校陆续开学,大批学子依然在炎炎夏日中走进课堂。看看这些名校的暑期学校,来头还着实不小——
已有6年历史的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今年开出了近90门课程。授课教师中,既有本校的大牌教授,亦有从海外请来的国际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和往年一样,继续推出全英文语境课堂。无论你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子,只要走进暑期学校,英语才是正式的口头与书面推荐语言……然而,只消留心一瞅,有个现象颇堪玩味:讲台下坐着听讲的,大局部仍是本校学子。
近年来,模仿海外知名大学的办学模式,国内一流大学热衷于开办暑期学校,但和漫长的春、秋学期相比,本应以开放、多元著称的暑期课堂,除了时间缩短为“小学期”外,其余似乎并没有太多新意——同样的教师,同样的学生,有的课程甚至也是从春、秋学期移植过来,只是做了技术性压缩。
国内暑期学校不够开放
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开办暑期学校的大学有10来所。其中,不少暑期学校均面向本校之外的学子。有的学校在发布暑期学校课程设置情况时,甚至明确表示“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学府开放”。“但是,如何做到真正的开放,恰恰是国内一流大学在开办暑期学校过程中,亟需面对的问题!”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教授对记者说。
据了解,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自2004年开办至今,近年来每年的参与学生基本坚持在2800人左右。但其中,非北大本校学子数量也就200至300人,国际学生数量更少;以全英文课堂为特色的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学校,虽然为教学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平台,但相对每年一个本科年级学生的修读数量,几十名国际学生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位正在暑期学校学习的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子向记者透露,暑期学校的国际学生大局部来自日本、韩国,还有不少是港澳台学生。“真正自发前来的国际学生不多,现在来上课的,基本上都来自人民大学的海外姊妹学校。”
“暑期学校是国外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大学可利用暑期集中开设课程,不只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水平,还可把国外优秀学者请进来,更可让学子利用假期参与到其他学校的暑期学校中,获得更丰富的学术滋养……但和海外名校暑期学校最显著的特征‘开放性’相比,我们的暑期学校做得还很不到位!”教育^专~家们很着急:本该承载更多功能、赋予更多内涵的暑期学校,怎么就被简单地演绎成了本校圈子里的“小学期”?
课程设置缺少吸引力
现就读于北大计算机系本科小学三年级的博闻,去年夏天曾参与耶鲁大学的暑期学校。他修读的是学习压力并不算大的语言课程,但为期6周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还是让他感受到了压力。“原本以为暑期学校以游学为主,没想到耶鲁却是真刀真枪!”而正是这“真刀真枪”,让他感受到了国内外暑期学校的不同。
据博闻介绍,相比语言学习课程,耶鲁暑期学校的专业课程更受世界各地学子追捧,而其学习压力更大。和博闻同期前往修读专业课程的国内学子,每天几乎没有任何休闲时间,大量的阅读与作业,让他们感慨像是进入了国内大学的^考~试周。复旦大学一名曾参与过哈佛大学暑期学校的学生也向记者坦言,“暑期学校结束,俨然换了一副筋骨!但痛苦过后,收获却很大!”
与海外名校暑期学校以高水平的专业课为特色不同,仔细翻看国内名校暑期学校的课程目录,却会发现普和味儿更浓。学术要求并不那么高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与通识类课程,占据了很大比例。若是专业类课程,则集中在暑期实习与实践类课程。这对外校学子而言,自身就是一个门槛。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位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向记者透露,别说是海外学生来的少,就是本校学子,参与暑期学校的积极性也不高。“不少学生和我推荐过,他们真正愿意花费暑假的时间与精力,跑去其他学校聆听的,是那些难度更大的专业课。不同的大师与名家对专业课的解读迥异,收获也会更大!”这位老师说,面对目前以全校通选课为主的大局部暑期课程,需要花大量时间做实验的理工科学子普遍动力缺乏,而只有空闲时间较多的学子会选修暑期课程。
校历学制不统一成制约瓶颈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暑期学校要吸引大量海外高校、尤其是欧美著名大学本科生前来,也许确有难度;但吸引国内其他大学、或同城学子前来,却不该成为问题。”除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教学层面的问题外,卢晓东教授更关注另一个问题——暑期学校制度领域的缺位。他认为,这恰恰是制约国内一流大学暑期学校发展的实际瓶颈。
据介绍,海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界很早就意识到,暑期学校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就以立法形式,要求各所大学适当调整,制定出既适合公立学校的学年,又能更充沛地利用本州高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年历布置……国外的教育学者甚至建议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均可使用统一校历,如此设置或可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也将给各级学生提供最大化的衔接,最小程度减少重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