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够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确定写给谁,介绍家乡的什么方面。
2、祝贺语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4、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5、动笔写,教师巡视。
五、教师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三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陈蕾蕾 备课时间:2007/1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学生自由读题目,明确要求
(2) 师生讨论题目要求
2. 学做读书记号
(1) 学生自学表格中的内容
(2) 同桌交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相应的记号.
(3) 练习写写这些记号.
(4) 预习<<说勤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好记号.
3. 学习读书名言
(1) 指名朗读,正音
(2) 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 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练习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