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DOC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2.练习九第8题:下面是某学校买球的发货票,请你把空格填满。
        数量        单位        单价        总价
篮球                只        78.6元       
排球        3        只                145.20元
总    计    金    额        302.40元
    (1)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填出篮球的个数、总价和排球的单价?并选代表发言。
    (2)学生填写,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
    四、攻破难题
1.练习九第9题:小华在计算3.6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结果得24。这道题的除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此题先考虑正确商是多少,题中告诉“由于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结果得24”,那么正确商应为2.4。再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被除数3.6除以商2.4,得到除数是1.5。
2.练习九第9题: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电动游戏场乘飞机。买票时小明付出20元钱,找回了8元。游戏场的学生票价是成人的一半,算一算学生票和成人票的票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与解:先求出小明和爸爸买票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考虑,学生票价是成人的一半也就是说一章成人票价等于两张学生的票价。因此,小明和爸爸一共花了3张学生票价的钱。解法为:
(20-8)÷(2+1)=4(元)………学生票
4×2=8(元)…………………………成人票
五、作业
练习九第6题、思考题。



















第二单元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内容:(机动2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左右)
2.应用题(10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教学要求:
1.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解答文字题的方法,会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解答。
3.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
4.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1.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2.分析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明确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3.学会使用中括号,灵活运用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中括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教具准备:投影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32.8+19  1.82-0.63  0.42×0.5  8.2÷0.01
5.2÷1.3  0.67+1.24  0.51÷17  1.6×0.4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贴)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尝试
1. 出示例1:下面的算是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7-2.5+4.6   3.6×6÷0.9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第一个算式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要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②第二个算式含有乘、除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③这两个算式中,除了整数就是小数。
 导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⑵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⑶你能把“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换一种说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⑷生试算,指名板演。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⑸反馈练习:口述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0.5+0.83    3.6÷0.4×5
2.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5.6-5×1.73   6.75+2.52÷1.2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这两个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第一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题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②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⑵试算并说说解题思路。
 35.6-5×1.73     6.75+2.52÷1.2
=35.6-8.65      =6.75+21
=26.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27.75
⑶反馈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3.例1和例2都是没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接着请看例3。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3.6÷1.2+0.5×5。
⑴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时,说说这道题含有几级运算?
⑵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⑶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5,又该怎么办?
⑷讨论
⑸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3.6÷(1.2+0.5)×5    3.6÷[(1.2+0.5)×5]
⑹提示: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⑺自学P.40页内容
⑻你看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⑼注意: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再接着往下计算。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这一步,要注意写约等号“≈”,到下一步如果没有再取近似值,仍要写等号。
2.反馈练习:
0.4×(3.2-0.8)÷1.2    5×[(3.2+4.06)÷6.05]
四、应用
1.填空(投影出示):
⑴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             )。
⑵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运算。
⑶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       )运算,后做(        )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里面的。
2.练习十第1、4题。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3.6×3-40.8÷2      3.8+5.6÷7×4
=40.8-40.8÷2        =7.4÷7×4
=0÷2                 =1.2×4
=0                    =4.8
五、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例4,做一做,练习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是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些简便算法和括号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有关知识简便计算一些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难点: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能简便计算的要尽
量使用简便算法。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5+0.25)×4  2.74+8.32+1.68  8.4×0.2+1.6×0.2
    10.72-3.5-0.72  25×32×12.5  18.3-9.3—0.7
   学生口答计算结果,并讲每道题是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算法)
二、尝试
1. 投影出示例4:看一看下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8×2.58+1.8×1.42+0.5
2.学生观察和思考后回答:
(1)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2)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3.生用简便算法计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4.向学生说明: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哪一部分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算法。
三、应用
1. “做一做”。
  先由学生观察并讲这些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再指出,有些题不是一开始就能看出可以用简便算法,而要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没有出现能用简便算法的,如果有,就要尽量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第5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3.练习十第6题: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生按要求比赛,给获胜的同学发奖。
四、攻破难题:
1.练习十第11题:小刚架用15米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一个宽3.5米的长方形养鸡场。它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知道长和宽,这里宽是已知的,要求长又不能死板地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可参照示意图来计算:
(15-3.5×2)×3.5=28(平方米)
2.练习十第12题: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4.7○[(1.6+1.9)×1.4]=3  填“÷”
  [50.8-(20+9.6○0.4)]×5=34 填“ ”
五、作业:练习十第7~10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例5、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2.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练习十一第1题)
32.8+19    0.42×0.5    0.67+1.24
3.06×0.2   0.51÷17     5.2÷1.3
8.2÷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1.82-0.63   1.6×0.4
2.提问:
    (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
(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
(1)计算2.4与0.48的差,  列式为:2.4+0.48
(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 列式为:(2.4—0.48)÷5
(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列式为:12÷(2.4—0.48)×5,对吗? (设疑导入)
二、尝试
1. 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
    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
(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
5.完成P.42页做一做
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7. 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
     如果您觉得本站好,请把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介绍给您的朋友! ^_^
     如果您觉得本站好,请把小学教学资源网(www.fydaxue.com)介绍给您的朋友! ^_^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
一种:48.5×4.5=218.5(米)    二种:3.5+4.5=8(小时)
        48.5×3.5=169.5(米)          48.5×8=388(米)
        218.5+169.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      48.5×(4.5+3.5)
(3)比较两种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8.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应用   
1.练习十一第2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8.4加上8.4与1.6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a. 8.4+(8.4—1.66)÷4
b. [8.4(8.4—1.66)]÷4  
(2)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a.  [10—(5.6+1.3)]÷24.8
      b.  24.8÷[10—(5.6+1.3)]
3.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8与4的积,减去6.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
     4.练习十一第4题。
     四、体验
     刚才学的例5、例6,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板书课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3、5题。  


第四课时
练习内容:混合练习(练习十一第6—思。)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17÷0.7   0.4÷0.01    5.3+6.7    5.4-3.6-1.4
30×0.01   15÷1.5    12.9-8.5   7.2×0.4+2.8×1.4
教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6.2加上4.2除以2的商,再减去1.5,差是多少?
  (2)6.2加上4.2的和除以2,再减去1.5,差是多少?
  (3)6.2与4.2的和除以2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
  (4)6.2减去4.2与2的和,再乘以1.5,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口答:练习十一第6题中每小题的运算顺序。
   [ 69-(4.74+5.16)×6]÷1.2
   [3.5+15-9.8÷0.8]×1.6
2.分析练习十一第8题的数量关系。  
3.练习十一第9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      -(7.5+6.1)]×1.5=14.7
[      -13.6]=14.7÷1.5
        -13.6  =9.8
               =23.4
生试做第二小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一 第6、9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一7、8、10题。






2. 应 用 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例1,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已学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能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一道应用题的过程,归纳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解题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归纳概括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及第二种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激发
1.看卡片写得数
75×3    3.7×100   4.05×8 83÷100 1000÷5
660-375   375÷5    1.6×5  540+98  50×60
2.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1)一个服装厂,平均每天做服装75套,3天可以做多少套服装?
   (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3.激趣导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一步、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很好,谁能根据这两道应用题的联系,不改变所求问题,把它变成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例1。(板书应用题)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还要通过解答过程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时怎样想,怎样做,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二、尝试
1.出示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每天做服装多少套?
2.理解题意
⑴提问: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方法?
⑵学生回答:首先要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第一种:摘录条件和问题
板书:     前5天,每天做75套
计划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第二种:画线段图
计划做660套

前5天做的          后3天做的

每天75套        每天?套
  3.分析数量关系
  (1)导入:刚才我们根据摘录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弄清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来分析这题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用两种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板书:(1)已经做了多少套?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生独立列式解答
板书:(1)75×5=375(套)
       (2)660—375=285(套)
       (3)285÷3=95(套)
综合算式:(660—75×5)÷3=95(套)
5.检验:(1)指名用以前的方法检验。
(2)提示第二种检验方法
  A.看书讨论怎样检验?可以分几步?
   1) 把得数当已知数
2) 倒着一步一步计算
3)是否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投影出示)
  B.指名试着检验这道题。
  简要板书:(1)75×3=375(套)
        (2)660-375=285(套)
        (3)375÷5=75(套)
    计算结果和原题的75套相同,说明全部解答正确。
C.自由练习。
6.归纳总结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回忆刚才的解答步骤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
(4)看书理解
板书: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
7.做一做
    8.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后在解答应用题时,都可以顺着这个路子去思考,千万不要在未弄懂题意和没弄清数量关系的情况下,随意列式解答,更不要乱套解答的类型,还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三、应用
  1.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图画纸?
(1) 按解答应用题的4个步骤指名分析这道题。
(2)  填空:要求可以买几张图画纸,需要求出(       ),要求剩下多少钱先要求出(       )。0.6×4表示(           )。3.2-0.6×4表示(           ),(3.2-0.6×4)÷0.2表示(              )。
2.练习十二第2题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1、3、4题
六、板书设计
应 用 题
(1)已经做了多少套?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75×5=375(套)        1.理解题意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
    660-375=285(套)       3.列出算式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进行检验
    375÷5=75(套)
综合算式
(660—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例2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使学出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加深学生对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玩具厂要生产1800只小熊猫,计划每天生产200只。实际只用了6天就完成了任务。
    (1)计划要几天做完?
    (2)实际比计划少用几天?
    (3)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只?
    (4)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几只?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4: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2.生独立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提问:
①“每天节省5千克”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②题中有“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这批煤可以烧多
少天”?  
4.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①要想求出这批煤实际可以烧几天,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计划每天烧煤的吨数和实际每天烧煤的吨数)
    ②所需的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  
    ③你是怎样想的?
5.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提示:题中的单位名称不一样,要先化为一致再计算。
列式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1000÷(1000÷40-50)或1÷(1÷40-0.05)
6.检验
7.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投影出示改变后的题目: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造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
    8.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出来,指名板演。算式:1000÷(40+10)
9.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0.比较例4与改变后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应用
1.做一做:红星小学计划20天收集树种120千克。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收集2千克,收集这批树种实际用了多少天?
生独立解答,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1—2名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如果把上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为“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收集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四、体验
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解题的关键。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5题。
六、板书
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例2.                    想一想:



综合算式:





第五课时
练习内容: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巩固练习。(练习十三第6—10题。)
练习要求:通过解答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及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三第6题)
1.4×0.5    0.25-0.18    0.5÷0.25  
7.6+2.4    0.64÷16      0.17×0.4
1.5÷0.3    1.2×0.4      0.16+0.64
2.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小王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20个,15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加工30个。
①这批零件多少个?         20×15=300(个)
②实际几天完成任务?       20×15÷30=20(天)
③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几个? 30-20=10(个)
④计划比实际多用多少天?   20-10=10(天)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弄清题意。
   练习十三第8题:红星小学帮助公园种草坪。原计划每天种27.9平方米,5天种完。实际只用4天半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种多少平方米?
(1) 生独立弄清题意。
(2) 题中的“4天半”等于多少天? (4.5天)   
(3) 要求“实际每天种多少平方米”就是求什么?(实际的工效,也就是用工作总量(27.9×5)除以工作时间(4.5天)。)
(4) 如果把问题改为“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种多少平方米”该怎样解答?(也就是把实际每天种的减去计划每天种的)
练习十三第9题:洗衣机厂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结果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照这样的速度,全年可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1) 生独立弄清题意。
  (2)“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是什么意思?(本来计划12个月生产16800台洗衣机的,结果10个月就完成了)
  (3)“照这样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10个月生产16800台洗衣机)
   练习十三第7题
(1)生弄清题意。
(2)从问题开始分析:   
  ①要求“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必须要知道什么?(总共要制作多少教具和实际每天做多少教具)
  ②这两个条件都已知吗?(已知要制作4500套教具,实际每天做的没有直接告诉)
  ③你打算怎样做这道题?
  (3)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
  ①由后两个已知条件,你们可以算出什么?(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②算出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条件4500套一起又可以算出什么?(实际完成任务要多少天)
  (4)练习十三第7题的第(2)小题:如果把第二个已知条件改成“计划15天做完”该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分别从问题和条件开始,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三第7、8题。
学生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1.练习十三第 9、10题。
2.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练习十三第19题。




第六课时
练习内容:混合练习。(练习十三第11—18题。)
练习要求:使学生能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练习十三第11题:先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综合算式。
     5         0.68                  0.61        1.75
          -                                 +
                     1.2        9.08  
                 ÷                    -
    0.4                                           3.2
           ×                                ÷

(1)学生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指2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是怎样想的。
(2)综合算式:0.4×[(5-0.68)÷1.2
           [9.08-(0.61+1.75)]÷3.2
2.练习十三第12题。
(1)3.6与2.8的差乘以0.3与0.5的和,积是多少?
(2)10.5减去5.6与3.2的和,所得的差除以6.8,商是多少?
(3)1.32与0.24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6.48,商是多少?
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只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对括号的使用。指3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l.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练习十三第14题: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要用多少天?(用两种方法解答)
(1) 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
(2) 一种方法是:先求出“再耕13.6公顷棉田”要多少天,再加上耕6.8公顷棉田”所用的4天。
另一种方法是:先求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再去除一共要耕地的公顷数。
2.指导学生学会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补充问题。
  练习十三第17题:新风服装厂用一批布料裁制套装。按原设计剪裁方法可裁成120套,平均每套用布2.75米。实际剪裁时多裁出了5套,                          ?
(1)生分小组讨论。
(2)老师猜学生的讨论结果
①实际裁了多少套?为什么?
     ②这批布一共几米?为什么?
③实际每套用布几米?为什么?
练习十三第16题:发电厂原来发电1万千瓦?时用煤4.5吨。改进设备后,发电1万千瓦?时少用煤0.5吨。原来发电5.6万千瓦?时所用的煤,现在可以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千瓦?时”什么意思?
(2) 要求现在可以发电多少万千瓦?时,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原来发5.6万千瓦?时需用多少煤和实际发电1万千瓦?时需用多少煤)
(3) 该怎么解答?
2.生列式解答刚才讲解的几道题。
三、攻破难题
1.练习十三第20题: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想一想: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求出一个纸箱(或木箱)可以装多少双鞋。用代换的方法进行思考,因为2个指向于1个木箱装的同样多,所以2个木箱和4个纸箱装的同样多。这样2个木箱和6个纸箱装的鞋数就于10个纸箱装的同样多。用300除以10就可以求出1个纸箱可以装鞋30双,由此可以求出一个木箱装60是双鞋。
四、作业
练习十三13、15、18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行程问题(一)( “准备题”、例3,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要求:
1.能通过画线段图或实际演示,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形成空间表象。
2.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3.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4. 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变化,并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求路程”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答:
(1)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3分钟走多少米?
   (2)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6小时行多少千米?
    要求:读题列出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提问:这两题研究的是什么?
2.揭题:以前研究的行程应用题,是指一个物体、一个人的运动情况,今天我们根据这个数量关系研究两个物体或两个人运动的一种情况。(板书: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准备题: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李诚每分钟走60米,张华每分钟走70 米。
(1)读题看线段图,汇报你知道了什么?(回答:这题是两个人同时出发,对着而行;是两个人共同走这段路程的。)
    60米60米      70米 70米      
张华                    李诚
                     390米
(2)边看演示边说明:象这样两个人对着而行,我们叫它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
(3)看多媒体或实物演示:汇报你发现了什么?(1分钟,张华走了60米,李诚走了70米;2分钟张华走了120米,李诚走了140米,两人的路程和是260米,两人还距离130米;两人走3分钟分别走了180米、210米,两人间的距离变成了0米。
问:说明了什么?(说明走完了全程,也就相遇了。)
(4)学生打开书p.58页,根据“准备题”的条件填空,并回答:出发3分钟过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走的时间        张华走
的路程        李诚走
的路程        两人走的路程的和        现在两人的距离
1分        60米        70米               
2分                               
3分                               
2.出示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每分65米                  每分70米
小强                                      小丽
                       ?米
(1)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2)指名边指线段图边说解题思路,使学生看到两人相遇时走的路程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
第一种:小强4分走的路程+小丽4分走的路程
第二种:(小强每分走的路程+小丽每分走的路程)×4
(3)独立列式解答
    65×4+70×4      (65+70)×4
  =260+280         =135×4
=540(米)          =540(米)
追问:65×4、70×4各表示什么?  (65+70)表示什么?
(65+70)×4又表示什么?
(4)比较两种算式之间的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5)做一做第1题: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5分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志明每分走54米                       小龙每分走52米
口答:
①相遇时,志明行的米数列式为(  )×(  )=(  )米。
②52×5表示(         )。
③两地的总路程:(  )×(  )+(  )+(  )=(  )米或(           )×4=(   )米。
3.小结: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什么类型的应用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
速  度   ×  时  间 = 路  程
(两人速度的和)  (相遇时间)
三、应用
    1.练习十四第1题
    2.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
    (1)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如乙车先开出1小时,甲车才出发,再过3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如果甲车先开出1小时,乙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铁路长多少千米?
四、体验
1.谈谈你的收获?
2.教师指明: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五、作业
练习十四第2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行程问题(二)(复习题和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4~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
2.通过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根据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
3.学会解答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能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相遇关系式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各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投影出示: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读题
    (2)用两种方法解答
    2.导入:
    (1)引导学生把这题所求问题变为条件,改编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出示改编后的例6,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二、尝试
  1.教学例6,读题理解题后解答。
  (1)这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相距路程,两人速度)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相遇时间)
  2.演示自制投影片。
  第一次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1)小东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
  (2)两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
  (3)用了多少时间?(1分)为什么只用了1分钟?(因为他俩是同时出发)
  (4)这时两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
第二次演示:请认真观察,根据第一次演示的思考方法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现在小东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
(2)他们都用了2分钟,老师追问:为什么两人用的时间相同?
(3)现在两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
(4)两人还相距90米。(270-180=90米)
3.归纳提问:通过以上两次演示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走的时间是相同的。
(2)小东和小英走1分钟就是90米,走2分钟就是180米。
(3)如果小东和小英再走1分钟就走完全程相遇了。
提问:是不是呢?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东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钟。
   提问: (1)这3分钟就是什么?(相遇时间)
(2)讨论:是怎样得来的?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同时出发1分钟就走90米,270米里有3个90米,所以两人同时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钟,也就是这题求的相遇时间。
(2)归纳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知道:270米是路程,90米是速度,3分钟是时间,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4.列综合算式独立解答
5.完成做一做:(P.60页)
(1)        根据图示讨论解题思路。
(2)独立解答。
三、应用
A组:
    1.完成练习十四5题。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6题。(1)读题再画出线段图;(2)指名说解题思路(3)列式解答。
B组:
1.甲乙两个车站相距270米,两辆汽车从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
  改变条件出示:
  提问:(1)根据今天学的数量关系解这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说解题思路。
    ①如果乙车每小时比甲车慢10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②如果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比甲车每小时少行10千米,车相遇?
    思考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解题思路。几小时后两
    ③如果甲车3小时行150千米,乙走2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分组讨论,汇报解答思路,并列出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解答以上这三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了解相遇求时间这类题,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时间,如不直接告诉我们,根据题意求出来,再按数量关系式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