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偶然间看了一个小故事《一朵白色的金盏花》,故事讲了一个老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大家都认为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纯白色金盏花的事。

    很多年以前,美国的一家报纸曾经刊登出一则另人心跳的启示:一家园艺机构重金悬赏欲求纯白色金盏花,赏金额度之高让每个人看了都跃跃欲试。

      因为在自然界,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要想培育出白色的新品种,那简直就是上天揽月,下海擒龙一样难。很多人一时冲动,试过之后,觉得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就把那则启示抛之脑后。

  二十年后的一天,那个园艺机构意外地收到一件邮品,里面居然是一百粒纯白的金盏花的种子。这是一封热情的应征信。这些种子来自何方神仙?谜底很快就揭开了。寄种子的原来是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她是一个真正的花迷。当年她看天那则启示后,就怦然心动,马上开始动手操作。虽然八个子女一致反对,但她还是执着地干了下去。

      一年之后,等到金盏花盛开,她从盛开的花朵中筛选出更淡的花去选种,栽培。到了次年,她又撒下这粒种子,然后再从盛开的花朵中筛选出更淡的花去选种,栽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二十年后的一天,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花园里,出现了一朵白色的金盏花。那种白色,如银似雪,美丽极了。

       一个连专家都感到束手无策的大难题,竟在一位对遗传学一无所知的老太太手中自动破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奇迹。

      读这个故事,相信每个人都会被这位老人的执着所感动,也一定会在读过的一瞬间心生敬佩之情!老人的坚持完成了众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创造了园艺史上的奇迹。她就是那样默默无闻的在园中实践,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做事容易半途而废是现今社会大部分人都容易出现的现象,好多时候,自己就是这样。

      通过这个小故事,也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都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到底的道理,哪怕每天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的进步,哪怕只有那么少的进步,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让我们进步得更快!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漫话》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认为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让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变化。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看来 “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他认为,只有“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因此,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儿童身上培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通晓事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读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学校现在关于阅读方面的举措。自从加入新教育实验以后,学校对孩子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调整,原本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阅读课。早晨的经典阅读,下午的师生共读、共写,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阅读的时间。学校还精心挑选了许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如: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孩子们在不断的阅读中获得了知识,也读出了快乐。原本有许多孩子没有课外书读,也不喜欢读,现在他们也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的看上好长时间的书了。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书,已经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了!

    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特别的班主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特别的班主任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读后感


                                     塘下三小   陈少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中国教师指导行为的准则。但在作品中的班主任波迪小姐身上却并未如此。

外国的教育中,同样面临着学习困难生和难以控制自己行为的困难生。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个专门的班级和场所来容纳这些学生,称为“特殊教育”,而里面的学生被同龄人冠以“特别的学生”。“特别的萨哈拉”就由此诞生。由于生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让萨哈拉萌生对父亲的想念,并在自己的日记上写满了对父亲的想念并期盼他的归来。或许是对学校传统教育的厌倦亦或许是家庭变故对她遭受打击。萨哈拉无心学校的课程,家庭作业没有完成,经常对老师的提问置之不理,就这样萨哈拉加入了“特别教育”的行列。萨哈拉对自己成为“特别的” ,在她看来,别人看她的眼光都不一样。这种特殊的日子最终在母亲自动提出留级后方才结束。但命运没有让萨哈拉沦为孤独自闭的留级生,相反却拯救了她。那就是班主任波迪小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萨哈拉。

“她根本不像个老师,倒像个成天晃悠在街上的问题少女。”她的外表与我们中国教育所提倡的“为人师表”相背道而驰。她的行为更是如此。当调皮捣蛋鬼德里在课堂上当着波迪小姐的面说:“他妈的什么?”波迪小姐连眼睛都没眨地就回应了德里的“问题”,“他妈的老师!”这在我们中国教育的课堂极其少见。她与学生制定的班规反其道而行之。孩子们平常都接受惯了“不许什么,不该干什么”,而波迪小姐则是干脆利落地告诉他们:“一定要怎样。”“一定要看,一定要听,一定要推己及人。”多么言简意赅的班规,而又是多么意味深远。

波迪小姐的言语行动中闪烁着智慧之光。她还为孩子们设置“烦恼收集器”。每天她都要微笑着提着篮子站在教室门口。孩子们把烦恼“扔进”这个大篮子才能进教室。她坚决不要看孩子的“历史”,“我有眼睛足够了。所以我不需要记录。”她给孩子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讲伊索的寓言,讲乔治·华盛顿砍樱桃树,讲长长的苹果故事。她鼓励孩子们发表独特的见解。可以随便插嘴,打断;可以七嘴八舌,要他们感受最强最持久的思辨之快乐。一颗死寂的心灵在她的故事里慢慢地复苏,展开……

她让孩子写日记,并且在日记里与孩子不断地进行风趣而幽默的心灵对话。“我是作家。”萨哈拉的第一篇日记就四个字。“我相信!”——波迪小姐不仅把字写在萨哈拉的日记本上,也把一种信念写在了彼此的心里。极大的宽容,耐心的等待,直到萨哈拉打开自身的潜藏力量,展示出内在的优秀。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不仅向我们展示的是萨哈拉这位“问题学生”由自闭走向开放。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波迪小姐这位懂得爱的教育家,她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爱自己的学生,包括野蛮的在大多数老师眼里无可救药的德里。波迪小姐不是通过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教育方式,相反她给学生很多的自由,把学生当一个完整的个体。然而当我们以“爱的名义与形式”给孩子种种“关怀”时,我们是否想过,在这“爱”的背后,是否有着被摧残,被束缚,被欺骗或者被蒙蔽?

在萨哈拉的故事里,让我们看到了高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
——泗阳县双语实验学校  石晓春
    自放假起。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5: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