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5:00 | 只看该作者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背诵第3段。
    (1)回顾第3段内容,完成(作业本)第7题的"来到万春亭"。
    (2)试背。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
    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6(1)(2)、7题。

12、五彩池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用自然段归并法正确地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过的水有颜色吗?(没有),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国四川省松潘市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颜色非常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五彩池,(板书:五彩池)了解那里的奇特景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动笔划出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奇特景色。)
2.学习生字新词。
(1)在黑板上出示这11个生字。
仑l*n  瑶y2o  潘p1n  亩m(  碟di7  拇m(  舀y3o  笋s(n  丘qi&  峻j)n  矗ch)
(2)读准字音
注意:“峻”(j)n)不读(z)n)。
“矗”(ch))是翘舌音。
“丘”(qi&)标调,标在u上。
复习一下标调规则:a、o、e、i、u、 标调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
(3)记清字形。
① 用比较法记忆“仑、瑶、潘、碟、峻”的字形。
仑(    )瑶(    )潘(    )碟(    )峻(    )丘(    )
仓(    )摇(    )翻(    )蝶(    )俊(    )兵(    )
②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拇”字。
“母亲”的“母”字左边加上“扌”就是“拇指”的“拇”字。
③ 按字的间架结构记忆“矗”字。
“矗”是品字形结构,三个“直”字合在一起就是“矗立”的“矗”字。
④ 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亩、舀、笋”三个字的字形。
“亩”字“亠”下面是个“田”字。
“舀”字“爫”下面是个“臼”。
“笋”字上面是“?”头,下面是个“尹”字。
(4)用查字典的方法来了解字义及词义。
(5)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
昆仑山:我国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境内。
神奇:非常奇妙、奇怪。
铺展:铺开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奇怪。
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
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下垂的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细腻:精细光滑。
折射:光线或声波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第二种物质。如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方向发生改变。
瑰丽:异常美丽。
(6)读下列词语。
瑶池  菜碟  险峻  折射  茂盛  丘陵  石笋  矗立  神奇  灿烂  昆仑山  腾云驾雾
(三)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注意:在概括自然段、结构段段义的时候,不要使用疑问句式。
(2)思考:哪几个位置相邻的自然段的意思相近,可以归并为一段?给课文分段。分段结果是: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3)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第二段:讲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三段: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说明: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是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下一阶段要进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了。所以这里只要求“想想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是归纳段落大意训练的渗透,因此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大体上能够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像归纳段意那样规范、简练。要求说出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一定要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1)小时候,奶奶给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5:00 | 只看该作者

(2)奶奶讲的这个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把奶奶讲的这个神话传说,当成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
(3)神奇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4)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教师应在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等方面加强指导。
(五)听写下列词语。
瑶池 菜碟 险峻 丘陵 昆仑山 石笋 矗立 茂盛 折射 腾云驾雾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仑(    )碟(    )峻(    )疑(    )舀(    )架(    )
仓(    )蝶(    )陵(    )凝(    )滔(    )驾(    )

潘(    )遥(    )
翻(    )摇(    )
番(    )瑶(    )
2.选择在本课中应读的音节。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3题中的有关问题。
5.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理解重点词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2.按照给出的层意给第二段分层。
第一层:写的是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第二层:写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三层:写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3.学习第一层(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五彩池水池的数量怎样?(多)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水池很多,不可计数。)
② 五彩池水池是什么形状的?(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下面的句子)读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领会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句子中先把金黄色的池边比作“一圈圈的彩带;后来又把不同形状的水也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水池的形状还有很多种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水池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美丽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学生想象水池的形状。教师可以将句子描绘的景象绘制成挂图或投影片出示给学生看;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从水池的大小、深浅、不同的形状三方面来回答水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找出描写水池大小、深浅的句子,读一读。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方法,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池形状的奇异。)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试背第2自然段。
4.学习第二层(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 五彩池池水有什么特点?(颜色不同,令人惊奇。使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呢?“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说明水源相同。按照常理池水颜色应该相同,但是“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甚至一池水里也有几种颜色,上下、左右各不相同。一旦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这是本文描述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多读来加深理解。
(2)池水都有哪些颜色?(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3)默读第3自然段,体会五彩池池水的神奇。
5.学习第三层(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思考: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讲解原因之一:地质结构特点。
①出示句子。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② 反复读句子,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底石笋的形态各异。
③ 讲解:“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这就相当于我们日常使用的镜子,背面涂(镀)抹的那一层水银,使反光效果增强。
(3)讲解原因之二:阳光照射。
作者是在夏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来游览五彩池的。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4)讲解原因之三:
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5)提问:课文哪几句话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也是本文描述的一个重点,学生要多读多思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第三层,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①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②“原来”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程度,与课文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齐读本段。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五彩池有什么神奇之处?(五彩池的数量多,大大小小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五彩池的形态各异,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大小、深浅对比强烈鲜明;池水显出多种不同的颜色,色彩瑰丽。)
2.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神话传说中的瑶池,人们是见不到的,而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则是人们可以亲眼见到的。开头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只是人间的五彩池的陪衬,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
(五)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中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出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金黄色、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预习第12课。

13、会说话的灯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仿效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顿号。
    3.能正确、沈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懂得课文用"灯的语言"所介绍的各种灯的作用以及跟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各种灯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各种灯的作用,以及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交叉""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段,理解内容。
    3.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明确任务。
    (1)揭题:会说话的灯
    (2)看到课题,你觉得奇怪吗?
    (3)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懂得课文所介绍的这些灯是怎样跟人们说话的?它们告诉人们些什么?
    2.整体人手,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灯?将它们一一划出来。
    (2)这些灯分别是哪三个不同地方的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马路上、江面上、夜空。)
    (3)文章按自然段归并法分为几段?
    3.自学生字词,检查效果。
    (1)明确自学要求。(投影出示)
    ①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②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③质疑问难。
    (2)自学检查。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船舶(    )    桅(    )杆(    )
    ②形近字组词:
  扮(    )  叉(    )  舶(    )  免(    )  桅(    )
  份(    )  义(    )  船(    )  兔(    )  危(    )
    ③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交叉""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④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正音。
    ⑤质疑释疑。
    4.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用"--"划出描写灯作用的句子。
   (2)比较读一读,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灯能照明,美化环境,跟人们说话。
    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运用关联词"不仅……还……"重在强调丁会跟人们说话。)
  (3)仿写句子。
  ①启发、拓展思路:
  老师教会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做人的道理)   
  能用"不仅……还……"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说吗?句子中要更强调哪一层意思呢?
  (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科学知识,还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哩。)
  那么能用"树木"的作用来说一句话吗?用上"不仅……还……"
  ②完成《作业本》第5题。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灯塔、闪射、测定"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2-4段,知道书上介绍的各种灯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听写:  交叉  船舶    桅杆
    打扮    免得    相撞  (校对,订正)
    (1)齐读第1段。
   (2)明确学习任务:"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习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思考:"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用什么说话?
  (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2)完成《作业本》第4题"马路上"这部分的填空。
    (3)用"在什么地方--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来说说"指挥交通红绿灯"的作用。
    (4)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3-4段。
    (1)自学点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课文第3 -4段。
    (2)自学。
    ①默读第3-4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江面上"、"夜空"这两部分的填空。
    ②用"在什么地方--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连起来分别说说各种灯的作用。
    ③研读第3-4段,体会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3-4段。
    (3)检查自学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结合课文理解"灯塔、闪射、测定"等词语的意思。
    (4)讨论:这些灯所说的话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
    4.作业。
    收集信息:生活中还有哪些灯会说话?它们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顿号的使用方法。
    1.尝试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
    3.初步懂得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哪些科学知识?
    (2)指名学生用前几段提供的句式说话。
    2.信息交流,仿写一段话。
    (1)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会懂得许多灯的语言。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灯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用"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来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板书。
    举例:
    什么灯    发出什么信号    告诉人们什么
    饮水机    红灯亮    正在加热
    绿灯亮    水开了
    微波炉    红灯亮    正在烧烤
    绿灯亮    烤熟待用
    (3)谈话激趣: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学课文上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一下灯的作用呢?
    (4)再读课文,指名学生列举课文中的某一语段,细读并体味语言的生动性。
    (5)学生从收集的信息中任选一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把"灯"当作会说话的人,用"灯的语言"来介绍它的作用。
    ①学生独立仿写。
    ②指名交流片断,评议。
    ③对照自己的片断进行修改。
    3.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灯的一些科学知识。通过学习,你知道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是什么吗?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题。


14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效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造句。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理解"准是"等词语的意思;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尝试背诵第2~6节。
    3.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2.复习本单元提示,了解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质疑问难。   
    (4)自学检查。
    ①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
    假如    请假    假装    弄虚作假  病假
    ②组词
    雁(    )    编(    )    逗(    )
    燕(    )    偏(    )    豆(    )
    ③小组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④质疑释疑。
    4.再读课文,学习2-6节。
    (1)录音范读,说说这首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划出。它们都说些什么呢?用"--"划出。
    (2)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    秋天已在眼前
    (3)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一节涛反复研读、体味。
    (2-6节教学动态控制,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编排教程。)
    ①第2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准是",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②第3节: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③第4节:什么叫"逗点"?
    出示: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是什么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④第5节:结合课文理解"编队"。
    出示:大雁在编队南飞,像不像省略号?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⑤第6节:借助插图理解"年轮"。
    (4)朗读第2-6节,尝试着连起来背诵。
    (5)讨论: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5  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5题。
    (2)收集信息:你平时还观察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观察到什么--知道了什么"来摘录)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假如、视而不见"等词语。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2.模仿课文写诗句。
    3.背诵全文。懂得平时要注意观察大自然变化井动脑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检查词语:独立完成<作业本)第1题。
    (2)反馈、订正。
    (3)齐声朗读第2~6节。
    2.学习第1、7节。
    (1)自由读第1、7节,思考:怎样才能发现和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呢?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假如、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
    (3)齐声朗读第1、7节。
    (4)背诵第1、7节。
    (5)完成<作业本)第4题。
    3.信息交流,仿写诗句。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1)学习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什么    知道了什么
    老鼠搬家    就要地震
    蜻蜒低飞    天要下雨
    迎春花开    春天来临
    (3)激发兴趣: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节好吗?
    (4)体味诗句的表达方式。(重点研读第2、3、4、5节)
    (5)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学习课文写法仿写1-2节诗句。
    举例:
    ①你看那天上的乌云,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乌云挤满天空,
    大雨即将来临。
    ②河里的水结了冰,
    不就像光滑的镜子?
    大自然在河面写着:
    寒冬已在跟前。
    (6)学习交流片断,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4.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6题。
    (3)尝试着写一首《大自然的语言》

15  航天飞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脏、着",理解3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写出"担忧""惊喜"的近义词。
    2.能照样子用"为……而……"仿写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4.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和用途,培养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教学难点: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脏、着",理解"盘旋、访问、对空长叹"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质疑。
    (1)启发式谈话:大家都见过飞机,有的同学还乘坐过飞机,但今天课文中介绍的可不是我们平时见过的普通飞机,而是航天飞机。   
    (2)板书课题:15  航天飞机
    (3)质疑:看着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什么叫航天飞机?它跟普通飞机有什么不同?)
    (4)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心中的疑问一定能得到解决。
    2.初读课文,理解脉络。
    (1)四人小组自学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银色飞机几次看到航天飞机?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②自学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脏、着"的读音。
    ③读通课文。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略)
    3.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盘旋、访问、对空长叹"的意思。
    (2)银色飞机为什么对空长叹?
    (3)教师点明:以上是银色飞机的性能。
    (4)练习朗读。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庞然大物、忙不迭、一掠而过、羡慕、惋惜"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单元学习提示所教给的方法学习第2段,了解航天飞机形状、飞行速度和用途。
    3.感情朗读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对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看拼音写词语:
    xiàn  mù   wǎn  xī  tuán  jù   páng  rán  dà  wù    huī  fù
    (       )  (       )  (      )  (                 )  (       )
    (2)齐读第1段。
    2.学习第2段。
    (1)自由读课文第2段。思考:银色飞机看到航天飞机为什么先感到羡慕,后又感到惋惜?
    ①"惋惜"用换词法解释一下。
    ②比较句子,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他能飞出大气层,对这一点,银色飞机很羡慕。
    他能飞出大气层,对这一点,银色飞机羡慕极了。
    "飞出大气层"令银色飞机羡慕,还有什么值得它羡慕呢?
    ③结合课文理解"庞然大物、忙不迭"等词的意思。
    ④指导朗读。
    (2)出示:银色飞机为结识了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
    ①理解"为……而……"(换词法理解)
    ②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用"为……而……"说话。
    银色飞机为-….而自叹不如。
    银色飞机为……而感到惋惜。
    银色飞机为……而……
    (3)感情朗读对话。(自由练习,分角色朗读)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4、5、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段,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第二次对话。
    2.读懂课文,归纳出航天飞机的特点与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自由读第1、2段,思考:航天飞机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学生讨论,归纳。(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特点与作用)
    2.学习第3段。
    (1)默读第3段,思考:航天飞机返回地面的途中,银色飞机见到了它,为什么会感到惊喜?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①同桌分角色练读。
    ②指名读、评议(抓住对话前的提示语指导朗读),要结合理解"惊喜、自豪"的意思。
    ③分角色朗读。
    (3)从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的对话中了解到航天飞机有什么特点?(能去能回)
    (4)质疑讨论:题目是写航天飞机,为什么却在文中写到了银色飞机和火箭呢?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7题。

电子娃娃乘车记(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地、有顺序地口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感受互相帮助的社会新风尚。
过程:
一、明确说话内容和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1、说话内容是口述一件事。
2、说话的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部分讲的具体点;意思连贯,语句通顺。
二、听说尝试,听后讨论。
三、自由说话练习。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地句子;能在制定的句子中,正确辨别和选用音近字或形近字;能把同类词语进行逻辑归类。
2、能给句子加上顿号、逗号和句号。
3、能照样子把前因后果的句子改为前果后因地句子。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完成1——4题;
第二课时:完成5——7题。




1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从课文中找出"怀疑、约定、讽刺、轻蔑"等词语的近义词。
    2.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要办好事情,应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的情况,合理地使用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田忌赛马转败为胜所说明的道理。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1)课题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大将田忌的一件什么事?
    (2)既然课文是写赛马的,请你想一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根据推想听课文录音,找一找自己的推想在课文中有没有,是怎样的?
    (2)自学课文。
    ①字词教学。
     读生字新词、正音:  讽    蔑
    字形分析:忌(己)    蔑(戍)    丧(下面不要多一撇)
    ②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根据课后第3题,给课文分段。
    读题;自由读课文,分段;交流,并说说理由。
    3.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填表((作业本)第6题"第一次比赛"部分)。
    (2)田忌为什么三场皆输?
    (3)败了的田忌是怎样的?
    ①从课文中划出描写失败后的田忌的词句。
    ②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的意思。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1、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17自然段,懂得遇事应仔细观察,多动脑筋,科学地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分配力量。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回顾:第一次比赛,田忌为什么三场都输了?
    (出示小黑板,用马的图片摆出第一次赛马的情形。)
    2.学习第13-17自然
    (1)自由读第13-17自然段,思考:孙膑出了什么好主意使田忌在第二次比赛中获胜?
    (2)请学生上台动手摆一摆,调一调马的出场顺序。
    (3)让学生想想摆摆,除了这种调换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摆法能使田忌取胜。
    3.学习第3-12自然段。
    (1)默读第3-12自然段。讨论:孙膑看到的哪两种情况是他想出办法的根据?为什么?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和齐威王骄傲自大的样子是孙膑想出办法的依据。)
    (2)看到这两种情况,孙膑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对田忌说的?同桌分别扮演孙膑和田忌,再现人物的对话。
    (要读好有关孙膑的话,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胸有成竹"。)
    (3)让学生根据提示语,分角色朗读对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1.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要办好事情,就应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地使用力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出示投影:简要地说说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
    2.学习第18自然段。
    说说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合理分配力量)
     3.学习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1)划出原句读,说说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用本文中的内容造一个句子。
    例:胸有成竹--孙膑观察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就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转败为胜--孙膑替田忌出主意,让他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使得田忌在第二次比赛中转败为胜,赢了齐威王。
    (3)独立造句。
    4.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7题。
    5.课后延伸。
    学了课文,你最喜欢孙膑的哪一点?如果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孙膑这个人,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本书--《上下五千年》。


17  密林怪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埋伏""顺从"的近义词。
    2.能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3.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一段,理解"深山密林、不翼而飞"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出示课题:17  密林怪客
    什么是"密林"?(结合理解"深山密林、边防")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讨沦,归纳:①怪客是谁?②怪客是怎样被发现的?③怪客干了什么怪事?这件事的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识记字形。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1。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检查自学。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潜、侦、缩、蹿、 梭),记住字形,重点指导(缩、津、窜、逮)。
    (1)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比一比,口头组词:
    炊(    )  蹿(    )  帽(    )  驻(    )  潜(    )
    吹(    )  窜(    )  冒(    )  住(    )  替(    )
    (4)质疑问难。(通过讨论筛选出重点研讨的问题)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按课后问题4的提示,给课文分段(交流反馈)。
    6.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怪事发生在哪里?怪事怪在哪里?
    (2)讨论、交流。
    ①怪事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密林深处的边防军驻地)
    ②怪事怪在哪里?(板书:接连几天、都、奇怪、不翼而飞。)
    理解"不翼而飞"
    A  查字典理解"翼"的意思。
    B  什么是"不翼而飞"?课文中是指什么?
    ③谁能读出奇怪的语气来?(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军驻地出现怪事。(板书:出现怪事)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第2-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等词语的竟思。
    2.感受边防战土爱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潜伏、侦察、静悄悄、启明星、紧缩、左顾右盼、一拥而上、
    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眼疾手快、温顺
    (1)这件怪事到底是谁干的呢?这引起了边防战士的注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好吗?
    1.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
    (1)默读第二段,按照"潜伏侦察、发现怪客、围捕怪客"找到相应的自然段。
    (2)研读"潜伏侦察"。
    ①轻声读写战士们潜伏侦察的部分,划出说明战士们潜伏侦察非常艰苦的词句。
    ②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环境恶劣,侦察的艰苦。
    板书重点词语(戴防蚊帽、耐心等)。
     ③朗读指导。
    (3)研读"发现怪客"。
    ①齐读第4自然段,抓住词语"紧缩",读好最后一句话,读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②默读第5自然段,圈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
    ③讨论。
    板书重点词语。(睁、左顾右盼、跳、一拥而上、掀开、抓着、抢着)?  联系上下理解"一拥而上、津津有味",动作理解"左顾右盼"。   
    引导学生了解竹架上的饭不见的原因。
    (4)研读"围捕怪客"。
    ①指名读,哪句话表现战士勇猛的样子?理解"一跃而起"。哪句话表现猴子机灵的样子?理解"穿梭"。
    ②感情朗读。
    (5)朗读课文第二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战士经过潜伏侦察,终于发现了怪客。板书:发现怪客。
    3.学习第三段(第7-8自然段)。
    (1)其他猴子跑了,可有一只小猴子却被战士逮住了。出示句子:"班长眼疾手快,一把把小猴子逮住了。"联系上下文说说"眼疾手快"的意思。
    (2)默读第三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3)划出说明战士们精心喂养、护理小怪客的词句。
    (4)读读议议,体会战士们对小猴子的爱护之情。
    (5)除了喂养、护理小猴子,战土们对小猴于的爱护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出示句子:战土们理解小猴子的心情,把它送回了竹林。
    "小猴子的心情"是指什么?战士们把小猴子送回竹林说明了什么?
    (6)齐读第三段,小结:战士们精心喂养小怪客,并把它送回竹林。板书:喂养怪客。
    4.学习第四段(第9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当被送回竹林的猴子带着一大群猴子再次来"做客"时,战士们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中看出来?
    (2)出示句子:看到这情景,战土们乐得脸上像盛开的山茶花。
    ①"这情景"是指什么?
    ②把什么比作了山茶花?说明了什么?
    (3)齐读第四段,小结,板书:引来怪客。
    5.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我们要向边防军叔叔学习什么?
    6.作业:完成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11: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