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3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①读句子,想:句中把( )比作( )。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找出ABB式的词语,井把它读好。 (其中"湿漉漉""黄澄澄"中的叠字念第一声。)指名读第2自然段,评议。
②选读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简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姑娘着急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自由试读呻指名读一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苹果倒翻后,一群孩子路过这里,他们是怎么做的? (用"--"划出)
②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划出姑娘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于,用"="划出写孩子语言的句子。)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练呻分角色读呻齐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还有哪些人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四人小组交流。
②请2--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③"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5)朗读l-4自然段。
5.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6.完成《作业本》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l.学懂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那一筐大 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会仿写ABB式的词语。
3.会用"仿佛"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出示最后一句话。边读边想:"这小小的旅行"是指什么?"闪着亮晶晶的光芒"又指什么?
(3)感情朗读。
(4)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为乐的赞歌。它会唱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同桌讨论一集体交流。
2.总结全文。
(1)教师简要小结。
(2)讨论:"捡苹果""助人为乐""雨中"哪个课题最合适,为什么?
3.指导用"仿佛"造句。
(1)明确要求:用"仿佛"写比喻句,要写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2)填空:天空中,许多闪闪的星星,仿佛--。
(3)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评议后写下来。
4.仿写ABB式的词语。
(1)抄写文中出现的ABB式词语。
(1)仿写。(如:绿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乐呵呵、黑乎乎、亮闪闪等。)
5.完成《作业本》第5、7题。
8、飞机遇险的时候
【内容提要】
本文写的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事迹。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小节):写周总理到重庆去,同行的有工作人员,还有小扬眉。
第二段(第2小节):写飞机遇到寒流,情况十分严重。
第三段(第3小节):写周总理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
第四段(第4小节):写同志们关心周总理,周总理关心大家的安全。
第五段(第5小节):写飞机脱险。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周总理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在生命危急关头首先想到别人以及对革命后代深切关怀的伟大精神。
【写作特点】
本文是按照“飞往重庆、遇到寒流、让出伞包、关心大家、飞机脱险”五层意思写的。每段一层意思,一层一层联系得很紧密,叙述了飞机遇险到脱险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读懂课文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鼓励”、“欢腾”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懂课文每段话的基础上,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
(二)练习用“鼓励”、“欢腾”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指导书写笔画多和容易写错的字。
(二)指导学生用“鼓励”、“欢腾”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并初读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按要求查字典完成第一次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正音。
本课共16个生字。其中“庆”、“桨”、“僵”、“衡”、“舱”、“融”、“腾”都是后鼻韵音,要注意读准。
“着”是多音字,可出示多音字组词,加以巩固训练。
2.指名分析字形结构,重点指导:翼、衡、械、融这四个字。
“翼”字让学生组词:机翼。
(1)什么结构?(上中下结构)
(2)注意书写:上面的“羽”字头,在书写时不带“钩”。
“衡”,让学生组词:平衡。
(1)什么结构?(左中右结构)
(2)中间部分怎样写:(中间是“ ”不是“鱼”)
“械”
(1)读准字音xi8,组词:机械师。
(2)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3)右边的第三笔和第四笔一样吗?
“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