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 练习3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明确要求: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齐读字母z. zh c ch s sh
   (2)自由练读。先读字,再组成词;无平、翘舌音对照读,再分组读。
   (3)同桌互读检查。全班交流。
   (4)总结规律。
    ①小黑板揭示:曾此思色采桑曹
     这些字与其他偏旁部首组成的字,一般都是平舌音。如:思——腮,采——彩。让学生试着体会变化构字。
    ②小黑板揭示:正生召昌式
     这些字与其他偏旁部首组成的字,一般是翘舌音。如:式——试,正——整,召——招。
  2.指导练习第2题。
   (1)完成作业。
   (2)检查。
    ①读词语,读准拼音。
    ②交换批改,订.正。
    ③清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
  3.指导练习第3题。
   (1)查字典,完成作业本第3题。
   (2)检查。
    ①投影或小黑板揭示答案,核对。
     排山倒海 P 刂 8  除去,推开
     居高临下 L │ 8  挨着,靠近
     纹丝不动 W 纟 4  条纹
     车马盈门 Y 皿 4  充满
    ②分析错误原因并随机点拨:“临”为什么取竖部;“帅”为什么不能取竖部。(“临”,左右及右边上下都没有部首,因此取第1笔。)
   (3)将字义代入词语,解释整个词浯意思。
    总结方法:取义是否正确?把握字不离词,并代入检查,看意思能否说通。
  4.指导练习第4题。
  (1)明确作业要求。先摘录带分号句子,再体会分号作用。
  (2)速读<开国大典),摘录带分号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4题。
  (3)读句子,体会分号作用。
   ①自由练读,每句句子写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用分号。同桌议论思考。
   ②说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③逐句议论。句子中哪儿层意思是并列的?(<开国大典)中第①句:丁字形一横的北面与再北面;第②句:装甲车、坦克和战士们;练习3第①句:芦苇、蒲草倒影与天空倒影;第②句:高山旷野空气、海洋上空气、城市街道的空气、住宅区的空气。)
  (4)小结:在并列分句中,一般已经用过顿号、逗号,还要用标点符号表示分句问的停顿,应用分号。
  5.指导练习第5题。
   (1)明确要求,仿例句改写。
   (2)读例句一,讨论明确改写要求。
    ①改写后的句式与原句比有哪些变化?(增加了一个分句——白天,神庙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增加了‘‘愈发”一词。)
    ②改写后的两个分句是什么关系? (意思递进,用‘:愈发”这个词连接。)
    ③再读例句,体会改写后的句子与原句比更强调什么。(神庙可怕。)
    ④口头改句子。(把陈述句改为递进句。)
     节日,商店里的商品丰富多彩。
     下雪天,狭窄的小路不好走。
      ——只要意思递进即可,注意纠正语病,并随机口头补充句子。
  (3)读例句二,明确改写要求。
    ①句子什么地方作了改动?(补上了“只要……就’’这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②对比读例句,体会加上“只要……就”这个关联词有什么好处。(语气明显加强,强调按这个前提条件做,必定会得到的结果。)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6题。
   (1)由<我的战友邱少云)第8小节排比句导人。
    ① 读句子,说说三个“为了”的排比,表达出什么。
    ② 这三个“为了什么”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体会排比句的范围由小到大,程度由轻到重,不能随心所欲,这样才能表现出排比层层推进的气势。)
    ③朗读、体会排比气势。
   (2)审题。习题6要我们练习什么? (补充分句,分别用“努力”和“为了”构成排比。)
   (3)同桌议论,补充句子。(做在书上。)
   (4)交流、评价。
     评价要点:①意思不重复;②句序排列由小到大;③句子结构相似。
   (5)完成作业本习题6。
  2.指导练习第7题。
   (1)默读短文,思考短文写什么事。试用一句话归纳。
   (2)指名读短文,交流。
   (3)再读短文,划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4)完成作业。
   (5)检查交流。
    ① 交流主要内容归纳,说出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
    ② 短文赞扬了小灵子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③ 订正作业。
   (6)读短文。
10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内容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施教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格生字,理解“获悉”等14格词语的意思
 2、理解什么是消息,知道消息的行文特点,初步掌握读懂消息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         理解什么是消息,知道消息的行文特点        难点         初步掌握读懂消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预设教学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1、我们每天都接触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你是怎么样得到的呢?你们知道吗?《青年时报》打出了这样的广告,牛奶面包,青年时报。这个说明了报纸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那你们知道报纸有什么作用吗?
 2、报纸的作用可大了,她是最古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但是仍然还是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的传媒之一。报纸每天都报道国内外的消息,消息内容真实,文字简短。通过看报纸,每天可以知晓国内外大事。那你们是怎么样看报的?
 3、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如何看报?
 4、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怎么样看报纸的?在说说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又是怎么样看报纸的?
 5、总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怎么样看报。读报看报:
  一要认真读标题。标题往往概括了消息的要点;
  二要仔细读开头。开头一段,一般都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有选择的看报,读完后想想,发这条消息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联系实际
 学生体验探究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样来读报看报。
 1、自学,根据刚才怎么样读报看报的要点,自己读这则消息。
 2、学生合作交流。 把一二三说清楚
 3、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词语
 4、字词教学
  a 组词
   申 予 硝 殉 诊 肺 胁 效审 矛 消 询 珍 柿 协 郊
  b 词
   获悉 殊荣 凌晨 以身殉职 无私无畏 世家 授予
  c 近义词
   申请 凌晨 讲述          学生自学
 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字词


         
        三、读消息报纸是给看,但是我们知道播音员播报消息要求怎么样?那今天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看我们的小小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了。看看到底是谁的水平高?
 1、自由读
 2、学生交流怎么读好消息
 3、汇报四、作业         
 学生读课文
 交流经验         
教后感受        教师流程:完成情况( )              学生情绪:高( )一般( ) 低( )
  心情:好( )一般( )坏( )          参与面:估计( )%

内容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施教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进行学生的语言积累、理解和表达的学习。
 3、深刻感受英雄“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精神,理解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纯洁、高尚的情怀。
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难点         深刻感受英雄“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精神,理解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纯洁、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预设教学流程        修正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
 1、解放军战士是五六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而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是谁?你们知道吗?他们是我们的广大的医务工作者。
 2、再次审题,质疑。         学生质疑         
         二、 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寻找这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寻找南丁格尔奖的材料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重点养学生谦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以及发言的表述、体态等方面,主要以鼓励学生为主。
 4、教师补充,并进一步提出需要深入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三、 学习课文的第三、四两段。
 1、南丁格尔奖的地位?
 2、至今为止我国护士获得该项奖励的人数,和今年我国护士获奖的人数当中?
 3、那叶欣护士长做出乐怎么样的卓越的成绩,使她足以获得“国际上授予护士的最高荣誉”?
 4、2003年我国护士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人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从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
 5、这10为在“非典”的战役中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这个代价拟认为值不值得?
 6、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3、4、5三个问题。        学生根据课文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的读,加深英雄形象。
 2、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         
         五、 解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六、 课外延伸介绍其他抗击“非典”时期的英雄事迹。         学生介绍事迹         
教后感受        教师流程:完成情况( )              学生情绪:高( )一般( ) 低( )
  心情:好( )一般( )坏( )          参与面:估计( )%        








11 新的跨越
 
               课时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三个生字。
   2、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卫星是怎样上天的吗?讲解有关卫星是被火箭送上天的相关知识。以及火箭的规格,随着科学的发达,卫星越造越大,为提高运载能力,在火箭底部捆绑上几个装有更多燃料的助推器,以增大运载能力。
   2、课题《新的跨越》中“跨”字是什么意思,“跨越”一词又可以怎样理解?这是一则消息,我们从上节课就已经知道,阅读一则消息应从标题开始,那么看了这一标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要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3、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哪些语句告诉我们这是一次“新的跨越”。
  二、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每一生字,尤其是“碌”字,不要跟“绿”字混
   2、读读课后词语。
     跨越自行研制醒目忙碌陆续烈焰苍穹天际
     解释“忙碌”中的“碌”字,“苍穹”中的“穹”字。结合课文理解“自行研制”体会我国的航天科技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3、提出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内容。
   1、回顾学习消息的方法:先看标题,再看课文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有什么作用。
   2、了解大意。刚才我们已经看了标题,这一标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课文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这个题目的意思?
   3、那么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一部分中找出答案?
   4、学习第一段:先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再划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最后划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5、据回答板书:时间:北京时间七时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事情:我国自行研制蝗“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美国制的通信卫星准确、顺利地送入预定轨道。
   6、其中开头黑体字部分你是怎样理解的?(是新华社报道的这则消息)
   7、知道了这个消息,你的内心有何感想,为什么?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一、二题。
   3、说说读消息的方法。

               课时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小节,完成有关的作业。
   2、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3、理解“新的跨越”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新的跨越”的含义,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并知道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请一位学生说说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读一则消息的方法是什么?(先读标题,再读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的作用。)
  二、学习2-3小节。
   1、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则消息向大家叙述的呢?请学生轻声读2-6小节,想想火箭把卫星送上天,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来?
   2、反馈之后,板书:清晨、6时30分、7时正、20分钟后
   3、让学生读读2-3小节,想想这两节介绍了火箭的什么?(外形)
   4、你觉得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火箭的外形写得非常好?为什么?请学生讨论。
   5、反馈:1)一座摩天大楼似的发射塔塔架的活动部分,沿着四条铁轨,缓缓向西移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什么?
       2)矗立在发射架的环抱中。矗立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之后有什么感觉。
       3)箭体的底部,四个两米多粗的助推器像神话中的巨人,随时准备一跃冲天。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助推器与神话中的巨人有什么地方相似?了解助推器的作用:推动火箭起飞上天。从而体会这个比喻句的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再让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还体现了火箭的威武、雄伟。(四个两米多粗、一跃冲天),并请学生谈谈体会。
   6、请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火箭威武雄伟的样子。
  三、学习4-6小节
   1、自读课文4-6小节,填写火箭发射过程的表格。
    时间卫星发射过程
    6时30分准备起飞
    7时正点火、起飞
    7时44分冲出、直刺、飞向
    11分钟后星箭分离
    2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2、体会描写比较精彩的语句。
    1)山谷里亮起一道闪电,滚来一阵雷鸣。
      与“山谷里亮起一道光芒,传来一阵巨响”比较。
      你认为哪句好,好在哪里?(文中写出了火箭上天时,发出的光芒很亮,点火时声音很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说说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怎样?威力巨大
    2)44秒钟后,火箭冲出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飞向东南天际。
      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火箭发射的速度极快)
      这句话中的“冲出、直刺、飞向”能换吗?为什么?
      感情朗读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准确无误,威力巨大)
    3)20分钟后,传来澳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的喜讯。其的“准确”能换成“正确”吗?
      准确比正确更为精确。突出火箭发射很准确无误,安全可靠,我国的航天技术比较发达。
      有感情地读一读。
   3、齐读4-6小节,共同归纳出火箭的特点。(威力巨大,准确无误)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四、五题。
   2、从近日的报纸上抄录一则国内外的重大消息。

               课时三
  教学目标:
   1、借助表格,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澳星发射的意义并理解“新的跨越”的含义。
   3、交流报载消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概括主要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1、看板书,述说澳星发射的过程。
   2、指名说,评价语言的准确性。
   3、根据学生说的,填写作业本第5题。
   4、比较: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课文的第一段有什么区别。(课文用一句话归纳,直奔结果,而显得简洁,同学的归纳,展示了发射的过程,具体点。)
   5、小结:一句话的概括要求更高,是在具体概括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首先要打好具体概括的基础,再修改,删除可有可无的话。
  二、理解澳星发射的意义。
   1、自由诵读全文,联系“长征二号”的特点,想想澳星发射成功为什么是中国航天技术“新的跨越”?
   2、要点:1)我国自行研制的2)火箭威武,运载力大,准确无误,安全可靠3)外国人发射卫星要用我国的火箭等
   3、理解:“标志”是什么意思?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澳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什么?
   4、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三、交流消息
   1、说说摘录的消息主要内容。
   2、自由说说这则消息的过程和结果。
   3、四人小组交流,先说说主要内容,再说消息的过程和结果。
   4、小结:鼓励平时多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拓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12 无私的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大意,给课文分段。2.学习字词,完成作业本1、2题。
  重难点
   了解内容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投影揭示课文插图,导入新课学习。
   (1)观察、简介孔繁森。
   (2)揭示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①朗读课文5分钟,读通。
    ②课文写孔繁森什么事?选了哪几件事例?
    ③根据课文内容,给插图拟一个标题。
  2.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梳理内容,引导分段。
   (1)投影揭示插图。你给插图取一个什么题目?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拟题,揭示孔繁森和孤儿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熟悉课文程度。拟题的优劣不作评价。关键在于说出理由,明确课文写什么。)
   (2)围绕孔繁森养育三个藏族孤儿,课文写了哪些具体事例?(展开讨论。随机引导事例的归并。综合板书:收养,抚养,教育,献血。)
   (3)探究事例与课题的联系。
    ①读课题,说说“爱”是什么意思,“无私”是什么意思。请解释课题字面意思。(没有任何私心的深厚情意。)
    ②课文事实与课题有什么联系?(要点:明确课题点出中心即可。)
   (4)速读课文,根据板书提示找到对应小节。(能归并的再归并。)给课文分段。
     检查。统一起止。
     1  2  3   4 5 6 7  8 9
      抚养     教育  献血
     1   2 3   4 5 6 7  8 9
     收养 抚养   教育  献血
     两种分法都应认可。第3小节归属是分段难点。学生理解的误区是市长领走曲尼后,孔繁森的负担减轻了,生活条件好了,曲印和贡桑吃东西挑剔了,所以归人第二段。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归属理由。点拨时只需理解第3小节的“负担太重”指什么“负担”,矛盾即迎刃而解。
  4.学习字词并检查。
   (1)拼读生字,难写字动笔练习,联系句子,理解课后词语;读准本课多音字和带点字。(小黑板揭示。)
     着急(zháo) 背(bēi)起…直奔(bèn)
     觉(jué)察兄妹俩(liǎ) 殷(yān)红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读,理解课后词语意思。
   (3)全班交流。
    ①认读生字词,随机释义、正形。
     拉萨废墟逛公园疲惫挑剔两鬓斑白婉言相劝尿(点拨废——疲,部首区别;逛最后写“辶”;墟的右下是“业”。)
    ②质疑。
   (4)当堂听写生字词并订正。
  5.作业。
   (1)完成作业本1、2题。
   (2)读课文10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一、二段课文,训练概括和朗读。
  重难点
   训练概括和朗读。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讲读第一段(1-3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划出孔繁森怎么对待藏族孤儿的词语。(安慰,嘱咐,牵挂,收养。)
    ①引读有关句子,梳理内容。
    ②“牵挂”是什么意思’(惦记,挂念。)
     孔繁森“一直牵挂”孩子什么? (联系本节内容展开议论。要点:孩子的衣、食、住,上学的安置。)
    ③读孔繁森的话。联系这一段话想想,孔繁森一直牵挂三个孩子并亲自收养为了什么?(联系“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说明孔繁森是党的好干部,对藏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心。)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语气坚定、亲切。
  (2)默读第2小节,孔繁森是怎么照顾三个孤儿的?划一划要点。
   ①自学,同桌议论要点。
   ②课堂练习,填表(一)。
                    (一)                   (二)
        照顾孤儿(词语或短句概括)        怎样照顾
平日        做饭莱 教读书写字 挤 洗换床单        辛苦、劳累
不厌其烦
像……一样
节假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去商店 逛公园 买衣服       
一天深夜        给吃药 直奔医院       
③交流,综合板书。
   ④怎样的照顾?请用书上的有关词句归纳。(交流,板书表格(二)。随机落实“不厌其烦”中“其”的意思。它,它们,指各种照顾。)
   ⑤说话。(展开议论。课堂说——同桌互说。)
    a.联系本节内容,以表格(二)中的一个词为总起(或总结),用上“既……又……”说一段话。
    b.说的这段话中用上感叹、反问句式。
  (3)读第一段,归纳段意。(点拨归并。借助表(二)归并第2节节意;1、2节节意归并为第一段段意。段意见“背景知识”。)
  2.讲读第二段(4-7小节)。
   (1)指名诵读。思考孔繁森用什么方法教育孤儿,教育他们什么。
   (2)读孔繁森的话(第6小节),认真理解。
    ①“兄妹俩回家乡生活了五天,回来后好像长大了许多”,才五天,怎么“长大了许多”?(转义,指懂事了许多。)
     兄妹俩懂得了什么? (展开议论。要点:A.家乡还很穷,不应该对生活挑剔;B.长大有责任建设家乡,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现在要努力学好知识;C “父亲”教育他们的用意:体验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立志改变穷困面貌。)
    ②“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语辞诚恳,情意深长。)孔繁森的话和做法,包含了什么样的深长情意?(要点:对孩子、对藏族同胞深切的爱。)
    ②指导朗读。读出严肃、恳切的语气。
  (3)概括第二段段意。
  3.作业。完成作业本4、5两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段,体会“无私的爱”的含义。
  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三段,体会“无私的爱”的含义。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复习。根据意思写词语。
    以婉转的语言劝导。( )
    语言恳切有分量,情意探长。( )
    从不嫌麻烦。( )
    失去家庭,到处流浪。( )
  2.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诵读。归纳段意。
   (2)孔繁森为什么去医院献血换钱?怎么理解收养孤儿以后,钱就“更”紧了?(体会孔繁森对贫困藏族老乡的关怀、照顾之情。)
   (3)朗读请求献血的对话,读出恳切之情。
   (4)读第9小节,加以理解。
    ①为什么反复写“鲜血”?仔细琢磨修饰词,说说你的理解。
     思考——四人组议论。
    ②“血”蕴含着“情”,“情”浓于“血”。请用“这殷红的鲜血蕴含着什么”这样的句式说出你的理解。(展开议论,评价表达准确、严密。要点:蕴含着对孤儿的深情;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感情朗读。(速度由慢逐步加快;语气由平逐步加强。)
  3.自由读全文,总结。
   (1)课文围绕孔繁森养育藏族孤儿写了收养——教育——献血换钱三个事例,透露出一份浓浓的情意。用文章中的一个词组概括应该是——?(无私的爱。)
     请说出这个“爱”字赞扬了孔繁淼什么精神品质。(对藏族人民的深情,日夜操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2)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写法虽然和前两篇课文不同,但特点是一致的。它内容真实,事实典型感人,文字表达简洁朴实。
  4.质疑。
  5.作业。
   (1)完成作业本3、6两题。
   (2)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题。
    ①作业本第7题。
    ②以敬爱的老师为对象,用上“无家可归”、“不厌其烦”、“语重心长”、“可想而知”、“牵挂”、“觉察”等词写一段话。(词的顺序可换。)注:此题“无家可归”需作转义使用的指导。
    ③填空,补写排比句。
     这殷虹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蕴含着一位共产党员,蕴含着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



 听广播 说新闻
教学目标:
   1、听新闻广播《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能复述新闻的要点。
   2、听新闻广播或看电视新闻,能说出新闻的要点,当众向同学作介绍。
   3、初步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收听新闻广播和收看电视新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复述新闻的要点,当众向同学作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听说课文,请学生读课题《听广播说新闻》。
  二、说一说
   1、指名说说昨天收看的新闻。要求说出主要内容。
   2、表扬收看新闻的同学。小结:经常收听收看新闻是关心国内外大事的表现,这对提高我们的认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养成经常听广播的好习惯。
  三、明确训练内容和总要求
   1、默读课文,想想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2、反馈:内容——听《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的新闻广播录音。
     要求:复述要点,再介绍一则自己最近从广播电视中听到的新闻。
   3、师小结:要把内容复述好,必须把新闻听得清、记得牢、才能讲得好。
  四、指导听新闻
   1、第一次听录音。
    1)看听说提示的第一段,明确第一次听的任务。(这则新闻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讨论:要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到答案?(开头)
    3)听录音,要求从新闻的开头找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4)听后请学生说说,评议谁的主要内容说得比较简洁。(为了去北极考察,探险队的叔叔在松花江地区集中一天进行模拟训练,最后终于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
    5)让学生解释“模拟训练”——为了适应环境而所作的适应性训练。
   2、第二次听录音
    1)看听说提示的第二段,明确第二次听的任务。(三个问题:模拟训练的条件怎样艰苦?重点介绍了哪位探险家的模拟训练?6名探险家是怎样在五星红旗前庄严宣誓的?)
    2)听录音
    3)同组同学讨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要求不背诵原文,但意思要基本差不多。
    4)再听录音,要求对照刚才讨论的内容再进行修改。
    5)指名说说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并评议。(评议要点:内容要点齐全,主要内容把握较准,用自己的话说,不背诵,语言连贯,态度大方)
    6)自由说一次。
  五、介绍新闻
   1、方法指导:说话的方法及说新闻的方法。
   2、小组准备,由一个提供材料,四人一齐准备。
   3、指名发言。
  六、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写板报稿
习作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学会新闻报道的写法。
  2、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写一则跳绳比赛的新闻报道。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写法,把事件写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是怎样报道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冠军争夺战的?
  2、通过讨论,领会这则体育新闻报道的写法,明确新闻报道的写作要点。报道的题目应把事情的结果,即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这则报道开头交代了比赛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结果,接下来叙述夺冠情况,最后交代有关问题。
  3、举行一次班级跳绳比赛,组织学生观看,仿照例文写一篇新闻报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写法。
  难点:对跳绳比赛中精彩(争夺冠军)部分的观察、描述。
  课前准备:举行一次班级跳绳比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一段新闻广播。
    说说这则新闻内容,体会新闻的好处。
  2、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的新闻报道激发学生对新闻报道的兴趣。
  二、出示例文,了解内容
  1、指名朗读例文。
  2、说说例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
  三、讨论例文,明确写法
  1、同桌、前后位的同学展开讨论,看看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
  2、题目就如文章的眼睛,新闻报道的题目应该怎样写呢?
  3、如何将要报道的新闻告诉听者或读者呢?
    用“开头……接下来……最后……”的句式说法。
    (板书:开头:交代结果接下来:事情经过最后: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跳绳比赛
  1、指名说说跳绳比赛的情况。
  2、按照板书的提示教师指导将跳绳比赛按新闻报道格式说。
  3、给这次跳绳比赛的新闻报道命题。
  五、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将我们班这次跳绳比赛向全班同学发布,练习写稿。
  六、指导评议,修改,择优选送校电视台播出。



◎ 练习4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习题1。
   (1)小黑板揭示字母表(大写),指读并背诵。
   (2)说说熟练掌握字母表(大写)有什么实际意义。(运用音序查字法,提高查字典速度;汉语拼音中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及句子打头字母要大写。)
   (3)完成习题1。说说为什么排除选项(1)、(2)、(3)。
  2.指导练习第3题。
   (1)复习。我们学过音序、部首、数笔划三种查字典方法。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哪种查字法最方便? (知道这个字的读音,选用音序查字法最方便;不知道读音,一般选用部首查字法;不知道读音,而部首又难以判断的才选用数笔划查字法。)
   (2)请判断以下字用什么方法查最方便。(小黑板揭示)
    帷冉瞰kàn 缶fǒu 逸甩
    (音序:瞰,缶;部首:帷,逸;数笔划:冉、甩。指出在练习中,哪些字采用音序查字法,由题目规定确定。)
   (3)查字典,完成习题3。(请3人上黑板分别按要求查“窘”、“穹”、“鼎”。)
   (4)检查、订正。点拨“鼎”的笔划数,12画。
    参考答案:窘,音序J,jiǒng,难住,使为难;穹,部首,穴,7画,苍天;鼎,数笔划,12画,大。
  3.指导练习第4题。
   (1)审题,明确要求。(注意带点部分,读出层层推进、加重的语势、语气。)
   (2)自由练读句子,体会。
   (3)理解。
     ①这是什么句?(排比。)
     ②研究两句句子带点的部分,说出排比有什么特点。(联系例句理解。)要点:结构相同(或相似),3个并列分句以上,语势层层推进,语气层层加重。
   (4)指导朗读。(排比标志词——带点的部分,读得重些,既要读出排比节奏,也要读出语气逐步加重、速度逐步加快的层层推进的语势。)
     指名诵读(评议)——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体会排比的作用(复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说说这两句句子运用排比的方法强调了什么?(第1句,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遍了祖国天南地北、山山水水,表达出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的热爱之情。第2句强调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力量源泉,烘托邱少云顾全大局,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严守纪律的精神品质。)
  4.指导练习第2题。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这些都是易写错的字,分四组对比排列,要求正确抄写。
   (2)四人小组议论。每人解释一组。如,不要多点,指字的什么部位不要多点?不要少点,指字的什么部位不要少点?说不准的互相纠正。
   (3)抄写,完成作业本第2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5题。
   (1)审题,明确要求,改正句子中用错的标点。
   (2)指导方法。
    ①句子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是由什么决定的?(句子意思。)因此,标点用得是否正确,要根据句子意思加以检查。
    ②有错才改。有的标点可以这样加.也可以那样加,这要尊重原句。改的是绝对有错的,因此要说得出错在什么地方,该怎么改。 
    ③教给规范修改符号,
   (3)在课本上修改。改后交流,逐句说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错的,该换成什么标点。(答案见《教参》)
   (4)用规范的符号在作业本上重改一遍。
   (5)小结:做这个练习有什么意义?(写文章,做作业都要正确使用标点。)
  2.指导练习第6题。
   (1)审题,点拨阅读方法。
    ①讨论本次阅读练习的任务是什么。(a、联系上下文解词;b.领会短文中心思想。)
    ②怎样领会中心思想,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读懂短文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写这件事——选择打√。)
    ③默读短文,随手把要解释的词语划出来,思考短文写什么事,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白为什么写这件事。
   (2)默读,划划想想。
   (3)课堂交流。
    ①逐一理清6个要素。
    ②调整语言,说出短文主要内容。
   (4)选择短文中心思想。说明选择的理由。为什么选项①、③是错的?
   (5)再读短文,联系句子说明指定词语的意思。
     自学思考——同桌议论——课堂交流。(交流时强调,说出这个词在课文中指什么。答案见《教参》。)
   (6)完成作业本第6题。
13 将相和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1.“战国时候”是什么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
   2.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3.今天我们学习的《将相和》就是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板书:将相和)。
  三、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课文,课后纠正字音。
   3.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4.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四、讲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1.默读第一部分。(出示“完壁归赵”挂图)
   2.思考讨论:
    (1)“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完壁归赵)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要点:
    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回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出示“渑池相会”的挂图)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思考、讨论:
    (1)“渑池相会”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渑池相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个人?
    (2)给第二部分加小标题。(渑池相会)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出示“负荆请罪”挂图)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思考、讨论:
    (1)第一、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
    (2)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讲解“上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10: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