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集DOC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两者和谐统一”一句中“两者”指什么?
(力与美)
四、 交流学生所查相关资料,深切感受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五、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六、 比较阅读《手拉手》。
1、 看一看这首歌词颂扬了怎样的奥运精神。
( 友谊、团结、参与、公平竞争 )
2、 两篇文章的风格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结构工整严谨;语言简洁而热情洋溢,读了让人振奋而昂扬)
七、 总结: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使人们树立正义、勇敢、荣誉、快乐的精神观念。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教学目的:
⒈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⒉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⒊揣摩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⒋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奥运会上,女排姑娘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五星红旗在高昂的国歌声中徐徐身升起,我们激动兴奋,我们为中国而骄傲,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同学可知道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的桂冠;1982年夺得第九届世界杯女排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再登冠军奖台,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宏愿。那时的女排令全国人民为之热血沸腾,女排的精神鼓舞着亿万探索前进的人们。女排的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女排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当时的女排队长孙晋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看看她究竟有什么法宝,让女排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长城。
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及读不准的字及值得积累的词语)
一锤cuí定音 从容不迫pò 化险为夷yí
眼花缭lióo乱 梦寐mèi以求 袅袅niǎo青烟
亲昵yī 婉wǎn转 璀cuǐ璨càn 饶恕sù 暗礁jiōo 默契qì
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一句话把事情最后决定下来。
从容不迫:做事得心应手,不紧张,不忙乱 。 
化险为夷:
眼花缭乱:看到纷繁或新奇的东西而使眼睛发花,感到迷乱。
梦寐以求:睡梦中还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袅袅青烟:回旋上升的青色烟气
璀璨:(珠玉等)光亮鲜明。
默契:形容彼此无需用语言表达,即可心灵相通。
饶恕:宽恕;该处罚而不给予处罚。
暗礁:比喻潜在的障碍或危险。
三 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感受:
㈠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记叙了女排队长孙晋芳的事迹,赞美了她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精神及率直、聪慧、胸怀宽广的个性。
㈡ 文中主要写了孙晋芳的哪些事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⒈雍容大将,技艺高超。
⒉苦练球技,挥洒自如。
⒊误会郎平,开阔心胸。
⒋了解队友,配合默契。㈢ 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孙晋芳怎样的体育精神?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同学交流、总结)
团结:与郎平消除误会;
拼搏奋进:走廊练球的场景
四 学生小节本课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
五 作业: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 听写字词:
二 指名朗读课文,品读文章。㈠本文文词精美而富有哲理,精选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明理由。⒈原来漂亮蓬松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去了。运动衣衫得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
(生动的描写出孙晋芳训练时肯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⒉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边闪开,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
(通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晋芳的球技,形象衬托出她传球技艺高超。)
⒊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
(用比喻写出孙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
⒋孙晋芳恨自己心胸不宽阔,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决心继续磨炼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
(暗礁比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心。)
⒌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
(外貌描写中渗透出人们对孙晋芳的喜爱,可见抒情十记叙的文字更加感人,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就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
(形象地写出孙晋芳在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三、作者在文中对孙晋芳个人的作用如何作高度评价的?
作者把孙晋芳比喻成连接珍珠的金线,这个比喻打的很好,形象生动的写出孙晋芳在女排中发挥的作用,类似的比喻你也能打两个吗?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部精彩的戏,那么孙晋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孙晋芳
四、每一份成就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奋斗,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也是全体队员拼搏的结果,而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给孙晋芳一半合适吗?
(是她组织全队的进攻,为得每一分创造了必要得条件,如果没有她,女排便没有了灵魂,也就不会取得辉煌得成绩。)五、那么孙晋芳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是运动员恪守的体育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谈谈你的经历。
七、在各行各业中有许多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你知道的有哪些,讲给大家听听。
八、本课小结
九、作业:请描写你熟悉或喜欢的一位运动员顽强拼搏的镜头。

板书: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晋   ——顽强——拼搏——团结——协作

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教后记:

《学弈》
教学目的:
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
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
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 大声朗读,解决生字。
弈 诲 鸿鹄 弗 援 缴 矣
三、 小组互读,注意停顿。
四、 指名朗读,纠正停顿。
五、 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意思。(提示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判定词语在文中的解释)
弈:下棋 通:全 诲:教 鸿鹄:大雁 援: 缴:
俱:弗:不 若:如 是:他 然:这样
六、 请同学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七、 全班齐读,注意语气,感情。
八、 争取背诵全文。
九、 作业:背诵全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 背诵课文比赛,看那一组背诵的好!(评分)
二、 主要词语意思掌握比赛。
三、 整体感知:文章里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四、 交流探究:
⒈“惟奕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师的教诲?
⒉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五、 小结
六、 作业:背诵课文

教后记:
                  
《足球史话》
教学目的: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去思考足球精神的魅力;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足球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国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人类能够战胜大自然,靠的是这样的精神——协作,持之以恒。而这种精神在足球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足球史话》。
二、 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
临淄 体魄 提供 填充 侵略 咒骂
禁不住 乌拉圭 诞生 磨炼 鬃毛
三、 指名朗读课文。
四、 分析课文:
1、 请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
2、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了现代足球的特性。
第二部分(2——3自然段)介绍中国是最早发明足球和进行足球比赛的国家。
第三部分(4——10自然段)介绍现代足球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3、根据文章的第二部分,填如下表格:
时间 足球质地 足球起源和发展情况
战国时期 
西汉 
汉武帝时 
唐代 
宋朝 
4、根据文章的第三部分,填如下表格:
时间 国家 足球的起源和发展
1042年前后 
1863年 
1900年 
1904年 
1930年 

5、同学探讨交流:
为什么中国发明足球最早,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
(宋朝“文强武弱”,统治者奢华颓废,致使世风日下,足球逐渐从军中退出。对抗性渐弱,表演性增强,常作为宫廷宴会的助兴演出。元、明、清三代,社会“重文轻武”以及官府种种禁令,使我国古代足球逐渐绝迹了。)
教后记:


综合活动:运动会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体育的魅力,同时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
(一)、策划。
2、 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班内同学讲座可以设立哪些比赛项目,可以是正规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因地制宜的项目。如:踢毽、跳绳、拔河、托球等。请体育老师指导制定运动会的程序,绘制秩序册和报名表,
3、 运动会前准确性备好比赛器械。
4、 聘请体育老师当总裁判。请卫生老师到场以备学生在运动中跌伤。
(二)、文案
2、 动员全班同学写班歌歌词、设计班徽(并附带设计说明书)。
3、 创作运动员誓词及本班运动员入声时的广播词。
4、 整理同学们刻苦训练的事迹等。
(三)、竞标
1、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同学们在评议中要注意分类进行比较、筛选。
3、 把评选出的班徽制成胸卡,在入场式时每人佩戴。
(四)、展示
评选出来的代表作品,要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示。会后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体修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字词、有关知识、理解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的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精读能力;情感目标:崇敬鲁迅先生的人格;
德育目标:爱憎分明的思想。
重点 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
难点 重点句的理解
学习方式 讨论式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字词、常识、结构内容与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一) 写字注音殡仪(bìn) 追悼(dào) 吊唁(yàn) 囫囵(húlún)恍惚(huǎng)呻吟(yín) 镊子(niè) 敷药(fū)颧骨(quán) 咳嗽(sou) 硼酸(péng) 驼背(tuó)(二) 解词:1、 追 悼:沉痛的怀念。2、 惊 异:惊奇诧异。3、 吊 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4、 爱 抚:疼爱抚慰。5、 碰 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6、 呻 吟:人因病痛苦而发出的声音。7、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8、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9、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10、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苦困难。
二、 整体感知
(一) 阅读思考1、 全文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一一概括出来。
2、 从文中所写的事件中,你觉得鲁迅具有怎样的人格?
(二) 分组讨论
(三) 师生讨论
板书:
笑谈《水浒》
笑谈“碰壁”
除夕放爆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 质疑解难
(一) 学生质疑
(二) 互助解疑
(三) 教师点拨:
正确理解下面的句子。1、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设问,引人注意,引出下文叙事。
2、(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表面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马虎。
3、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说明了斗争的艰险。
4、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些人物动作细节,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虽没“回答我的话”但是把人物的用情、悲愤、深深的思考,完全体现在“按”、“叹”的细微动作上。
四、 布置作业 写好复习笔记 思考本文写法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赏析写法、深入研究。
教学过程:
一、 赏析写法
(一) 细读思考1、本文写法方面有哪些可欣赏的?2、那些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 分组讨论
(三) 师生交流本文写法特点如下:
第一 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1、 帮助车夫关心女佣2、笑谈碰壁 横眉冷对千夫指3、吊唁场面 群众无比爱戴他
第二 议论结尾,画龙点睛。
第三 精雕细琢,生动感人。
1、 感人的场面描写“挂满”、“堆满”等场面,足见吊唁人多;“各色各样”足见涉及面广;“失声痛哭”足见悲痛之至。
2、 生动的细节描写本文在描述事件中,运用人物的动作、神志及语言细节描写方法,把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具体直观地呈现读者面前。这些既可以供我们阅读欣赏,也可以指导写作。举例(略)
二、 深入探究
(一) 学生质疑
(二) 互助解答
(三) 教师点拨,要明确下列问题。
1、 概括开头一段的内容,并说明作用。
(1)万国殡仪馆痛悼场面及“我”悲痛心情。
(2)说明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为下文叙事埋伏笔。
2、 用四个字分别概括主要事件。
(1)笑谈《水浒》
(2)笑谈“碰壁”
(3)救助车夫
(4)关心女佣
3、“我”为什么听了伯父的话后而感到“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简要谈谈。
(1)伯父善意的批评,使自己认识到了错误,感到了内疚。
(2)略
4、“我恍然大悟”到什么?而“我”悟到与伯父所说的那句话含义一样吗?
(1)“我”悟到是:墙比鼻子硬,自然碰扁了鼻子。这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
(2)不一样。伯父说的“黑洞洞”暗指社会的黑暗,而碰壁是指伯父以笔为刀枪同反动势力的斗争精神。
5、十六段着重描写了什么?这段话脱不脱离本文主题?为什么?
(1)伯父的欢乐神态
(2)不脱离主题。从这欢乐的神态中,读者感受到伯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正因如此,他才爱人民,他才去战斗。
6、二十二段中作者谈到对伯父的回答记不清了,请你想一想,鲁迅先生会说些什么?
7、结合“救助车夫”简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把车夫扶上车子,自己半跪着给陌生的车夫敷药,扎绷带;掏钱给他,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8、你最崇敬鲁迅先生哪一点?
请用50字左右谈一谈。
三、 作业: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积累起来。
教后记:


《花 脸》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
学习方式 研讨式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 s āi 塞到 y à 轧制 l ūn 抡起塞 s è 堵塞 轧 z h á 轧钢 抡 s à i 边塞 g á 轧帐 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 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 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 (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 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 表演惹祸 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教后记


《荷塘旧事》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为两课时,四个环节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品读赏析”两个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第二课时为“研读探讨—拓展迁移”两个环节。在这一课时里要对文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迁移升华文章的主题。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花 脸》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
学习方式 研讨式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 s āi 塞到 y à 轧制 l ūn 抡起塞 s è 堵塞 轧 z h á 轧钢 抡 s à i 边塞 g á 轧帐 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 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 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 (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 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 表演惹祸 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教后记



                 《荷塘旧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 生字注音 点 缀(zhuì)颤 动(chàn) 清 澈(chè) 恬静(tián) 骇 (haì)炫 耀(xuàn)攫住(jué) 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 住:抓住。 憨 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 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 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 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 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 景物描写训练。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教后记:


第六单元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鼓励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
3.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
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3.指名读、齐读。
4.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 (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
2.(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七、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关心他人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黑孩子罗伯特》
教学目的: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 自主学习
(一) 解决字词
霉臭 冲鼻 橱窗 攒钱 捐钱 寒颤
撵 出殡 奚落 怦怦 蠢
灰暗:暗淡,不鲜明。
霉臭:发霉腐烂,散发臭味。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寒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的现象。
惊恐:惊慌恐惧。
哽:因感情激动等喉咙堵塞发不出声音。
(二)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3、文章结构
1) 1马丁?路德?金的讲话。
2) 2—5交待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
3) 6—7罗伯特为买战斗机模型辛苦攒钱。
4) 8—20罗伯特把买战斗机的钱捐给丽莎治病,这行为感动了丽莎的父亲, 让他重新认识了种族关系。
四 小结
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五 板书

          罗伯特
          丽莎 战斗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文章主题
3、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 合作学习
(一) 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从何处看出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环境中(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1)生活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2)罗伯特的经历及其心理感受
2、看到罗伯特的遭遇,你感受到了什么?
3、如何评价罗伯特这个孩子?(结合事例用自己的话)
(二) 学生小组讨论: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 各组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交流。
三 探究学习
1、 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说明其所用方法及作用
2、 找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说明理由
四 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认识种族平等的意义,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五 作业:略
教后记:


《别挤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字词.
2.有关背景知识.
3.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应该礼让,和平共处.
德育目标:学会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
教学重点: 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式:研讨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作者及背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学习本文要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明确写作用意.
2.解题:本文以”别挤了”为题,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明了,直切主题.
3.检查预习:
1)注音\\填字
容 ( ) ( )开
鼓 压抑( )
严防( ) 潜入( )
严峻( ) 问心无愧( )
2)形似字
敞 宽敞 愧 惭愧
蔽 敝帚自珍 槐 槐树
魁 魁梧
峻 险峻
俊 英俊
3)解词:
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
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鼓励:激发;勉励。
严峻:严厉,严肃。
权利:
4.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3)找学生读课文,老师点拨(从字音,节奏,声调方面)。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1.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理解文中的“挤”和“你”?
明确: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2)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
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即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
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结尾再次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文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3) 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归纳,老师点拨)
明确:本文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
2. 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
3. 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
4. 作业: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
板书:
不要挤
别 第一节 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挤 不要让别人受到压抑 和谐
了 第二节 善待别人 共处
遵守道德

教后记




瑞恩的井
教材简析: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3、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
               2、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
b)整体感知
●请一名同学介绍瑞恩,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快速浏览全文,简要概括瑞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做了些什么?
c)合作探究
●文中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瑞恩这一形象的?
●并结合自身谈一谈你从瑞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d)思维拓展
●一个六岁的孩子,对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会如此执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感人的人和事?
●谈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希望你的家人、朋友如何对待你的梦想。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分钟演讲。
e)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07: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