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19、《小泽征尔的判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 引导学生认识“泽、欧、谱、谐、素、权、桂”7个生字,会写“欧、谱、棒、谐、素、弃、权、桂”8个生字,理解“欧洲、乐谱、指挥棒、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夺魁、判断、果敢、大师、试探”等词语。
   3 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准备:
   1 师生一起在课前收集关于小泽征尔的资料。
   2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他判断的对吗?……
   2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导入: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2 自学生字词。
   3 检测: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三、自由练读课文:
   1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默读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 交流初读收获。
    [回答问题时,之要求读出相关内容即可,同时检查、订正学生发音]
    ①看副板书,解答。
     (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
     指挥家大赛——决赛——面对国际大师——……
     他判断的对吗?
     最后一个自然段
     ……
    ②提出自己阅读中新出现的问题。
     (充分肯定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未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讨论:“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3、体会“只有……才……”的用法,并练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地判断。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在课文的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1959年,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很是平常。那么小泽征尔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被称为“果敢的判断”呢?让我们到决赛的现场去看一看吧。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思考题: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自学提示:①自己读课文。
         ②画出有关的语句,体会当时的情景。
         ③有感情地读一读。
   3、集体讨论: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让我们来一起交流。
     边读边体会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深化理解。
     “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
     启发:最后一个出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指导朗读,结合“世界一流”“国际水平”等词语,品味“全神贯注”的参赛态度。(可插入课后第三题)
     “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
     启发:此时小泽征尔能判断出什么?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启发:“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此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怎样想?在场的观众会怎样想?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设问:①此时的小泽征尔再三考虑些什么呢?
     同桌同学结合以上句子,填空说一说:指挥、乐队、乐谱,到底是谁错了?()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所以,一定是()错了。
        ②“坚信”换成“相信”好吗?为什么?
     集体朗读句子。
     过渡语:就这样,年轻的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脱口而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出示这句话)
     指名朗读、集体齐读。
     [如果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可插入对比练习]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4、理解最后一段:
    过渡语: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包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设问:“这种素质”指得是什么素质?
    板书:不附和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只有()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出示文字片)
  三、总结:
   1 总结语:小泽征尔面对着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做出了果敢的判断,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因而获得了这次指挥家大赛的桂冠。也正是这次比赛,使小泽征尔一夜之间成为欧洲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2 欣赏视频:
    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的舞台上。让我们通过屏幕来一睹这位世界著名指挥家的风采。(边放视频边解说)小泽征尔的指挥极富感染力,专家评价他的指挥艺术是“指挥台上的芭蕾”,“浑身都是音乐”。
   3 看到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你能说一句赞扬他的话吗?(可以写下来再说)
   4 齐读: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全神贯注”、“再三”写一句话。
   *3 继续收集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如图片、新闻等或听一听小泽征尔指挥的乐曲。




20、〈〈皮巧根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
1、(板书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2、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4、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2、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谁架了一座什么桥?皮巧根为什么要架 桥?
1、        是怎样架桥的?
2、        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3、        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4、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巩固练习
1、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3、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学生重点理解:第3 题是句子练习,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对带点词语的理解和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些词语,然后再造句。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用于形容人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再三:一次又一次,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多次反复,例如:他的病还没有痊愈,就再三要求出院上班。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1、补充资料: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混凝土: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泥、沙、石子和水按比例拌和成的,具有耐压、耐火、可塑性性能。
陡峭:本课指河岸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搭石》、《圣诞老人》。这两篇课文表现了“友善”的主题,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感悟文章中人物展现出来的美好心灵。       





21、《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三、总结升华: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22、《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高科技产生兴趣。
   2.展开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并把它介绍给大家。
   3.以推销产品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能通过想象设计新型玻璃,从而对高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
    掌握推销产品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作为华能科技公司业务部的经理将以《新型玻璃》一课对大家进行培训,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小小推销员,大家有信心吗?
  (二) 培训阶段:
  1.我们公司新开发了好几种新型玻璃,大家想了解吗?快点打开书,谁来读读第一段?其他人想想这是什么玻璃?它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板书: 名称     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    防盗玻璃自动报警
  2.我们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在推销这种玻璃时,遭到了客户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看投影。

  幻灯:推销实录
  [客户背景]
  一位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想要为修建中的一所医院购买病房需要的玻璃。
  [推销过程]
  推销员:嘿!我是华能科技公司推销部的业务员,我公司新开发了一种产品,名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客户:(表情)不满意地皱起眉头。
  推销员:这种玻璃的特点是可以自动报警,用到医院里简直太合适不过了。这种玻璃非常便宜,100元一平米,如果你们需要,可以找我。
  客户:(不耐烦地)太贵了!我们这里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玻璃,请你快离开这里吧!
  3.应该怎样做呢?谁来读一读“推销方法启示”?其他人想这四条中哪一条最重要呢?
  幻灯:推销方法启示
  (1)说话要有礼貌,态度诚恳。
  (2)了解客户的需求,说清楚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产品带给客户的好处。
  (3)根据客户的心理,实施相应的价格优惠。
  (4)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4.谁愿意按照这四条方法来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来当评委。
  (三)实践阶段
  1.刚才,我和这位同学的合作十分成功,你们都很想试试吗?
  看课文的第2—5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幻灯: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2)四人小组交流并填表。
  2.汇报自学成果。
  有没有不同意见?
  3.今天,有几个需求单位听说我们正在进行新型玻璃的推销培训,特意赶来了。你们看,他们都是哪些单位呢?
  贴到黑板上:高层建筑承建单位
        普通居民住宅开发公司
        闹市区的医院
  4.你喜欢哪一种新型玻璃呢?你喜欢的新型玻璃又适合哪一个呢?自己先来想一想。现在,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每位同学都要各当一次推销员和客户。
  5.请你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推销产品的?各位评委要认真听,仔细评。
  (四)扩展阶段
  1.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推销技巧,我们班同学课下还搜集了一些资料,谁为大家介绍一下?
  2.你还想发明什么新型玻璃?
  (五)总结阶段
  同学们,今天的推销培训就先到这里,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要加强训练,我相信,等到培训班结束那一天,同学们都会成功的!

  板书:
         30 新型玻璃
        名称   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  防盗玻璃自动报警
 
24、《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2.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理解“雷达、原理、关键”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能做人类的老师?
  二、理解课文:
   1.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抽查识字效果。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2.读完课文,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3.学习链接:P111“仿生学”
   4.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填写表格。
   5.汇报交流
     老师    特点    启发
     蝙蝠    超声波   雷达
     鸟儿、蜻蜓 防颤    飞机
     鲸     流线型   轮船
     鸡蛋    薄壳结构  屋顶
     大袋鼠   跳跃    越野汽车
     贝壳    坚固    坦克
     ……
  三、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阅读《鼹鼠的启示》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学教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听了录音,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录音中的老师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 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 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27、《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6: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