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提供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写作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篇作文,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作文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写作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作文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 分小组互相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作文。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 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重点:
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
“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
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
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
|