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有道》心得体会

读完李镇西先生主编的《教育有道》后,心潮澎湃,不由得按着书中的“教师形象”去叩问自己的灵魂: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非常尊重我的同事,非常尊重我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我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我发现,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脸红心跳。只能说,我现在还只是一名老师。至于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必备的东西,我想我还差得很多,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还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过还好,我还年轻,还有自己的很多梦想。一、  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地充实自己。      

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一个想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所以一名好教师应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有道是:厚积方能薄发。只有平时勤于学习,广泛读书,大量的积累才能像涓涓的溪流汇成一眼活泉,用时方能汩汩而流。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今后应该勤奋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满足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好教师,才能教育好孩子们。二、多练笔,多思考。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你从今天开始,你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火花’的东西,对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的确,教育需要积累,教育需要沉淀,哪怕一次只写三、两百字。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地你就会发现 ,只要往电脑前一坐,浮躁了一天的心绪就会安定下来,脑中便会像放电影一样掠过生活的一个个片断,此时,笔下就会像流水一样淌过一串串的文字。花一点时间,记下花絮,让自己日后有回忆的资本,那不也是享受吗?三、有自己的思想,营造诗意课堂。思考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创造有思想深度的课堂,必然要在思想上进行历险,甚至成为“叛逆”。但要成为有价值的“叛逆”,还至少需要做到:一是具有现代意识,怀有理性的怀疑精神。二是来自于教师的投入。我们不要把教育教学看作一种“职业”,而应看成一种“事业”来研究,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地吸纳、思考、创新、反省,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打造“真我”——不是出众的外表,不是照人的丰采,不是新潮的发型,不是时髦的服饰,而是如名字一般独立的个性;达到课堂的“非我”境界——不同于日常状态,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准确、更自信的高状态中;不是一般的自然人,而是教育文化的载体;实现课堂的“无我”——作为一个向导,言语、神情、举止,全是为了传达教学目标中的知、情、意,一旦传达到位,就要遁身而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掘,自己去创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使课堂充满诗意。有些人希望轰轰烈烈,希望有声有色,希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非常具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甚至称为教育家;也有些人就希望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理想教师并不是一定要每个教师都有这样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那一定是教育的悲哀,一所学校的悲哀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理燃烧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我愿同我们的教师们一同思索、追求理想教师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读《苏霍姆林斯基全集》有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精神境界。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我受益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中对少年期的心理及思想转变的介绍,教育方式方法的阐述等令我耳目一新,虽然我以前学过教育心理学,仅局限于对儿童身体发展中的心理变化规律,像那样把少年的心理变化与现实生活中的困惑联系在一起,深入研究根源等等内容,这些对我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成人,我们在有些时候,没有努力用我们教育对象的眼光去看世界,现实的我们会陷入到一种矛盾中——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而我们往往做着相反的事情。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成人的反思。少年不同于成人,他们能看到成人存在的这种矛盾,他们也能看到成人往往不再注意、看不到的东西,少年不同于儿童,少年能看到儿童未能看到的东西,他们已经开始对善与恶进行概括、思考,通过某些事实他们能看到一种现象。少年观察世界的角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注意的地方,我想也许是这个死角,对少年的教育中,有很多的困惑和难题,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原来这个孩子小时候那么听话,现在怎么成这个样子了”“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啊”是什么让孩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学校中普遍都会出现的学生捣乱的事,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我想是因为学生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有尝试新鲜、刺激的好奇心,教育学生不能再用压抑的方法了,皮带和拳头只能激起学生逆反的心理,不会取得正面的效果。学生不断在成长,不断变得聪明,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要不断升级,不断更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教育方法怎么去不断升级、不断更新呢?还要多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多了解少年期的心理变化,对症下药。

午休时,有学生不睡觉,老是捣乱别人,影响班里同学不能好好睡觉,怎么办?虽然经过多次说教,但效果不明显。我就去查书,然后找同学问清楚为什么不睡觉,他们的答案是不想睡,也睡不着。为什么会睡不着呢?我想是因为条件太好了,如果让他们去干点活试试,那不马上睡着了。于是我就和他们谈心,问他们想做什么,然后连续一周趁睡觉时让他们做一些劳动,下午上课时时刻关注他们的表现,当有不集中精力时就提醒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几天下来,他们就很累了,就向我保证午休时要好好睡觉。他们比一比就知道是干活美还是睡觉美。

教学中,我们要密切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通过发生的事情看本质,找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拿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暑假里,一有空,便不断地翻着,思考着,咀嚼着,带给我深深地震撼与无限的启迪……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看到这里,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成长,我不也是在学校井然有序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吗?我也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逐渐克服率性而为,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这确实很辛苦,但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我也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桂梅老师的课堂,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的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育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忠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再是“螺丝壳里做道场”,而是高屋建瓴,正所谓是“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

      是的,正如窦老师所言:语文课堂应该充满阳光与花香,应该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得到一颗哪怕极小的珍珠,而不是一堆沙土,那么一学期学生就会得到一串珍珠项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会无比地璀璨夺目……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张力。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又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在教学中需练就“点石成金”的绝活,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一定要精心上好常态课!”合上扉页我轻声而坚定地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好的炼炉。”——我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我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我会在用心地课后反思中学着“站立”  。合上书本,我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每一堂课中,我好像看到了窦桂梅老师正站在讲台前,用激情,用智慧,用学识在浇灌着每一棵幼苗,几年前的课堂风采依旧,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要靠你自己去研读,去品位,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我也将追随窦桂梅老师的足迹,用心于常态课,成长于常态课,精彩于常态课,绽放于公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与书的故事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初认识薛瑞萍,是从学校的读书交流会那里。

读书交流会上,一个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薛瑞萍。会议结束后,从图书室借来了《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书的封面上,淡淡的绿,浅得几乎看不到绿色,只是那乳白中透着那么一层朦胧的绿,也没有图片,只有几个大字“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清简的感觉甚是怡然。

听说,薛瑞萍,网名“看云”,淡淡的云,秀雅的云,应该是自己喜欢的那一种。等到捧起这本书,真正相依相偎的时候,不禁为文中的“看云”如醉如痴,因为她的真实而美丽。

她对儿子的爱,对学生和教育的爱,她的真实和从容,因为她深厚的阅读底蕴。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书里观点新颖,行文行云流水般,让我感受最多的是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实的阅读、独特的思考、真实的文字。

她真实,因为她的人格魅力无限。

她是名师,她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人。她爱学生,更爱自己的孩子。她说,对学生,她羞于言爱,那是在尽自己的职责,而只有对孩子的爱,是真正不计回报甘愿付出的。她从不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回家,她的业余时间多在“看电视、和孩子聊天、陪母亲散步”中度过的。朴素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正常的女人,一个纯净坦诚得如此透明的女人。

她是名师,但她首先是一名教师,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对后来的借读生,她也怀有偏见;对那些冥顽不化的捣蛋分子,她也束手无策,有时甚至扬起手臂,给以响亮的耳光!……

读着这些,一种感动充盈在我的心胸:原来名师也可以这样啊!这与以前我所看过听过的“名师形象”简直格格不入。然而我却觉得她与我如此亲近,就像一位邻家姐妹坐在我的身边,向我絮絮诉说她的教育故事,让我分享她教育事业的甘苦。

因为自己的真实自然,她抵触一切虚假、丑陋和言不由衷。她的文字里,饱含着对时下教育某些不正常现象的强烈不满:

当然,牌坊上还会刻着别的字,比如“园丁”、“工程师”、“阳光下最受尊重的职业”等等,听起来,似乎比公然让教师做蚕做蜡烛含蓄了不少。然而,谁都知道:在中国,越是堆满了赞誉之辞的地方,就越有令人触目惊心的丑陋和不公需要掩饰——颂歌多是唱给“下面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是学习者一生都在进行的事。强调学习的终身性这就要看学习者是否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是否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教育新理念,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学习了《教会学生思维》,感触颇多。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对这一感触进行初步探索。

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内在美。例如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表示优美、柔和给人以动感;折线表示转折、突然,断续,给人以上升、下降,前进等方向感。教师要运用这些哲理陶冶学生情操,把他们带入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新理念主要表现在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勤奋好学,多思善问者,就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向前发展。

“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载体,教师要精心设计,切忌简单重复。要有故事性,趣味性,曲折性,能通过作业的完成,让学生步入创造性台阶。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型”题目,常常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带领学生开展讨论是个好方法,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问题“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问题要因人而问,因人而提,讲究策略,需要谁回答就叫谁。问题出来后,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对于好学生,要提醒他们注意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于差学生,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鼓励,如:“别着急,想一想再说!”“我相信你能回答好!”等循循善诱,而不能逼问或批评,以免适得其反。

对“问题”的解答,可以在“启”上下功夫。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如:在开始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提出“鸡兔同笼”问题,学生迫切想知道鸡兔各有几只,于是会从书中去寻找答案,读书便认真了。当学生看书无目标时,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领,掌握重点,解决疑点,敞开思维,步步深入。同时还注重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及例题。由于书上的例题都是为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准备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上的例题做一遍,并且弄清楚例题中的条件和所求分别是什么,应用了哪些概念、公式或法则。

初学几何的人总认为几何比代数难,因为它的新概念比较多。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数,对于数的理解运算很熟悉。但现在研究的对象要从“数”转到“形”对于感到不适应,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加强画图和识图的训练,自制投影片,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形,然后剪剪拼拼。这样学生会感到很兴奋,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几何。这样加强了形象思维,突出了图形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数学思维的发展要以正确理解概念为基础,再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清晰明确的思维脉络,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如:OB,OC是∠AOD内的两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几个角?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然后才是确定角的总个数。首先从射线OA数起,射线OA与其它三条射线可以构成三个角,再从射线OB数和其它两条射线可构成两个角……这样有序的数,便不重不漏,正确地得出角的总个数。掌握了这个顺序性后,再把问题加深,如∠AOD内有7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在∠AOD内部有n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顺序性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有些人认为,代数问题只能用代数方法去解。恰好相反,有些问题用代数方法困难重重,而构造符合题设条件的几何图形,用几何方法却相当简便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各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思维新理念中强调,从已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尽管可能各人的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于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对知识产生有一种亲近感,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也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思维新理念是人的一种潜在的、独特的本能。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和环境,这种本能就有可能显现出来。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对那些数学厌学者,更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点燃数学之火。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用高师德、无私奉献精神和渊博知识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