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3、照样子写几个。
   4、说说这样的词语和作用(这些词语形容事物的外形、色泽、质地等,起到了强调、渲染的作用。)
   5、各挑选一个词语造句。
  五、第5题。
   1、读句子,比较句子的异同。
   2、每组第二个句子,我们叫它感叹句,它的标志:感叹号和感叹词。
   3、在句子中找一找,圈注出来。
   4、带感情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跟一般的陈述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的第2句表示称赞的感情。
     第二组的第2句表示喜爱的感情。
     第三组的第2句表示自豪的感情。
   5、学写几个感叹句,有感情的读给同学听。
   6、小结:感叹句贵在“有感而发”,切忌随便就发。
  六、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第2课时
  一、第6题。
   1、读句子。
   2、把句子分成两句话说,懂得两者的条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
   3、仔细比较两个句子,哪一名的条件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达到后面的结果只要这一个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就……)
   4、这是这两个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词的主要区别,同学们要牢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把话说准确。
   5、用这两个关联词造句,留心区分不同。
  二、第7题。
   1、复习运用“提出问题,连接答案,概括段意”的方法。
   2、读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3、提出问题(“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留下什么印象?外宾对农民的西瓜感到怎么样?人群里为什么会响起掌声?掌声赞扬什么?
   4、概括段意。
     第一段:“我”到北京旅游,到八达岭见到的一件事,留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农民卖的瓜外宾感到很满意。
     第三段:农民卖瓜买卖公平,受到周围群众的掌声赞扬。
  三、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16 我盼春天的荠菜
一、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29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分别用“简直、可是、渐渐”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10自然段。
   5、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苦,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第9、10自然段,理解“坦然”的意思,初步了解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读题并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齐读)13 我盼春天的荠菜。谁见过荠菜、知道荠菜?(出示荠菜)谁挖过荠菜,对荠菜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再一起读课题,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2分)
  (从“盼”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荠菜。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
  2、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10分)
  交流:(10分)
  (1)字词: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豌、掰、呛、巢、葱、绽)把易、难写的字写一写。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得正确吗?
  (3)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知道什么?
  3、学习课文9、10自然段。(15分)
  (1)哪些自然段直接写出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9、10自然段)
  (2)自由地读课文9、10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希望”是指吃的希望。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我就有吃的希望了。
  ②“我最喜欢荠菜”“最”说明了在各种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指导朗读“春天带给……最喜欢荠菜”)原因是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高兴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③“别提有多好吃了”就是非常非常好吃!(指导朗读)
  ④“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毫无顾虑的样子。“更”表示意思进一层,就是说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比吃荠菜感觉还好。“享受”的意思是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感觉非常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向田野奔去”“奔”的意思是跑得速度很快,说明心情很高兴,非常喜爱挖荠菜,迫不急待地去挖荠菜。“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荠菜和我成了好朋友,也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挖荠菜时看到的景色真美啊!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多自由啊!我此刻的心情多自在啊!(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我此刻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⑤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更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4、再读9、10自然段,质疑: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9、10自然段,读懂了许多,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问题?(①荠菜并不好吃,可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别提有多好吃了?
  ②为什么说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说“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下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4、作业:作业册第1、3题;背诵9、10自然段。(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至8自然段,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9、10自然段,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之一—?
  在上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点击课件)
  怎样探究这些问题?(学习下文)(2)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10)
  那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3自然段,分别说说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课文怎样写出我馋?(刚抽出、才开放、更别说)
  (3)用“因为()所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其实我并不馋,只是饿得发慌,没法子才吃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可财主家胖儿子却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财主”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没东西吃,才吃一些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还被叫:“馋丫头”,心里既羞又痛苦。)
  (5)练习有感情地读2、3自然段。
  (6)现在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
  3、探究第二个问题:(18)
  (1)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课文4——8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实在饿极了,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这件事。
  ②财主家的人凶狠、冷酷,因为——(拿粗木棍、紧紧追、冷酷地笑)
  ③当时我可怜、悲惨,因为——
  *我没命地逃……害怕到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河里。“不顾一切”就是连生命都不顾。
  *没过……挣扎……失去了平衡……呛得我透不过气来
  *简直……丧气……掉了一只(“简直”:表示“完全这样”或“差不多这样”、“实在是,真是”的意思,带有夸张的语气,说明我害怕到了极点。
  *没有勇气……又不敢回家……
  出示:“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哀愁”是什么意思?愁什么?我为什么怕看见哀愁的眼睛?)(愁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到财主毒打,担心财主会借此逼债,而穷苦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相依为命。(很懂事,很体谅父母。)
  *……独自……游荡……晚霞渐渐地退去……羊儿……乌鸦……升起……越来越浓……静得可怕……不敢答应……
  渐渐——慢慢,说明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出示:太阳下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衬托出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悲惨)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⑤说说问题的答案。文中的我小时候曾经因为实在饿极了而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说“我再……”。
  4、通过学习2——8自然段,我们理解了作者喜爱荠菜的深层原因:小时候因为贫苦,没有吃的,靠荠菜充饥,荠菜带给他多大的希望。挖荠菜时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不会有粗木棍追赶。让我们知道作者确实是非常非常喜爱荠菜的——盼荠菜,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5、学习自然段:特殊——不一般——最喜爱、亲爱
  读:第一自然段,第十自然段(3)
  6、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学习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并给课文第三段概括段意,完成作业本4、5、6题。
  (二)教学过程

  1、给课文分段,学习单元提示语,并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完成作业第4题)。(15)
  2、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在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的基础上造句。(15)
  3、完成作业第6题。(10)

  附:板书
                13 我盼春天的荠菜
                  特殊的感情
                  别提有多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最爱荠菜
                  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





17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教学内容分析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四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虽然不是与“读写例话”直接联系,但它在本组乃至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震撼人心,具有强大的思想感染力和深远的现实教育意义。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过去虽已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语,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献身的董存瑞,无论过去或现在,都应该是我们的楷模;(二)本文的语言表达,从字、词、句、段,都无处不绘声绘色,无处不使人们似乎听到炮声枪声心声。只要稍作想象,平面字符,也就无一不变成立体的炮火硝烟场景。董存瑞的英雄形象也就是在着铁血战场中屹立起来的。这种表达效果,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范例;(三)本文对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也是极好的材料。因为本文从题目到文末,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蕴含和喷发着强烈而鲜明的思想性。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开发和善于引导,“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种训练密度和效率都是很高的;(四)本文是读写结合,启发学生写作思路的好教材。本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选择在你生活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写作文”,这是练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时,除了可引导学生认识围绕中心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外,还可以从本文直接学习到许多写人文章的最基本的写法,即刻画人物外貌、神态、心理,尤其是记叙人物语言以及描绘人物行为动作的方法。读为写打基础,本文可借鉴的材料取之不尽。
  总之,从素质教育角度看,本文可供训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也是极其重要的。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有良好的课前预习、质疑问难的习惯及小组学习的经验。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达到初步读懂课文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比较高,思维活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 学会本课10个四会字;会读、写13个二会字;会读写、理解课后10个词语;理解和学会积累文中常见词语。
  (2) 能理解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的句子的意思,能说出“思考.练习”中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问题。
  (4) 学习本课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学会透过文章内容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的读书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自学能力。
  (5)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第八自然段。
  教育方面
  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发展方面
  (1) 通过朗读,激发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培养口头表达与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四段着力描写董存瑞如何舍身炸暗堡,是全文的高潮,是全文的重点。
  难点:透过文章的具体内容,体会和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法
  采用“设疑引读”,“自学探索”,“激发想象,再造情景”,“深思广议,强化领会”,“精读点拨,赏析升华”,“操作练习,内化提高”六步教学法。
  教学媒体
  录音、录象、投影、插图、板书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 揭示课题,介绍董存瑞生平。
  1、 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炸”最重要。因为这篇课文是写董存瑞为什么炸暗堡,怎样炸暗堡,炸的结果如何这些都是围绕着“炸”字展开。)
  2、题目中的“舍身”是什么意思?
  (为了革命事业,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反映了人物的伟大精神。)
  3、简介董存瑞生平。(略)
  二、 自学探索,理清课文线索 
  (一)自学生字词。
  (二)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圈圈画画)
  (三)理清课文线索
          为什么炸?
                   (一)
                请命 (二)
          怎样炸?  冲进 (三)
                炸  (四)
          炸的结果?    (五)
  (四)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粗略说说各段大意。
   1、 议论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顺序)
   2、 议论分段,大概说出各段意思。
     第一段(第1节)  前进受阻
     第二段(第2-4节)请命炸暗堡
     第三段(第5-7节)冲向暗堡
     第四段(第8节)  舍身炸堡
     第五段(第9节)  解放隆化
  三、 堂上练习
  1、本文题目中“_________ ”这个词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题目中“_________”这个词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3、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紧紧扣住一个“_________”字来写,先写为什么“_________”,接着写怎样“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的结果是打开了消灭敌人的道路。

                第二课时(略)
  一、 导入
  (一) 根据课题,说一说,本文重点应写什么?
  (写董存瑞怎样舍身炸暗堡)
  (二)课文在写这个重点前,还应交代清楚什么?(交代清楚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
  二、 放录象“我军前进受阻”片断,再现当场情景。
  三、 学习第一大段,领会:
  (一)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我军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这说明当时我军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势?(表示战斗打得激烈,我军士气高昂)
  (二)敌军一方的形势又怎样?(暗堡喷射出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敌人狠毒狡猾。同时显示我军前进受阻,点出这就是董存瑞炸暗堡的原因)
  (三)指名朗读体会(要求读出我军的勇猛、敌人的阴险、形势的严峻),归纳:
  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突然间,敌军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四、 导读分析第二段。
  (一)这一段应该怎么读?(应该读出憎恨敌人,誓死炸暗堡的决心)
  (二) 投影,分析描写董存瑞神态的句子。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1、用近义词替换法领会描写董存瑞神态的句子。把“瞪”换成“望”或“看”,把“迸射”换成“放射”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后小结:这句用“瞪”、“迸射”,有力地、充分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及誓死炸掉暗堡的决心。
  3、 归纳:董存瑞坚决请战获准,郅顺义担任掩护。  
  (三) 朗读体会,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抓住敌军的形势和董存瑞的有关动作进行对比,体会董存瑞沉着、机智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导入,带入情景
  当士气高昂的解放军部队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时,却遇到了暗堡。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挺身而出,主动请求炸堡。在他冲向暗堡的过程中,尽管他的处境危险,尽管敌人还是作垂死的挣扎,董存瑞却表现得异常英勇顽强。我们现在随着录象再一次回到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去,看看董存瑞是怎样做的。
  二、放录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段),再现情景,激发想象。
  过渡:在这枪林弹雨中,董存瑞决定用什么方法炸掉敌人的暗堡?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三、 自由朗读第八自然段,思考:
  董存瑞决定用什么方法炸掉敌人的暗堡?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投影出示)
  四、 学生汇报
  (一) 投影,分析句子: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1、 自由朗读这一句
  2、 用“ ”标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站、托、顶、拉),  
  从这些简单的动作,看出他的行动怎样?(果断、坚决)
  3、 谁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句话?(自由读、站读)
  4、 为什么董存瑞的动作这么坚决、果断?
  (1)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
  A从“万分紧急”这个词看出当时的情况有多紧急?(默读课文,结合录象想一想)
  (炸药包没处放,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战友们已冲上来了,如果不及时炸毁暗堡,就会给冲锋部队造成极大的伤亡,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的最后胜利。)
  B投影句子:
  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用换词法理解“嘹亮”、“惊天动地”,再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紧急以及我军声势浩荡、士气高昂。)
  C:“就在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读一读,找一找)
  (由于桥底四周的地形环境所限,炸药包放在河沿上会往下滑,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而冲锋号已吹响了,我军发起了冲锋,军情紧急,炸暗堡已刻不容缓了,所以也不允许他多想了)
  (2) 从内因来看:
  从董存瑞这些坚决、果断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舍生忘死、英勇献身,表现出他的大无畏精神)
  5、 齐读这一句。
  6、 指导背诵
  学生自选背诵方法练背:
  (1) 熟读理解背诵法
  (2) 编列纲要背诵法
  (3) 抄记关键词背诵法
  (4) 背诵和联想结合法
  (5) 背诵和抄写结合法
  7、 整体背诵
  (二)课文还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来写,读课文,课文是如何描写董存瑞的神态?
  1、投影,分析句子: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
  (2)、这句话中“钢铸一般的脸”是用_________比喻_________。
      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2、投影句子: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1) 回顾学法。
  (2) 用“懂、联、想”的方法小组自学这两句。
  (3)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并质疑。
  (引导学生理解画线部分的词语,从中体会人物坚定、无所畏惧、毫不动摇的思想感情。)
  (4) 感情朗读。(读得坚定、沉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三)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
  投影句子: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 这一句该用什么语气读?(高亢、豪迈)(个别读)
  2、 他抬头眺望远方,“眺望”是什么意思?他看到了些什么?
  3、 从他喊的这句话,你体会到些什么?
  4、 读出高亢、豪迈的语气。(个别读、齐读)
  五、 学习第五段
  (一) 指名朗读。
  (二) 简说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结果怎样?
  (他用年轻的生命,为战友炸开了前进的道路,解放了隆化,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 齐读。(读得高亢、有力)
  六、 总结
  董存瑞凭着他英勇顽强、勇于献身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给予的任务,并以他非凡的英雄气概,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出光辉的一页。
  七、 练习
  课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了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8 小珊迪
教学要求: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读懂重点句。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学习归纳段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英国有个城市叫爱丁堡,那里有个男孩叫小珊迪。(板书课题)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学了这课后,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时间、地点、人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
   1、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讨论:课文中讲的是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
   3、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小珊迪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为什么要卖火柴?边读边理解句子,有感情朗读。
   3、小珊迪是怎样请求“我”买火柴的?请求了几次?理解“乞求”,说明生活的辛酸。
   4、“纠缠”是什么意思?本课指什么?
   5、小珊迪拿了一先令很久不回来,“我”是怎样想的?“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中的“那种人”是什么样的人?我根据什么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6、练习朗读第一段。
  六、讲读第二段。
   1、小珊迪在什么情况下被撞倒的?
   2、小珊迪被轧断双腿,受了重伤,需要用钱,而他仍不忘叫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我跟小利比来看望珊迪,他躺在床上,心里最挂念的是谁?从中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4、当我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时,珊迪的表情怎样,说明了什么?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是什么样意思?换个说法怎么说?
   3、讨论读后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
    (1)指名说第一段讲了哪些内容。
    (2)把主要内容找出来,合并在一起,连成句子说一说。
    (3)小结:这就是第一段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这段的段落大意。
   2、练习归纳第二段段意。
   3、练习归纳第三段段意。
    (1)第三段只有两句话,其中哪一句是主要的?
    (2)小结:第二句就是这一段的段落大意。选择重点句也是归纳段意的一种方法。
   4、指名说三段的段意。
  二、复述课文。
   1、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不太主要的可少讲一点。
   2、用自己的话说,不要背课文。
   3、尽量用课文中的好句子。
   4、同桌交流复述。
   5、指名复述,同学评议。
  三、学习生字。
   1、检查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分析识记字形。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个抄写两遍。

  板书设计:
           卖火柴
           换零钱 贫穷不贪钱  诚实
           还零钱
    21小珊迪  挂念弟弟 临死关心别人 善良
          注目致谢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 钓虾与放牛
一、 教材分析
  1、文记叙了鲁迅小时候与农家小朋友的友情。课文通过钓虾与放牛两件事,反映了农家小孩子天真活泼、聪明大胆和对朋友真诚无私的特点,表达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2、本课的课后练习题,为课文分段作了铺垫,为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点(概括段落大意)提供了一定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能借助拼音读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农家小朋友天真活泼、聪明大胆、对朋友真诚无私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了解农家小朋友的特点。
  教学难点:本课第二段(3——10自然段)、第三段(11——15自然段)主要以对话形式表现,自然段较多,给概括段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写了几件事?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谁?主要写了什么事?
  3、交流。
    简介鲁迅。鲁迅是城里的少爷,可热爱农村生活,和农村亲戚朋友建立了浓厚的感情,樟寿是他的小名。
  4、自学字词、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下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参照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5、反馈分段情况。讨论时占拨:
  (1)第10自然段从“你教我们识字,我们教你钓虾”来看,是紧接着钓虾这件事写的,不宜单独成段。
  (2)第15自然段也是紧接着放牛这件事写的,也不宜单独成段。
  6、概括段落大意。
  (1)指名读第一段。
  (2)概括第一段中第1、2自然段的段意。
  (3)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4)指名读第二、三段。
  (5)因第二、三段主要以对话形式表现,自然段多,因此没有必要给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可直接从课题出发去概括两段的段意。
  7、齐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农家孩子天真活泼、聪明大胆、真诚无私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和农家孩子之间的哪两件事?
  2、指导阅读:
  (1)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反映农家小朋友特点的词语。(天真活泼聪明大胆真诚无私)
  (2)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大胆?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真诚无私?并把这些词句划下来。
  (3)交流:
     用“农家小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4)你读了课文后,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守信用、虚心学习、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
     用“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5)鲁迅和农村小朋友为什么能相处得这样好?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我爱家乡的_____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2、会给一篇作文补上恰当的结尾。
   3、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文章的结尾段。
   教学难点:作文的结尾怎样做到“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教具:投影片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写好文章的结尾
    (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自然结尾法
      *总结全文法
      *发人深思法
      *呼应开头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明确习作训练重点。
   1、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这次学习怎样写好作文的结尾。
   2、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有头有尾。结尾结得好,文章就很完整,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深刻。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二、学习“习作要求”和“习作提示”。
   1、习作要求:文章结尾要紧扣内容、自然简洁,不画蛇添足。
   2、学习习作提示--文章结尾的四种写法。补充:
   (1)自然结尾:《南泥湾开荒》“经过我们的劳动,荒凉的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总结结尾:《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发人深思的结尾:《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他心里默默地呼唤着。”
   (4)呼应开头:《幸福的回忆》开头“……合影留念。那张大照片……”结尾“……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着重引导学习(1)(2)两种结尾方法。
  三、给例文加结尾。
   1、学习《我爱家乡的河》开头和中间部分,明白文章主要内容。
   2、试写结尾,提倡多种形式,只要符合“习作要求”就行。
   3、评议,修改。

                 第2课时
  一、明确任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结尾的四种写法,知道结尾要“紧扣内容、自然简洁”。这节课,我们要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特别注意写好结尾。
  二、补充题目,确定要写的内容。
   1、家乡的那些事物值得你爱?
    自由交流,开拓思路,提高写作兴趣。
   2、指导归类。
     物产,如杨梅、甘蔗、枇杷、茶叶等等。
     景物,如小溪、公园、大山、果园等等。
   3、自己确定内容,补充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三、再学《我爱家乡的河》一文,领悟写法。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重点内容是怎样写具体的?(分三方面来写:小河的水美;夏天是乐园;帮农民摆脱贫穷。)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简评。
   1、选取典型习作进行评议,重点评议结尾是否符合要求。
   2、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
  六、誊抄作文。



◎ 练习6
教学目标
   1、能给不同结构的形声字区别形旁和声旁。
   2、能给同类词语进行归类,会辨析学过的近义词,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区别一组3个句子的不同意思,并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给短文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掌握形声字的造字特点,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时,语言要简洁。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第1题。
  1、指名读这些字,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逐个说说哪部分是声旁?哪部分是形旁?
  3、归类:不同的字形结构,形旁。声旁的组合也不同。
  左形右声:挣(  )(  )(  )
  左声右形:鸦(  )(  )(  )
  上形下声:荠(  )(  )(  )
  上声下形:堡(  )(  )(  )
  4、按上述类别,再分别填入三个学过的字。
  二、教学第2题。
  1、独立练习。
  2、交流讨论:为什么划出了“馋、暗堡、饿、财主”这此词。
  第一组:均是表示人体外形的词语,“馋”是表示人的心理特征的词。
  第二组:均是武器,“暗堡”是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
  第三组:均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饿”是形容人感受的词。
  第四组:均是一种职业,“财主”不是一种职业。
  三、教学第3题。
  1、读词语,说说三个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为语意轻重的程度不同,“请求”比“要求”要恳切,“乞求”比“请求”更为迫切。)
  2、选词填空。
  四、教学第4题。
  1、让学生观察:左边一竖排的(  )要填什么?右边一竖排的(  )要填什么?
  2、提醒学生词语搭配要得当。
  3、学生自填,
  4、交流。
  五、在《作业本》上完成以上作业。

               第2课时
  一、教学第5题。
  1、读例句,分析:三句话的意思有什么异同?(相同的是都在说荠菜很好吃。不同的是表达的语意逐句加深。)
  2、看例句,在表达方式上,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照样子练习。
  4、交流。
  这本书的内容有趣。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趣。
  这本书的内容,别提多有趣了。
  二、教学第6题。
  1、复习学过的标点。
  2、复习顿号和省略号的使用方法。
  3、学生自点标点。
  4、校对。(特别指导:“我的成绩……是……几秒?”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所以用省略号。)
  三、教学第7题。
  1、复习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按照“概括--归并--取舍”的步骤概括短文的段意。
  (1)读短文。
  (2)写出自然段段意。
  (3)归并自然段段意。
  (4)判断两个自然段段意有没有主次之分,进行取舍。
  四、在《作业本》上完成第5-7题。
19 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调兵遣将、相持、计策、自不量力、丢盔弃甲”等词语地意思,初步尝试缩写和改编课文。
   2、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3、 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能有目的地进行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缩写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赤壁之战”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破题开篇,了解背景
   1、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
   3、 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 读通课文,质疑问难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个别学生轮读课文,检查通读课文效果,随机进行教学处理。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对”,课件演示:两军布阵图。
    (2) 理解“调兵遣将”,比较“遣”与“遗”的字形。
    (3) 指导读通顺长句“不错,……上面铺着火硝、硫黄。”
      (个别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检查能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暴露出来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通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随机进行部分字词教学,既是字词分散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从课文阅读整体出发的一种考虑。)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画,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0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