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DOC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1.口头解下列方程,要求说出把什么看作一个数并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69+3=9    4x-2=10    5x-39=56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并指导差生,再订正。
    18+15x=21    2x+3.4=7.2    2x-4.3=9.7
    3.练习二十五第2题,按照指定的顺序解方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做完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方程及解法的异同点。
    4.练习二十五第4题,引导学生回答怎样做比较简单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再检验比较简单。
四、体验
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3题(前两道题写检验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解含有两步运算的简易方程和文字题)(例4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文字叙述列出等式。
教学难点:把文字叙述“翻译”成等式,正确地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3与x的2倍的和。
(2)30减去x除以4的商。
2.把下面的方程用文字叙述出来。
(1)3x+4=16    (2)5x-21=9
    3.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含有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步运算的文字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4: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2.生读题,理解题意。
    3.问:要列出方程解这类题目,首先应该做什么?再做什么?
(先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4.师板书:解:设这个数是x。
    5.谁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指名列出方程,板书:6x-35=13。
    6.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解方程。集体订正。
7.做一做:P.110
三、应用
1.练习二十五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看图列方程,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程
后每一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所列的方程是什么,
    2.练习二十五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教师提问:这题里面前两小题与后两小题解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前两小题不用再设未知数,而后两小题需要先设未知数为x。)
    3.练习二十五第8题。
四、体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进一步学习了解含有两步运算的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先要写“解”字;再在“解”的后面写明设哪个数为x(如题里已经说明未知数是x的,就不必再写了);然后按照题意把文字叙述“翻译”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列方程(通常列出的方程的顺序与题目叙述的顺序是一致的);最后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五、作业
1.练习二十五第7、9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和思考题。
第11题第(2)小题,使学生明确:先列出方程即3x-9=12,解出x=7时,3x-9=12。为了使3x-9的差大于12,就要加大被减数,3x是被减数要加大,所以x必须大于7。
第12题,根据题意,这里实际上是解两个方程:
(36—4a)÷8=0,(36-4a)÷8=1。
思考题渗透了函数极值的思想。可以让学生通过试探找出答案,也可以先选较小的数来试。例如a+b=10。学生找出答案以后,可以让他们想一想,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一般地,两个数的和是一个定数,那么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这两个数相差越大,它们的积越小。这一规律,也可以联系长方形周长一定时,怎样使面积最大和最小来说明。本题的答案:ab最大是2500,(即50×50);最小是99,即(99×1)。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三)(例5、6和做一做,练习二十六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ax±bx=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2.能正确解ax+bx=c的方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ax+bx=c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化简形如ax+bx的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3x=27    3x-43=27    3x+4×3=27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尝试
1.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例5图,引导学生观察。
(3)提问:通过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知道上午运土的吨数,下午运土的吨数,可以求一天运土的吨数。)
    (4)要求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出来。
板书:5×4+5×3=35       5×(4+3)=35
(5)师:如果每辆车运x吨,该怎样解答?生列式:
          4x+3x         (4+3)x
说明:这个式子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   
(6)这个式子怎样计算呢?学生分组讨论怎样计算,师巡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7)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认为4x表示4个x,3x表示3个x,4x+3x一共是(4+3)个x,也就是7x。另一种认为4x+3x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个x=7x。
    (8)教师对两种思考给以充分肯定后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板书如下:
    4x+3x=(4+3)x=7x
    答:这一天共运土7x吨。
    教师提示计算时虚线部分的过程可以不写。
    (9)思考:上午比下午多运的吨数是多少?口头列式后,把结果写在书上。
    (10)订正并提示:1个x,可以写成x,1可以省略不写。   
    (11)引导学生小结: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x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x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以x,计算出结果。
(12)做一做:
学生自己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订正时注意特殊类型如:3.5t-t    76+6    3x+6x-8x
2.板书例6:解方程7x+9x=80
  (1)观察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这个方程等号左边含有两个x)
  (2)启发学生知道:解这个方程要先计算等号左边的。
(3)生独立解答,师个别指导。
(4)集体订正,让学生讲计算过程,并板书解题过程。
解方程7x+9x=80
        解:    16x=80
x=5
检验:把x=5代入原方程。
    左边=7×5+9×5=80,右边=80。
    左边=右边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
(5)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小数时要注意小数点。
三、应用
  1.填空:
    (1)7x+5x表示(   ) 加(   ),一共是(   +   )个x,得(    )。
    (2)5x+4x表示(   ) 减(   ),是(  -  )个x,得(   )。
(3)x-0.6=(   )
2.直接写得数(练习二十六1题)
      9x+5x=       b-0.4b=
      6.3x-29=    5x+4x-3x=
      a+4a=         4.80+1.2a=
3.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X”
(1)5x-4.7x==1.7x  (    )
(2)8x+0.06x=8.06x  (    )
(3)3.5x-x=3.4x    (    )
4.练习二十六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六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体验
    我们今天学习的解方程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相加或相减的两个数都含有未知数x。)解这样的方程应怎样做呢?(运用乘法的分配律,把未知数前面的数先加、减,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
数,再求出未知数x的值。)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题。



第五课时
练习内容:巩固练习(练习二十六第5—12题和思考题。)
练习要求: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x±b=c和ax±bx=c这两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练习重点: 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4x+2.5=1.1   
      2.7x+6x=88
      3.3x+6x=22.5
    ⑴生自己解答,每一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1题,先要把什么看作是一个数?(先要把4x着作是一个数)。第2题,先要把哪一部分看作是一个数?(先要把7x+6x看作是一个数。)第3题,先要做什么?再把哪一部分看作是一个数?[先要运用乘法的分配律,把3x+6x改成(3+6)x,再把(3+6)看作是一个数。]
    ⑵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你能说一说我们学习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吗?  
    ⑶先让学生自由地发言,然后教师总结:解方程时,虽然各个方程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都要先把方程中等号左边的一部分运算看作一个数。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六第6题。
    让学生自己列方程并解答,做完以后,集体订正。第(2)小题,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2.练习二十六第7题。
    ⑴先以第(1)小题为例,让学生共同讨论一下解这道题的方法。
⑵使学生明确:解题时,要把x的值代人两个式子中,分别求出数值再同圆圈右边的数比较大小,填上适当的符号。
⑶其余的题目可让学生独立做。
3.练习二十六第9题。      
第9题是带着复习的应用题,但是问题稍有变化。这种问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解题方法也比较灵活。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题目到底要我们算什么”的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去想:算出了什么就知道能不能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然后共同讨论,集体订正。
    这道题有不同的解法,可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可以求出实际完成任务所需的天数,再和计划天数作比较:1200÷(560÷16)≈34.3(天)
34.3<40,说明能完成任务。
    解法二:可以分别求出计划的日产量和实际的日产量,然后加以比较。1200÷40=30,560÷16=35,30<35,说明能按时完成任务。
    解法三:先求出实际的日产量,然后乘以40,得出的积与计划产量比较。560÷16×40=1400(个),1400>1200,说明能按时完成任务。   
    4.练习二十六第10题。
    第10题为“开放性”练习,答案多种多样,且有无数种。爱动脑筋的学生能编出求解时需要两、三步运算的方程,应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在编方程时应尽量注意照顾到已学的各种类型。同时还应提醒学生通过检验,判别编出的方程是否符合要求。
    5.练习二十六第11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题里说明“填入相同的数”,所以只要把方框换成x,就很容易求解。从这题的解法中容易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练习二十六第12题。   
    看图列出方程3x=x+100并不难。问题在于方程两边都出现了x,怎样求解?借助天平平衡的图示,容易想到:两边各拿走一个x,可得2x=100,因此解出x=50。也可以按照以前的思路来想,把等号右边看作两个加数,把3x看作和,根据和减去一个数得另一个加数,得3x-x=100,下面就容易求解了。
    7.思考题。
    解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确定t所表示的数字。因为四位数加四位数的和是五位数,可见和的万位上只能是1,于是将所有的t都换成1,得:
    容易看出,a=0,这样v、s都不能是0,而v与s之和的个位是1,说明向前一位进了1,由此可以确定和的百位上的v是3。最后可确定s=8。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5、8题。






3.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复习、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与解题步骤,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x-35=40    x-5×7=40    15x-35=40    20-4x=10
    2.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比x少12的数是28,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除以4等于3.2,求这个数。
3.投影出示复习题: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5)针对解法二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l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几位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2.出示例2: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找回”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方法解答。
    3.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做一做: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克,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原有的重量为什么用15x表示,使学生明确因为每袋饺子粉重x千克,所以15袋饺子粉的重量就是15x。
三、应用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2.练习二十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因为等号右边的数量已经给出,所以做题时要按照等号右边所表示的数量,来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要引导学生脱离题里的具体数量,概括地表述每个数量。比如,第(1)小题,要引导学生说出:付出的钱数-买铅笔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七4题,集体订正。
四、体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并总结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下面我们再回忆一下这些步骤。(结合例题或习题回忆。)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利用计算公式作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第5—13题。)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列方程解有关求多边形的底或高的几何应用题;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以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指名让学生返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板书面积公式:
三角形      S=ah÷2
长方形      S=ab
平行四边形  S=ah
梯形        S=(a+b)h÷2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揭题: 刚才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如果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能求高吗?(用面积乘以2除以底。)如果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高,能求底吗?(用面积乘以2除以高)对于这两种情况怎样设未知数,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利用计算公式作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1)指名读题,说出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与复习题2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
    (2)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高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不是一个等式?(是。)能不能根据这个公式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能。)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解:设三角形的高是x厘米。
      25x÷2=100
         25x=100×2
           x=200÷25
           x=8
    解答完后,师生共同检验。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怎样列方程?使学生明确还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  
    2.练一练:做一做。
    三、应用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上底是1.02米,高是3.14米,这个梯形的下底是多少米?
    2.练习二十七第11题。
做题前,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⑴彩色电视机有x台,它的3倍是多少台?
⑵比它的3倍多10台怎样表示?
⑶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它的速度的23倍是多少?
⑷比它的23倍少40千米怎样表示?
    四、体验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些常见的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以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因为这些计算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
    五、作业   
    1.练习二十七第5—10题。
    2.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二十九第12、13题。
    第12题。这一题右面的两个方程都是对的。(3x-4)÷5=4是用方程的思维方式,把文字叙述按题意翻译成等式的。3x=4×5+4则是根据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等式的。
    第13题。可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来列方程,即∠2+∠4+x°=180°,其中∠1=60°÷2,∠2=60°÷2。这是因为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而且已知∠1=∠2,∠3=∠4。因此可以把60°平均分成2份,求出∠2和∠4。列方程时,已知数和未知数都不必带上“度”的符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4和做一做,练习二十八第1~4题。)
教学要求:学会列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教学重点: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投影出示)
    (1)x的2倍减去14的差。
    (2)x的3倍加上15的和。   
    (3)5个x减去8的差。
2.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并讲讲算式的意义。
23×3+15
=69+15
=84(人)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⑴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舞蹈队人数:      

合唱队人数:
   
⑵让学生填线段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2.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关系相同,都是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3.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复习题是知道舞蹈队的人数,求合唱队的人数;例题是知道合唱队的人数,求舞蹈队的人数。)
    4.这道题如果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应该怎样解答?(先要用合唱队的人数减去比舞蹈队的3倍多出的15人,求出舞蹈队3倍的人数,再除以3,就求出了舞蹈队的人数。)
    5.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设舞蹈队的人数为x,列方程进行解答。)
    6.题目中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舞蹈队人数3x+15=合唱队人数。)
    然后,让学生列出方程:3x+15=84,师生共同解答,并进行检验。检验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解法哪种解法容易?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列方程解答比用算术方法解答容易。
    7.同学们再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84-3x=15    3x=84-5
    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再说一说哪种等量关系容易思考,便于列出方程,并向学生说明,教材介绍的解法容易掌握。列成84-3x=15也可以,最好不要列成第三个方程,因为84—15=3x实际上是按照算术方法先求出3x等于多少,这种方法需要逆思考,比较难。引导学生对比一下两种解法,看哪一种容易,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教材介绍的解法容易。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例4。
三、应用
1.做一做1.先提要求,再出示题目: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2.生独立解答第2题,集体订正。
3.看图列方程。练习二十八第4题。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
4.只列式,不计算。
⑴ 图书是由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x本。
⑵ 养鸡场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x只。
5.练习二十八第1题
四、课堂小结
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用算术方法解容易。列方程解时,先要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恰当地列方程。要选易于思考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寻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时,要充分借助线段图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易于思考的等量关系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八第2、3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三步计算的求速度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例5和做一做,练习三十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有关求速度、时间等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出示复习题:一列火车从天津开出,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快车                  相遇             慢车
每小时79千米                      每小时40千米
天津济南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79+40)×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79×3+40×3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求速度或时间等问题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5: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例5的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快车所行的路程+慢车所行的路程=天津到济南的铁路全长    3.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解: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9×3+3x=357
           3x=357-237
           3x=120
            x=40
         答:慢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
4.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并说说方程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表示相遇时,两车的速度和与时间的积等于两地间铁路的长度。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5,并把教材上的解答填写完整。
    三、应用
    1.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列出两种方程,如:
8x+23×10=430,
430-8x=23×10
    2.把题目中“共重430千克”改为“梨比苹果多30千克”,再
让学生解答。
    四、体验
    相遇问题中求速度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较简便。列方程解
求速度、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
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八第5~8题。





第五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练习内容:混合练习。(练习二十八第9~14题。)
练习要求:掌握列方程解三步应用题的方法;体会到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
练习重点: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题。
(1)45的3倍与x的3倍的和等于240。
(2)什么数的2倍比20多4?
2.买3支铅笔和4本练习本,一共用去2.76元。已知每支价钱是0.12元,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元?
3.用一根长7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16厘米,长是多少厘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八第12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做这道题: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船每小时行19.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5.5千米。航行了5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做完后,再做第12题。
    方法一:19.5×5+5x=225。
    方法二:5(19.5+x)=225。
    方法三:225-5x=19.5×5。
    2.练习二十八第13题。
    让学生同时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订正时,让学生说说6.28
+3.72-6.28和0.78×1.9+0.22×l.9是怎样算的?后一题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练习二十八第14题。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加上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多边形的面积,因此有:2x+32=17,x=4。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八第9~11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例6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5题。)
教学要求:1.初步学会分析“已知有两个数的和或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2.指导学生设未知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解答形如ax±bx=c的应用题,会进行检验。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渗透不同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投影出示复习题:
(1)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
学有多少人?男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
    (2)育才小学五年级有学生z人,四年级学生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2倍,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复习题: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指名讲算式的意义。
45 × 3  +  45
杏树          桃树
  两种数的和
3.揭示课题:第1题中的第(2)小题,如果我们知道四、五年级一共有学生99人,要求四、五年级各有多少人,该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例6: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180棵,杏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x
桃树
         x      x       x     180
杏树
    (2)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道题要求几个未知数?(两个,桃树和梨树的棵数。)
    ②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应先设哪一个未知数为x?为什么?(设桃树为x棵,因为根据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可知杏树为3x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板书:
解:设桃树有x棵。
x+3x=180
             4x=180
              x=180÷4
x=45
如果有学生列出这样的方程:(180-x)÷3=x或(180-x)÷x=3(设桃树为x棵,杏树的棵数为180-x。)可让学生把这几个方程进行比较,使他们看到,设桃树为x棵,杏树的棵数用3x来表示,这样列方程来解比较容易。后面两种解法需要逆思考。
    (4)学生求出x=45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做完了没有,还要做什么?使学生明确:求出x,只求出了桃树的棵数,题还没做完,还要求杏树的棵数3x得多少。求杏树的方法有两种:3×45或180-45,学生用哪一种都可以。
    (5)让学生看课本,说出课本上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    用。教师指出:这样的检验方法比先检查方程,再把x的值代入方程检验,更有效,也更简便。
    2.教师把例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改成“果园里的杏树比桃树多90棵”,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分析:改变了一个条件,原来的解答哪些地方可以不动?哪些地方需要改,怎样改?(杏树和桃树的倍数关系没有变,所以还是设桃树的棵数为x,杏树的棵数用3x表示。因为现在题目给的是它们的相差关系,即:杏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90,所以列出的方程就是3x-x=90。)
生解答出来,并进行检验。
三、应用
1.做一做。
2.练习二十九第1题。
四、体验
    列方程解已知两个倍数关系求两个数的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题里有两个未知数,可以先选择一个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列出方程;第二,解方程,求出x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第三,通过列式计算,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五、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2~5题。




第七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练习内容:练习二十九第6~13题
练习要求: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两、三步应用题的方法。
练习重点:分析和寻找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二十九第6题)
    让学生把得数写在课本上,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得数,集体
订正。   
3.2+4.8     0.15×3     9.6÷6
    4.3-0.4     9-2.8      4×0.25   
    0.6÷0.5     15×0.4     0.86-0.3
    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九第7题。
    3.长方形的周长是48米,长是宽的2倍,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九第9题。
    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道题与第7题有什么区别。使学生明确:第7题有两个未知数,先要把其中一个设为x,另一个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再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道题只有一个未知数,把它设为x,就可以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练习二十九第10题。
   让学生思考第10题中根据哪个条件看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后,再解答。
    3.练习三十一第13题。
    可让学生看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人的出发地点,行走方向及7分后两人的位置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
甲走的米数+乙走的米数+300=860,然后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4.思考题。
这道思考题可以这样想:从第一个条件可以判断小明所跑路程的2倍比爸爸跑的路程长;从第二个条件可以判断妈妈所跑的路程的2倍比爸爸跑的路程短。由上面两个判断可以推出小明跑的路程的2倍比妈妈跑的路程的2倍长,也就是小明比妈妈跑的路程长。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九第8、11、12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例7和做一做,练习三十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一道题可以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知道两种解法的区别。
2.能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器,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找出下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1)水果的总重量-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
           500-8x=300
    (2)水果的总重量-梨的重量=苹果的重量
           500-300=8x
    (3)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水果的重量
           8x+300=500
    2.揭题谈话:我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有时用算术方法解比较简便,有时用方程解比较简便。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应用题该用算术方法解,什么样的应用题用方程解呢?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有什么区别呢?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方程和算术方法的区别。(板书课题: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二、尝试
    1. 出示例7.张老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90元,找回1.8元。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
    2. 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 生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再用算术方法解答,指名板演。
    4. 集体订正
    (1) 生说出自己列方程解答的过程(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师投影出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 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的,并说明分析过程。
    (3) 指出:方程解法和算术方法解答只写一个答案。
    5. 引导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点。
    (1) 生自由发言
(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路,用投影出示二者的区别。
        用方程解应用题        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未知数是否参加列式        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        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分析方法        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
列式        列方程        列算式
    (3) 指导看书P.129页,生读。
    (4) 指出:未知数能否参加列式的区别,决定了怎样分析、列式的区别。但无论是方程解答还是算术方法解答,都要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都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6. 做一做:
    生独立解答后,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此题列方程解比较适当。
    7. 注意:以后解答应用题,除了题目中指定解题方法的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三、应用
    1. 练习三十.2
    (1)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2) 订正时,说出分别用哪种方法解答。
    第(1)题,是顺向思考的题目,只要把3张桌子的钱数和4把椅子的钱数合并起来,就是用的总钱数,用算术方法解答。
    第(2)题,是逆向思考的题目,要求每把椅子的价钱就要知道4把椅子的钱数,如果把每张桌子的假价钱用x表示就很容易了。
    (3) 师小结:一般说来,顺思考的题目用算术方法解比较容易,逆思考的题目用方程解答比较简便。也就是说,要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4) 提问:例7用哪种方法好?做一做呢?为什么?
    2. 练习三十.3(投影出示,只列式,不计算)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十、1



第九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