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DOC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米
解法一:先算出没有阴影部分
的面积:4×12÷2=24平方厘米,
再用梯形的面积减去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72-24=48平方厘米。
解法二: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底与梯形的下底是同一条线段,先算出梯形的下底:
72×2÷12-4=8厘米
再算阴影部分的面积:8×12÷2=48平方厘米。
五、作业
练习十八11、13题


4.选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例题和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答下列各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米                    3分米


         3米              4米       5分米
                                 2厘米
               
1.2米                  10厘米


        1.6米                      2.5厘米
    2.揭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表面,有很多图形是由我们已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组合而成的,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题:右图表示的是            2米
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         
5米
多少平方米?                                    
5米
2.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
(1)这个组合图形能否分解成几个
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
(2)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3.生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1)生在书上例题下面填空。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师强调指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先把它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分别计算出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整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4.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新丰小学有一块菜地,形状如         
右图。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多少平                                
方米。                                 
生独立审题,观察菜地的形状,思考将它分成几个什么样的简单图形,再让学生讲一讲,最后计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应用
1.练习十九第3题:量一量少先队的中队旗,算出它的面积。(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
(1)生分组讨论:怎样分成几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
(2)对分解合理简单的做法在投影仪上显示出来。
(3)生选取一种方法,量出所需长度,再计算出它的面积。
2.练习十九第4题:下面是一种机器零件的横截面图,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
                      20毫米
                      10毫米
                 
30毫米            27毫米


                   54毫米
生独立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时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体验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九第1、2题。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的第1~3题,练习二十1~4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三)。
0.1×0.02     4.2÷0.1      99×0.35  
12÷0.3     1.25×0.8×0.5    0.9÷0.01   
    1.5×0.4      16÷1.6           3.5+3.5×3  
    64.32÷16     0.05×0.8        1.23÷3
    0.65×1.02      8.8÷2.2      2.4×2.5  
    4.2÷3.5       7.2×0.3+2.8×0.3  
    2.87÷0.7      (1.5+0.25)×4  
    6.4×0.2+3.6×0.2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图:
2.生独立做 “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要“÷2”?
三、课堂练习   
1. “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底边和高的关系。当高一定时,底边越长它的面积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2、3、4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第10题。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实际测量。(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练习二十二第5—9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复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3+3.3     5.4-2.5-1.4     7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机动2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5课时左右)
2.解简易方程(5课时左右)
3.列方程解应用题(10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及书写格式,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正确地分析文字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3.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教学难点: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不能再化简的不确定的最终结果。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灵活、准确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不同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1.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1、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2.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投影出示)
18+34=34+        (加法交换律)
(357+55)+45=357+(    +    )   (加法结合律)
35×  =59×      (乘法交换律)
(1.2×2.5)×4=1.2×(    ×   )  (乘法结合律)
(4+8)×    =     ×3.5+    ×      (乘法分配律)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还记得这些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吗?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a?b)?c=a?(b?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a+b)?c=a?c+b?c
3.比较: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你有什么想法?(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尝试、示范
1.师:(投影出示P.95页图)我们也学过一些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你还记得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吗?请你用字母表示,行吗?




2.生在练习本上用字母写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正方形:  S=a?a
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S=a?h÷2
   梯形:S=(a+b)?h÷2
4.示范:a?a可以写成a2,表示两个数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 a2。
5.读一读:22    32    42    52   62   82,说出表示什么意思?等于多少?
6.区别:a2与a×2
7.自学:P.95~96页有关内容,说说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8.生汇报,师板书:C= a?4=4a
9.师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但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a+b不能写成ab;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乘号不能省略不写,可以改为“?”,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记作“×”。
10.尝试后练习
(1)如果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S= ab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C= a?4=4a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x    x×x    5×x    x×3
(3)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a+(b+x)=(    +   )+     
      (a?b)?5=    ?(    ?    )
11.师说明:在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的时候,实际上是把数字代入有关的算式,算出的结果就是它的面积或周长。
12.出示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①指名学生读题,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②让学生说一说梯形面积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义。
    ③在这道题里每一个字母的数值是多少。
④指导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示范格式: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的结果不必写出单位名称,只在答话中注明就行了。
板书: S=(a+b)?h÷2
        =(3.5+5.5)×4÷2
        =9×4÷2
        =18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13.示范后练习:完成P.96页下面的做一做。
    三、应用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b    a×8    b×b    a×1
    3.说出下面各组中的两个式子的意义,并说出哪组中的两个式子结果相同。
62和6×2    x?x和x2   2.5×2.5和2.52    a×2和a2
4.根据运算定律在口里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ac+bc=(    +    )?     
3x +5x=(    +    )?     
4?(x+3)=    ?   +    ×
5.先写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24毫米。
四、体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4、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例2、做一做,练习二十二)
教学要求:
    1.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做准备。
    2.知道利用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求出其中任意一个未知量,能运用字母所表示的关系式求值。
3.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格式及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数量关系式求出其中一个未知量。
教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用字母表示(投影出示)
(1)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2)a×a简写为:
   a×2简写为:
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单价、数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说出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
生回答,师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二、尝试
    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启发提问:(指复习2题)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能否用字母表示这一数量关系呢?
学生讨论,讨论后代表回答:因为路程、速度和时间也表示数量,所以同样也可以用字母代替。
    (2)师说明:用字母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领读两遍,重点强调v、t的读法、写法。
    (3)引导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上面数量关系式:s=vt
(4)总结归纳: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都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5)完成P.98页做一做第1题。  (全体齐练,指名板演)
提问:由数量关系可以得出v=s÷t,可否由s=vt直接得出?根据什么?(讲完后,做第2题)
    2.出示例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从甲站到乙站行了4.5小时。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师述:利用数量关系式,只要知道某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它们代入上面的公式,就可以求出所行的路程。   
(2)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①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题中遵循什么数量关系?
③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s=vt
④公式中 v表示什么?是多少? t呢?v、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⑤生完成P.98页例2的填空。
(3)尝试后练习:P.98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提示:①字母关系式怎样表示?
              ②按例题的解答步骤进行计算
    (4)总结归纳:用数量关系式解应用题应注意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①首先弄清题意,知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式。
③代入数值。
④计算结果不带单位名称。
三、应用
1.填空:
(1)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路程,那么时间=(     ),用v和s分别表示路程和速度,t表示时间,t=(     )。
(2)已知商品的单价用a表示,总价用c表示,数量用x表示,那么c=(     ),a=(     ),x=(     )。
(3)如果工作效用a表示,工作时间用t表示,工作总量用c表示,那么c=(     ),a=(     ),t=(     )。
    (4)如果用b表示单位面积的产量,x表示耕地面积,s表示总产量,那么s=(     ),b=(     ),x=(     )。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4)
    3.判断,并说明理由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了6.5小时,这辆汽车行了多少千米?
S =vt
=45×6.5
=292.5(千米)
答:这辆车行了292.5千米。
四、体验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题、4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两个例子,练习二十三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数量,理解式子的含义,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含有字母的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如果用字母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长方形的宽,这个长方形面积s=(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c=(      )。
2.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工作总量c=(      )。
3.乘法分配律是(                          )。
4.揭题: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量。
二、尝试
    1.举例(1)说明:姐姐比弟弟大4岁。
(1)根据这个条件,如果知道弟弟的岁数,能不能算出姐姐的岁数?
(2)师引导推算:
当弟弟1岁时,求姐姐岁数的算式是什么?姐姐几岁?
当弟弟2岁时,求姐姐岁数的算式是什么?姐姐几岁?
当弟弟3岁、4岁、5岁时,求姐姐岁数的算式是什么?姐姐几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姐姐比弟弟大4岁
弟弟的岁数        姐姐的岁数
1        1+4
2        2+4
3        3+4
……        ……
       
(3)分析思考,根据规律写出式子。
师说明:这里的1+4、2+4、3+4……都表示两人的岁数关系,但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怎样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呢?根据我们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怎么表示?(启发说出用一个字母表示弟弟的岁数)。如果用字母a 表示弟弟的岁数,用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姐弟两人的岁数的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中填:a,a+4。
(4)理解“a+4”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a+4即表示无论弟弟几岁,姐姐总比他大4岁;
当弟弟是某一个岁数时,姐姐的岁数就知道了;
弟弟的岁数不确定,姐姐的岁数也不能确定。
a可以表示自然数,弟弟有多少岁就可以表示多少岁,但不是无限的,因为人活的岁数是有限的。
(5)根据式子求值,引导学生自己写书上的横线。当弟弟5岁时,怎样根据这个式子求姐姐的岁数?先引导学生回答,再填空。集体订正。
2.举例(2)进行说明: 出示例(2)一种花布每米6.5元。根据这个条件可以算出购买布应付的钱数。
(1)读题,引导学生按下面的过程自己推算:   
买1米布,要用多少钱?
买2米布,要用多少钱?
买3米布,要用多少钱?
买x米布,要用多少钱?
(2)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式子所表示的含义。
(3)引导学生讨论:这里的x表示那些数?启发学生说出根据实际答出:x即可以表示自然数,也可以表示小数。
(4)让学生根据这个式子求出当x=0.6时,应付多少钱?集体订正。注意书写格式。
三、应用
1.口答:练习二十三第1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小明的体重28千克,比小华轻b千克,小华体重(       )
(2)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0.25元,买x本应付(       )元。
(3)有a吨货物,用载重3.5吨的卡车运(        )次运完。
(4)王丽今年9岁,小明比她大a岁,小明今年(       )岁。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a除20的商用式子表示是a÷20。   (     )
(2)a的平方也就是2a。(      )            
(3)买20个足球共花去x元,足球的单价是x÷20元。(   )
4.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含义(练习二十五第3题)
四、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的?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2、4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根据所给条件写出两步运算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进一步掌握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为学习用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正确写出两步运算的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难点: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1)一个加数是o,另一个加数是6,和是(      )。
(2)b个a相加,和是(      )。
(3)把x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       )。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C度,每个底角是(      )。
    2.揭示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只要给出式子中每个字母表示的数是多少,就可以算出这个式子表示的数值是多少。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板书课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3:一个商店原有120千克苹果,又运来10筐苹果,每筐重a千克。
⑴用式子表示出这个商店里苹果重量的总数。
⑵根据这个式子,求a等于25时,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2.指名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求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需要先求什么?(先求又运来了多少千克苹果。)
    (2)怎样求又运来了多少千克苹果?(已知运来10筐,每筐a
千克,求10个a是多少千克,是lOa千克。)
    (3)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用原来的120千克加上又运来的lOa千克,就是一共有多少千克,即120+lOa(千克)。)
    教师将讨论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120+lOa(千克)。
    (4)120+lOa还能不能进行计算?(不能,这就是计算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写答语。(答:商店一共有120十lOa千克苹果。)   
    (5)如果现在知道a等于25,根据120+lOa这个式子你能求出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吗?自己试试看。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a=25”,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做完以后,集体订正,确定算法:
    120十lOa=120+10×25=370。
    注意强调,计算的结果后面不必写单位,但需在答语中注明单位名称。
(6)如果已知a=30,你能算出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吗?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a=30,120+lOa=120+lO×30=420。)
    3.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三、应用
    1.练习二十三第5题。   
    先让学生打开课本独立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教师提问。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先让同桌的同学共同讨论一下,再指名学生回答。
    (1)青山供销社共运来多少吨化肥?(4a吨)
    (2)每次计划供应多少吨?(4a÷6吨。)
    (3)当a=9时,每次计划供应多少吨?怎样计算?(4×9÷6=6。)   
(4)当a=12时,每次计划供应多少吨?怎样计算?
(4×12÷6=8。)
2.练习二十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做完后,每一题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做的结果,集体订正。
    四、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含有字母的式于的值的方法。求含有字母的式于的值,首先要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含有宇母的算式,把字母的数值代人式子中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的后面不必写单位名称,但须在答语中注明单位名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7、8题。




第五课时
练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三第9~15题和思考题。)
练习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厘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塑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具准备: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举例说明,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并板书如下: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例如,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 a+b=b+a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例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2。
    (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例如,知道某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求物体运动路程的公式可以写成s=vt。
    (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例如,比x小8的数可以写成x-8。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谁能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时要说完整)例如,求“20减去a的差”的式子是20-a。当a=5时,求20-a的值是:把a=5代入20-a中,20-a=20-5=15。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的平方。
(2)8与a的和。
(3)30减去5个x。
(4)a、b两数的和乘以a、b两数的差。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10题。
⑴简算时要运用哪些运算定律。
⑵简算过程?
⑶怎样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⑷7.25+183+17                   a+b+c
=7.25+(183+17)     =a+(b+c)
=7.25+200
=207.25
⑸生试做其余几题,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 指名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解答这道题能不能得到一个具体数?为什么?(不能。因为超过全年计划生产的件数没有给出具体的数,仅用一个字母表示,所以这道题的解答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
(2)        怎样列算式?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9个月这一条件在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吗?说明了什么?(9个月这一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没有用到,说明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条件是没有用、多余的,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来。)
3.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轮船行驶的方向。也可提醒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明确:求离开汉口多少千米,也就是求t小时航行的路程;求到上海还要航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剩下的路程。
4.练习二十三第15题。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的底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图形的面积是ah÷2+ab
    5.思考题。
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竖式的特点,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这个算式有两个特点:(1)一个四位数乘以9,积仍是四位数;(2)被乘数与积的四个数字相同,而排列顺序恰巧相反。根据这个竖式的特点,容易想到a只能是1,s只能是9。因为b乘以9不能进位,b又不可能等于1,所以b只能是0。根据积的十位数是0,是由c乘以9加进上来的8得出的个位数字,可以推想出c乘以9的积的个位数字是2,就不难想到c=8。所以答案是1089×9=9801。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9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



2.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一)(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标有“20"、“30'和“?”的方木块、
画有P.97页上图的挂图、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
  2.被减数=(                 )
  3.减数=(                   )
  4.一个因数=(               )
5.被除数=(                 )
6.除数=(                   )
二、尝试
1.方程的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称出的物品同P.105页上图。)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 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 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写出算式20+30=50。
问:20+30=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7) 师改变天平上所放的物品和砝码,使之与P.105页的下图相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图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为指针指在天平刻度线的中央。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
②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再试试看!
    板书;20十?=100。
③“?”是不是要求的未知数?我们以前学习过,一般用什么
字母表示未知数?(师生共同把等式“20+?=100改写成“20+x
=100)
④20+x=100是一个什么式子?(也是一个等式。)
⑤这道等式与20+30=50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⑥左盘中这个标有“?”的方木块应该是多少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这就是这个等式中的x是多少才能使等式左、右两边正好相等呢?可以是一个随便的重量吗?
生自由说,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所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
⑦同学们观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应该代表什么数呢?(因为左边未知的方块重8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80。)
师在20+x=100的右边板书:x=80。
(8)师出示P.106页上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幅图的图意是什么?(这幅图告诉我们,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234元。)
②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还可以怎样表示?(还可以表示为3x元。)
③谁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来?(3x=234。)
④想一想,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这也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⑤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中的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当x=78时,这个等式中的等号友、右两边正好相等。)
师在3x=234的右边板书:x=78。
(9)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师指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书:
    方程                 一般等式
    20+x=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20+80=100
    3x=234              3×78=234
    x-8=5              13-8=5
    x÷6=7              42÷6=7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 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师请学生观察这幅图,并说一说它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0)练一练:做一做。
2.解简易方程(一)。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①请学生阅读书上的内容,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②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出示例1:解方程x-8=16。
①x在这道减法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应该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x-8=16, 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所以x=16+8,x=24。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3)练一练:做一做。
三、应用
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五、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 (例2、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含有两、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算理和算法,能对原方程变形求解。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复习方程的意义。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与4的和等于40。
(2)x的3倍等于40。
(3)x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尝试
1.出示例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读题,理解题意:先列方程,再求出方程的解。
(2)引导学生分析图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①提问:看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知道每盒彩色笔40支,三盒彩色笔是3x支,共有彩色笔是三盒零4支,实际有彩色笔40支。
②提问: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启发学生回答:3盒零4支和40支相等。
(3)生试着列方程,指名回答,师板书:3x+4=40
问:方程的左边表示什么?方程的右边表示什么?
(4)解方程。
①问:要想求每盒彩色笔多少支,应当先求什么?(三盒多少支)
②解这个方程要先算哪一步?(先求3x等于多少)
③师说明:要把3x看作是一个数。即:
3x  +  4  = 40
    加数  加数  和
④要求加数等于什么?(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⑤那么3x=?,你会做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5)集体订正,板演生讲每一步的根据。
3x+4=40
解:   3x=40-4(加数=和-另一个个加数)
        x=36÷3(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x=12
  检验:把x=12代入原方程,
        左边=3×12+4=40,右边=40,
        左边=右边,
        所以x=12是原方程的解。
    (6)解这样的方程的关键是什么?(要先把3x看作是一个数,先求出3x,再求出x得多少。)
    (7)练习:18-2x=5,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并讲算理。
    2.出示例3.6×3-2x=5
(1)比较例3的方程与刚才解的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等号右边都是5,等号左边都减去2x;
不同点:练习题等号左边是18减2x的差,例3等号左边是6乘以3的积减去2x的差。
(2)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例3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生自己解答,做完后与书上对照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小结:解这一类方程,要先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计算算出来,再把x与因数的积看成是一个数,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步步求出解。
3.做一做:解方程3x-12×6=6,生独立解再订正。
    三、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