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a+b)?c=a?c+b?c
3.比较: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你有什么想法?(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尝试、示范
1.师:(投影出示P.95页图)我们也学过一些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你还记得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吗?请你用字母表示,行吗?
2.生在练习本上用字母写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正方形: S=a?a
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S=a?h÷2
梯形:S=(a+b)?h÷2
4.示范:a?a可以写成a2,表示两个数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 a2。
5.读一读:22 32 42 52 62 82,说出表示什么意思?等于多少?
6.区别:a2与a×2
7.自学:P.95~96页有关内容,说说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8.生汇报,师板书:C= a?4=4a
9.师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但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a+b不能写成ab;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乘号不能省略不写,可以改为“?”,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记作“×”。
10.尝试后练习
(1)如果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 ab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C= a?4=4a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x x×x 5×x x×3
(3)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a+(b+x)=( + )+
(a?b)?5= ?( ? )
11.师说明:在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的时候,实际上是把数字代入有关的算式,算出的结果就是它的面积或周长。
12.出示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①指名学生读题,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②让学生说一说梯形面积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义。
③在这道题里每一个字母的数值是多少。
④指导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示范格式: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的结果不必写出单位名称,只在答话中注明就行了。
板书: S=(a+b)?h÷2
=(3.5+5.5)×4÷2
=9×4÷2
=18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13.示范后练习:完成P.96页下面的做一做。
三、应用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b a×8 b×b a×1
3.说出下面各组中的两个式子的意义,并说出哪组中的两个式子结果相同。
62和6×2 x?x和x2 2.5×2.5和2.52 a×2和a2
4.根据运算定律在口里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ac+bc=( + )?
3x +5x=( + )?
4?(x+3)= ? + ×
5.先写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24毫米。
四、体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4、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例2、做一做,练习二十二)
教学要求:
1.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做准备。
2.知道利用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求出其中任意一个未知量,能运用字母所表示的关系式求值。
3.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格式及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数量关系式求出其中一个未知量。
教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用字母表示(投影出示)
(1)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2)a×a简写为:
a×2简写为:
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单价、数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说出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
生回答,师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二、尝试
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启发提问:(指复习2题)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能否用字母表示这一数量关系呢?
学生讨论,讨论后代表回答:因为路程、速度和时间也表示数量,所以同样也可以用字母代替。
(2)师说明:用字母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领读两遍,重点强调v、t的读法、写法。
(3)引导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上面数量关系式:s=vt
(4)总结归纳: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都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5)完成P.98页做一做第1题。 (全体齐练,指名板演)
提问:由数量关系可以得出v=s÷t,可否由s=vt直接得出?根据什么?(讲完后,做第2题)
2.出示例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从甲站到乙站行了4.5小时。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师述:利用数量关系式,只要知道某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它们代入上面的公式,就可以求出所行的路程。
(2)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①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题中遵循什么数量关系?
③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s=vt
④公式中 v表示什么?是多少? t呢?v、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