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8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看体质养生全文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看体质养生全文在线阅读
养生看体质
作者:孔令谦
第1节:养生看体质(1)

  1、“庖丁解牛”讲的不是杀牛,是养生
  “庖丁解牛”是庄子所讲的故事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其实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养生观念。而《黄帝内经》则为我们更清晰地刻画了一位“顺四时”的智者形象……
  ●《庄子》的养生观
  “养生”这个词比较早是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过,一篇文章是我们中学时候读过的庄子的《庖丁解牛》,文中提到庖丁在跟梁惠王的对话过程中,告诉他是如何宰牛的,在把整个过程跟他介绍完了以后,最后梁惠王和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这里面就出现了“养生”这个词。
  我们再往前面深入一层,则可以发现,“庖丁解牛”这个典故就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庄子就讲了“缘督以为经”的原则,也就是说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顺天道而从之,这是庄子养生观念的核心。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
  在《黄帝内经》的《灵枢?本神》中也提到了“养生”, “故智者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面提到的养生意思更为具体,更能让人有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顺四时而适寒暑”,这里的“顺四时”就是顺应春夏秋冬的各种变化;“适寒暑”就是说你要去适应自然界的寒热温凉,以及温差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第2节:养生看体质(2)

  “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和”这个概念。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活字印刷,就用非常宏大和令人惊叹的表演将中国的“和”字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了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按我们的理解,这句话强调的是首先你要做到心态平和,如果心态不平和,那么你吃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总之一句话,“养生首务在养心”。那么“安居处”又该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你住什么房子,比如说我今天住在一栋高级的别墅里,明天我却住的是一间陋室,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任何居住环境。
  “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因为中国文化的本源是阴阳,实际上中医很多重要的理论都跟这个相关,或者说中医所具备的一种模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模型。这么看来,我们人体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有一个阴阳的平衡。因此,《黄帝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指的是极端的两端往中间互补,也就是下沉的阴让它升上去,向外发散的阳要让它下降或收藏,使其平衡。回过头来看“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句话,实际上说的两个意思是,其一,通过求助于医生来达到一个身体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进行阴阳调节的过程;其二,是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以此来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过程。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三条就是养生的基本大法。
  2、“京城四大名医”家族的养生之秘

                  
第3节:养生看体质(3)

  古人为我们讲了养生的一个大体的原则,但是随着时代在变,现代人和古代人相比在体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养生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而且养生不等于治病,但是如果不注意保养,得了病吃再好的药也是不行的。
  ●随便敲穴位,小心尿血症
  我认为所谓“养生养生”,主要在于一个“养”字上。何谓“养”?从养生的概念和保健来说,与健身相比而言,它的内涵要宽泛得多。之前已经谈到了,养生不仅仅有社会文化属性,也有自然的属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审视它。
  而有的人对养生的理解,就是掌握一下方法,比如敲打一下经络,或者说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饮食,这就是养生了。实际上这仅仅是养生宽广内涵的一个局部,我们要说的是从一个宏观上来看养生。我对“养”的理解,“养”主要是“顺应”的意思。因此可以说养生实际上是一个顺应的过程。顺应什么呢?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从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针对目前社会上对养生存在的一些误区,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白,养生跟治病是两回事。因为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养生就是治病或者养生能够治病。其实这是不对的,养生可以防病,但不能说养生就是治病。而且不要用自己所学到的关于所谓养生的一点皮毛或一些形而下的东西,来治疗你身体上的一些疾病,这显然是不对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如今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懂点养生是必要的。但是存在一种什么现象呢?我可以说一个例子,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位老者,大概七十多岁。他自己从市场上买了一本关于养生的书,然后按照养生书上所说的方法,结合他本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去敲打他自己的肾腧穴。结果出现什么状况呢?敲打的后果就是这位老者尿血了。至于说他这种情况是不是敲打经络不好,我们在这里暂且不提,只是说千万不要拿着某条养生的方法给你自己胡乱治病。

                  
第4节:养生看体质(4)

  还有我周围的很多朋友跟我说,“你爷爷和你父亲都是名医,你们家一定有什么祖传秘方,只要把这些方子拿出来,我们就可以养生了。”我就跟他们说这种概念是错误的,至少在我们家没有一张秘方,所有的方子全是公开的。而且还得因人而异。说到秘方,比如说“不龟手”,它是一个用于外科的防冻的方子,但是就中医而言,它又是一个针对内科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概念。这就追究到中医的秘方,也就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因此中医秘方的精髓就应该体现在两个字上——变化。
  3、通宵打麻将,吃啥都没用
  ●通宵打麻将,吃啥都没用
  我周围的很多朋友跟我说,“你爷爷和你父亲都是名医,你们家一定有什么祖传秘方,只要把这些方子拿出来,我们就可以养生了。”我就跟他们说这种概念是错误的,至少在我们家没有一张秘方,所有的方子全是公开的。而且还得因人而异。说到秘方,比如说“不龟手”,它是一个用于外科的防冻的方子,但是就中医而言,它又是一个针对内科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概念。这就追究到中医的秘方,也就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因此中医秘方的精髓就应该体现在两个字上——变化。
  我跟父亲曾经在临床上给我们共和国的一个元勋看过病。因为他找我父亲看病已经有30年之久了,所以知道他有多种疾病缠身,而且身体始终不是很健康。但是就是在这么一个身体状况下,这位领导活到了91岁的高寿。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因为他工作压力比我们小呢?这显然不是。那是不是他吃的非常好呢?据我所知也不是这样,因为我跟父亲去他们家的时候,看到他吃的基本都是粗茶淡饭,跟普通人吃的也差不多。那为什么他能够活到如此高的年龄呢?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他讲究规律,这也是我们中医经常提到的, “三分药,七分养”。

                  
第5节:养生看体质(5)

  说到“三分药,七分养”,这个“养”字应该说就是养生,就是在这种大的概念中的一个环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两个相同的患者,有着相同的年龄和相同的体质,找的医生也相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两个人得到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糖尿病的患者,他说他一开始吃药很管用,到后来就慢慢没用了。是什么原因呢?在我跟他的接触过程中跟他聊起他的生活起居,得知他这个人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爱打麻将,而且打起麻将来睡觉都顾不上,最长连续打了40个钟头。我就跟他说,“你这样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生活规律,吃什么药都没用。”这也就解释了上面所提出的疑惑,即“三分药,七分养”。
  可以看出,这个“养”在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刚才还谈到了变化,为什么要变呢?因为时代在变,气候在变,我们人的体质结构、饮食结构也都在变,实际上中医也是一个在变化中不断寻求规律的一门学科。因为无论是养,还是治,还是防,都应该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非常精髓的基本原则。
  4、秃顶的罪魁祸首极有可能就是冬虫夏草
  把治病和养生混为一谈是相当危险的,病了就得去医院看。山里人心态更加平和贴近自然,所以相较城里人自然活的更长一些;缺什么补什么,一味跟潮流乱吃,小心身体受不了……
  ●城里人生活比不过山里人?
  当前养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来看,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把养生当作一种精神方面的追求。但是就当前养生的情形来说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第6节:养生看体质(6)

  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当时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一个直播节目,有一位女士通过热线把电话打给了我,听她的声音大概40岁上下吧。她在电话里说,她母亲今年70多岁了,因为家里在安装空调的时候跟她父亲吵了起来,然后忽然间她母亲感觉四肢没有痛感了,而且嘴角也发生了抽搐。她问我看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治,或者用什么养生的方法给指导一下。我就对她说,这可不是养生的问题了,这是犯病了得去医院看。其实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不少人把治病当成了是养生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次是在北京欧美同学会的讲座上,其中有一个会员问我,说他们这些会员基本上都是事业有成的人,经济生活水平非常好,而且还有这么好的条件能听不同的老师来讲关于养生的事情。但是,为什么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普遍没有生活在农村的或大山里的人寿命长呢?我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疑问。因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与自然离得就远,全被一些世俗的事情所困扰。而生活在农村或山里的人,在欲望方面虽然做不到无欲无求,但是他们毕竟更贴近自然,人与自然相合,与自然相顺。他们处在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自然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寿命。
  ●都是补药惹的祸
  我们中有些人的养生观念还仅仅是停留在表层上。比如关心说,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后天吃什么;然后买了一大堆书,就按照书上的指点来硬套自己。我认为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你吃什么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决定的,一个10岁的人,20岁的人,50岁的人,或者60岁和70岁的人,在饮食上一定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这么看来,必须先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类的人,自己的身体到底真正需要什么。

                  
第7节:养生看体质(7)

  有些人就说,我买点冬虫夏草吃,这个东西好,吃了肯定没有问题,对身体一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物以稀为贵,冬虫夏草也是这样,所以自然人们就认准了它。今天很多人有这么一种认识,说我吃了很多的营养品,吃了很多的好东西,那么就能够对我的身体有好处。其实,这种想法和观点是错误的。在人的身体的整个需求中,应该是你缺什么就吃什么,而不是任何所谓好的东西都容纳进你的身体,不是任何好东西都能治好你身体里的疾病的,这样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
  就拿感冒来说吧,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一个老年人,同样是感冒,但是我们给他们的用药是绝对不一样的,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同样的道理,养生也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和规律。
  5、养生要弄清自己的目的
  《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养生的第一要务是防病,防因情绪方面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饮食方面而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外感而导致的外感疾病。
  ● “三焦”——我们的脏腑容器
  养生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养生?其实说到底,养生的目的首先还是为了防病,防止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是养生第一要务,那么防的是些什么病呢?防因情绪方面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饮食方面而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外感而导致的外感疾病。
  这是从防病方面来讲的,同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人体的上中下三焦进行保养的一个过程。那什么是三焦呢?在这里的“焦”可不是烧焦了的那个焦,也不是焦点的焦。说白了,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三个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黄帝内经》上解释说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上焦心肺一条线,中焦脾胃一条线,下焦肝肾一条线,基本上养生的原则就是围绕这三焦而来了。

                  
第8节:养生看体质(8)

  大家也不要将这个上中下三焦给它物理划分了,实际上它的病是有转变规律的。所谓上中下三焦,实际上是来表明这个疾病的轻重缓急,也就是说不论是病毒也好还是病邪也好,只要它侵犯人体了,它会有说明这个病的深浅,并不是说病毒果真。侵犯了上焦、果真的侵犯了中焦,或者说病毒侵犯了下焦,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现在提到“三焦”,我把清代瘟病大家吴鞠通所列出的这个规律来介绍给大家,目的其实是希望大家有一个情形的、大体的认识,从中找出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再将这些原因还原到我们生活当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不良的生活起居,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情绪上的波动。
  ● “治未病”——圣人们的养生经
  当前养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是件非常好的事,这说明我们自我保护意识、自我健康意识提高了。在《黄帝内经》里边有篇文章叫做《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里边是这样讲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它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如果等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好比你渴了再去钻井,打仗了你再去铸造兵器,这样的话就已经晚了。因此养生的原则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叫: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才是关键。
  6、男人四十岁以后就得注意身体了
  女性生命是以七为单位,男性则是以八为单位。女性从三十五岁、男性从四十岁开始,身体状况就逐步下滑,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旺衰有直接关系,因此道家气功就有“藏精葆元”的说法。

                  
第9节:养生看体质(9)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衰老基本上有三个原因,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们应该来了解我们人是什么。对于人的理解,《黄帝内经》认为是“人与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我们人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的产物。那么既然是以“人与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要遵循天地之间的规律,人肯定也要有生壮老死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从生到长到壮再到老而死去。一般而言,完成这么一个巡回我们叫做天年。有人对天年的解释是一百岁,也有人对天年的解释是一百二十岁。现在一些学者也研究说天年指的是一百五十岁。其实不管是指多少岁,也就是说若是一个人能够无疾而终,能够活到这么一个高寿,这就是天年了。
  从养生学的角度上讲,影响我们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肾气的衰老,另外一个是五脏之气的衰败,最后一个就是人体的阴阳失衡。我们如果要想长寿,要想活到一个天年,就必须想办法延缓肾气和五脏之气的衰败,并尽可能维持自身阴阳之气的平衡。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边,对男性跟女性的“肾气”有非常清晰的一段描述:说我们人体的肾有一个自然的衰老规律。女性从七岁开始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岁,而男性则是从八岁开始一直到八八六十四岁。当然这是一个一般的规律。《黄帝内经》上它是这样讲的,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也就是说女性到了七岁的时候,她的肾气开始生长发育,也开始换牙齿,头发开始生长的比较旺盛,用来象征旺盛的生机。“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二七就是一十四,也就是十四岁的时候。天癸指的是经血,也就是说女性的初潮开始了。在这个情况下“太冲脉盛”指的是女性的这种经脉开始旺盛起来,“阴阳和故能有子”,即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是结婚的话也就可以生孩子了。当然,现在社会我们不主张这样,我们提倡晚婚晚育。生育是有一个最佳的年龄段的。

                  
第10节:养生看体质(10)

  从这个方面讲一直到五七,就是到三十五岁开始,“五七阳明脉衰”,我们人体还有一条经脉叫阳明脉,那么“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这个时候人体开始走下坡路了。
  肾气对于男性而言则是从八岁开始,“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那么这就不难理解了,也就是说男子从八岁开始发育旺盛,到十六岁就产生遗精现象,若此时结婚便可生育。男性一直到“五八肾气衰”,即从四十岁开始走下坡路。
  从内经上面,我们把男子跟女子的这种生理功能与肾气有直接关联而发生的这种规律叫做“七所八欲”,所以我们若能够懂得这个规律,也应该说就基本上掌握了人体肾气盛衰的这种自然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有效地找到适合于来保养自己肾气而不过早衰老的方法。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旺衰关系密切。可以说,一个人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故道家气功就有“藏精葆元”的说法。
  7、吃东西要“五色入五脏”
  说到养生,有一种说法,叫“五色入五脏”。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黄帝内经》中说:白色润肺,黄色益脾,红色补心,青色养肝,黑色补肾。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也就是说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同的。
  ● 青养肝——多吃梅子少喝酒

                  
第11节:养生看体质(11)

  如果喝酒的时候可以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能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肠胃、促进生长、排毒。
  ● 红滋心——苹果山楂抗疲劳
  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山里红、红心萝卜、桃子等。红色食品还可以起到减轻疲劳、抗衰老、补血、补心、祛寒等作用。
  ● 黄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
  像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黄色食品可以提供维生素A和D,抗氧化,促进排毒,延缓衰老。
  ● 白润肺——萝卜豆腐也可贵
  白色食品可以养肺,如牛奶、米面、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我们都知道,白色的萝卜等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可以润肺养肺,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安定情绪、润肺、促进肠蠕动都有很大的作用。
  ● 黒补肾——芝麻黑豆抗衰老\n  黑色是养肾的,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点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
  插图七:五色入五藏
  ●随季节——五色调养也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比如说夏季,有人说夏季应该吃红色食品。从理论上来说,夏天吃红色食品是对的,因为夏季是属于红色入心,这个时节应该养心。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这样的呢?比如说经络,经络顺畅,人体确确实实是可以健康,因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这些理论说起来都是正确的,不过在这儿我想要说的是,其实经络也是病毒传递的地方。我们可以把经络。理解成城市的交通网络。那么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是不是需要一个专业的管理体系、专业管理团队,甚至专业人员去维护它的畅通工作呢?毫无疑问,当然需要。

                  
第12节:养生看体质(12)

  四季养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漫长人生道路上息息相关的重要养生方式,也是最遵循天地人的自然法则。只要掌握了四季养生的规律,我们就能非常自如地经营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健康道路。
  8、血压一百八,还敢把山爬
  古人写书,尤其是经书,都是写得非常精粹,少有废话。像《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它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因为这里面的句子被提炼得非常精确,对其中的一些词汇和方法,可以说是很讲究技巧的。比如说针刺的“刺”字,推拿的“拿”字,我们普通人是不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奥秘、技巧和方法呢?显然是不可能的。严格来说,一个医生就是穷其一生的精力去研究《黄帝内经》,也不敢说对《黄帝内经》了如指掌。
  那么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不是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比如简单地学一下推拿的手法,选择一些认为比较适合的饮食等等,然后就可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了呢?我认为首先大家得明白一个概念,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而不是盲目地仅仅为了追求好的饮食、好的推拿按摩就可以了。
  到底哪些是养生的正确方法,有些人觉得要靠大量运动,有的人觉得要靠修心养性。其实这些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从古到今,我们有很多这样关于养生的实例,而且还都围绕着到底是要“劳形”还是要“修心”而展开。我们都知道大禹,欧阳修在一篇文章里怎么描绘他呢?他说,“大禹治水走天下,可谓劳其形”,应该说是已经累到极点了,但是大禹的寿命是多长呢?他活到了100岁。还有一位春秋战国的叫晏子的名人,晏子的修心应该是修到家了。他是“居于陋巷,和衣而卧,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外,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内,无动于心。按我们今天来看,晏子修佛也好,信道也好,反正就是非常虔诚了。就是这么一个人,无欲无求,那他一定应该长寿吧?但是晏子只活到了30来岁。

                  
第13节:养生看体质(13)

  有人就疑惑了:如此看来,那么“劳形”要比“修心”更能养生。但也有不少人也“劳形”,身体也累了,却因为劳累过度只活了二三十岁;有的人也因为修心养性而得到了一个高寿。所以说,“劳形”好还是“修心”好,不能一概而论,也是要根据特殊情况来定的。这就是中医博大精深之所在,而且还有个关键要素就是要因人而异。
  爬山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如果你让一个血压180的去进行爬山锻炼,当然会出问题。推拿也一样,现在满大街都是推拿按摩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正确的推拿。一个孕妇能推拿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当然不行。再比如说皮下出血症的患者显然也不能进行推拿的,这种情况下的还有什么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要推拿都得慎重考虑。
  养生不是说敲打经络好,然后就只管去敲打就好了。就像以前曾经出现过风靡全国的打鸡血,那么这个打鸡血后来就闹出了事情,有人就这样给打死了。因为打鸡血可能对当时的那个人好,但并不是对全国所有人都好。还有一段时间,全国人民都喝红茶菌,说喝红茶菌可以延年益寿。真的会这样吗?结果到后来也没人喝了。这些都是当时的人们信息不通畅,因而不明事理而盲目跟风的结果。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提高了,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加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更要真正地去了解什么叫养生,如何才能有效地去养生。千万不要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空谈什么养生,更不提倡一哄而起,看到别人去敲打哪条经络,你也去敲打哪条经络,这不是养生,这是杀生。

                  
第14节:养生看体质(14)

  因此,养生的问题得一分为二,要客观地去看待。
  9、七情六气:五脏的“晴雨表”
  “七情”是人的七种心理情绪,分别对应了人体的五脏,而“六气“则是天地六种不同的气候现象。通常“六气”对人体影响不大,“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才是人致病的根本原因。
  在《病同人异论》中还描述了有关“七情六淫”的情况,:“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所谓“七情”,指的是人体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分别是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绪状态,它们分别对应了人体内的五脏,即喜对心、怒对肝、思对脾、悲对肺、恐对肾,也可以说七情是五脏的“晴雨表”。
  那么什么又是“六淫”呢?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同时,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它们的变化特点,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于使人致病。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剧的暴热、暴冷等),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以上的这些我们统称为“七情六淫”,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那么这就是一个致病的因素,所谓“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或气体有强弱”,即身体有强有弱;“质性有阴阳”,即有的人可能是阴虚。有的人可能是阳虚,所以患病及治疗方法自然不同。

                  
第15节:养生看体质(15)

  10、北京人吃四川菜,不上火才怪
  人分男女,地分南北。四川、湖南和贵州人吃辣全国出名,他们那是为了排湿,因为盆地和山区潮湿。北方人辣吃多了就受不了。同样,每个人“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因此无论养生还是治病,都要因时因地。
  生长在南北的也会有所区别,这就是“因地制宜”的因素,每个人出生的那一瞬间,所受到的天地之间给你的这种禀赋是不一样的。像四川、重庆等地,他们吃一点辣的就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是潮湿之地,通过辣的东西把体内的湿气给排出体外。
  同样,作为北方人,如果要以四川、重庆等地的饮食结构当作自己的饮食结构的话,那一定会出问题的。因为北方人的那种体质是“寒逼于外,内郁于中”的,还主要是属于内热的,必须有自己的一套饮食方式和特点,这样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状况。
  所以说南北之间的地域差异造成了饮食上的差异也不奇怪了。
  徐灵胎还说,“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也就是说,人的性情有刚有柔,有的人脾气好,有的人脾气不好,那么他所犯的病,或者说因此而导致他自身的不适症状,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也就是说,有吃得好还是吃得坏的情况。有的人可能生活水平好一点,有的人生活水平差一点,饮食结构不一样,那么所形成的体质也是不一样的。更加上心境有忧劳和喜乐之别,加上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那么这个就是“病同人异论”的一个最精髓的方面。

                  
第16节:养生看体质(16)

  历代养生家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中医学认为,人要保持健康长寿,不但人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要维持相对平衡,人与自然也应保持协调统一。这就是中医学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学说。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是养生,或者还是治病,则会印证“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的情况。也就是说用一个方子去治疗一群病症相同的人,那一定是不行的。引申到养生方面也是这样,如果用一个方法,让全国人民都按此养生,显然也是错误的。
  养生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黄帝内经》中对养生的描述,主要从心情、饮食、顺应自然环境等方面论述的。那么有人问,它复杂的地方是什么呢?复杂的地方就是人。人就是一个庞大的小宇宙,如果想获得一个非常好的体魄,或者说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一些正确的养生方法,那么首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体质。
  11、琴棋书画以怡情,养生七法谨遵循
  书法上有一个词叫“力透纸背”,这里并不是说真的将力传到了纸的背面,而是说书写者将神、意、力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书法上。书法、音乐、绘画这些修养对养生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中医中的“七法”,如果能够和这些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对养生来说必然是大有益处。
  中华养生学集各种防病治病方法于一体,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甚至于与我们自己的这种修身修德相结合,它是集社会、集自然的。我们讲养生要有一个整体的思维,不仅仅要把它放在自然属性上,更应该以一种社会文化属性来审视它,也只有这样它才成为一个整体。

                  
第17节:养生看体质(17)

  实践证明,文化养生里边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大,可以通过一些文化的修养,来提高我们的情操。比如,两个人下棋可以颐安而乐,这就可以归在文化养生中。再举个例子,老年人离退休之后在家里练习书法或者绘画就是很好的文化养生。因为当一个人练习书法的时候他会全神贯注地将自己一身的注意力和精神放在笔尖上,这个时候就会气血筋脉通畅。其实这就是书法家写字为什么能做到“力透”,写字能够看出什么地方有力并不是只因为形好,而是写这个字的时候将神、意、力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于是也就出现了好的作品。通过生活经验我们发现,书法、绘画、音乐甚至是一些丰富自我的知识对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尤其是对于自身的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而这些也正是文化养生的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七法”,也就是养神、养气、居养、形养、食疗、药调和术养。
  养神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内容,此为养生之首务,所谓养生先养心。
  养气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疗为中医养生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其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调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第18节:养生看体质(18)

  术养是一种自然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导引、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属非介入或介入自然疗法。
  12、四十而衰,阴虚谁也逃不掉
  阴虚不是病,人到一定年纪随着身体的衰老,通常在40岁以后,都会有这种状况。但是如果保养不好,不能适时进补,极有可能造成糖尿病、中风等病症。根据一定的指导,我们自己也能够判断是否属于阴虚体质。
  ●阴虚谁也逃不掉
  从人体的自然规律来说,在你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过了四十岁之后,也会随着身体的衰弱而衰落。这是一个人的生长历程。人是肯定会阴虚的。为什么老年人走路的时候,走着走着就气短,这就是精血亏的表现。
  但是,在现代都市人群中,因为生活起居有很多问题。所以,阴虚到来的时间也许会提早。有的人四十刚过,或者是三十岁,甚至还有二十多岁的人,都有阴虚的。这都是因为生活不规律。熬夜的人就容易阴虚,自然安排你晚上睡觉,可是你不睡,肯定伤阴。也许人年轻的时候不在乎,但是时间长了就成了阴虚。
  阴虚不是病,是一种功能现象。保养好的人,阴虚来得可能慢一些,也许五十岁了才开始阴虚。
  阴虚能引起什么疾病呢?我们现代人常患的糖尿病,还有老年人中风、阴虚内热型高血压,都是因为阴虚而患的。阴虚的现象有许多,我们不能忽略。
  ●如何判断阴虚
  中医所说的肝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肝尖,它不是血肉之肝。因为中医把五脏是按照三元来划分的,那么首先叫“形之五脏”,就是我们自己能够看到的五脏;第二我们叫做“气之五脏”;第三我们叫“神之五脏”。中医对五脏划分是这么一个概念,比如肝开窍于目,若眼睛比较涩则可能是属于肝经内热,若头痛耳鸣则可能也是属于肝胆二经的。那么两肋胀痛它也是属于肝胆二经,大家不要害怕,这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肝脏的问题而是肝功能的问题,就是在功能性上边可能出问题了。那么从心上边来讲若心慌、心悸应该是属于心的问题。若食欲减退,不思饮食或者平时思虑过度则会伤及到脾。对于肺就简单了,就是咳嗽,干咳或者无痰或者是少痰,或者痰黏性发白而不是那种黄的。接下来我们看肾,是不是感觉到腰部有时候发酸、四肢无力。如果说有上述的这些症状同时又经常失眠而且年龄在四十岁以上且工作压力又比较大,经常熬夜,基于这样一个综合的情况即可断定为阴虚了。

                  
第19节:养生看体质(19)

  ●阴虚自测表
  养生是为了防病,那么,你就要找到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一些方法来规避。我们把人体大致分为三个类型:阴虚,;内热,脾湿。我有个自测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自测表上的情况,自测一下,看自己是否属于阴虚体质。
  阴虚自测表
  体质 特点
  阴虚 肝 肋胀隐痛,头痛目眩
   心 心悸而烦
   脾 食欲减退,便难、不成形,烦热
   肺 干咳、少痰、咽燥,皮肤干燥、瘙痒
   肾 腰膝酸软,耳鸣,健忘
  说明 年四十阴气自半,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久病伤阴
  13、滋阴清肺,科学饮食是关键
  经常喝酒的人必然阴虚,长期下去肯定会损坏胃黏膜。但是如果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喝,也不是没有办法补救。糖尿病也是长时间阴虚积累的结果,然而只要平时注意调节,防患于未然,糖尿病也是可以预防的。
  ●酒喝多了会伤胃
  关于阴虚体质的人的饮食,首先就要绝对避免吃辛辣刺激的温热性食品。像鸡肉、胡椒、辣椒、白酒这种刺激性的温热性食品,通通不要吃。吃什么能滋补肝血呢?其实,有一种东西是比较普遍的,无论沿海内地,都吃得到。那就是海蛎子,或者叫花蛤、海蛤。把它做成汤。方法很简单,就是要洗干净蛤蜊,让它把泥沙吐一下;少放点油,过一下油,然后放一点葱、姜和些许盐,炒一下之后加水,煮至少一个小时以上。喝这个汤就能帮助你入眠。
  中药里有一味药,叫石决明。石决明是滋补肝肾的,那么,针对肝肾阴虚的人,往往需要用这些药物来调整。大家还可以多吃一些鱼类,以水里的东西为主。另外,就要吃一些滋阴的新鲜蔬菜。

                  
第20节:养生看体质(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2: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