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3 11:29:00
|
只看该作者
▲ 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大家称赞。(也可以造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 老师称赞王英做了好事不留名。
▲ 李刚拾金不昧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六、 朗读全文。要求:
1、读好课文中的对话,表达自己对老张的敬佩之情。
2、思考→讨论。
(1) 课文中哪几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七、 课堂作业。
1、 练习词语搭配,见《作业本》第3题。
2、 把句子补充完整,见《作业本》第7题。
6、称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曹操,三国时代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冲,曹操的儿子,名仓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3岁。
2.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记叙了少年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曹操带儿子曹冲和官员们去看人家送他的一头大象。第2自然段写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引起了官员们对它“到底有多重”的议论。第3自然段写曹操不满意官员们提出的两种称象的办法。第4自然段写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具体办法。第5自然段写用曹冲设想的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个新词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语句中的作用。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之所以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4自然段的教学。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设想的称象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四、教字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教学第1、2自然段,弄清“称象”的起因。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1)文章写到了哪些人物?主要写谁?(2)讲他做了一件什么事?(3)自己拼读生字,不理解的用部首查字法从字典李查出意思。(投影显示)
3.检查反馈。
(1)讨论回答(1)(2)两题。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包括字音、部首、意思理解等。
(3)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4、教学第1、2自然段。
(1)指明朗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①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②为什么要称象?(投影出示)
(2)讨论回答。
①大象的样子从概括到具体的描写。讲解中注意区别“象”与“像”。进行“……又……又……“的句式训练。
②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象太大了,引起大家的兴趣;二是因为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对他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是很珍贵的礼物,官员们对大象的重量也议论纷纷。
(3)句式训练“谁带着什么人去干什么”。
(4)自由朗读1、2自然段,读出曹操的高兴、大象的高大、官员们的惊奇。
5、作业练习
(1)作业本练习1、2(1)、3。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知道曹操为什么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直摇头及曹冲称象办法的具体步骤。
2、能复述曹冲称象办法的具体步骤。
(二)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2)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于是曹操就问谁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官员们怎么回答的呢?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边思考:①区别“称”与“秤”。②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办法?③曹操听后是怎样的表情?
(2)讨论点拨。
由第③个问题深入到:“直摇头”说明了什么?理解“直”在语句中的作用,并体会为什么会直摇头。
3、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入。那到底有没有可以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呢?你从哪些话知道的?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开始至“我有个办法”处。通过“七岁”与“才七岁”的比较,理解“才”在文句中的作用。
(3)曹冲使用怎用的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请轻声朗读余下部分,并用铅笔标出余下部分有几句话。
(4)曹冲称象的办法可分几个步骤?每一步骤是怎样的?(边讨论边演示投影片)
(5)将曹冲称象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先通过投影显示“扶”着学生说,然后放手让学生说。)
(6)讨论:这办法好不好?为什么曹冲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