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改革教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很有道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虽有一般规律可循,但无一成不变的教法,只有创造精神才能使教学有永恒的生命。因此,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教学内容、班级实际不断研究教法、改革教法。   ()设悬念,引起学习动机
  当学生想学的时候,进行教学效果最佳。教师巧设悬念,能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后,根据实际需要,学习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时,我先出了这样两道题让学生计算:
  (1)小红和志刚帮助军属张大娘买粮,要买81千克,每条面袋能装25千克,需要几条面袋?
  81÷253()
   
  (2)学校买来23米布做窗帘,如果每4米布做一条窗帘,可以做几条这样的窗帘?
  23÷46()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两道题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得到的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第一题用3条面袋不够装,还有6千克面粉没装完。第二题23米布做不成6条同样的窗帘,因为剩下的3米不够做一条同样大的窗帘。学生产生了疑问,这个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学习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效果最佳。
  又如教学简便算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可以简便计算的题,问学
  生:“谁能很快说出得数?”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可教师很快说出得数,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学习简便算法的迫切要求。
  在教两位数和11相乘的简便算法时,我请学生出题考老师,告诉学生,只要你出两位数和11相乘的题,老师都能很快写出得数。这时学生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地出题,学生边说,我边把这些题分组抄在黑板上,然后很快写上得数。
  25×11=275 47×11=517 91×11=1001
  36×11=396 59×11=649 98×11=1078
  41×11=451 28×11=308 99×11=1089
  老师算得对吗?每个大组笔算一组题,检查计算结果。通过学生检查,结果完全正确。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算出来的。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每道题的结果和原题有什么关系,找出规律,得出“两头一拉,中间一加”的简便算法。
  ()重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搭桥。通过演示、操作,讲清教学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如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演示、操作能揭示凑十规律,化难为易。(见图10)
  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凑十法,懂得计算92时,先想91等于10,再想101等于11。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后,就能举一反三,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知识得到很好迁移。
  又如怎样证明每株棉花的占地面积就是行距与株距的乘积,关键是把每株棉花的占地面积和行距乘以株距所得的面积联系起来,用活动教具演示是最好的办法,可制成抽拉幻灯片,通过移动,使两个面积重合,从而证明:一株棉花的占地面积=行距×株距。
  演示、操作,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尤为重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面积公式的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等体积公式的推导,都离不开演示和操作。
  ()编儿歌,寓教于乐
  儿歌、对口令、顺口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如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在幼儿园以娱乐、游戏为主的生活环境,进入了一个要完成一定任务的学习环境,每天都要认真上好四节课,完成一定的作业。这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然有趣,把一些数学知识编成儿歌,极有助于学习和活跃课堂气氛。如在第一册教材中,10的组成很重要,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我就把它编成小儿歌,加上拍手动作,让学生表演:91组成1082组成1073组成1064组成10,然后把两只小手同时举起来说两个5组成10。或者用对口令的形式,学生也很喜欢。先两人对说:“我说9”“我说1”再合说“91组成10”,接下去“我说8”“我说2”,“82组成10”,……“我说5”“我说5”“55组成10”。
  又如小学生刚入学时,有的对“左”和“右”分不清,我就带着他们先举起左手,向左边一面指一面说:“这是左”,再举起右手,向右边一面指一面说:“这是右”,然后拍手说:“左、右我知道”,看着小学生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心里也很高兴。别看这短短的话语,简单的动作,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却富有极大的感染力。
  通分的关键是在熟练掌握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找准公分母。我先在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让学生弄清找公分母的三种方法:一看、二看、三短除。
  一看大分母是小分母的倍数,大分母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公分母。
  二看大分母和小分母是互质数,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公分母。
  大分母不是小分母的倍数,大分母和小分母也不是互质数,就用短除方法求出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根据这三种情况编成儿歌:
  通分要找公分母,
  一看、二看、三短除,
  
  一看大分母是不是小分母的倍数,
  
  二看大分母和小分母是不是互质数,
  
  三短除,求出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又如约分,也是先根据实例弄清约分的几种情况。 
     
  48,用同样的方法讲清看369,看515的道理。
  
  可以用11约分,我把223344……99起个名字叫“双双”,指出碰到“双双”想11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约分。
  约分要找公约数,
  分子、分母看清楚,
  先想253
  特征记心间;
  看248
  看369
  看515
  碰到“双双”想11(注:“双双”是指2233……)
  倍数关系最简单,
  较小数为公约数;
  末尾有0先划零,
  个数相等要记清;
  约分情况比较多,
  这里不能一一说,
  基本方法掌握好,
  特殊情况要灵活。
  ()创设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易于学生打开思路,引起联想,从而主动学习。
  如一年级学10的认识,为了渗透基数和序数的概念,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首先我在黑板上贴出了10种动物,然后说:“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听说同学们上学以后进步很大,他们都很高兴,特意派代表排着队来向同学们祝贺,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来了几种动物?”学生数后回答:“一共来了10种动物”,我接着说:“请大家再数数小猴排在第几?”学生数后回答:“小猴排在第10;”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一共有10种动物”,“小猴排在第10”,这两句话里都有10,意思一样吗?通过教师创设的这个情境,学生体会到这两个“10”的意思不一样,第一句话里的“10”是动物的总数,第二句话里的“10”是小猴按顺序排在第10。这样,很自然地渗透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还可以通过画面创设的情境激发思维,如学完加、减、乘、除简单应用题之后,进行综合练习时,我出示了一幅红花、黄花图,让学生根据画面创设的情境自编加、减、乘、除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法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见图11)
  有了画面,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学生都能动脑筋积极编题。同学们编出了以下各题:
  1.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做了8朵黄花,16朵红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同学们做了24朵花,其中8朵是黄花,剩下的是红花,红花有多少朵?
  3.同学们做了一些花,每行摆4朵,摆了6行,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4.同学们做了8朵黄花,做的红花是黄花的2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5.同学们做了24朵花,每行摆4朵,可以摆几行?
  6.同学们做了24朵花,平均摆成6排,每排摆几朵?
  7.同学们做了8朵黄花,16朵红花,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8.同学们做了8朵黄花,16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
  又如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识字少,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弄清数量关系,我还画了学生喜爱的动物园图,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创设的情境,找出图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编成应用题。(见图12)
  在反馈、校正时,为了增强校正的效果,有时我也创设一个情境,加深校正的印象。如学习被乘数、乘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学生总是因为丢“0”而造成错误,虽经常加以提醒,但效果不大。后来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拟人手法进行校正,效果很好。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比较大的“0”,给他添上鼻子、眼睛和嘴巴,编了一个小故事:“‘0’弟弟你为什么哭呀!”“0”弟弟说:“同学们都看不起我,说我表示一个也没有,常常把我丢掉,其实我的功能是很多的,比如说‘0’占有数位,‘0’在运算中有一定的作用,连伟大的导师恩格斯都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说我比其他一切数都有更丰富的内容。可是同学们看不起我,我多伤心呀!”“‘0’弟弟你不要伤心,让我来问问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你交朋友?”这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高兴地说:“愿意。”我问大家:“你们怎样和‘0’交朋友呢?”同学们纷纷发言,说:“以后再不丢‘0’了,一定要记住‘0’的各种功能。”接着我出了和“0”有关的计算题,同学们都很细心,作业做得非常好,以后只要提到“0”,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计算错误大大减少。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强了校正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5: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