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多次听说,《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更值得我们去读,去学习。暑假闲暇来到书店转转,偶然间,我发现了这本书,立即欣喜若狂地买下来。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他出生在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个小镇奥奈格里斯,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亚米契斯退伍后从事教育事业,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教学的作品。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里,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爱的教育 ”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和情感。这些小故事,通过孩子叙事的形式出来,让人感觉特别熟悉与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每天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我们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将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老师“爱的教育 “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我们读者,引起我们读者的一些思考,让我们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

结合我的弱智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

第一、弱智孩子老师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善心。这与普通学校老师不同的一点。因为我们的弱智孩智力低下,由于一些社会偏见,许多人瞧不起他们,更不用说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对弱智孩子的同情和理解,是爱他们的重要表现。我对那些因学习智力特别差、而且有身体缺陷的弱智孩子总是给于特别的关心爱护;对那些违犯纪律而抬不起头、受到责罚而陷入孤立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低人一等的学生给予同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不应当是根据某一部公正而抽象的法典来冷静地审判的法官,而应当是象孩子那样深刻感受一切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学首先是人学;而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决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认为,我们弱智孩子教师更应该对弱智学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这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在生活细节上关心爱护弱智孩子。关怀学生是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关怀我们的学生,这关怀不止局限于对学生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关怀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未来。我们用要心灵来认识自己的学生,感受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体会他们的欢乐和忧愁、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爱的教育》正是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情上,才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看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照顾每一个弱智孩子,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我曾经执教过的一年级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弱智孩子,父母对他的一切很淡漠,甚至不管不问的。这个孩子从小仇视一切,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不理睬。以前我对他的教育只是严厉的批评,他很少服从老师的教育。但是,有一次我的一个很平常的做法却改变了他。那天中午,他由于肚子不舒服,大便到裤子里。全班同学都捂着鼻子,笑话他,说他“丢、丢、丢”。他也感到很难堪。尤其是看我的时候,眼神是那样的复杂。恐惧、害羞、胆怯等等。我立即打来温水,把他带到卫生间里,一点一点地帮助他清洗身上的粪便。回家后,这个孩子经常对爸爸妈妈说老师真好,我要听老师的话。自此,他也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上课不故意捣乱,学习肯努力了,成绩逐渐上升,最后成为班级中最优秀的学生。这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从前我的严厉批评,我的多次说服教育,都没有改变他的行为,都没有使他转变,而仅仅是老师帮助他擦洗粪便一件小事情,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在生活中实际的、真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却让一个差生迅速转变,爱的教育是多么成功的教育呀。感谢《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对我教育的影响很大,是改变我教育方式的指南。我会继续精读这本书,不断吸取书中一些适合我们弱智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第三、尊重信任每个一个弱智孩子是教育好他们的关键。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尊重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二者是一致的。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学研究认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人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尊重学生,特别是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可以用严厉的语气和措辞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指出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甚至是很坏的影响,但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回顾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有过多少次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那是数也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次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用词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失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是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现在已经是习惯成自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也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而我所做的这一切,与阅读《爱的教育》一书,从中得到的启示分不开的。《爱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老师尊敬学生的事情,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述了对老师的难忘和喜爱。我在教育中,时刻注意告诫自己:不要以为弱智孩子智力低下,在某些人的眼里是所谓的“傻子而轻视他们,讽刺挖苦他们;不要以为他们没有自尊心而随意地批评他们,而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它用爱心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我们大家一看。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自“醒”》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教育的自“醒”》,感触颇多。这本书的主旨是要告诉我们:爱心教育,兴趣教育,教育者所应该具备的耐心与信心,尤其是要让你的学生信任你,走进他们的世界,扮演好知识的引导者这个角色。

“教育的自‘醒’”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对待孩学生每一次小错误的态度,一种教育的能力。书中提到霍懋征老师,从教60多年,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是什么让这样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有这样的毅力?这就是爱心教育,她怀着一种奉献精神,用正确的爱去滋润、培养青少年的成长,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爱,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具有爱的能力的健全人格的人。读过《教育的自“醒”》后,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不禁问自己,在我的教学工作当中,有没有让学生掉队的情况,有没有体罚过学生,跟学生动过气呢?我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怎么去对待我的学生的呢?读《教育的自“醒”》,就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它教会了我在面对学生时候,应该是一种积极,热爱,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态度。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也许存在困难学习的学生的时候,批评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惩罚时,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对待呢?是不是可以心平气和的找学生好好的谈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从而改变这种现象的出现呢?由于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平平等的去对待他们,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候可能并不是有意要违反老师布置的事情或者纪律,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我们应该深究其原因,而不是一概的否定其好的一面,应多给予他们空间,多交流,以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充当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应该是教学生们如何做人,从小树立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基本的道德规范等等。

我现在所教的一个班的孩子,由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所以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每次进教室以后要过一两分钟才能安静下来,有时候还有在外面玩耍,迟迟不会教室的。同样的道理,别的班的孩子也许老师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个班却需要二十分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这就需要作为他们的老师的我用更多的心思在他们身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保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对他们人格的培养。而不应该对他们有偏见,不应该放弃,不能以孩子的底子差为借口,而放松自己的教学工作。相反的,更应该积极工作,多想办法帮助孩子找回遗失的信心,迎头向困难挑战。这样,补起来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知识,还是孩子树立没有任何借口完成任务的意识。

而就教育的能力来说,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只要是在校园里面,在孩子面前,教育的工作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热情温馨的见面招呼,课内巡视学生作业时的悉心提示,课余时间师生共同活动时的真诚鼓励,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写小卡片;上网的各种聊天方式;E-MAIL等等。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机会的世纪,“教育的自‘醒’”教给我的不光是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要充满信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应该信任他们,给他们发展的空间,使孩子们在教师的关怀下茁壮的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有道》心得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01: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