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鸻是有名的食虫鸟,尤其嗜吃蝗虫。有人曾在洪泽湖蝗区观察到,一天内有68只次燕鹤在80亩田地内活动,将300头四五龄蝗蝻全部捕食;6月份蝗虫开始繁盛,此时燕鸻几乎只吃蝗虫,甚至在剥验它们的胃中,有的一个胃内竟含8个蝗虫;通过饲养燕鸻雏鸟试验,一只雏鸟平均每天吃30克(约90只)蝗虫,如果一窝以3-4只雏鸟计算,每窝雏鸟每天可吃90-120克(270-360只),再加上亲鸟所吃的,消灭蝗虫总数可达180克(约540只),依此计算,一窝燕鸻1个月所吃的蝗虫,可达到4500克(约16200只),那么,几百窝的燕鸻所消灭蝗虫总数就相当可观了。我们保护了燕鸻的正常生活和繁殖,也就如同保护了粮食。别看小小的燕鸻,它们也在为我们人类间接地做出贡献。
捕鼠能手——猫头鹰
猫头鹰,又叫鸮形目夜行性猛禽。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朝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由于是夜间出来捕食的猛禽,它们的听力显得特别重要。猫头鹰的头骨不对称,所以它的两只耳朵不在同一水平上,有利于根据地面猎物发的声间来确定猎物的正确位置。猫头鹰是现存鸟类中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的窝有的筑在树洞里;有的筑在岩石中;有的筑在地面上,如穴鸮;还有的筑在仙人掌中。各种猫头鹰下的蛋都是白色的。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也有一些以捉鱼过日子。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分,如骨头、毛发、羽毛,会压缩成小球反刍来。分析小球的成分,可以断定猫头鹰的猎物类型。
捉虫能手——啄木鸟
啄木鸟科是鴷形目最大的一科,也是为分布广泛的一科,初两极和大洋洲以外都能见到。啄木鸟是中小型攀禽,嘴强直如凿,舌长能伸缩,有粘液,舌尖有钩或分叉,用以钩食昆虫。啄木鸟约有38属210种,我国有13属29种。大斑啄木鸟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啄木鸟,在北京郊区的森林中和城市公园中都能见到。
唱歌能手——百灵鸟
百灵鸟 内蒙古自治区区鸟。产于大青山以北。鸟纲,百灵科。广义的百灵为歌百灵属、凤头百灵属、沙百灵属、百灵属和角百灵属各种类的通称,有时也包括云雀属。狭义的专指百灵属各种,均为中小型鸣禽。体长17—19厘米。头与背部呈褐黄色,间杂有黑红斑点,眼四周毛色稍淡,颈部为淡黄色,颈下有明显的黑红色带,下体呈灰白色,喙、足为淡黄色。跗跖后缘不似一般鸣禽之呈棱状,而为钝圆形,具盾状鳞,后爪特长。以草籽、蝗虫、老鼠等为食。每窝产卵3—4枚,端午节前后开始孵化。营巢于草原或沙滩凹处。蒙古百灵体较云雀稍大,翼亦较尖长,羽色与之近似。可饲养为观赏鸟。善鸣。鸣声嘹亮宽广,婉转多变。传说能学百声,故称“百灵”。可仿效多种禽兽之声, 能“成龙配套”地鸣叫。行动敏捷,飞翔很快。飞时直唱入云,故又名告天子。
飞行能手——雨燕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雨燕分布广泛,有些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是著名的候鸟,有些则是热带地区的留鸟。雨燕科有18属80种,我国4属7种。有些种类如楼燕分布广泛,比较常见,甚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也常能见到。
筑巢能手——园丁鸟
雄性园丁鸟的高超的建筑艺术才能,是其他鸟类所望尘莫及的。 园丁鸟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由于种的不同,它们修筑的建筑 物有很大不同,装饰品的选择和求婚仪式也相当多样。 居住在澳大利亚东部雨林中的紫园丁鸟,当雄鸟发育成熟后,早在交 配季节到来之前,就开始营建亭子以吸引配偶。它先在林间空地上选择一个树荫不太浓的地方,清理出一块1平方米左右的地方,用一束束的树枝插 成互相平行的两行,筑成一条通往亭子的几十厘米长的林荫甬道,然后着 手修筑亭子,并选择黄绿色的枝叶、蓝色和黄色的花、蓝色的浆果和鹦鹉 的羽毛进行装饰,甚至还会从附近居民家里找来玻璃珠、纽扣、彩色毛线 和金属丝来作装饰品。它还用蓝色浆果的果汁给亭子内部缀色。它们把门开在亭子南端,这样可吸收更多的阳光。在门前的空地上,铺着细枝和青 草,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收藏品,包括叶、花、果、蘑菇、石英、小刀、叉、 剪、眼镜、钱币、贝壳等等,这些都是它求爱时向雌鸟炫耀的资本。当那些鲜花和浆果干枯后,紫园丁鸟就用新鲜的来代替。它们总是尽可能地增 加自己的收藏,甚至相互偷窃。 一旦有雌鸟来到漂亮的亭子前,雄鸟便兴高采烈,围绕着亭子转,向 对方介绍“洞房”的华丽,同时跳起优美的求婚舞,用嘴捡起各种精致的 珍品让客人观赏。这种求爱表演一直进行到赢得雌鸟的爱慕。然后双双进 入“洞房”。 园丁鸟的亭子仅仅是为求婚而设计的洞房,实际上孵卵巢是婚后由雌 鸟修筑的。这是一种杯形巢,建在离亭子几百米远的空地上或树枝上。雌鸟单独孵卵和照顾后代,而雄鸟则继续忙于修饰亭子,引诱别的雌鸟。
优秀纺织工——织布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