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溪桥
文献摘录:
黄沙:地名,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较好。
西江月:词牌的一种名称,标明词的调子。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词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6
教学要求:
1.读懂原文与批语,明确这是一次以写人为题材的习作,初步悟出写人的方法。
2.通过阅读,明白原文的主要缺陷是写得不具体。
3.学生先自改,再和同学交流、征求老师意见,然后再改。
教学重点:
根据批语中提出的修改意见,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教学难点:
将原文修改得具体、贴切,初步悟出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观察所得,领悟写人方法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
(2)她们在干什么?哪些情节可以补充出来?
2.你们中谁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3.你们还遇到过妈妈或他人关心自己生活学习上的事吗?请把记录下来的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4.小结写人方法。
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好,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写人最主要的是通过具体事例采写,写具体事例时要注意写人物,还可以写人物外貌。
二、细读原文、批语,明确修改要求
1.针对写人要求,细读原文。
2.交流读稿收获,归纳原文缺陷。
让学生结合“批语”,将原文读一读。
(1)事例不具体,太笼统。
(2)个别词句不够贴切。
3.再读“批语”,明确具体修改要求。
(1)抓住人物外在特点,适当写一写外貌。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内在特点。
(3)结尾要含蓄些,议论要恰如其分。
三、对照要求自改
针对原文的缺陷和批语中的意见,学生自行修改。教师应有重点地加以指导。
四、交流修改情况
1.指名读修改后的作文。
2.教师及时评点。
(1)注重修改的正确与具体。
(2)及时鼓励与表扬。
五、再作修改
1.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多改出精品。
2.针对批语和老师的评点再修改。
3.修改后再读一读。
六、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6
(1)抓住人物外在特点,适当写一写外貌。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内在特点。
(3)结尾要含蓄些,议论要恰如其分。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6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
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教学难点:
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 教师指出,“不”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读音也有不同,那么,“不”字的声调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自己先默读第二行词语,自己读一读。
(3) 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一行词语中的的“不”字与下面一行的读音有什么不同?“不”字的声调与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有什么关系?
(4) 请同学说说“不”字的声调与它后面一个字的声调的关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2、指导
(1)交流汇报,说出这样的成语,并简要地说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检查这些成语是否符合本项的练习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2、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3、读读背背。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记12条成语。
教学难点: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