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浏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2:15000000也是整万的数,可以改写成1500万。
  学生3:14000000000是整亿的数,可以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14亿。
  学生4:我不同意,分级后看出,这个数是一百四十亿,所以改写成140亿。
  教师:好办法,可以画出分级线,帮助改写。
   3.总结改写规律。
  教师:通过刚才的尝试,你发现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学生: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把个级上的四个“0”去掉,添上一个“万”字。
  学生: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把个级和万级上的八个“0”去掉,添上一个“亿”字。
  [ 点评: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改写的规律,总结出改写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本案例由艾建萍提供)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22页例2,课堂活动的第2题及练习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愿意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情况?
  学生1:我今年10岁,身高大约140厘米。
  学生2:我的体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1万元。
  学生3:我们学校有学生2125人。
  教师: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学生:10、 3、2125是准确数,大约140、36千克左右、大约1万是近似数。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准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2004年重庆市总人口约3100万,中国大陆总人口约13亿等都是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点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熟悉的学习材料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介绍的过程中,感受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广泛应用,突出其学习价值。]
  二、学习新知
  1?探索“四舍五入”法。
  (出示:534607)
  教师:这是一个准确数,如果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
  学生1: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六百。
  学生2:也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
  学生3:还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五十万。教师:了不起,还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五十三万”和“五十万”谁比较合适?
  学生1: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单。
  学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准确数相比,比准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与准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师:五十四万怎么样?
  学生1:不行,与准确数相差五千多了。
  学生2:我发现,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
  学生3:对,当千位上的数达到或者超过五千,就可以在万位上增加1,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约等于五十四万。
  (出示:38290)
  教师:按照大家刚才讨论出的办法,38290约等于多少万?
  学生:千位上是8,满了5,所以,万位上增加1,约等于4万。
  2.归纳方法。
  教师: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整理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千位上的数是5或者大于5,就向万位上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
  教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学生看书第22页例2,质疑)
  [点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怎样用近似数表示”这一问题展开了大胆的、富有个性的讨论,自主探索出了“四舍五入”法,知识的建构水到渠成。而教师的点拨——“谁比较合适”对学生的进一步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
   3.练习。
  (1)教科书第22页的试一试。
  教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评讲)
  (2)教科书第23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
  师生活动: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说近似数。
  师生活动:同桌活动,一人写数,一人说近似数。
  4.扩展。
  (出示:省略153904270亿位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教师:先回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交流)
  学生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该看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约等于2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2: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看那一位后面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点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迁移类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通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即“看后面一位四舍五入”。]
  三、小结(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24~25页第4~6题(学生独立完成)。
  (本案例由艾建萍提供)

求近似数(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2页例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数不会都是精确数,根据需要,我们经常要用到近似数,比如我国的人口总数约13亿,我国的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2,都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点评:谈话引入,给学生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2。
  谁会把534607,38290这两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分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1: ①先看千位上的数。
      ②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再写上“万”字。
        ③千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在舍去万位后面的尾数的同时,应在万位上增加1,并在后面写上“万”字。534607≈53万38290≈4万
  教师: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2:要用“约等号”。
  教师: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学生1: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学生2:因为一个数不等于它的近似数,所以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于号。
  2.运用同学们说的求近似数的方法,省略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46621123957
  教师:(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同学们都学会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试试看省略153904270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  153904270≈
  学生:看千万位上的数是5,在舍去亿位后面的尾数的同时,应在亿位上增加1,并在后面写上“亿”字。
  教师: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是一样的。
  4.小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我们还学了把一个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小组讨论。
  (本案例由王春提供)
数字编码(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
  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   邮政编码 
  渝中区   400000
  江北区   400000
  南岸区   400000
  大渡口区  400000
  沙坪坝区  400000
  九龙坡区  400000
  北碚区   400700
  万盛区   400800 
  双桥区   400900
  渝北区   401120
  长寿区   401220
  巴南区   401320
  綦江县   401420
  合川市   401520
  永川市   402160
  江津市   402260
  大足县   402360
  荣昌县   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200000   大同 037000    大连 116000
  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 047100
  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 071000
  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 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点评:该环节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
  (本案例由邹玉梅提供)
数字编码(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年×月×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05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末尾表示男生1,连起来就是0502451。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点评:本环节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人人参与,这样既突出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比如楼牌号、街道门牌号、车牌号等,希望你们用心去观察、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本案例由邹玉梅提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案选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


--------------------------------------------------------------------------------

多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

  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多媒体出示金秋的收割画面)

  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 k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20000 kg。

  学生2: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1: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稻谷多少千克?

  学生2: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

  学生3:他们俩只是问法不同而已,实际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个村的稻谷产量是多少千克?

  ……

  教师:聪明的孩子们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板书课题)

  [点评:创设了农民丰收送粮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农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巧妙引入课题。]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学生: 260000+ 320000 =?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加法的结果吗?

  学生:能。教师:谁来说说看?

  学生:260000+ 320000 = 580000。(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4人小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 580000了。

  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0,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

  学生2:因为  26+32=58,所以  26万+32万=58万。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学生3:我把260000看成26个万,把320000看成32个万,26个万加 32个万就是58个万,也就是580000。

  教师: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

  教师:同学们的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这些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呢?

  (4人小组讨论)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

  教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

  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

  学生:320000-260000=?

  教师:谁会计算?

  学生:因为32万减26万等于6万,所以320000-260000=60000。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小结: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点评: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旧知识推出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对各种口算方法进行交流比较,再进行小结。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展示了学生各自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既让学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时又体现了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完成练习六第1题——小猴摘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4000+3000”和“9000-2000”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案例由王丹提供)

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明明,上网查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你们知道是一条怎样的信息吗?

  学生:明明查到了2001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2002年达2039800公顷。

  教师:如果你是明明,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以后,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先交流交流。

  同桌互动。

  教师:谁来发表想法?

  学生1: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大约多少公顷?

  学生2:2002年退耕还林比2001年大约多多少公顷?

  教师:能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列式计算吗?

  学生:能,算式分别是2039800+401535和2039800-401535。

  (教师板书算式)

  二、引导释疑,探究方法

  教师:刚才有个同学的提问中用到了“大约”二字,在这里你为什么要使用“大约”呢?

  学生1:因为这道题的数目太大,计算会比较麻烦,我用“大约”的意思就是希望对结果进行大概的计算,不要求很精确。

  学生2:我认为他用“大约”就是要我们对结果进行估算。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对这些较大数目加减法的计算结果要求不是那么精确,可以对它进行估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039800-401535”为例,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四人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小组探究。

  教师:谁来汇报汇报?

  学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2039800看作204万,把401535看作 40万,再用 204万一40万,结果大约就是 164万。

  学生2:老师,我的方法更简便,我把2039800看作200万,把401535仍然看作40万,200万-40万,结果大约就是160万。

  教师小结:真是聪明的孩子,敢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大家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我们通常就是把两个数看作整万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

  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教师:掌握了估算方法,能很快估算出2039800+401535的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  200万+40万,结果大约是 240万。

  2. 完成第35页的课堂活动。

  [点评:例题以退耕还林中的数学问题为题材,体现了内容的现实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的发展。通过儿童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情境呈现信息,有利于让学生对例题的学习产生亲近感。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以求近似数、整十整百数加减法口算为认知基础,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步]

  完成练习六第3~6题。

  (本案例由王丹提供)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

  二、了解计算器多媒体

  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

  (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其他。

  学生:计算器。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

  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

  学生:(略)

  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好吗?

  三、认识计算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号,还有等号。

  教师:+、-、×、÷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

  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

  学生1: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

  学生2: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0~9这十个数字。

  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

  学生3:我们的计算器都有“开关”。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学生上台示范)

  教师:写有“ ON/C”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OFF”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0”。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280”,再按开机键,“ 280”就变为多少了?(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C·CE”,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

  教师:“C·CE”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输入“ 563”。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

  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

  四、教学

  例1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 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边说边演示)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五、课堂活动

  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六、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在计算器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说说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主动认识掌握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本案例由杨露提供)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2。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去过家电商场吗?家电商场有些什么?

  学生:(略)

  教师:我们和佳佳一起去看看好吗?

  (播放多媒体录像,突出佳佳母女俩在买空调、CD机,并与售货员对话情景)镜头特写一:空调 1900元,  CD机 1000元。母亲问佳佳:空调和 CD机一共多少元?

  教师:你们能算吗?

  学生:  29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你们直接就说出了结果,真不错。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空调比CD机贵多少元? CD机比空调便宜多少元?教师:能算吗?

  学生:  900元。

  教师:真快!我们接着看屏幕。

  特写镜头二:洗衣机2681元,电冰箱 2596元。

  教师:你们可以怎样提问?

  学生:买洗衣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钱?洗衣机比电冰箱贵多少元?

  教师:怎样列式?

  学生:2681+2596,2681-2596。

  教师:你们能很快算出结果吗?可以用什么方法算?

  [点评:制造了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

  学生:用计算器。

  教师: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计算2681+2596这道题好吗?

  教师:(边说边展示)应该输入哪一个数?

  (2681)

  (如有学生说也可以先输入“2596”,让他说说自己的理由。鼓励他:你能利用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这很不错。但为了不发生错误,人们在用计算器算加减时一般习惯根据算式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输入)

  [点评:这里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适时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作了强调。]

  教师:输入后屏幕显示什么?

  学生:2681。

  (接着输入……输入后屏幕显示什么?略)

  教师:最后大家算出来等于多少?

  学生:5277。

  教师:把计算器计算的过程填入表格中。

  (学生活动略)

  教师:谁来说说在加法计算中,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学生:一般根据算式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输入。

  [点评:本教学片断结合学生身边的题材创设情境,由于计算的数据较大,制造了认知冲突,让学生自然会想到使用计算器计算,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

  (本案例由杨露提供)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3~44页的教学内容,练习八。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表格。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

  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

  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

  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创设教学情景,从本班学生人数出发,让学生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巧妙提出向三个算式中的数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回忆,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

  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板书)

  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板书)

  学生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学生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板书)

  教师: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

  学生:书中小朋友还说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是怎样领会的?

  [点评: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教师:看看谁能干,将我们发现、概括的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到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去。

  1?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同桌的同学仿照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的形式相互出题练习。

  3?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9 07: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