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陶渊明对柳与菊的喜爱,可适时让学生展示搜集的陶渊明的相关材料,感受他对悠然、恬淡的绿色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以教材中对杜甫的草堂的简单介绍和图片为凭借,抓住“一顷”这个学生不熟悉的地积单位想象竹子的种植面积之大,再加之花木种类众多,诗人生活的绿色环境足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朱自清先生的《绿》可以引领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这段描写的准确与生动,然后指导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阅读《绿》的原文,体会作家对梅雨潭的绿得几乎不知如何描写的爱。
2、学习“绿色空间”。
师:面对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妙的绿色,朱自清先生说:“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这是一种何等喜爱的心情啊!读一读“绿色空间”中的几段美文,你会更加被绿色所陶醉。
学生朗读前四段文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与同学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绿色养育着生命,绿色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印度有位教授对一棵大树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何呢?请大家默读“绿色空间”的剩余部分,想一想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研读后交流这组数字带给他们的思考。
3、学习“绿色期盼”。
师:大自然中的绿色无私地向我们提供着各种资源,可人类有时却不珍惜。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自己的绿色家园呢?自己小声读一读“绿色期盼”,想一想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学生读后全班交流谈收获。
四、扩展延伸,引向课外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与绿色有关的资料,这节课一部分同学展示了,还有许多同学没有展示的机会,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内容较短的可以读一读,内容太长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然后说一说自己的体会,也可以选取其中精彩的一部分读一读。最后说一说从小组同学的交流中有什么收获。
2、学生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收获。
3、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请大家看课题,如果老师现在还让你们谈对课题的感受,和上课开始时的感受一样吗?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4、师:是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收获,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课下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读一读,并将感兴趣的内容整理到小本本上。
五、课下作业
自己办一期“生命离不开的绿色”的专题小报。
让学生针对主题谈感受,可以引领学生以主题为线索,对一个单元的课文甚至是以前接触到的所有与绿色主题有关的文章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在回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通读顺是上好任何一种阅读课的基础,阅读链接自然也不例外,检查预习使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摸清底数,便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对于绿色记忆中的三部分内容,针对它们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都贯穿一个主线,那就是激起学生或是对这些文人墨客的生活、或是对他们的作品的兴趣,也就是以文学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同时在这部分的教学中适时给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搜集到的资料的机会,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而且从根本上体现阅读连接的主旨——链接课内与课外。
训练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
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指导实践。用实际行动建设绿色家园。
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课下搜集到的资料,能激发学生随时随地搜集资料的兴趣。同时教给学生交流资料的有效方法。
与第一个环节的针对课题谈感受首尾呼应,使学生在总结中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认识在提高。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10-19 10:43
口语交际:
请你来当设计师
丰润区第二实验小学 闫爱菊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逐步达到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出示配图和课本上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观察和朗读 。
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小区的绿化工程。
二、适时引导,诱发思考
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针对该话题,先让孩子们想一想怎样才算是对“空地”的合理利用?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再让同学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和同学合作商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一是要提出明确的说话要求,二是要巡视其间,进行适时引导。
三、创意发言,尝试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