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 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 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 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准备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四、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 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 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思考
1、 丑小鸭的丑什么意思?
2、 丑小鸭长大以后成了什么?
四、学习第1段
1、 自学该段生字
2、 自读课文
A、 说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B、 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
3、 朗读指导
4、 填空
嘴(大大的) 腿( 的) 样子( 的)
五、学习第2段
1、 自读,思考:你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2、 填空:()的丑小鸭
3、 朗读指导:孤独、可怜
六、作业
1、 齐读1、2段
2、 给多音字注音
等待() 待()会儿
模()样 模()糊
3、 课作2、3
4、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 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 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二、 学习3-4段
1、 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 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表
来到哪里 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 野鸭()
()里 小鸟()猎狗()
()丛中 天气()
3、 再读课文3、4段,继续填表(接上表右边)
丑小鸭怎样做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4、 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 学习5、6段
1、 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 自读,学习生字
3、 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 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 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 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 学习第6段
A、 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 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 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 作业
1、 课作5
2、 齐读3-6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背诵、默写5、6段
2、 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课作1、2、3
五、 理解、学用“极了”
1、 课作4
2、 体会“极了”的意思
3、 用“极了”说一句话。
六、 背诵、默写5、5段
1、 背诵
2、 默写
3、 同桌互批
4、 订正
三、总结明理
1、 齐读全文
2、 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大家读《丑小鸭》的故事?
3、 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吗?为什么?
4、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常常不受人喜欢,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5、 假如,我们班上有只丑小鸭,学了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为什么?
6、 小结
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 一份爱心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第四册教材中曾学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课,写的是一位少先队员天天接送一位言人,把爱心奉献给残疾人。《一份爱心》是写“我”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如数捐给灾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教学时,可结合1998年夏,我国南北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与洪魔作斗争的情景以及全国上下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场面。还可以结合《雷锋日记》运行教学。
这是篇选学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可放手让学生学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2.教材特点
《一份爱心》记叙了“我”从电视里得知江南大地遭受洪对袭击,心里很不平静,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感人故事,表达少先队员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共分为三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洪水袭击江南大地,造成重大损失,“我”心里很不平静,决定向灾区捐款,并得到了妈妈的支持。这一段叙述了“我”心里很不平静的原因: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激起了“我”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事情的起因。
第2自然段写“我”抱着储蓄罐,来到募捐站捐款,受到了叔叔的称赞。文章与第1自然段一样开头点明时间。这段文章写得很具体。准确,是本文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子比较,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写准确。
第3自然段写“我”为这“爱的奉献”而高兴。“回家路上”点出了“捐款以后”这个隐含的时间。回家的路上,“我”脚步特别轻快,哼起了最喜欢的歌。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含蓄,以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