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        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        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        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准备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四、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        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        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思考
1、        丑小鸭的丑什么意思?
2、        丑小鸭长大以后成了什么?
四、学习第1段
1、        自学该段生字
2、        自读课文
A、        说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B、        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
3、        朗读指导
4、        填空
嘴(大大的)  腿(   的)  样子(   的)
五、学习第2段
1、        自读,思考:你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2、        填空:()的丑小鸭
3、        朗读指导:孤独、可怜
六、作业
1、        齐读1、2段
2、        给多音字注音
等待()   待()会儿
模()样   模()糊
3、        课作2、3
4、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        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        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二、        学习3-4段
1、        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        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表
来到哪里        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        野鸭()
()里        小鸟()猎狗()
()丛中        天气()
3、        再读课文3、4段,继续填表(接上表右边)
丑小鸭怎样做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4、        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        学习5、6段
1、        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        自读,学习生字
3、        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        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        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        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        学习第6段
A、        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        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        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        作业
1、        课作5
2、        齐读3-6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背诵、默写5、6段
2、        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课作1、2、3
五、        理解、学用“极了”
1、        课作4
2、        体会“极了”的意思
3、        用“极了”说一句话。
六、        背诵、默写5、5段
1、        背诵
2、        默写
3、        同桌互批
4、        订正
三、总结明理
1、        齐读全文
2、        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大家读《丑小鸭》的故事?
3、        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吗?为什么?
4、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常常不受人喜欢,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5、        假如,我们班上有只丑小鸭,学了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为什么?
6、        小结
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 一份爱心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第四册教材中曾学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课,写的是一位少先队员天天接送一位言人,把爱心奉献给残疾人。《一份爱心》是写“我”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如数捐给灾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教学时,可结合1998年夏,我国南北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与洪魔作斗争的情景以及全国上下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场面。还可以结合《雷锋日记》运行教学。
    这是篇选学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可放手让学生学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2.教材特点
    《一份爱心》记叙了“我”从电视里得知江南大地遭受洪对袭击,心里很不平静,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感人故事,表达少先队员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共分为三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洪水袭击江南大地,造成重大损失,“我”心里很不平静,决定向灾区捐款,并得到了妈妈的支持。这一段叙述了“我”心里很不平静的原因: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激起了“我”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事情的起因。
    第2自然段写“我”抱着储蓄罐,来到募捐站捐款,受到了叔叔的称赞。文章与第1自然段一样开头点明时间。这段文章写得很具体。准确,是本文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子比较,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写准确。
    第3自然段写“我”为这“爱的奉献”而高兴。“回家路上”点出了“捐款以后”这个隐含的时间。回家的路上,“我”脚步特别轻快,哼起了最喜欢的歌。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含蓄,以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能正确读出注拼音的生字,能理解“袭击”、“捐助”、小心翼翼”、“奋不顾身”、“赞许”、“奉献”等词语,读懂相关的句子。
    2.通过比较,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通过朗读,欣赏写得好的句子。
    3.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通过理解词语意思来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生字组成的新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爱的奉献》录音带。有条件的学校可放1998年夏洪水席卷中国大地,军民奋力抗洪的片断。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袭击”、“捐助”、“小心翼翼”等词的意思,读懂相关句子。
    3.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对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揭题,读题。
(2)讨论:什么叫“爱心”?课文是写谁对谁献上了一份爱心?为什么要献上这份爱心?
(3)教师播放或介绍1998年夏洪水袭击祖国大地,军民奋力抗洪的录像片断。
    2.自学课文。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本文是选学课,主要靠同学自学为主,大家要用这个单元我们学到的“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方法,在自学中加以运用。
    ②能正确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③读通句子。
    ④结合揭题谈话的问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词语认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正音。
    (3)回答思考题。
    4.再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1)教师板书重点词(略)。
    (2)学生轻声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并划出不理解的其他词语。
    (3)师生共同讨论重点词的意思。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讨论。
    5.读懂句子。
    (1)用“……”划出有下列重点词的句子。
    (袭击  捐助  小心翼翼  赞许  奋不顾身  奉献)
    (2)四人一组(前后两桌)讨论这些句子,要求:
    ①读句子。
    ②理解这些词在句中的意思。
    ③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3)全班交流分组学习情况。
    (4)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和点拨。
    6.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人感动?(读后讨论)
    7.课堂练习。
    (1)据义定词:
    ①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   )
    ②不计回报,恭敬地交付。(   )
    ③做事非常谨慎,不敢疏忽。(   )
    ④认为好而加以称赞。(   )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心。
    3.懂得我们也应该向“我”学习,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读词语,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袭击    冲垮    搏斗    救灾    捐助
    呼唤    奉献    赞许    奋不顾身    小心翼翼
    2.朗读课文,思考:
(1)课后第(3)题。
    (2)“我”是怎样去参加捐款的?(找出相关句子)
①读一读这些句子。
②师生共同讨论。
    3.比较句子,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1)结合第(2)题的第(2)小题,引导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
我抱着小猪储蓄罐,来到募捐站。
      我抱着心爱的小猪储蓄罐,急匆匆地来到募捐站。
①说说这两句话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②第(2)句中带点词分别用来说明什么,
    ③用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或说明了什么?)
    (2)用上述方法比较下列句子。(分小组进行)
    队伍向前移动,轮到我了!
    长长的队伍向前移动,终于轮到我了!
“……全捐吗?”叔叔问。我点点头。
    “……全捐吗?”叔叔问。我使劲地点点头。
    ①分组讨论。
    ②检查讨论情况,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4.指导朗读,激发爱心。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4题。
    (2)讨论:哪些句子写得好?(不必强求统一)
    (3)读一读这些句子。
    (4)指名朗读自己觉得读得最好的句子。
    (5)师生共同评议。
    5.朗读全文,汇报学习课文的收获。
    (1)师生串读全文。
    (2)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
    ①学了课文有什么感想?
    ②除了向灾区献爱心外,还有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可以献爱心?
    (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当努力去帮助他,献出自己的爱心。特别是学校有些同学家境比较困难,交不起书费,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他们安心读书。)
    6.播放《爱的奉献》。



□ 一件好事(习作训练)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这次习作是命题作文,是继前面的看图作文和观察作文的基础上,继续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从看图习作到学习范文习作,要求更高一步。要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审题。选材。
    2.教材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这次习作的题目和范围。题目是《一件好事》,写谁做的好事,在什么地方做的好事,有哪些好事可以写等,在教材中都简要他说明白了。教材第二部分,是一篇习作范文糙J嘛妹回家》。这篇范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借鉴。教材第三部分,向学生提出了这次习作训练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目标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自己做过或见过的一件好事,注意句子要通顺,连贯。
    2.鼓励学生做好事,热情帮助别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将好事的经过部分写具体、写详细。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发生在身边的好事。
    四、教学准备
课前鼓励小朋友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小黑板上准备好写作要点。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要求,学习范文,初步明确怎样来写一件好事。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揭题。
(1)上一次习作我们写的观察作文——洗手帕,谁能说说我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今天我们也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一件好事。
    2.学习第一部分。
    (1)小朋友在校内、校外一定做了很多好象你能把自己做过的或看到另啪同学做的好事说给大家听听吗?(可让学生先自由读第一部分内容后再说)
    ①四人小组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好事。
    ②指名说。(教师将好事的名称板书下来)
    (2)鼓励、表扬做好事的学生和善于观察的学生。
    3.学习第二部分。
    我们怎样来写一件好事呢?先请同学们学习一位小朋友是怎样写自己所做的一件好事的。
    (1)自学范文,弄清下列问题:
    ①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好事,
    ②这件好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是哪些人做的好事?
    ③她俩怎样发现迷路的小妹妹,又怎样帮她找到家?
    (2)按上述要求逐个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在回答时要让学生相互评价、纠正)
    (3)引导学生学习重点部分:“怎样送小妹妹回家的?”(先问哭的原因——再问清地址——提出建议——找到小妹妹的家)为什么这部分要写得这么详细?
    4.总结写法。
    (1)学了这篇范文后,你知道怎样写一件好事吗?
    (2)出示小黑板,齐读写作要点。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起因——经过——结果。
    ②要把经过部分一步一步写具体,写清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连贯他讲述一件好事。
    2.能有顺序地写一件好事。
    (二)教学过程
    1.复习《送小妹妹回家》的写作方法。
    2.提出要求。
    (1)明确只能写“一件”好事。
    (2)要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句子要通顺、连贯,事情经过部分要写具体。
    3.说说自己准备写一件什么好事。将第1课时讨论的题材进行筛选。(如:扎扫把、补图书、给同学补课、给××送伞、扫楼梯,帮阿姨照看小孩、帮邻居收衣服……)
    4.说说怎样写这一件好事。
    (1)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干什么?
    (2)重点说“怎么干”。(这部分可让学生自由说,分组说,指名说,学生互评,纠正。)
    (3)事情结果怎样?
    (4)将三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5.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反馈、指导)
    6.及时讲评。(将巡视中发现有代表性的毛病让学生评议,修改;将选材、表达上较为优秀的习作当众朗读,以便示范领路,给予借鉴。)
    7.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及时修正。
8.同桌互相阅读,修改。
    9.誊抄清楚。



练习6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给句子正确的加上冒号和引号。
4、能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那几句话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5、能有感情的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给句子正确的加上冒号和引号。
教学过程:
一、        第1题。
按拼音读准音节,再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让学生给另一个读音组词。
二、第2题。
    1、明确题意后,让生识别句子中的错别字。
2、说说为什么这是错别字,正确的字该怎么写,最后写下来。
三、        第3题。
让学生说说,然后写下来。
四、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为什么在这些句子中要这样加,以巩固冒号和引号的使用方法。
五、第5题。
读懂句意,找出一对反义词,并说说理由,然后写下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那几句话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第6题。
    1、自由读,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独立思考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第几句到第几句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后,再写下来。
二、第7题。
    1、读通短文,明确短文下面提出的要求。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复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19、我们的教室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8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划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3.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按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教室内的陈设。
6.体会小作者对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喜爱心情,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中间”、“前面”、“墙上”、“左上方”、“后面”等都是表示方位的词语,用了这些方位词,教室内的陈设就一清二楚了。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时,要找准方位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比喻句的含义,特别是“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含义较深,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2.学习生字。新词。
    3.读课文1一3自然段,学习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能说说我们的教室是怎么样的吗?(指名说说某一点)
如果像刚才小朋友那样介绍我们的教室:一会儿说课桌,一会儿说日光灯,一会儿说讲台,别人听了明白吗?
虽然我们天天坐在教室里,但要把教室有条理地介绍给别人,看来还挺不容易的。
    2.感知课文,揭题。
    (1)引人:有个小朋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教室,我们听听他是怎么介绍的。
(2)教师朗读或听课文录音。
    (3)他介绍得清楚吗?有条理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我们的教室。(板书)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一记字形。
    (2)划好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不理解的打上问号。
    (3)想一想:小作者所介绍的教室里有些什么?它们各放在哪里?
    (4)读读单元提示,想想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词语,注意正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各段介绍了什么。
    (3)读单元提示,说说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什么。(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5.学习第1自然段。
    (1)理解“宽敞”的意思。
    (2)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要读出高兴。赞赏的语气,两个“又”均读重音。
    6.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句。读准多音字“数”,并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比较起来最突出)
    (2)齐读第二句。理解“中间”一词是方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学生划下“教室中间”这个词语。
    (3)用高兴、赞赏的语气读这一段。
    (4)填空:(   )的课桌椅。
    7.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段中的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订正。(课桌前面墙上、黑板正上方、黑板右上方。)
    (2)尝试作业。
什么地方        有什么
课桌前面墙上       
黑板正上方       
黑板右上方       
    ①填好表格,集体评议。
    ②对照课文插图,按方位说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3)感情朗读,加深对方位词的印象。
①师生对读:教师读表示方位的部分,学生接着读。如:
师:课桌前面雪白的墙上——     生:有一块长长的大黑板……
    ②男、女生对读。
(4)理解比喻句:“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①从本段中找出比喻句,读一读。(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比喻句)
    ②思考: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这个比喻句的后半句“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是什么意思呢?(练习本段第2句进行思考)
④“种子”前面加上“希望”二字,是什么意思?
⑤教师指导整个比喻句的意思:同学们通过黑板,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好本领,长大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5.齐读本段课文,小结学法。
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8.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题。
    (2)抄写词语。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2.摘抄比喻句,体会它的用法。
    3.巩固字词,练习用“又……又……”写句子。
    4.能按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教室内的陈设。
    5.让学生体会良好的学习环境,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字词。
    2.回顾学法。
    (1)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那一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2)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怎样阅读?
(3)小结: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学习第4自然段。(仿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本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段中的方位词。     (2)采用引读法,理解本段内容。
    师:课桌后面的墙上有——
生:(读本段第1、2句)
师:“学习园地”内有哪些栏目,小读者对这些栏目的态度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生:(读本段第3句)
    (3)指导学生弄清“学习园地”和“作文苗圃”。“学习小顾问”等栏目的关系。
①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找到“学习园地’”中的有关栏目。
    ②指导学生说:“学习园地”里有“作文苗圃”、“学习小顾问”等栏目。
    (4)理解比喻句:“在这里展出的优秀作业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
    ①从本段中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②这一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比喻句中的“这里”指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4.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讨论问题。
    ①“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中的“这样的教室”指的是什么样的教室?
    ②“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心情怎样?
(2)指导朗读,读出“多么幸福”的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介绍“我们”的教室的。
    6.指导按方位顺序说说我们教室的陈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里的某一面(或某一角)有些什么。
    (2)明确要求:按方位顺序有条理他说。
(3)指名优等生说,集体评议。
(4)同桌对说,互相评议。
    (5)我们的学习环境怎样?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怎么样?
    7.作业指导。(《作业本》第5题)
    “我们的教室又宽敞又明亮。”练习用“又……又……”写句    子。
    (1)使学生明确:这个句子可分成“我们的教室”和“又宽敞又明亮”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讲的是“什么”,后一部分讲的是“怎么样”。
    (2)“又……又……”说明同一事物有两个不同方面的特点,如:“我们的祖国又美丽又富强。”
    (3)能仿照例句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什么,怎么样”。如:“图书室里的书又多又好看。”
    8.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4、6、7题。



20、三味书屋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       笔墨(mò  mù)       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        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       )  药(       )  幅(       )  历(       )
现(       )  约(       )  福(       )  厉(       )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        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 “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4.作业。



21、北京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通过《我们的教室》和《三味书屋》的教学,学生对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本课中类似的段落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第2、3、4自然段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内容来介绍北京的特色。第2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第3自然段介绍了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第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第5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课文第2自然段按方位东、西、南、北、中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2.第3自然段的理解及指导背诵。
    教学难点:1.本课中有些词语要借助课文插图进行理解。
    2.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句子较长,要注意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天安门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课文插图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并能按方位顺序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打出北京天安门的投影。
    (2)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吗?
(3)指名说,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观?
(4)我国的首都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我们今天要学习24课,(揭题)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北京城。
2.听课文录音,学生划生字新词,并标好自然段序号。
3.学生自学。
读课文,记字形,想词义,主要内容。
    4.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垂、颖。
(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如:汉白玉、华表、立交桥……
    (4)指名分段朗读,指导长句中的停顿。(长句中的停顿打“/”)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准多音字“都”。
(2)理解“首都”。(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6.学习第2自然段。
    (1)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3)理清本段内容。
    ①尝试作业。(板书出现,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反馈。
                              北面
                            (    )
                                |
                    西面      中央      东面
                  (    )一(    )一(    )
                                |
                              南面
                            (    )
    ②看投影说说广场周围有哪些建筑物。
    (4)读课文看图(或投影)欣赏各建筑物。
    ①读1一5句。
    a.从插图上指出:天安门城楼、金水河、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
    b.你能看插图有顺序他说说天安门城楼吗?
    c.打出“天安门城楼”的投影,体会它的庄严和美丽。
    d.齐读写天安门城楼的句子,体会庄严和美丽。
    ②读6、7句,打出“人民大会堂”的投影,说说自己的感觉。
    ③读8、9句,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投影,教师简要介绍。
    ④打出投影,指名比较具体地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5)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7.作业。
    (1)抄写词语。
    (2)划出方位词,(《作业本》第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指导长句中的停顿。
    (2)质疑。(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
    (3)利用投影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①读第1句。理解:这一句讲了北京的什么?“许多”一词说明北京什么很多?你能把这一句话改成用两句话来说吗,(“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北京有许多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再读这一句进行体会理解。
    ②打出北京市大街的投影片。说说大街是怎样的?(引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③打出立交桥的投影片。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立交桥四周有……,立交桥上……)b.谁还能说说立交桥有什么作用?(对便利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齐读课文4、5句。
    (4)小黑板出示课堂作业。(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课文第1句总的介绍了北京的(   )和(    ),第2句具体写了(       ),第3、4句具体写了(     )。
    (5)背诵指导。
    ①看投影读句子,记住第1句讲什么,第2句讲什么,第3、4句讲什么。
    ②看投影,背诵有关句子。
    ③看投影试背。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课文,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11: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