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49|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DOC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1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理解15个词语,认识多音字。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因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4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破题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领会红军品质。
   2、揭示课题,读题,解题
   3、据题质疑:(主要问题有)
    ⑴谁在什么时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⑵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⑶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⑷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3)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课文脉络,分段
   (3)交流分段结果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并再次质疑,根据情况解答。
  三、学习第一段:
   1、自学课文,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2、交流
   3、概括段意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尝试自己解决另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段
   1、① 师引读:儿童团员们始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
     ② 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体会环境烘托的作用领会对比写法
     ③ 感情朗读本节   
   2、出示问题: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3、小组合作,初步研读课文4-6节后交流:
     累--壮胆睡大庙
     饿--吃供品馒头
     怕--紧挨靠着坐
   4、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再次研读课文4-6节
   5、再次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6、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读第7节第1句后,回答
   ②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中一点,或此外的困难,展开想象写话
   ③交流
   7、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8、理解妇女部长何连芝说的话的意思
   (1)谈谈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
   9、朗读课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
  三、拓展作业
    再现儿童团员们与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况
   1、自由组合,讨论儿童团员是怎样与红军重逢的,重逢时大家的表现,以及问长问短说些什么等
   2、编写剧本
   3、确定演员,编导短剧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单元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1、自学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步骤
   2、回答本课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借助课后第三题,自己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4、交流
   5、师小结
  三、诵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展示同学们的表演
  五、拓展课外阅读

2 飞夺泸定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教师板书:抢时间、攻无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4.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附:板书设计
              



3 了不起的女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李欢战胜疾病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拼搏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感受李欢战胜疾病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拼搏精神。
  学法指导
   初步学会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目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
  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看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
   (3)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指正。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分段?
  2、讨论。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质疑。
  2、讨论:“绝症”什么意思?联系课文下面的哪两句话理解?
  3、理解“他们是来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的国际慈善活动的”这句话的意思。
  ----让全世界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地,都能得到成长。表达了活动发起者唤起人们关心孩子,特别是哪些残废的、身患绝症的孩子的愿望。
  4、“意蕴深刻”什么意思?
  指名读第二节,思考:这件作品蕴含着什么意思?
  4、概括段落大意。
  四、作业指导:
  1、书写:亨瘫彰
  2、组词:亨( ) 瘫( ) 彰( )
       享( ) 摊( ) 章( )

                第二教时
  目标: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感受李欢战胜病疾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拼搏精神。
  过程:

  一、朗读1、2两节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为什么说李欢是了不起的女孩?
  2、讨论并板书:
   与病魔作斗争
    (1)顽强的毅力 完成作业困难,从不要求照顾
   长期住院,坚持学习
   (2)热爱和平的诚心
  3、李欢为什么会有如此非凡的表现?
  4、自由读第四节,思考上面问题。
  5、“铁着心”是什么意思?妈妈的用心何在?
  6、“苛刻”什么意思?“殊荣”呢?
  7、从第9节中,你读懂了什么?(李欢平时练习剪纸)
  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老亨利为什么命令在儿童村升起中国国旗?
  2、指名读,质疑。
  3、
  4、讨论:(1)李欢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练就一套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艺。(2)李欢有一颗热爱和平的诚心。
  5、如果你是李欢,看到国旗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儿童村升起,心里会怎样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部分作业。

                第三教时
  目标:概括段落大意,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质疑。
  二、讨论学生的问题。
  三、概括段落大意。
  四、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不同于第1、2篇记事的课文,记事的课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比较清楚,而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人的,因此,在给课题添加内容时,要按怎样的思路想:谁是“了不起的女孩”?
  她怎样了不起?她在什么事情中得到谁的表彰?
  2、讨论:
  李欢是西安一所小学的学生。她身患绝症,但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成了一个三好学生。1992年5月应邀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的国际慈善活动。临行前李欢用无力的小手,剪了一份精致的礼物送给活动发起者亨利。亨利命令在儿童村升起中国国旗,以表彰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女孩--李欢。
  五、完成作业本上其余作业。



 军礼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学习陈司令员严格要求家人,以身作则遵守一切制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军礼”
  2.设疑问:谁给谁敬军礼?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默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详细复述(2)简要复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3.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提示:
  课文记叙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在();人物有()、()和();主要人物是()。
  (2)填表
     出现人物   发生的事情
     “她”    到门岗处仍骑车前进
     哨兵     拦住“她”,要“她”下车,走进大门。
     陈司令员   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哨兵回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组讨论:事情是怎样叙述的?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并概括意思。
  第一段(1~9):“她”无视进司令部大门要下车的制度,对哨兵傲慢无礼。当哨兵锁了“她”的车时,“她”认为当司令员的爸爸能帮“她”,于是打了电话。
  第二段(10~11):陈司令员来了,径自走向哨兵,并庄重地行了个军礼,哨兵向司令员回了个军礼。
  第三段(12~13):“她”呆呆地望着两代军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四)检查预习情况
  1.默写词语
   不屑 迅速 贴画 挺胸 撑伞
   沸腾 魁梧 瞟一眼 胸脯
  2.练习
  (1)填空
  ( )若无人不动( )色热血( )( ) 脚步( )( )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军人( )的身材( )的目光
  ( )的脸( )的军礼( )地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故事的意思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赏析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
  (二)听录音读课文,并连线。
     出示投影:
     哨兵         傲慢无礼
     “她”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陈司令员       尽职尽责
  (三)自学课文
  1.教师提要求:
  (1)边默读边画出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语言用直线表示,动作用曲线表示,神态用括号表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句子:猜猜他(她)当时的心理
  (1)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我”是司令员的女儿,你一个小小的哨兵管得了“我”!)
  (2)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我”爸爸来了,看他怎么教训你,哼!)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名小同志,对工作真是尽职尽责,都是“我”女儿不守规矩,应该代女儿道歉。)
  (4)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司令员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还给我敬礼,这太令“我”感动了!“我”由衷地敬佩您!)
  说明:猜想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做统一答案。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教师指导
  3.深读课文
  (1)体会带点字的妙用,出示句子:
  ①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②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瞥”和“瞟”这两个字,都有“看”的意思,把他们分别都换成“看”好不好?说明原因。
  (当然不好。因为“瞥”和“瞟”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看的程度不同。“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说明她不把哨兵看在眼里。“瞟”是斜着眼睛看,更说明她很神气,看不起哨兵。这两个字用得很妙,都能明显地体现出她的傲慢无礼。所以不好。)
  (2)指导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①两代军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了,说明了什么?
  ②她明白了什么?
  4.回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和同学表演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二)用“缓缓”、“紧紧”造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巩固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2.理解题目的意思:军礼
  (1)你印象中的军礼是什么样的?
  (2)本篇课文是讲的谁先给谁敬礼?9司令员给哨兵敬礼。)
  (3)这是一次普通的军礼吗?他们之间互敬军礼都包含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司令员向哨兵敬礼:包含了对哨兵行为的肯定与支持,也包含了代女儿向哨兵致歉。)
  (哨兵给司令员回了个军礼:包含了哨兵对司令员的敬佩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3.你觉得陈司令员和哨兵身上各自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1)分组讨论、交流
  (2)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哨兵:对工作尽职尽责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1.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诵,并阐明喜欢的理由。
  (三)练习造句
  1.缓缓:下雾了,车辆都放慢了脚步,缓缓地向前行驶。
  2.紧紧:过马路时,妈妈紧紧地拉住我的手,怕我出危险。
  (四)布置作业
  用四种对话形式围绕“在公园里“写一段话。
  四.小结全文:
  本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心理,同时也赞扬了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6 军礼
             她    傲慢无礼
            哨兵    尽职尽责
          陈司令员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习课文,特别是审题,明确这次作文的要求,范围、内容,指导学习“参考片段”学生选材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作文要求进行选材作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着,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印象和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
  二、 审题
   1、 黑板出示:《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一件难忘的事》
   2、 审题:
     共同点:所记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
     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
     地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
     不同点:《记一件难忘的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必须是自己做到
  三、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1、 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内容的事?
   2、 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错事,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总之是有意义的,写下来能给人以启发的事
   3、 回顾“亲身经历的事,看看有没有必要把它写下来
  四、 教学“参考片段”明确写作要求
   1、 齐读习作要求
     审清题意,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 学习“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
    (1)、默读思考:文章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
    (2)、交流:
        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语言、动作
        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
        还有同学的反映
    (3)、归纳方法
        把事情的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 学生口叙作文
     老师作指点,哪些地方要补充内容,把经过写具体
     课后小结:亲身经历的事都能写,但要做到有意义,就有一定的困难,重点应放在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上。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选择部分作文做评讲指点,然后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作文,修改
  教学过程:

  一、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是
  二、 选取典型问题低额作文1---2篇
    让学生自诉,师生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评议重点:
    最能表达习作意图的这部分内容有没有写具体?该怎么改?
  三、 选择较好的作文1—2篇交流
  四、 对照习作要求和评改意见,修改作文
    课后小结:评价有一定的难处,不知道该怎么说,平时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练习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词语,能读拼写汉字,解释带点字在词中的意思
   2、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音字定音,给多义字定意
   3、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教学过程:

  一、 读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1、 指导书写
     春意盎然 跋山涉水 震耳欲聋 心急如焚
     奋不顾身 身患绝症 迫不及待 赞叹不已
   2、 说说词义
   3、 齐读
  二、 多音字,据词定音
     假jiaˇ(假货)           干gan (饼干)
      jia (假期)             gan (干活)凡表事物的主体,能干或做的意思
     调tiao (调皮)           散san (散会)表动作
      diao (调查)表调动分派音调等意   san (松散)表名物状
  三、 一词多意
   1、 出示多意词概念:一词或一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2、 指名读“身”的五种解释,根据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四、 比较句子异同,能按样子写句子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出示例句,指名读思考:两句话有何不同
     用比喻句更形象、具体、生动
   2、 指导朗读:用上比喻可适当地读快一点、重一些
   3、 尝试练习第一句,独立完成2、3句
  五、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1—4题
     课后小结:习作中的一字多意是比较简单的,可多几个字的练习,提高据词定义的能力;比喻句要写得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一段话中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能修改病句
   2、复习巩固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在一段话中,能正确使用关联词
   1、 关联词的意义及常见的类型
     表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表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表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表条件关系:只要……就……如果……就……
     只有……才……无论……都……
   2、 自由读这段话,思考: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一共几句话?
     每句话中前后之间的关系怎样?
   3、 交流,选择
   4、 朗读指导
  二、 修改句子
   1、 复习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符号方法
     病句类型  修改方法  修改符号
     句意不完整   补    └│┘
     意思重复    删
     意思前后矛盾  删 改
     词序颠倒    换
   2、 修改病句
  三、 阅读短文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独立完成问后练习
  四、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5—7题
    课后小结:关联词运用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只有……才……,只要……就……
         修改符号需要好好强调
4 数鸡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9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情感: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题,齐读。
  2、 同学们,看了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 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放声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2、 读后交流。
  说说自己已经发现了什么?
  3、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同学听。
  4、说说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 浏览课文,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请你给课文分段。
  2、 同桌交流。说说分段理由。
  3、 集体交流。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看看从第一段中你能有什么发现?
  2、 划出自己有所发现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 读后交流:
  重点理解:
  “瞧,满桌的菜,竟是个蛋的天下:青椒炒鸡蛋,油煎荷包蛋,还有蛋面、蛋糕、蛋汤……”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读好这句话,读出菜多,蛋多。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一、二两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过渡:
  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研读第二段
  1、 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同学读一段,其它同学认真听。争取把这一段的内容都听懂了,待会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谁能一口答出。你在听的时候,也可以猜猜老师可能会问什么?
  2、 抽生读这一段。
  3、 提问:
  你知道“我”在外婆家一共数了几次鸡?
  4、 生自己站起来回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5、 统一意见,明确理由。
  “……一有空就去数鸡。”看出“我”数了很多次鸡。
  6、再看看课文具体写了几次,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数?
  (1) 自由读。
  (2) 交流。
  7、再找找,“我”还用了哪些方法数鸡?
  8、“我”数了这么多次鸡,数清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我”还没数清?(找出多处理由)
  9、同学们,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去数鸡,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数鸡?你觉得你能数得清吗?
  不管是数得清,还是数不清,总之“我”是没数清,为什么“我”不写自己把鸡数清了呢?
  (突出鸡多)
  10、再找一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鸡多?
  生读书,找句子。
  交流:引导读出鸡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
  (3)鸡听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1、思考:
  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外婆家能办起养鸡场靠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段。
  1、 自由读这一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
  (1) 重点体会外婆的话。
  (2) 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心里为什么乐滋滋的。
  四、学习“学习提示”。
  1、 默读提示,思考:这一学习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2、 交流:
  你从学习提示中读懂了什么?
  3、 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有两处。一处是我让学生来数鸡,看他们是否数得清。反过来讨论“我”为什么数不清,说明了什么。这样欲扬先抑,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处是我的板书设计,从数鸡到一有空就去数,再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数,最后到数不清,得出结论“党的政策好,农村发展快”。条理清晰,易于学生读懂、理解。最后一条曲线连回来,说明了只有党的政策好,才能有外婆家这么多的鸡数,才能有农村人民生活的富足。
  不过,我也有个疑问。如果没有学习提示,学生是不是能领会到本课的中心思想呢?我看有困难。



5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课文目标
   1、能领会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是个做事认真,有礼貌、讲诚实、助人不留名的少先队员。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能用“不可开交、似乎”造句。
   3、能从课文描写的具体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
   2、 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的精神品质。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概括段落大意
  三、课前准备:写有练习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理解“羊角辫”(用班级女生发型实例帮助理解)
  2、 导入: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小女孩呢?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全文。
  2、 完成作业本1、2题的练习。
  3、 思考: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合适的词语概括。
  4、 检查自学情况,集体讨论交流(重点检查上面1、3两项)。
  5、 学生质疑,共同解决,并适当存疑。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几件事?试给课文分段。
  2、 交流分段结果,说出分段依据。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主要写了小姑娘什么事?说出每件事的大概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要点,组织好语言,力求通顺连贯。
  4、 书面概括段落大意(作业本第4题)。
  (四)、课堂练习,巩固课文。
  (1)写出近义词:
    不可开交——()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犹豫——()
    怔住——
  (2)从课文中摘录有关语句:
          神态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阿姨  动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动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5、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第一件事:讨回一角钱换油条
          第二件事:退还五角钱
          第三件事:帮阿姨推车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听写词语,能用“不可开交、似乎”造句。
   2.细读课文,评价人物,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3.懂得小姑娘是个做事认真、有礼貌、诚实、肯帮助人的少先队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细读课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领会中心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怔住稚气刻薄不可开交不由自主大汗淋漓一枚硬币
  (二)、品读课文:
      细读课文,评价人物(结合上节课课堂练习找到的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进行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08: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