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⑵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一本书。
⑶你是怎样收集书的本数的?
教师: 计数的方法去收集数据的。
⑷ 全班交流和展示。谁涂得既正确又美观
3、分析 统计图
从 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 活动三
1、教材110页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⑴理解题目要求。统计两个班参加活动情况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能用一个统计表表示出来吗?
两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课外活动 ?那个班课外活动的人数多?
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数学实践活动
庆祝元旦
活动内容: 教材第96--97页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同时能灵活运用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挂图,视屏展示台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活动
一、 活动引入
元旦快到了,圣旦老人也来了。
l. 观看元旦庆祝录象,你看到了那些活动场面?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2. 展示学生准备的活动图片,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3.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 看图提数学问题
1、整体认识这幅图
画面上是一所学校的小朋友庆祝元旦时开展的一些活动 。小朋友开展了那些活动?根据他们的活动可以分成几个大组?
2、独立看图的每一块,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组内交流
把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
乘法问题
合唱队站了4排,每排9人,共有多少人?
除法问题
有36人平均站成4排,每排几人?
倍数问题
跳舞的人数是伴奏的几倍?
交流的过程中要求语言叙述完整,用自己的语言来说。
三、课堂小结
元旦快到了,我们学校也安排了丰富的庆祝活动,希望我们 把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用到活动中去,一边欣赏节目,一边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中山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2004至2005学年度上期
班级:二(三) 教师;李红艳
学生基本情况:本班学生共27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7人 ,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知道做好课前准备,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部分同学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多数的同学能够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习。但是有一些同学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家长没有辅导的 能力,所以学习成绩较差。
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
2、 结合生活情景初步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
3、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m,cm的含义,知道dm,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4、 在东西南北学习中,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余的3个方向,能按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5、 初步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能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会根据要求在格子里涂色,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数学思考;
1、 在探讨乘、除法的意义和编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类比以及有条理的思考。
2、 在测量长度、辨认方向以及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过程中,开始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需要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解决问题
1、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取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在测量活动、探讨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 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测量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