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学生说出发现:不管是知道圆的直径、周长,都要先算出圆的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
教师:所以,在计算圆面积时,半径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求圆面积,先找到半径”。
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6题,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评析: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突出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在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都进行了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回顾,用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圆面积和圆周长公式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把这些公式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水平。]
4.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了,下面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圆”第3题。
引导学生对照题意思考以下问题:
(1)这道题告诉的是什么图形?
(2)求图形的周长还是求面积?(求面积)
(3)方桌面改最大的圆,方桌面的边长与圆的哪个数据有什么联系?(方桌面的边长=圆的直径)
(4)要求锯下的边角料,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边角料面积=方桌面积—圆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算?
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7题,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评析:由于在前面对圆的基础知识复习得比较细,学生的基础打得比较扎实,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依靠自身的基础独立解决问题;在放手的同时,★教师用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给予了必要的指导,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有目标、有方法,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都能取得成功】
三、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
第5课时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可能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142页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8、19、2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按要求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梳理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知识
教师:我们先复习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复习。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哪些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知识?
引导学生用小组交流的方式积极回忆所学知识,然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形变换和位置确定图形变换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比例尺
图形位置的确定
教师:我们按照上面梳理的内容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评析:通过知识的梳理,沟通知识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意识,促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结构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具体的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部总关系,纳入已有认知结构。]
二、复习图形变换
1.复习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出示第135页第1题。
教师:要画出这张长方形照片的平面图,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可能回答要知道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这时★教师进行追问:你说的长和宽是指照片的实际长和宽还是指画在图上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准确地回答:要知道画在图上的长方形的长的宽。
教师:所以,我们在复习图形的变换时经常要遇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我们在描述图形长度时一定要说清楚是图上距离还是实际距离。
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教师:怎样由照片的实际长度来求图上的长度呢?
引导学生说出:照片的长和宽要缩小成原来的18,就是求原来长度的18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算出图上的长和宽。
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按计算出来的长和宽画出这张长方形照片的平面图。
教师:这样就得到了两张照片,一张实际大小的照片和一张缩小以后的照片,(多媒体课件示下图)比较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张照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教师在前面梳理的知识中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面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教师:通过复习怎样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根据实际长度计算出图上长度,然后再按图上长度画出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8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复习比例尺。
教师:刚才我们在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时就用到了两个词: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不管是由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还是由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都要用到比例尺,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尺吗?
学生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教师在前面梳理的知识中的“比例尺”后面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