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浏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答:                  

2、   1  4         3  1      1 2 3        2 1 4
×   2       ×   3     ×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60                                               
小车乘客数        24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去游乐场(1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 × 4 = 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 × 32   15 × 4         16 × 5   26 × 8
  5 × 12   19 × 5         60 × 7   4 × 30
  3 × 16   24 × 2         52 × 4   15 × 6
  17 × 5   4 × 16         3 × 40   84 × 5

2、   2  3        1  6       4  8       7  2
×   2      ×   5      ×  2     ×   4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作业。
课后反思:
   

      乘火车(1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1  2
     2 × 5 = 10,                 ×     4
     350 + 10 = 360。                   4  8
    答:                                    
三、拓展应用
1、  4 × 6 + 3      7 × 5 + 4      8 × 6 + 3
     9 × 7 + 5      3 × 6 + 6      9 × 2 + 7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5时的火车,有乘2时的
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0 × 5 = ?(1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何数都得几?任何数减0都得几?那么你们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如: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 = 0”
4、汇报算法:
(1)5个0相加得0。
(2)3 × 5 = 15,
     2 × 5 = 10,
     1 × 5 = 5,
     0 × 5 = 0,
5、算一算
0 × 5 =        7 × 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0 × 26 =



6、让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7、试一试:
(1)130 × 5 =
    1  3  0       13 × 5 = 65           1  3  0
  ×    1  5       130 × 5 = 650      ×  1    5
        5  0                                5   0


(2)402 × 3 =
①、400 × 3 = 1200,        ②        4  0  2
    2 × 3 = 6,                   ×        3
    1200 + 6 = 1206。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40 × 2    302 × 5    15 × 3    2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2、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里填上“>”、“<”或“=”.
   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
4、 100 — 23 × 3        14 × 6 — 28
    75 + 25 × 4           (34 + 56)× 7
    (20 + 80)× 3        20 + 80 × 3
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买 矿 泉 水(1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2) 24 × 3 × 2
    =       × 2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    )
4、 15 × 6 × 8           36 ÷ 9 × 12
    32 + 17 × 3           (15 + 35)× 6
    5 × 18 × 7           105 × 2 × 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实践活动(20)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设计: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2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3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五(2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练习五中的习题分类为4个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巩固深化知识。
4、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的形势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有这几个学习环节,你们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
二、摘苹果
1、第1题,全班一起摘苹果。
2、第2题和第10题分男女两队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看哪一队摘得又快又好。
三、估一估
1、第4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改正错题,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发现问题的。
2、第8题,先让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接近圆中的数,然后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3、第11题,学生用估算或计算的方法比较出得数大小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因数的和不变,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要大。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森林医生
创设情境:数学森林里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同学们做一回森林医生来帮他们诊断病情、治疗疾病。
1、学生分同桌二人医疗小组共同诊断交流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2、全班交流:说一说病在哪里,应该如何治疗?
五、有趣的算式
1、第5题
(1)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根绝算式的特点学生独立继续往下写3道题。
(3)引导学生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有趣的算式组还有很多。
2、第9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结果。
(2)全班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启发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组织学生观察次数的特征,并根据其中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几道算式。
六、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和估算,还欣赏了两组有趣的算式,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22)
教学目标:
1、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2题。
教学反思:
   
五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连一连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课后反思:
   
游   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 + 12 + 34 + 12 = 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 × 2 + 12 × 2 = 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 + 12)× 2 = 92(分米)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7cm                           44cm
              15cm                                 22cm


2、 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四、小结: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以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        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1、第1题。
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直接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而求梯形的周长却不可以这样算?
2、第2题
可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第3题、第4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
4、第5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2”。
5、第6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先剪一剪、折一折,以帮助理解题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长。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18+18=36(米)    18×2=36(米)    18÷2×4=36(米)    18×4÷2=36(米)
6、第7题
可以让学生操作:“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7、第8题
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便于总结规律。共可以摆4种,即16÷2=7(长)+1(宽)=6+2=5+3=4+4。
8、数学故事
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组织小组内及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边长,再乘拼成的长方形中拥有的边长数。(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周长。(3)先将正方形的周长乘正方形桌子的张数,再根绝每两张桌子拼一次就减少两边的规律,从积里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
9、第9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及班级集中发言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用媒体直观展示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四幅图的周长相等。
10、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1、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交通与数学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探索新知:
(一)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
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
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二)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
三、实践应用:
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搜集。教师做好安全教育。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六    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6课时

      分 桃 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 ÷ 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 ÷ 2 = 20,
8 ÷ 2 = 2,
20 ÷ 4 = 24。
(3)、      2  4
        8 √4  8
            4   
               8
               8
0
              答:                      。
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三、拓展应用:
1、小猴回家。
先估算再计算。
  3 √6  3    6 √8  4    5 √7  5     6 √9  6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 ÷ 4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
4、








课后反思:
   

       淘气的猴子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谁来了?(4只小猴)。它们现在饿了想去摘桃子。我们看看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好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
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
说一说:0÷7   0÷8
引出:   


三、拓展应用
   408÷4       612÷3         840÷6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1、第2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第4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
(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
(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
(3)有什么规律吗?
3、第5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
4、第7题
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
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5、第8题
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
(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送 温 暖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献“爱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1、        试一试:
(1)        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        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买新书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       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48 × 2        32 × 5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
160 ÷ 2       240 ÷ 5    的第一个数!
  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八种的习题。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挑战开始了,同学们,你敢迎接挑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第2题,通过“猜一猜,填一填”的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21: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