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②“原来”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程度,与课文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齐读本段。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五彩池有什么神奇之处?(五彩池的数量多,大大小小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五彩池的形态各异,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大小、深浅对比强烈鲜明;池水显出多种不同的颜色,色彩瑰丽。)
2.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神话传说中的瑶池,人们是见不到的,而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则是人们可以亲眼见到的。开头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只是人间的五彩池的陪衬,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
(五)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中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出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金黄色、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预习第12课。
13、会说话的灯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仿效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顿号。
3.能正确、沈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懂得课文用"灯的语言"所介绍的各种灯的作用以及跟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各种灯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各种灯的作用,以及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交叉""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段,理解内容。
3.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明确任务。
(1)揭题:会说话的灯
(2)看到课题,你觉得奇怪吗?
(3)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懂得课文所介绍的这些灯是怎样跟人们说话的?它们告诉人们些什么?
2.整体人手,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灯?将它们一一划出来。
(2)这些灯分别是哪三个不同地方的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马路上、江面上、夜空。)
(3)文章按自然段归并法分为几段?
3.自学生字词,检查效果。
(1)明确自学要求。(投影出示)
①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②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③质疑问难。
(2)自学检查。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船舶( ) 桅( )杆( )
②形近字组词:
扮( ) 叉( ) 舶( ) 免( ) 桅( )
份( ) 义( ) 船( ) 兔( ) 危( )
③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交叉""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④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正音。
⑤质疑释疑。
4.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用"--"划出描写灯作用的句子。
(2)比较读一读,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灯能照明,美化环境,跟人们说话。
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运用关联词"不仅……还……"重在强调丁会跟人们说话。)
(3)仿写句子。
①启发、拓展思路:
老师教会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做人的道理)
能用"不仅……还……"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说吗?句子中要更强调哪一层意思呢?
(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科学知识,还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哩。)
那么能用"树木"的作用来说一句话吗?用上"不仅……还……"
②完成《作业本》第5题。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灯塔、闪射、测定"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2-4段,知道书上介绍的各种灯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听写: 交叉 船舶 桅杆
打扮 免得 相撞 (校对,订正)
(1)齐读第1段。
(2)明确学习任务:"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习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思考:"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用什么说话?
(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
(2)完成《作业本》第4题"马路上"这部分的填空。
(3)用"在什么地方--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来说说"指挥交通红绿灯"的作用。
(4)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3-4段。
(1)自学点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课文第3 -4段。
(2)自学。
①默读第3-4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江面上"、"夜空"这两部分的填空。
②用"在什么地方--什么灯--发出什么信号--告诉人们什么"连起来分别说说各种灯的作用。
③研读第3-4段,体会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3-4段。
(3)检查自学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