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8 南泥湾开荒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八路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2、会读写几个生字,理解“顷刻、若明若暗、艰苦岁月、聊天”等词义,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3、能找出重点段。
教学点、难点 找出重点段;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课前准备 教具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中国地形图,结合西部大开发,介绍南泥湾的地理位理及当时的情况。板书:南泥湾开荒。
2、了解南泥湾在哪儿?谁在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到南泥湾开荒?
3、查字典,说说“开荒”什么意思。
4、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了解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个别指导按第一单元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三.交流自学成果巡视,发现问题。
指导,点拨。自由地找伙伴交流。集体汇报交流完成教学目标2。
四.课堂作业补差完成作业本2分册上的1、3 及时巩固字、词
五.再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1、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明确课文的重点段内容。
2、比较“落花生”“南泥湾开荒”两个题目。
小结:题中有中心事件的往往概括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1、析题
2、再读课文,找出八路军开荒的这部分课文内容。能找出重点段。明白:从题目的重点词入手,可推想课文的重点内容。
六.课外作业
1、完成
2分册上的第2题。
2、思考课后第3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八路军战士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的阅读方法。
教学点、难点读懂重点段。
课前准备教具投影、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教师学生
一.复习提示回顾课文内容说出重点段直接引入教学重点
二.研读重点段
1、提示: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巡视:辅优补差。
3、点拨(借机出示挂图)
4、小结
1.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
2.结合课后练习3的第2、3、4小题独立学习重点段(1)自由读(2)结合问题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3)理解重点词句(4)质疑问难。
3.讨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理清重点段的脉络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重点段的阅读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
四.作业语文作业本2分册上的4、5 巩固重点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教学点、难点领会中心,发现语言美。
课前准备教具磁带、录音机。
学具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备注环节教师学生
一. 复习回顾
1.巡视。
2.提示说话内容。
1.听记:聊天、顷刻,情绪高昂艰苦岁月,景象。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巩固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二.探究其余段落与重点段的关系
1.提示:战士们开荒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情绪怎样。
2.播放歌曲《南泥湾》
1.研读1、2自然段,回答问题
2.欣赏、感悟南泥湾的变化大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再读课文发现语言美师范读,读出语句的流畅美
1.感悟课文语言的节奏感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3.互相交流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